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一線希望

“陛下,現在我們沒有其他路可走,除了鞏固和密切與三國同盟和南洋聯盟的關係之外,還有就是利用倭人牽扯大唐一部分精力,另外,我也打算繞道海上秘密出訪利伯亞諸國,我相信他們現在和我們一樣坐臥不安,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比較有效的聯動機制,大唐若是攻擊我們,他們就在北面發動攻勢牽制,大唐如果進攻利伯亞人,那我們就在南面出擊,只有這樣也許能夠稍稍緩解一下我們各自的壓力,但是要建立這樣以相互絕對信任爲基礎的機制不太容易,尤其是在我們以前並沒有實質性合作的情況下。 ”

雷覺天有些艱辛的說出這一番話,這也是無奈之舉,要和利伯亞人聯手談何容易,地域相距遙遠那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要讓雙方能夠建成一個切實有效的聯動機制不是光動動嘴皮子進行兩次會談就能夠做到的,這牽扯着各國的利益和政權體制。 利伯亞人會因爲帝國進攻馬其汗而不顧一切的在北方發動攻勢牽制帝國麼?誰能保證這一點?而利伯亞人又會相信自己一方的保證麼?三國同盟將來做得到這一點麼?這一連串複雜的問題要想解決難度很大。

“覺天,這其中肯定有相當難度,但是我倒是覺得這其中有成功的希望,畢竟,我們有共同的利益基礎,如果我們完蛋的話,那利伯亞無論哪一國他們都應該清楚利伯亞人即便是聯合起來恐怕也難以抗衡大唐,沒有了後顧之憂。 東大陸上沒有那一個國家能夠在大唐的鼎盛軍威下生存下來,以利伯亞人和大唐之間地矛盾而言,我倒是覺得我們和利伯亞人結成聯盟的可能性甚至比與三國同盟還要大,你覺得呢?”畢希利沉聲道。

聽得畢希利這般一說雷覺天停住腳步,仔細思考起來,當初自己只考慮到了這件事情其間的難度,的確有些忽視幾方在大唐壓力之下迫於生存的危機感。 當一個國家面臨生存危機時,什麼條件他們都可以答應。 能夠有一個實力不俗的外援,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相當具有誘惑力的。

“陛下地意思是我們應當馬上想辦法和利伯亞人聯繫,儘可能的結成這種聯盟?”沉吟了一下,雷覺天也有些意動。

“不錯,我是這樣認爲地。 覺天你看看,現在西斯羅人執掌政權的波卡寧斯基,卡曼的華西里和諾克斯。 這兩國利伯亞人的支柱內外政策比原來都要實際和成熟許多,這兩國都有很強的戰爭潛力,之所以一直難有起色,就是他們過分看重眼皮子下的利益而忽視了國內經濟發展對國家綜合實力的決定作用,從而導致了本末倒置,戈麥斯本來是一個相當出色地宰相,但是他太急於求成了,如果戈麥斯能夠在吞掉捷洛克北部地區之後好生消化。 然後趁機將一直爲禍他們北方的柏因人根絕,我想僅僅卡曼一國就完全足以讓大唐感到頭疼。 ”

“西斯羅人同樣如此,原來的當權者一直執着於想要吞併西北北部,西面又受制於遊牧民族,結果國力不斷在這種沒有結果的戰爭中消耗,如果早一些採取現在的措施。 恐怕也早就沒有李無鋒的崛起了。 現在這兩國都已經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纔不惜委曲求全想要發展國力來對抗大唐,但是誰都清楚,現在再來採取這種方式想要對抗大唐已經沒有多大效用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起來,儘可能地保持一種僵持狀態,留待大唐內部生變。 ”

畢希利目光深邃幽暗,顯得格外凝重。

“陛下認爲大唐內部會將會有什麼變化麼?”雷覺天心中微微一動。

“現在我還無法確定,但是你想一想,我們僅僅是吞併了安傑、越京和羅尼西亞三地就已經花費了多大精力來消化?相較於我們。 大唐吞併的地域何止十倍。 難道這些地區就沒有離心傾向?就都是安安心心的服從於大唐的統治接受大唐的同化?難道各民族中就沒有那麼一兩個傑出之士想要讓自己民族獨立於大唐之外成就他的一代英名?李無鋒現在強勢壓倒一切,自然沒有人敢於挑戰他地權威。 但是能夠保證日後都是這樣麼?李無鋒雄心勃勃,但年齡稍長之後也許就未必如此作想了,他是英雄,難道他的兒子也一定是英雄?”

畢希利話語低沉,但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對於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尤其是通過軍事手段征服的帝國來說,經濟發展不平衡、民族和宗教信仰上的矛盾、帝國中心對邊遠地區控制力薄弱、各地區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巨大差異等等都有可能引發很多問題,也許在一個帝國軍事力量十分強大的時候還可以被壓制下去,但是一旦有了某種變化,這些矛盾和苗頭便會像春日荒原裡的野草一般,只需要一場雨之後便會瘋長出來,只要稍稍處理不得當就有可能給這個帝國帶來滅頂之災,我覺得我們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拖,拖下去,想盡一切辦法的拖下去,聯合各方盟友儘可能地避免戰爭,但是在真地無法迴避戰爭時就一定要全力以赴的讓戰爭持久化,儘可能使大唐這個龐大帝國內部矛盾地凸顯,也許只有這樣纔有我們生存的空間。 ”

畢希利的話讓雷覺天一時間無語,畢希利設想是好的,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馬其汗和其他國家能夠挺到這種情況的發生麼?大唐現在表露出來的強勢很明顯要不了多久就會通過武力來證明,戰爭不可能打仗五年十年,持久戰固然會讓大唐內部產生許多問題,但這些國家的國力又能支撐多久呢?不過大汗話語中有一點還是準確的,那就是利伯亞人現在和己方所處的境況相同,也許在這一點上可以讓己方和利伯亞人在談判中能夠相互理解。

崔文秀仔細的閱讀着每一份來自帝都的邸報和各大報刊的報紙,雖然報紙上刊載的重要消息大多都已經從邸報中獲知,但是崔文秀還是希望從各大報紙對這些消息和事件的反應來了解帝都民情風向的變化情況,事實上帝都民衆情緒的變化某種程度也就代表了整個帝國尤其是帝國內地的民衆看法,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着帝國元老院和公民院那些代表的意願,即便是皇帝陛下許多情況下也會尊重這些代表們的呼聲。

關於中大陸的消息並不多,除了帝國經濟發展署修建兩大港口和南印德安道路在帝國內地引起了一個關注波羅的海和愛琴海地區的高潮外,其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奎羊府、帕米爾府修建府城也是在意料之內,無論從戰略角度還是經濟發展角度來看,這兩地都將是日後帝國對付呂宋人的戰略橋頭堡,尤其是奎羊府更是帝國將勢力不斷向南向西延伸蠶食呂宋人在這片土上勢力範圍的最佳支點。

看來皇帝陛下還是屈從於了帝國內部要求發展經濟的壓力,從701年公佈的發展綱要來看,鞏固中大陸地區與帝國腹地的聯繫和提高帝國內地抗災能力成爲了主旨,這方面崔文秀也能夠理解,中大陸和帝國之間的聯繫不但過遠而且通道也只有通過西北陸路進行,無論陛下對自己如何信任,但是朝中重臣們都還是傾向於壓縮自己在行政事務的權力,並通過經濟手段來使中大陸地區和帝國腹地聯繫更緊密,這一點上崔文秀既能理解也能接受,他並無其他想法,索性主動提出要求印德安地區儘快開郡建府,表明自己的積極態度,這也可以讓很多人放下擔心。

帝國現在如此重視五湖和北方農田水利建設看來也是在去年的水旱災害中受創不小,吃一塹長一智,另外大概帝國也擔心帝國內地的經濟發展被周圍地區超越從而導致主弱僕強的現象發生,現在一些新的領地在納入帝國統治之後隨着新的官員上任,官員們爲了證明自己能力和一展抱負,都紛紛殫精竭慮發展經濟,一些地區經濟都開始出現爆發性的增長,這讓帝國內地各郡都感到了壓力,帝國一直以內地經濟文化遠超於其它地區而自豪,一旦這種優勢喪失,那樣將不利於維繫帝國向心力和保持帝國中央居高臨下的態勢,除了在文化方面全力推進唐化外,保持帝國內地對其它地區經濟的絕對優勢也是相當有必要的。

不過這些都不是崔文秀最關心的問題,崔文秀想要看到的東西是自己在呈送給皇帝陛下有關701年中大陸戰區的一些計劃和打算獲得批覆,那事關着自己手中幾十萬大軍一年的行動部署。

第76節 民間力量(1)第44節 碰撞第98節 美人如玉第68節 此伏彼起(1)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第128節 代價第103節 亂!亂!亂!(1)第63節 狡兔三窟第84節 同盟軍第11節 各懷鬼胎第40節 來臨第109節 雨驟風狂第3節 風起曼隆(3)第76節 民間力量(1)第99節 遊擊(2)第42節 三陽真力第55節 暗夜玫瑰第99節 王者戰爭(3)第31節 陰雲第16節 遭遇第13節 鬥志第31節 孤注第43節 捕蟬第32節 烽煙滾滾(2)第43節 絕世妖嬈第2節 漢中第21節 各呈機心(1)第16節 成果第41節 胃口第1節 淒雨冷風第35節 奇兵第3節 起步第47節 胸懷第28節 連環殺(1)第86節 勢不可擋第32節 崑崙關第31節 烽煙滾滾(1)第94節 岩石第39節 興風第2節 聯席會議第96節 請罪第80節 爭奇鬥豔(2)第6節 雷動第70節 紛亂第61節 漩渦第43節 絕世妖嬈第40節 目標第102節 採訪第89節 北伐(2)第29節 連橫第36節 前夕第78節 磨刀霍霍(4)第21節 前奏第3節 山雨欲來第25節 比較第71節 籌碼第89節 智者(1)第35節 定計第50節 感傷第28節 北風(3)第72節 十字路口第53節 巴陵第2節 魅蹤第1節 風起曼隆(1)第57節 大發現第23節 天機第83節 兩線(2)第108節 風雨飄搖第20節 暗夜第45節 試比高(1)第5節 潯陽樓上(3)第32節 連環殺(5)第5節 一拍即合第133節 西風漸(2)第79節 葬禮第102節 王者戰爭(6)第13節 對進第7節 重聚第102節 採訪第104節 伏諜第31節 縱論第41節 砝碼第96節 大唐王朝第36節 偷香第119節 要價第62節 內應第58節 雷霆行動(1)第48節 試比高(4)第83節 兩線(2)第103節 戰猶酣(7)第12節 政權架構第140節 放眼(1)第80節 握手第95節 另論第51節 插旗第26節 北風(1)第10節 雲雨初試第52節 驚變(1)第123節 內鬼第9節 東南之旅(1)
第76節 民間力量(1)第44節 碰撞第98節 美人如玉第68節 此伏彼起(1)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第128節 代價第103節 亂!亂!亂!(1)第63節 狡兔三窟第84節 同盟軍第11節 各懷鬼胎第40節 來臨第109節 雨驟風狂第3節 風起曼隆(3)第76節 民間力量(1)第99節 遊擊(2)第42節 三陽真力第55節 暗夜玫瑰第99節 王者戰爭(3)第31節 陰雲第16節 遭遇第13節 鬥志第31節 孤注第43節 捕蟬第32節 烽煙滾滾(2)第43節 絕世妖嬈第2節 漢中第21節 各呈機心(1)第16節 成果第41節 胃口第1節 淒雨冷風第35節 奇兵第3節 起步第47節 胸懷第28節 連環殺(1)第86節 勢不可擋第32節 崑崙關第31節 烽煙滾滾(1)第94節 岩石第39節 興風第2節 聯席會議第96節 請罪第80節 爭奇鬥豔(2)第6節 雷動第70節 紛亂第61節 漩渦第43節 絕世妖嬈第40節 目標第102節 採訪第89節 北伐(2)第29節 連橫第36節 前夕第78節 磨刀霍霍(4)第21節 前奏第3節 山雨欲來第25節 比較第71節 籌碼第89節 智者(1)第35節 定計第50節 感傷第28節 北風(3)第72節 十字路口第53節 巴陵第2節 魅蹤第1節 風起曼隆(1)第57節 大發現第23節 天機第83節 兩線(2)第108節 風雨飄搖第20節 暗夜第45節 試比高(1)第5節 潯陽樓上(3)第32節 連環殺(5)第5節 一拍即合第133節 西風漸(2)第79節 葬禮第102節 王者戰爭(6)第13節 對進第7節 重聚第102節 採訪第104節 伏諜第31節 縱論第41節 砝碼第96節 大唐王朝第36節 偷香第119節 要價第62節 內應第58節 雷霆行動(1)第48節 試比高(4)第83節 兩線(2)第103節 戰猶酣(7)第12節 政權架構第140節 放眼(1)第80節 握手第95節 另論第51節 插旗第26節 北風(1)第10節 雲雨初試第52節 驚變(1)第123節 內鬼第9節 東南之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