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文武

(雙倍月票開始了,阿草還是那句話,月底的票大家看着給,等到下個月初,一定要全力支持阿草啊……)

說起來,褚徵的家世並不算顯赫,但也絕對算不得普通。

褚氏是長安中一個不算大的家族,人丁不很興旺,但也可以說是世代爲官,只是族中沒什麼人有過太顯赫的職位。

但據傳,褚氏乃唐時名臣褚遂良的後人,祖籍也在河南。”“

褚遂良其人就不細說什麼了,雖在武后當政時,下場悽慘,但好像在天寶年間上了凌煙閣,開國名臣之稱實至名歸。

雖說只是傳聞,但褚姓在漢人姓氏中極爲少見,到也不能說傳聞沒有根據。

褚徵自小便不喜文事,好讀韜略,其父說他,聞聖人言,則昏昏欲睡,聽金戈之音,則精神飽滿,終日不倦。

褚氏子嗣單薄,又無高官,對族中子弟頗爲寬鬆,褚徵即好武事,長輩也約束,反而請了些教習,教他習武強身,打算等他年紀大些,送入羽林軍中從軍,而天下割據,武人也不是沒有出頭之日。

後來,羽林中郎將趙石平蜀歸來,建國武監於承恩湖畔。

數載之間,將國武監從無到有,整治的好生興旺,此時褚徵隨着年齡漸長,也有了自己的主意。

因爲年齡還小,無法成爲國武監生員,於是便瞞着家人,混入了國武監童子科。家人後來聞之,多也一笑作罷。

褚氏子弟,能有着自己的主張,不人云亦云,族中長輩從來都是喜聞樂見。

於是,在國武監童子科混了幾年,待到成武三年,早已在童子科出類拔萃的褚徵終於正式成爲了國武監生員,這時他在國武監中已經呆了四年。

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有着這樣的資歷。自然比旁人先走了一步。加之其人度量恢弘,識見皆非凡俗可比,諸般種種,能在國武監生員中有今日之地位。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此時。他把玩着手中這把費勁心機才弄到的風刀。心中有點不捨,但還是大笑着說道:“瞧瞧,這刀乃聶師親制。上有聶師親刻銘文,乃風刀問世之後,第一個出現在世間……”

“今日,便將此物來做彩頭,望得了它的同窗,不要讓其默默無名纔好。”

堂中衆人,盯着那把寒光閃爍的風刀,有的已經不由自主的吞嚥起了口水。

片刻之後,隨着欽羨之聲,一人已經迫不及待的大聲問道:“即爲彩頭,如何比法,還請營正賜教。”

褚徵環顧左右,儀態昂揚,笑道:“本來,按照咱們國武監的規矩,應該沙盤演兵來決一勝負,但這裡器具不很湊手,也耗時日,肯定是不成了。”

“相互搏擊,乃小戲爾,又傷和氣,吾不取之。”

“既然說了,是文會雅集,咱們雖然有志軍旅,但總歸都還讀書識字,不曾丟下書本,這般說來,便只能來一次文比了。”

年輕人們紛紛大笑,有的已經躍躍欲試了。

不等衆人再次發問,早已胸有成竹的褚徵接着道:“吟詩作畫咱們不成,也不做那些無聊的口頭文章,今日之題目嘛,我也已經想好了。”

說到這裡,褚徵聲音低沉了些,卻更加富有感染力,“諸位同窗,皆我國武監成武三年入讀之生員,說起來,已經在國武監呆了兩個多年頭了……”

“想來,用不了多長時日,咱們也該各奔東西,去取那功名利祿了,但回想從前,我國務三年諸位同窗,曾在國武監留下些什麼?”

“國武三雄,各個皆乃人傑,國武監五傑,人人皆有故事,咸寧年間國武諸人,英才濟濟,留下了猛虎武勝軍,也留下了國武監講武堂前照壁之上那許多名姓,更留下了國武監門前之石碑。”

“成武元年,到如今成武六年,幾年間天下風起雲涌,金國敗了,西夏亡了,但我國武監生員中,可曾再出現過如國武三雄,五傑之類的人物?”

說到這裡,褚徵語氣中已經帶了憤懣,“如今國武生員中,還有幾人有志於戰陣功勳,還有幾人想着馬上封侯?多數人怕是都想着入朝爲官吧?”

“文武之爭,在我國武監由來已久,咱們今日不評對錯,不論長短,只舒自家胸臆,今日就以此爲題,文字不需艱深,淺白最好,文章不需格式,簡短爲佳,若有誰的詞句,慷慨激昂,能稍比我國武監監訓者,便是今日頭名。”

“諸位以爲如何?”

哪裡會有什麼不好,這裡的年輕人,在國武監文武之爭中,都有着偏向,不然也不會聚在此間,他們大多讀書識字,兵書韜略,倒背如流,但聖人文章嘛,只略諳皮毛,可謂志不在此。

若讓他們寫出什麼花團錦簇的文章來,那是難爲他們,讓他們吟詩作賦,也是胡扯,但效仿當年江流故事,卻人人踊躍。

在衆人大聲叫好中,褚徵大步走到上首桌前,揮刀直刺而下,噌的一聲,一刀,已經將桌案刺穿,褚徵鬆手退後,長刀閃爍,留在案上。

褚徵大笑,“有本事的,便取了去……”

樓下衆人,被他所激,頓時一片叫好之聲,褚徵拱手爲禮,轉身徑自上了二樓。

等他一走,便有數人站了出來,顯然早已準備好了。

“諸位同窗稍安勿躁,馬上便有紙筆奉上,由咱們幾個負監察之責,寫畢之後,送予樓上審評,諸位可有異議?”

於是,衆人紛紛歸座,開始冥思苦想,到底該如何就此題目,寫出些能打動人心的東西來,一如考試一般。

褚徵上了樓,抱拳道:“諸位久等。”

樓上很是安靜,還是楊十四搶先豎起了大拇指,讚道:“褚兄當我吾等翹楚,元慶佩服。”

其他人嘴角含笑紛紛點頭,顯然,這些傢伙在樓上靜聽下面動靜,已然知道樓下發生了什麼。

褚徵搖頭,“可惜趙葵不在這裡,不然哪裡會有伯當施展的機會?”

衆人聽到這個名字,一時間都是默然,顯然,衆人雖皆自負才幹,但趙葵其人,卻讓衆人盡皆敬服。

而褚徵口中的趙葵,卻是個蜀人。

乃蜀國降將,鎮守夔州的大將軍趙方之子,因爲進學晚,所以比衆人年紀都要大上許多。

但趙葵身上卻帶着軍職,是多數國武監生員所不能比擬的。

趙葵如今更是國武監騎兵科唯一的一位營正,爲人謙遜有禮,卻纔幹過人,不光是在國武監三年的同窗中享有着很高的威望,即便是遍數如今國武監生員,趙葵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難得是,這位是一個真正的文武全才,文章做的好,於武事上也有着才能。

許多人或許會覺得,沒有經過戰陣磨礪,趙葵也只紙上談兵而已,但不管怎樣,你想在國武監中壓住此人一頭,是不太可能了。

尤其是,其人少年從軍,隨在自己父親身邊,家學淵博,對軍旅之熟悉,如今國武監上下沒人能比得上他。

而且,這位還算得上是長安人氏,因其父乃蜀國降將,所以趙葵幼年時,曾在長安呆過幾年,如今在長安城中有着府邸。

因當年戰亂,趙氏一門,遭遇極爲慘烈,如今人丁之單薄,真真讓人想起來便是一陣唏噓。

可以說,就算趙葵不從軍旅,飽食終日,日後身上的爵位也不會差了,更何況趙葵隨着年紀漸長,還展露出瞭如此天賦。

提到這人,衆人也是一陣無力。

國武監文武之爭鬧的再是如何激烈,怕是也牽扯不到這人身上,大將軍趙方的嫡長子,又從來不攙和國武監內的意氣之爭,好像天然便有着超然的地位,和他們這些人,大不一樣……

而衆人此時也已明白了褚徵召集衆人的意圖。

大將軍重掌國武監,文武之爭看來也要結束了,這根本不必再說什麼,所謂的國武監文武之爭,源於國武監祭酒齊子平,這算是他們的老師,無法評論其人如何如何,但如今齊大人將轉任國子監……

若是換了旁人來掌國武監,說不定文武之爭還要繼續下去,但大將軍趙石重新回來,便沒什麼懸念留下了。

二十年間,大將軍趙石南征北戰,乃大秦上將,對文官從來不假辭色,前些日更是有着傳聞,在皇長子府中,訓的戶部尚書李吉李大人灰頭土臉……

他們還年輕,對於朝堂中事不太瞭解,但也很清楚,這對國武監意味着什麼。

果然,等褚徵落座,喝了點就潤潤喉嚨,便道:“開監之日也不算遠了,怕是要有一番變動,叫諸位過來,其實就是想提醒衆位同窗,不要擅自生事,可惜,消息得的還是有些晚了,路途太遠的同窗無法知會,所以還請衆位留點心,到了開監的時候,派人在路上等一等,讓他們都小心些……”(未完待續……)

第693章 重遇(一)第711章 妹夫第695章 宮爭第671章 伴駕第249章 長史第207章 嚴苛(九)第960章 李刑第1343章 碰撞第1150章 國策(完)第153章 相抗第1404章 請命第1245章 西涼(九)第1396章 敵人第963章 突襲(二)第503章 雲涌(三)第156章 祝壽(六)第1225章 蠻王第1344章 紛擾第1006章 忠誠第1104章 商人(七)第567章 混亂第1162章 交鋒第1358章 私話第1077章 分封(三)第1237章 西涼第801章 親戚第1328章 賭博第1196章 縣事第714章 無題第168章 揚威(二)第595章 隊伍第49章 定軍(二)第157章 祝壽(七)第960章 李刑第387章 回京(二)第764章 入甕(二)第329章 鏖戰(三)第673章 長街第1281章 天狼(二)第1411章 相談第1169章 爭辯第372章 歸來第1175章 麻煩第740章 碑林第1357章 察覺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795章 見駕第786章 議和(八)第1333章 所求第934章 論賞第1337章 邀約第830章 截殺第1454章 老僧第642章 逝去第1411章 遷徙第49章 定軍(二)第949章 賞識第767章 燒糧第443章 樓臺(二)第776章 鏖兵(九)第593章 自污(三)第169章 揚威(三)第834章 信箋第596章 其人第1117章 盟約(十二)第792章 家聚第944章 大笑第857章 大事第405章 獎懲(十)第23章 衝動第763章 入甕(一)第1454章 老僧第1028章 交戰(一)第409章 獎懲(十三)第1186章 種家第1155章 拜會(五)第1403章 商隊(四)第79章 僧道第169章 揚威(三)第1459章 夠嗎第1384章 教誨第1539章 豪傑第102章 夜執第1410章 樞密第1303章 女子第376章 蒙古第144章 出行(三)第928章 大勢第651章 教武第1031章 交戰(四)第939章 道士第132章 先生(三)第936章 權勢第558章 寨子(二)第343章 突圍(二)第1389章 橫掃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531章 商議第1033章 相爭第1413章 分院
第693章 重遇(一)第711章 妹夫第695章 宮爭第671章 伴駕第249章 長史第207章 嚴苛(九)第960章 李刑第1343章 碰撞第1150章 國策(完)第153章 相抗第1404章 請命第1245章 西涼(九)第1396章 敵人第963章 突襲(二)第503章 雲涌(三)第156章 祝壽(六)第1225章 蠻王第1344章 紛擾第1006章 忠誠第1104章 商人(七)第567章 混亂第1162章 交鋒第1358章 私話第1077章 分封(三)第1237章 西涼第801章 親戚第1328章 賭博第1196章 縣事第714章 無題第168章 揚威(二)第595章 隊伍第49章 定軍(二)第157章 祝壽(七)第960章 李刑第387章 回京(二)第764章 入甕(二)第329章 鏖戰(三)第673章 長街第1281章 天狼(二)第1411章 相談第1169章 爭辯第372章 歸來第1175章 麻煩第740章 碑林第1357章 察覺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795章 見駕第786章 議和(八)第1333章 所求第934章 論賞第1337章 邀約第830章 截殺第1454章 老僧第642章 逝去第1411章 遷徙第49章 定軍(二)第949章 賞識第767章 燒糧第443章 樓臺(二)第776章 鏖兵(九)第593章 自污(三)第169章 揚威(三)第834章 信箋第596章 其人第1117章 盟約(十二)第792章 家聚第944章 大笑第857章 大事第405章 獎懲(十)第23章 衝動第763章 入甕(一)第1454章 老僧第1028章 交戰(一)第409章 獎懲(十三)第1186章 種家第1155章 拜會(五)第1403章 商隊(四)第79章 僧道第169章 揚威(三)第1459章 夠嗎第1384章 教誨第1539章 豪傑第102章 夜執第1410章 樞密第1303章 女子第376章 蒙古第144章 出行(三)第928章 大勢第651章 教武第1031章 交戰(四)第939章 道士第132章 先生(三)第936章 權勢第558章 寨子(二)第343章 突圍(二)第1389章 橫掃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531章 商議第1033章 相爭第1413章 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