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強本固基

禮送哈汀離去,蕭蘇二人才算鬆了一口氣,哈汀言論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但是不能不承認這個老頭兒帶來的新鮮氣息讓人耳目一清。

股票交易問題實際上在帝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情,許多人聯手投資經營產業按出資比例計算股份,而出讓這些股份則就變成了股權買賣,只不過這種股權的轉讓買賣大多是在熟人之間進行,還談不上真正的股權交易,如果要建立股票交易所,帝國財政部門恐怕還得派人去好生考察一下西大陸諸國的股票交易所經營情況,而期貨交易恐怕更是麻煩,但是能夠有效規避農產品的風險,僅僅是這一個好處就足以好生斟酌一番,糧賤傷農,糧缺農死,這一對矛盾綜合體僅僅是靠建立糧食儲備機制來調節無疑是不夠的,如果能夠用期貨交易來調節,無疑可以讓這種風險降到更低的地步。

而出售灰槳場和制膠廠更是有些讓人難以接受,這兩種產品不但可以爲帝國賺來巨大的利潤,亦可讓帝國始終保將對這兩種戰略產品的控制權,這一點很重要,但是哈汀的話也很有道理,這兩種產品都是事關民生的重要物資,帝國民間對其需要量極其巨大,尤其是灰槳,現在這十多家灰槳場的產量甚至連十分之一都難以滿足,這嚴重的制約了帝國推廣其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如果能夠出售這些灰槳場。便可以重新佈局建設更多地灰槳場,而巨大的收益也可以刺激民間資金更多的涌向這些產業,這帶動效應亦是不可忽視。

“陛下,這位哈汀先生的建議的確有其可取之處,臣在想股票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是遲早地事情。這兩個機構帶來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梅利也是帝國的一部分、如果那裡更適合,建立在那裡也未嘗不可,何況正如哈汀先生所說,只要其他地方條件成熟,我們一樣可以建立第二家。現在梅利試行還可以爲我們積累一些經驗。”蘇秦終於打破了沉寂,他是支持哈汀的建議的。

“至於出售灰槳場這是一個好的建議,灰槳地製作工藝並不複雜,要想保密也十分困難。還不如趁這個機會全面發展搶佔市場,而帝國國內的需要就已經是一個無法想像的數字,所以臣以爲出售並新建更多的灰漿場十分有必要、臣方纔默默估算了一下。單單現在帝國就至少還需要建立二十家以上地灰槳場,並擴大它們的產量,也許才能勉強滿足帝國實施的建設計劃,至於民間建設,臣都不敢計算在內。”

“嗯、朕也同意這個觀點,制膠廠一樣放開出售,帝國政府保留必要股權即可,但走出售對象必須要選擇絕對忠於帝國的人選。還好,我們地火藥發明還未正式進行產業化生產,否則讓哈汀這個老頭兒知曉,還不知道會怎樣看待呢。”無鋒微微點點頭、支持蘇秦的看法。

“陛下,火藥製造絕對不能向灰槳和膠一樣對外公佈,這種東西的軍事用途太過巨大,只能掌握在帝國政府手中,臣覺得這種東西很有可能改變日後戰爭的方式。日後縱然是民間急需,也只能由軍方或者政府派專人使用。”

蕭唐大驚,雖然火藥的發明生產乃是帝國科技開發部的第一發明,但事實上這種東西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出現,尤其是民間的鞭炮和軍隊中的號炮早在唐河帝國時代就已經較爲廣泛的使用,但是一直沒有引起人們重視,帝國科技開發部不過是將火藥地配方加以完善並開始運用於其他用途上罷了,尤其是在軍事上的用途。比如科技開發部己經在研究一種火藥,將火藥置於密閉金屬管中,利用火藥燃燒爆發出來的推動力量,將金屬彈丸推動射出,據說射程已經超過了弓努,而且還可一次性發射多枚金屬彈丸,雖然還在進一步研製當中,但這已經讓無鋒和蕭蘇以及樞密院的兩個樞密使朦朦朧朧看到了一抹新的曙光籠罩在帝國。

“蕭兄說得是、這種東西的配方絕對不能向外透露,帝國應當將它列爲第一等的機密加以封鎖,科技開發部不是在和樞密院一直在研究火藥運用於武器改進方面的效果麼?火藥和轟天雷都已經有了樣品,不知道是否經過了實踐檢驗呢?”蘇秦也是堅決反對將這種新式火藥配方推向市場化、在他看來這隻能由政府和軍方控制、民間是決不允許出現這種生產的。

“呵呵,你二人看來比朕還着急呢。朕也沒說火藥也像灰槳和膠一樣啊,目前火藥地生產以及適用的範圍都還沒有正式明確下來,其配方恐怕也還有很大的改良餘地,火藥和轟天雷雖然己經生產出了一批樣品,也經過了一系列的使用實驗,但是在戰爭中這種東西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還很值得進一步探討,轟天雷也許在攻城時可以發揮奇效,但是對鑄造炮筒的要求太高了,好像治鐵部門至今無法拿出完全滿意的產品,這還得需要治金部門的技術水準得到提高才行,火藥問題更多,射擊速度太慢,發火故障多,容易受潮,唉,看來一樣新事物始終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成爲主流的。”無鋒有些遺憾的道,火藥和轟天雷都已經現出了它們威力強大的一面,但是弊病和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要想改良和改革這些問題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在奏效的。

“陛下不比太過焦急,據臣所知,幾家大型的冶煉工場都在想方設法的改良鍊鐵技術,帝國科技開發部爲他們提供了不少助力,同時也已經懸紅一百萬金幣,如果哪一家冶煉工場能夠率先在治煉鍛造出來的鐵質上獲得突破,不但可以享受專利,而且還可以獲得科技開發部的一百萬金幣獎金,現在幾家大型冶煉工場都卯足幹勁開始從選礦、燃料以及鍊鐵爐等方面進行大規模實驗改進,並且還聘請了許多來自西大陸的技師,花費巨資修建了新型的鍊鐵爐,希望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突破。只要在這方面獲得突破,困擾轟天雷的瓶頸就可以得到解決了。”

蕭唐對於目前帝國的經濟發展局勢也是充滿信心,他唯一有些心疼的就是科技開發部花費的預算經費太多,在去年帝國年初的預算上,科技開發部提出了超過他設想兩倍的預算,讓幾乎所有部門長官都是紛紛抨擊科技開發部獅子大張口,但是這一點卻是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全力支持,現在看來科技開發部的經費還是都用到了刀刃上,至少在刺激冶鐵部門的發展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個一百萬金幣的獎金至少讓那些冶鐵工廠多投入了幾千萬帝國金幣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大產量,這樣一算帳,還是相當划算的。

“朕不是焦急,但眼見得這樣一種威力超羣的武器卻無法運用於實戰,你說這不是存心讓人難受麼?如果能夠解決這些弊病和缺陷,對付利伯亞人的重裝騎兵和城高牆厚的要塞關隘,朕手中就多了一張王牌,東大陸指日可平!”想到這兒無鋒就是一陣意氣風發,只可惜這一切還得等到科技開發部門拿出成果。

“陛下,我們又有些偏題了,哈汀先生提出的建議,您決定沒有?如果確定可以在盧克索設立股票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那我們就得馬上派出人員去西大陸學習、而梅利郡那邊也得讓財政部和鐵流總督安排部署,雙管齊下。還有灰漿場和制膠廠的事宜、蕭唐和蘇秦交換了一個眼色纔將無鋒的暢想拉回來。

“嗯,朕決定了,晚辦不如早辦,盧克索既然各方面條件最適合,那就現在盧克索辦起來,但是盧克索距離帝國內地相距萬里,朕在想那裡建立股票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頂多也就能將印德安和中大陸地區輻射到罷了,帝國在東大陸這邊仍然需要建立這兩種機構,以促進帝國內地工商業的進一步持續發展,一切都可以學着來,盧克索先行一步,江南或者東海這邊朕也覺得可以選一地跟上,不能讓帝國內地落後於帝國西邊的領地。強本固基、這纔是帝國保持強大的根本。“

無鋒說這一番話時意味深長的含義讓蕭唐和蘇秦二人都是忍不住點點頭,只有讓帝國本土永遠保持在經濟上的領先和強大,才能使得帝國邊遠領地永遠保將對帝國的向心力,除了文化上的同化外,這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早已被許多例證證明了,帝國並不會壓制其他地方的發展,但是卻絕不會放任內地的落後,這是一個原則。

第61節 英雄第102節 採訪第97節 摻和第7節 詭計第2節 錯綜(2)第11節 樓蘭明珠第95節 風高浪急(4)第87章 柔情蜜意第26節 談判(2)第41節 走火入魔第106節 羞辱第105節 包餃子(3)第23節 屈從第115節 心悅誠服第4節 分析第30節 奇襲第70節 夫妻第58節 刺探第84節 西風(2)第9節 廷議第3節 起步第101節 戰猶酣(5)第1節 新的起點第13節 奇正(3)第96節 春光第87節 各顯神通第26節 算盤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123節 錫金第61節 鄂霍次克(1)第62節 叵測第2節 聯席會議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4節 反思第73節 宣泄最後一節後記第33節 帝國反擊第34節 酒會第74節 絞殺第51節 挺進五湖(2)第42節 發動第65節 面紗第55節 易位第113節 南海總督第41節 圈套第71節 摯情第44節 覆滅第95節 另論第13節 得助第21節 大捷第105節 承諾第24節 爲官之道(1)第61節 屠刀將舉第42節 會師第77節 重拳出擊(1)第94節 情報秘書第37節 明志(3)第66節 敵友第16節 東進方案第30節 全面爆發(3)第75節 動盪第59節 暗謀第123節 最後一搏(8)第12節 北防第43節 磨刀第78節 西來第1節 危難之際第54節 內幕第8節 掌握第91節 重兵第17節 簡單日記第60節 如願以償第119節 爭食第103節 戰猶酣(7)第104節 亂!亂!亂!(2)第97節 設伏第34節 爭論第53節 全殲第63節 一統之戰(2)第84節 交鋒(1)第7節 匕首第65節 平衡(1)第36節 烽煙滾滾(6)第98節 危機意識第17節 發展道路第22節 火起第107節 豪華樓船第23節 大局已定第46節 瀘江府第69節 戰略與戰術(3)第50節 要價第16節 驚風密雨(2)第77節 心事第37節 女主人第56節 開拓第62節 七大家第4節 整頓第50節 歸途第55節 競食第5節 分道揚鑣
第61節 英雄第102節 採訪第97節 摻和第7節 詭計第2節 錯綜(2)第11節 樓蘭明珠第95節 風高浪急(4)第87章 柔情蜜意第26節 談判(2)第41節 走火入魔第106節 羞辱第105節 包餃子(3)第23節 屈從第115節 心悅誠服第4節 分析第30節 奇襲第70節 夫妻第58節 刺探第84節 西風(2)第9節 廷議第3節 起步第101節 戰猶酣(5)第1節 新的起點第13節 奇正(3)第96節 春光第87節 各顯神通第26節 算盤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123節 錫金第61節 鄂霍次克(1)第62節 叵測第2節 聯席會議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4節 反思第73節 宣泄最後一節後記第33節 帝國反擊第34節 酒會第74節 絞殺第51節 挺進五湖(2)第42節 發動第65節 面紗第55節 易位第113節 南海總督第41節 圈套第71節 摯情第44節 覆滅第95節 另論第13節 得助第21節 大捷第105節 承諾第24節 爲官之道(1)第61節 屠刀將舉第42節 會師第77節 重拳出擊(1)第94節 情報秘書第37節 明志(3)第66節 敵友第16節 東進方案第30節 全面爆發(3)第75節 動盪第59節 暗謀第123節 最後一搏(8)第12節 北防第43節 磨刀第78節 西來第1節 危難之際第54節 內幕第8節 掌握第91節 重兵第17節 簡單日記第60節 如願以償第119節 爭食第103節 戰猶酣(7)第104節 亂!亂!亂!(2)第97節 設伏第34節 爭論第53節 全殲第63節 一統之戰(2)第84節 交鋒(1)第7節 匕首第65節 平衡(1)第36節 烽煙滾滾(6)第98節 危機意識第17節 發展道路第22節 火起第107節 豪華樓船第23節 大局已定第46節 瀘江府第69節 戰略與戰術(3)第50節 要價第16節 驚風密雨(2)第77節 心事第37節 女主人第56節 開拓第62節 七大家第4節 整頓第50節 歸途第55節 競食第5節 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