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軍心

韋州距靈州不足百里,靈州,漢時建城,設治所,漢家故地也,因臨水而不沒,故名靈州。

唐時,此地更爲朔方節度使治所,唐末戰亂,西北政令,多出於此,乃唐時西北軍事重鎮。

後西北多有戰亂,數易其名,就像現在西夏人,有的稱其西平府,有的仍呼其靈州,當然,這也是有緣故的,元昊立國,定都興慶,設西平府於靈州舊址,轄下十數縣,更有嘉寧軍司守護。”“

後來,西夏人除藩儀,復漢禮,西平府複稱靈州,不過那一次,西夏人差點鬧出了內亂,一陣折騰過後,此議不了了之,西平府是叫靈州,還是稱之爲西平府,也沒人去管了……

漢禮不漢禮的且不說,西夏人立國建制,多數學的都是漢人,党項羌人漸漸說的也都成了漢話,什麼藩儀漢禮,其實並不在他們眼中,只不過是一次西夏人的權力爭鬥罷了。

不說這些靈州名稱沿革,實際上,隨着党項羌人崛起,靈州便已經漸漸失去了西北軍事重鎮的地位,這個也好理解,漢人統有西北,將此處作爲屯兵守邊之所在,而一旦党項羌人得勢,南望秦川,定然不會將這裡當做南下的起點。

不過,靈州爲興慶之門戶,臨近黃河,乃西北少有的水道匯聚之所在,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過了靈州,興慶南邊,再無險可守,作爲拱衛京師之重鎮。靈州依舊有着相當重要的地位。

如今。秦軍北來。中路軍面對的最重要的一戰,其實就在靈州,攻下靈州,則興慶指日可待……

秦軍北向,過不多久,一片片的農田就出現在秦軍眼中,因爲灌溉方便,所以。靈州附近,還是京師興慶周遭重要的產糧之地。

不過現在嘛,田地之間,一片片的焦黑顏色,那是西夏人將還未收割的糧食盡付一炬而留下來的痕跡,如果秦軍不退,可以想見的,來年春天,西夏京師周圍數州之地,將陷入糧荒。

對於秦軍來說。有利的是,過了韋州。飲水不再是什麼問題了,只是糧道拉的越發漫長,中間損耗之巨,連早有預料的趙石聽的時候也是眉頭直皺,實際上,這也是西夏党項一族,能享國至今的根源所在。

不論是金國,還是大秦,對於西北山川之險惡,都有着足夠的認識,而最困擾他們的,就是糧道。

西夏人也依仗這個,才能屢屢縱敵深入,擊敗比他們強大的對手。

不足百里的路程,秦軍行軍卻更加緩慢了,遠方的廝殺聲,一刻也不會停止,大軍派出的哨探,和西夏人糾纏來去,廝殺不絕,兩支大軍的較量,其實從秦軍離開韋州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

西夏人的旗號很雜,顯然來歷不同,就像一個大雜燴。

報到大將軍趙石這裡的名字,就有數十個,其中重要的,有嘉寧軍司所屬,有白馬鎮燕軍司的哨騎,還有西夏京師近衛各班直的旗號,甚至於,其中幾部,打着明黃龍旗,那是正經的皇家近衛,北方各部族多數稱其爲怯薛軍。

至於其他的雜亂旗號,無法一一細表,多數出自西夏徵召的各個部族,還有一些乃貴族私軍。

缺乏統屬,各自爲戰,這是西夏人馬給秦軍將領們最直觀的印象,無疑,對於秦軍來說,這是非常有利的。

近百里的路程,秦軍足足走了四天,經過兩個縣城,皆已人去屋空,成了空城,不過這一次,西夏人所謂的堅壁清野,對於秦軍效果不大了。

沒有什麼能阻擋秦軍的步伐,靈州城終於出現在秦軍的面前,當看清靈州周遭的景象之後,便是張峰聚,臉上也露出了凝重之色。

靈州,已經讓西夏人徹底變成了一座兵營,城頭遍佈旌旗,靈州城外,營寨連綿,即便是最有經驗的斥候,一眼望去,也不再能瞧得出西夏人到底有多少兵馬來到靈州。

秦軍正午時分,來到靈州南十餘里處。

趙石下令紮營,但這個時候,秦軍紮營變得十分的困難,西夏騎兵,在秦人大軍周遭,往來騷擾,給秦軍制造着各種麻煩。

但秦軍可不是吃素的,很快,秦軍騎兵騎上戰馬,一隊隊從秦軍大陣中衝出來,將一些不信邪的西夏騎兵一一砍翻下馬,然後將其他西夏騎兵像兔子一般趕的拼命逃走。

之後,所有的試探,也就戛然而止了,想趁這樣的大軍立足未穩,衝殺一番,讓十餘萬大軍退後的事情,只可能發生在演義小說之中,十餘萬大軍,除了一些諸如天氣,水土等特異的情況之外,他們的致命弱點只在糧道上。

如果糧道短期內無憂的話,想要擊潰這樣的大軍,只能是正面較量,像秦軍這樣的正規軍伍,想要潰其一部,動其全軍,根本不可能,而秦軍立下營寨之後,諸將聚於中軍主帳議事,議論的也正是那種種意外情形。

“大帥,天氣漸諒,末將觀西賊有固守之意,恐難在冬天之前……”

“無妨,打過才知道成不成,攻不下靈州,還退不回韋州了?”

“大帥,靈州臨近黃河……據說靈州西南有大渠,若西賊築壩,等大軍困頓之時放水,怕是……”

“嗯,這個我已經知曉,也已派人探過,那條渠到是不小,可惜年久失修,灌溉農田尙可,築壩儲水卻是不成,若西賊想臨時修繕,卻也頗耗工夫時日,與當前戰事無擾。”

衆將議論紛紛,趙石耐心一一作答,他知道,靈州這裡匯聚的西夏軍兵太多,許多將領已經失去了攻下靈州的信心。

倍則圍之,十則攻之,兵法上說的很清楚。

現在趙石要做的,安撫衆將之心,爲了這一仗,他已然謀劃許久,斷不容在最後關頭出什麼差錯。

許多人會說,當面說清楚不就完了,又不用像諸葛在關羽張飛面前似的,弄的高深莫測,以提高威望。

不過,要知道,俗話說的好,成大事者不謀於衆,若今日他麾下的親手組建的猛虎武勝軍,自然無妨,但如今他統帥的,多爲殿前司禁軍,各部將領,也非是他心腹之人。

換句話說,這些將領,他並不知根知底,各人性情才能,他只能說知道個大概,一旦有人守不住機密,散佈于軍中,數十萬大軍的碰撞,軍人被俘乃陣前常事,西夏人一旦得了些許消息,那麼,這一戰必定會功虧一簣。

有了這樣的考量,也就不能怪他諱莫如深了,甚至於,就算張峰聚那裡,在離開韋州之後,也只是叫他固守中軍,護住輜重糧草,連一點口風都沒露,遑論旁人了。

當然,這些各部將領們,也都非等閒之輩,幾句話間,當即便明白,大帥定是另有打算,與敵決戰之心甚堅,當即不再隱晦勸說,而是討論起了制勝之法。

隨即便有人提議,“西賊統屬不一,建制混亂,守城尚可,野戰必爲我所破,不如引軍做退回韋州之勢,引西賊浪戰於野……”

這樣的提議就非常的中肯了,至於其間細節,這裡都是軍中宿將,你一言我一語,也就補充的非常完善。

這樣的謀劃,要想功成,時機的把握,非常之重要,必定要等到深秋時節,拔營回韋州,若西夏人來追,則與其決戰,不來,則退回韋州過冬,坐等明春西夏人缺糧,再行揮兵北上。

大秦的國力,以及戰場上的優勢,都足以實現這樣的戰略。

但弊端實在不少,這樣的戰略看上去是不錯,卻略顯平庸,弊端也實在不少。

三路大軍齊進,中路軍乃重中之重,頓兵韋州,徒耗糧草,會猛然加劇糧道的壓力,一個冬天,對西夏人來說,分外難熬,對中路十餘萬大軍來說,也是如此。

就算西夏人追上來,一戰之下,擊破西夏人大軍,以秦軍現在的狀況,也不可能全殲敵軍於野戰之中,最多最多,是順勢拿下靈州,那個時候,大軍疲憊,又多有損傷,必須修整。

那時西夏人可重新整兵,固守靜州等處,冬天之前,大軍是別想去到興慶了。

那樣一來,其他各部將領不提,趙石這位諸路兵馬總管,威望受損不說,朝廷之詰難,也將隨之而來……

等到議的差不多了,衆將都聽了下來,各個沉默不語,臉色有些難看,隨大將軍而來,是要建功立業的,此時的結果卻是勝敗皆有不妥,誰心中會好受了?

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趙石,終於擡起頭,凌厲的目光在衆將臉上掃過,衆將一碰他的目光,盡皆心中凜然,隨之便想起這位大將軍的手段,心中那點怨言和憋悶,頓時不翼而飛,人人低頭俯首,做恭順狀……

什麼是軍中威望?這便是軍中威望的最直接的體現。(未完待續……)

第791章 歸家第827章 王氏第726章 解州第1419章 書信第1405章 夜宴第194章 故人(四)第483章 金州第217章 年關(十)第568章 恩威第1357章 察覺第378章 豪傑(二)第17章 血戰(四)第1324章 南雀第1400章 商隊第706章 亂子(五)第121章 頑劣(一)第1529章 相議第1050章 諸事第167章 揚威(一)第545章 兄弟第1328章 賭博第1528章 大勢第931章 見客第809章 桃林第89章 較技第1037章 獻策(三)第38章 解圍第67章 剿匪第163章 慶功(一)第184章 恩賞第122章 頑劣(二)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八十九章 新鮮三第140章 來訪(三)第938章 走馬第347章 許諾(二)第1375章 烏澤第1320章 言政第706章 亂子(五)第381章 豪傑(五)第1530章 學問第1080章 分裂第172章 厚禮(二)第1410章 佈局(二)第1323章 家宴第1495章 糾結第1427章 夜談第1498章 內外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1068章 舞者第451章 因由第7章 徵兵第830章 截殺第1509章 論賞第36章 聚衆第260章 佈置第525章 任命第720章 開端(九)第835章 京軍第1277章 右路第1258章 韋州(四)第1154章 拜會(四)第351章 祝壽(一)第10章 十八(二)第973章 圍獵第1407章 爭權第1071章 奪旗(二)第1407章 夜宴(三)第835章 京軍第1005章 降俘第1114章 盟約(九)第514章 雲涌(十四)第1294章 城歡第1416章 商議第818章 南宮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187章 求情第100章 捉賊(四)第1256章 韋州(二)第1347章 緣由第1017章 封號(二)第330章 鏖戰(四)第410章 獎懲(二)第11章 明晰第227章 進京(二)第835章 京軍第1207章 少年第124章 頑劣(四)第999章 箭雨第973章 圍獵第1184章 事多第267章 猛將第270章 進京第210章 年關(三)第1483章 勸諫第544章 父子第1128章 安置第1183章 兵部第449章 笑語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1042章 輪戰
第791章 歸家第827章 王氏第726章 解州第1419章 書信第1405章 夜宴第194章 故人(四)第483章 金州第217章 年關(十)第568章 恩威第1357章 察覺第378章 豪傑(二)第17章 血戰(四)第1324章 南雀第1400章 商隊第706章 亂子(五)第121章 頑劣(一)第1529章 相議第1050章 諸事第167章 揚威(一)第545章 兄弟第1328章 賭博第1528章 大勢第931章 見客第809章 桃林第89章 較技第1037章 獻策(三)第38章 解圍第67章 剿匪第163章 慶功(一)第184章 恩賞第122章 頑劣(二)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八十九章 新鮮三第140章 來訪(三)第938章 走馬第347章 許諾(二)第1375章 烏澤第1320章 言政第706章 亂子(五)第381章 豪傑(五)第1530章 學問第1080章 分裂第172章 厚禮(二)第1410章 佈局(二)第1323章 家宴第1495章 糾結第1427章 夜談第1498章 內外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1068章 舞者第451章 因由第7章 徵兵第830章 截殺第1509章 論賞第36章 聚衆第260章 佈置第525章 任命第720章 開端(九)第835章 京軍第1277章 右路第1258章 韋州(四)第1154章 拜會(四)第351章 祝壽(一)第10章 十八(二)第973章 圍獵第1407章 爭權第1071章 奪旗(二)第1407章 夜宴(三)第835章 京軍第1005章 降俘第1114章 盟約(九)第514章 雲涌(十四)第1294章 城歡第1416章 商議第818章 南宮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187章 求情第100章 捉賊(四)第1256章 韋州(二)第1347章 緣由第1017章 封號(二)第330章 鏖戰(四)第410章 獎懲(二)第11章 明晰第227章 進京(二)第835章 京軍第1207章 少年第124章 頑劣(四)第999章 箭雨第973章 圍獵第1184章 事多第267章 猛將第270章 進京第210章 年關(三)第1483章 勸諫第544章 父子第1128章 安置第1183章 兵部第449章 笑語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1042章 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