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 繼續戰爭!

西南戰局的不利正如所有人估料到的那般在帝國中引發了相當強的反對呼聲,尤其是政務院各部中的大小官員們對於這個既沒有給帝國帶來多少效益,又損耗如此巨大,現在更是損兵折將狼狽而歸,大大墜了帝國的威信,已經有不少人要求監察院應該立即介入這件事情,查處第四、第八軍團以及帝國情報部門在這一場戰爭中是否有瀆職行爲,引得帝國軍方中也是一陣鼓譟,認爲帝國政務院的那些官員是有意借這一次失利來向皇帝陛下施加壓力,要求改弦易轍,調整帝國早已確定的擴張政策。

帝都的媒體也是不動聲色的批評帝國軍方和情報部門有失職的嫌疑,認爲以南安、錫金和半島同盟軍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和帝國軍相提並論,但帝國軍卻遭遇了歷史上第一次慘敗,應該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京華時報》更是言辭激烈的評擊帝國的擴張政策,認爲帝國,不關心民衆疾苦,不思發展地方經濟,一味窮兵黷武對外擴張,造成帝國經濟通貨膨脹,民衆生活水平也沒有得到提高,要求帝國政府應當從基本國策上來重新審視,調整方向,將民衆最迫切最關心的問題放在首位。

當然支持帝國繼續進行軍事行動的呼聲也不小,這些以從印德安戰事中獲得利益的工商階層爲主,印德安王國中的索利安地區、旁遮地區在經濟上日趨和帝國緊密,經濟一體化進程推行順利,使得帝國工商界在這兩個地區的投資和收益飛速增長,這都有賴於帝國軍事行動的順利推行,也有不少人目光更遠,認爲就近期來說印德安地區對於帝國來說更爲重要,但是從遠景來說,如果帝國能夠獲得中東大陸結合部地區的控制權,將會使帝國真正擺脫陸地大國的桎梏,成爲一個真正的海洋大國。只有控制了東大陸通往中西大陸的航運線,帝國才能實現真正的輝煌。

各種不同的看法紛紛依託媒體爲陣地,不斷髮表各自看法,批駁對方論點,惹得整個帝國輿論界紛紛揚揚,一片烏煙瘴氣,帝國內政部新聞出版署也秉承上意。對於那些只要不是直接針對政府和軍方的惡意攻擊都都一概不管,對於不同看法和意見更是鼓勵爭論,這也讓帝國輿論界對於帝國內政部新聞出版署地評價高了幾分。至少大唐帝國在一方面還是繼承了唐河帝國的一貫風格,對於新聞的管制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苛刻。

崔文秀放下手中傳來的邸報和幾份從帝都送來的報紙,重重的嘆了一口氣。仰靠在藤編大椅中,頭頂密集如蓋地綠蔭藤蔓灑落下一星半點陽光,讓整個小院中平添了幾分幽靜和清涼,印德安進入五月就開始漸漸變得悶熱,這是雨季到來的先兆。也是爲什麼崔文秀急於和漢森同盟早一些達成協議的主要原因之一。沒有想到這似乎也算得上是一個無心插柳地意外收穫吧,如果繼續和漢森同盟糾纏不清,那呂宋人現在面臨的難題自己也就無法利用了。但現在自己倒是可以好好斟酌斟酌,看看能不能有什麼可資利用的東西。

西南戰事地失利消息早在一個星期前就已經收到了,成大猷和溫拿的雙雙落敗讓西南戰事劃上了一個極其難看的句號,帝國乃至之前的西疆還從沒有過如此狼狽的結局,這對於帝國軍方來說無疑都是一個巨大地恥辱,雖然這份恥辱並不單單隻能怪罪於溫拿或者成大猷身上,但是絕對於軍隊本身有着很大地關係。

眼下帝國軍已經退回了出發點,這種反差有些令人難以接受,損兵折將換來的結局卻是回到原位,無論那一位主官只怕都有些食不甘味的感覺。但是現在帝國已經沒有能力再在西南發動一場大地攻勢了,能夠維持着目前僵持局勢已經是相當不錯了,也許皇帝陛下可能會讓樑崇信負責西南戰局,但短時間內崔文秀不認爲樑崇信就有扭轉乾坤的能力。

西南戰事這一敗給整個帝國軍方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崔文秀想象得到在帝國國內的那些政府官員們會接着這個機會猛烈攻擊帝國的擴張政策,趁機推行他們的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他們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過於拘泥不化,兩者並不矛盾,他們卻總是認爲對外戰爭佔用了大量本該用於發展經濟的資金和財力,這是一種淺薄而又呆板的看法,至少崔文秀是這麼認爲的。可是遺憾的是這種看法卻在政府官員們中頗有市場,和軍方支持擴張的意見相比,他們甚至還佔有一定優勢,如果不是皇帝陛下這塊巨大的砝碼壓在了軍方這一邊,崔文秀相信帝國的腳步早已經停了下來,而現在西南戰事的失利又給政府官員們提供了一塊打擊軍方的有力板磚。

要想扭轉這個不利的局面只怕就只有自己在印德安戰場上想些辦法了,西南戰局雖然失利了,但是客觀上卻也給印德安戰場帶來了一些有利因素,西南戰局之所以失敗,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因爲半島同盟和帕沙人達成了妥協,簽署了停戰協定,停戰是雙方的需要,帕沙人看見呂宋人在西面折騰得厲害怕也是有些坐不住了,這纔是他們的生死大敵,對外戰爭可以以妥協結束,但是作爲和呂宋人之間的決鬥卻絕無妥協可能,這是一場內戰,相對於分裂之前的安第斯帝國來說,這是一場龍虎之爭纔是決定誰是安第斯人中真正王者的決戰,不分出勝負永遠不會停息下來。

帕沙人一旦騰出手來,只怕腓特烈和克魯夫就不會那麼輕鬆了,科米尼本土局勢雖然在腓特烈的恩威並施手腕經營下基本平靜下來,但是並不意味着一切萬事大吉,只有要安第斯兵團這支武裝力量存在,呂宋人就永遠別想在科米尼安穩下來,這一支力量將會發揮比其本身武裝力量更重要的作用。半島同盟能夠抽出二十多萬大軍,那帕沙人一樣可以抽出這麼多兵力,這些兵力將會用在什麼地方,傻瓜都會想得到,呂宋人將不得不在南面承受更大的壓力,如果腓特烈仍然按照現在的方針,只怕連呂宋本土都會面臨危險了。

要想應對帕沙人的壓力,從南印德安抽調一部分兵力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庫圖佐夫的威攝力腓特烈應該清楚,這意味着自己在印德安地區應該有更大的可供操縱的餘地。如何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玩上一場,纔是自己需要考慮的,趁它病,要它命,這是一個雖然粗陋但是卻相當實在的真理。

趁着和漢森同盟談判的當口,崔文秀也在積極地作着軍事調整部署,漢森同盟最終同意了讓出法罕行省作爲他們控制德信行省的交換,崔文秀同意了對方的這個要求,法罕境內的自然條件比克爾曼也要好上許多,尤其是色雷斯半島有着自然條件相當良好的港灣,足以用來建設帝國在波羅的海上的頭號商港。

談判已經進行結束,雙方的妥協達成了一個都還算差強人意的結果,西印德安一分爲二,漢森同盟控制德斯坦、德信兩個行省,而克爾曼呼羅、法罕則落入帝國手中,麥納行省由雙方共同控制,在麥納行省和藍堡城中,雙方的駐軍都不得超過三萬人以示誠意。

這份談判協議的生效崔文秀以尚需獲得帝國中央批准爲名一直沒有最後簽字,但現在看來時機已經成熟,解決了漢森同盟,現在自己就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即將面對帕沙大軍壓境的呂宋人了。

崔文秀已經將目光投向了西澤和雷波兩大行省,伏爾加河流行這裡讓西澤和雷波兩大行省土地的肥沃程度遠勝於其他行省,而臨近的奧查可夫岬角也是帝國重要的軍事要地,規劃中的奧查可夫岬角附近的奧查可夫軍港也將成爲帝國在波羅的海上的第一座軍港,海軍部的人的辦事效率來得可真是快,自己的建議剛剛寄回去不到半個月,他們的人已經風塵僕僕的出現在了克爾曼城了,這讓崔文秀很是感慨不已。

而現在西澤和雷波兩大行省也將成爲自己首要考慮的目標,一旦呂宋人被迫減少在南印德安的軍事存在,那也就是自己的機會來了。拿起林蔭下案桌上的地圖,崔文秀細細琢磨起來,伏爾加河在西澤行省蜿蜒爬行,一直深入雷波行省才劃過一個弧線最終扎入波羅的海,出海口距離南面梅利公國的港口城市海法港已經不太遠,水流在這裡衝擊出一個巨大的三角洲地區,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這裡都是一個誘人無比的絕佳所在,提克人控制時代這裡可是提克王族的直轄地,出產遠遠勝過提克人領地中任何一個地方。

第40節 來臨第1節 錯綜(1)第74節 隱流第1節 萌芽(1)第80節 大計(3)第2節 後院起火第69節 機動集羣第16節 奔襲第64節 浴房談心第4節 分析第13節 得助第81節 懸殊第56節 開拓第46節 霸勢(2)第115節 毒瘤第92節 安第斯之戰(5)第55節 競食第33節 前進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40節 自治政府第104節 交火(4)第65節 答卷第91節 安第斯之戰(4)第35節 定論?第62節 舌辯第3節 情感糾葛第101節 底牌第68節 莫測第111節 水雲間(3)第81節 瓜分?(2)第73節 火苗第4節 分析第133節 發展機遇(1)第116節 最後一搏(1)第46節 外患(2)序言第119節 要價第6節 分配第124節 海權第44節 一線希望第55節 接收第109節 絕命殺(3)第139節 最後時刻第35節 烽煙滾滾(5)第12節 薦才第7節 出賣第10節 鋒芒(2)第25節 風雨第56節 料敵先機第14節 謀官第12節 敵友第95節 鳳凰最後一節後記第60節 政治(1)第83節 冰凍玫瑰第3節 隱流第55節 破網第35節 征服第108節 戰猶酣(12)第11節 晉爵第53節 澎湃第3節 隱流第55節 廢物利用第105節 霧鎖殺機第42節 對車第39節 金陵掘金(2)第17節 目的地第3節 山雨欲來第19節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4節 矛與盾第7節 臣服第5節 視察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55節 廢物利用第60節 江南好第5節 視察第49節 下野第10節 解決(2)第27節 新的挑戰(2)第1節 危難之際第1節 離程第114節 裝甲獸第89節 北伐(2)第52節 巡遊(2)第16節 遊說第72節 暫緩下注第49節 闇火第44節 碰撞第2節 下單第100節 戰猶酣(4)第55節 奇舞第29節 固寵第36節 佔領第92節 浴火浴血(2)第2節 佔領區第60節 如願以償第105節 承諾第29節 固寵第74節 大會戰(5)第71節 風雲再起(1)
第40節 來臨第1節 錯綜(1)第74節 隱流第1節 萌芽(1)第80節 大計(3)第2節 後院起火第69節 機動集羣第16節 奔襲第64節 浴房談心第4節 分析第13節 得助第81節 懸殊第56節 開拓第46節 霸勢(2)第115節 毒瘤第92節 安第斯之戰(5)第55節 競食第33節 前進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40節 自治政府第104節 交火(4)第65節 答卷第91節 安第斯之戰(4)第35節 定論?第62節 舌辯第3節 情感糾葛第101節 底牌第68節 莫測第111節 水雲間(3)第81節 瓜分?(2)第73節 火苗第4節 分析第133節 發展機遇(1)第116節 最後一搏(1)第46節 外患(2)序言第119節 要價第6節 分配第124節 海權第44節 一線希望第55節 接收第109節 絕命殺(3)第139節 最後時刻第35節 烽煙滾滾(5)第12節 薦才第7節 出賣第10節 鋒芒(2)第25節 風雨第56節 料敵先機第14節 謀官第12節 敵友第95節 鳳凰最後一節後記第60節 政治(1)第83節 冰凍玫瑰第3節 隱流第55節 破網第35節 征服第108節 戰猶酣(12)第11節 晉爵第53節 澎湃第3節 隱流第55節 廢物利用第105節 霧鎖殺機第42節 對車第39節 金陵掘金(2)第17節 目的地第3節 山雨欲來第19節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4節 矛與盾第7節 臣服第5節 視察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55節 廢物利用第60節 江南好第5節 視察第49節 下野第10節 解決(2)第27節 新的挑戰(2)第1節 危難之際第1節 離程第114節 裝甲獸第89節 北伐(2)第52節 巡遊(2)第16節 遊說第72節 暫緩下注第49節 闇火第44節 碰撞第2節 下單第100節 戰猶酣(4)第55節 奇舞第29節 固寵第36節 佔領第92節 浴火浴血(2)第2節 佔領區第60節 如願以償第105節 承諾第29節 固寵第74節 大會戰(5)第71節 風雲再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