第46節 試比高(2)

崔文秀的想法並不複雜,但是卻相當符合實際。整個燕雲四府中滄州和北平現在都在自己掌控下的遊騎兵攻擊範圍之內,滄州城牆高厚,周圍更是一馬平川,要想強攻滄州必然要付出相當代價。崔文秀向來沒有攻堅的習慣,並非怕攻城拔寨,而是認爲不到萬不得已,這種用士兵生命消耗換取的勝利實在太不划算,培養一個合格的老兵太不容易了。滄州既然是北方軍士兵的主要兵源地,那也就意味着司徒泰將不得不在滄州和自己拼上一兩場,否則他實在難以向士兵們交代,哪怕是走走過場,起碼的場面還是必需要擺出來,當然這並不代表司徒泰會傻到真正和自己硬拼。從兩個師團擺放在滄州城下就證明了這一點,既不直接入城,但又不離開府城,這種遮遮掩掩的作法大概就是司徒泰的自我安慰了。

崔文秀還在等待,還在等待一直在帝都城內搖擺不定的帝國第一軍團第一師團,他已經看中了這個獵物,從種種跡象獲知,鐵龍平的這個師團極有可能會從帝都北返燕雲,而且很有可能會加入滄州防禦戰中,這是一個機會,一個相當好的機會,所以崔文秀一直向外界表露出第三軍團和遊騎兵團尚未做好東進的準備,目的就是在等這個獵物。

只要能夠在第一軍團第一師團北返途中咬住這塊肥肉,不怕滄州之敵不增援,而增援更是崔文秀期望的,那自己將獲得一個更大的機會。現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就看鐵龍平的這個師團會不會如自己所料從帝都北返滄州了。崔文秀幾乎每天都要盯着問一問來自帝都地消息。而表面上卻不得不將六個遊騎兵團撒在雲中到清河一線,擺出一副要進擊燕山北平腹地攪亂司徒泰內腹地模樣。

崔文秀相信只要能夠徹底殲滅包括第一軍團第一師團在內的滄州之敵。整個燕雲郡之戰幾乎就可以宣佈結束,喪失了鐵龍平地第一軍團第一師團這支司徒泰唯一的希望,崔文秀想不出司徒泰除了舉手投降還能有其他什麼出路,就算司徒泰不想投降。但現實情況也會迫使他的部下們作出最終選擇,那種情況下再進行抵抗純粹就是一種白癡的行徑了。

就在崔文秀焦躁不安地等待着帝都城內的第一軍團第一師團作出北返決定時,他的競爭對手成大猷同樣也沒有放鬆,雖然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東海的漂亮一戰已經激起了崔文秀的雄心,但他更希望能夠在這燕雲一戰中能夠讓自己和第八軍團的威望更上一層樓。

寬大的地圖上已經佈滿了各種番號的標識,燕雲郡的地理地形圖上詳細的註明了各個師團地駐紮地已經司徒泰軍隊的分佈駐地,而在北面的萊州卻是一片空白,除了在萊州府城中有一個象徵性的警備師團,成大猷不相信這個警備師團會愚蠢到在司徒泰已經明顯放棄他們之時還會不顧一切的抵抗到底,在成大猷看來這不過是地圖上的一個擺設而已。

成大猷右手一直在下頜下輕輕的搓撫着。似乎下頜下的鬍子茬能夠給手掌皮膚帶來十分舒服地刺激感,目光卻始終在地圖上游走,像是在仔細考慮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情報顯示出了相當明朗的局勢,萊州明顯已經被司徒泰放棄了,看來兵力的不足讓司徒泰不得不作出一個痛苦的抉擇,明知道放棄萊州可能會帶來許多負效應,但是他卻不得不這樣做,否則捉襟見肘的兵力會讓他顧此失彼。甚至可能一個地方也無法守住,他擺出的架勢更像是要守禦住北平和滄州以及靠近多頓地燕山,問題是他能夠做到麼?而自己又該怎麼辦?

萊州已經不在成大猷的考慮範圍之內了,那是政府部門考慮接收行政事務的問題了,對於這種無聲無息的收穫成大猷並不太感到高興,雖然都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上上之策。但不戰而獲地並不意味着敵人就屈服了,敵人只是在進行戰略收縮而已,這將增大攻佔其他三府的難度,但也僅僅是增大難度而已,並不會對戰爭的進程造成太大影響。成大猷不明白現在這種情況下司徒泰究竟還想幹什麼,也許是想要用一戰來證明北方軍的威名並不是平空謠傳吧,成大猷只能這樣認爲,但這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但是司徒泰放棄了萊州,也就變相的強化了其他三府的防禦力,滄州不是成大猷的考慮範疇,究竟直接進攻北平直端司徒泰老巢,還是先行攻佔燕山斬斷司徒泰北逃多頓或者從燕山出海的去路,這卻讓成大猷有些費思量。兩座城市都是城堅牆厚之地,要想攻下,只怕都要付出相當代價,而眼前似乎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和春,你看咱們是先取北平還是先拿燕山?”在地圖上端詳良久,成大猷終於啓口問及一直在一旁整理分析情報資料忙碌不停的幕僚長,這個幕僚長一直是成大猷最忠實的助手之一,從太平軍到帝國軍,再到西疆軍,也許帶兵打仗當機立斷不是他所長,但策劃分析判斷推理卻是他的強項,而他本人也能夠很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劣,這纔是成大猷最爲看重他的所在。

成大猷對於李無鋒的佩服是來源於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李無鋒竟然能夠放手大膽的同意了自己對第八軍團高級軍官的人選建議,從幕僚長到後勤司長再到各師團的師團長,除了極個別人選因爲安全部門沒有通過政治審查而不得不更換外,其他幾乎都獲得了李無鋒的認同。雖然成大猷也知道自己的這種建議可能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尤其是西疆其他絕對忠誠於李無鋒的嫡系軍團的不滿,但成大猷還是這樣作了,他想看一看李無鋒的胸襟度量究竟是不是有傳說中的那麼大。但事實證明,李無鋒的胸懷的確足以勝任成爲自己的主君。雖然後來成大猷又重新提出調換人選的建議以表明自己的態度,但卻被李無鋒拒絕了,這更是讓成大猷感到有些慚愧,他只能以更大的戰績來回報對方的信任。

“將軍,若是從政治意義來說這北平府的意義自然遠遠超過了燕山,但是從實際作用來說,屬下以爲這燕山對於咱們對於秦王殿下來說也許更具重要性。只要咱們拿下了燕山,相當於就是堵死了司徒泰的北逃之路,屬下以爲僅僅是這一點就值得咱們先下燕山。何況攻佔燕山之後,北平事實上已經成了甕中之鱉,如果那邊第三軍團在滄州進展順利的話,屬下以爲這北平也就不下而下了。另外將軍不是一直想給多頓人一個教訓麼?我看秦王殿下也有這個意圖,上一次咱們給秦王殿下的建議,在回信中其他秦王殿下都一一給了答覆,唯獨隻字未提鄂霍次克地區一事,屬下看這中間有很深的含義。如果咱們拿下燕山之後借勢攻入鄂霍次克,就算不能佔領這個地區至少也要控制一兩個戰略要隘,讓咱們在北邊邊境地區的戰略態勢好上許多,擺出俯視多頓人領地的架勢總比多頓人窺伺咱們內地模樣要好,將軍你說是不是?”

常和春的一席話說得成大猷連連點頭,不愧是自己的第一號幕僚,不但能夠準確的分析形勢變化,甚至連秦王殿下的心思也能夠揣摩一二,自己這位主君可不是一個善主兒,多頓人幫助司徒泰介入帝國內戰他不會無動於衷,保不準就想瞅準機會報復,上一次自己提出在解決燕雲之後解釋進兵鄂霍次克地區的建議雖然沒有得到上司的正面迴應,但是在軍務署副署長薄近塵的私人覆信中卻隱隱點出秦王殿下內心的確是傾向於支持這個意見的,但是鑑於帝國內戰尚未結束,秦王殿下也不好公然又挑起對外戰爭,以免引來政務署方面的抨擊,畢竟政務署和許多官員士紳都強烈主張儘早結束內戰,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建立新王朝的事務上來,反對近期再將戰爭擴大化,尤其是又掀起新的對外戰爭。

鄂霍次克是多頓和燕山府交界的一片地區,地勢起伏不定,居民也相當複雜,雖然以利伯亞人爲主,但唐族人亦有相當數量,而臨海更有一定數量的少數民族,是多頓人的一個多民族混居區,瀕臨大東洋,和新月半島隔海相望,在那裡有幾處港灣岸闊水深,是建立良港的極佳所在,只是多頓人一直不太重視發展海軍,加之現在庫克羣島和新月半島這些海防要地均被倭人佔領,更是喪失了發展海上武裝力量的信心,所以這些沿海要隘都並沒有得到很好使用。

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35節 李代桃僵(2)第28節 風向第102節 王者戰爭(6)第30節 暗香浮動第16節 燦爛雲霞第87節 海軍陸戰隊第5節 剿匪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19節 緬郡第43節 捕蟬第30節 渾水第111節 第二日(3)第45節 試比高(1)第13節 塵埃落定第54節 殖民地(1)第75節 詭變第68節 押寶第65節 獠牙第87章 柔情蜜意第88節 近衛第85節 乞求第117節 虎頭蛇尾第68節 一覽衆山(1)第12節 牛人第74節 滾湯沃雪(1)第63節 五月風波第36節 進軍第53節 驚變(2)第107節 戰猶酣(11)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第58節 勾結第56節 開拓第6節 一賭天下第13節 毒計第71節 風雲再起(1)第112節 驚天變第20節 銀狐秘諜第29章 漢中爭雄第51節 巡遊(1)第106節 出巡第131節 風雲第35節 豐澤園(1)第85節 窮途末路第42節 戰略規劃第8節 掌握第103節 窘境第124節 海權第124節 磐石軍第38節 造勢第65節 平衡(1)第49節 新經濟動力(4)第10節 東南之旅(2)第84節 西風(2)第50節 亂因(1)第34節 酒會第38節 覓路第27節 逆襲(2)第54節 傀儡第39節 大柱第131節 風雲第53節 海洋戰略第48節 作勢第56節 開拓第32節 天變第69節 刺殺第29節 隱現第45節 外患(1)第43節 拉與打(1)第42節 波及第39節 見聞第22節 挾勢第37節 明志(3)第64節 蛇芯岬(1)第65節 一劍封喉第30節 點火第88節 北伐(1)第103節 窘境第98節 諜影第54節 辯論第44節 人心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第88節 安第斯之戰(1)第8節 軍制第8節 潮起第47節 得逞第33節 立儲第106節 斬使第2節 魅蹤第45節 邁進第121節 獨當一面第17節 短兵相接第63節 海軍(2)第9節 東南之旅(1)第77節 強行插入(3)第126節 派系第27節 遠望第5節 一拍即合第88節 北伐(1)第4節 潯陽樓上(2)
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35節 李代桃僵(2)第28節 風向第102節 王者戰爭(6)第30節 暗香浮動第16節 燦爛雲霞第87節 海軍陸戰隊第5節 剿匪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19節 緬郡第43節 捕蟬第30節 渾水第111節 第二日(3)第45節 試比高(1)第13節 塵埃落定第54節 殖民地(1)第75節 詭變第68節 押寶第65節 獠牙第87章 柔情蜜意第88節 近衛第85節 乞求第117節 虎頭蛇尾第68節 一覽衆山(1)第12節 牛人第74節 滾湯沃雪(1)第63節 五月風波第36節 進軍第53節 驚變(2)第107節 戰猶酣(11)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第58節 勾結第56節 開拓第6節 一賭天下第13節 毒計第71節 風雲再起(1)第112節 驚天變第20節 銀狐秘諜第29章 漢中爭雄第51節 巡遊(1)第106節 出巡第131節 風雲第35節 豐澤園(1)第85節 窮途末路第42節 戰略規劃第8節 掌握第103節 窘境第124節 海權第124節 磐石軍第38節 造勢第65節 平衡(1)第49節 新經濟動力(4)第10節 東南之旅(2)第84節 西風(2)第50節 亂因(1)第34節 酒會第38節 覓路第27節 逆襲(2)第54節 傀儡第39節 大柱第131節 風雲第53節 海洋戰略第48節 作勢第56節 開拓第32節 天變第69節 刺殺第29節 隱現第45節 外患(1)第43節 拉與打(1)第42節 波及第39節 見聞第22節 挾勢第37節 明志(3)第64節 蛇芯岬(1)第65節 一劍封喉第30節 點火第88節 北伐(1)第103節 窘境第98節 諜影第54節 辯論第44節 人心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第88節 安第斯之戰(1)第8節 軍制第8節 潮起第47節 得逞第33節 立儲第106節 斬使第2節 魅蹤第45節 邁進第121節 獨當一面第17節 短兵相接第63節 海軍(2)第9節 東南之旅(1)第77節 強行插入(3)第126節 派系第27節 遠望第5節 一拍即合第88節 北伐(1)第4節 潯陽樓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