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百態

(第五更了,累死阿草也寫不完這一段,明天再說吧啊。。。。。。。。)

長安城的城西黑暗的曠野上,燃起了火光,接着,黑暗中,傳來幾聲慘叫,隨後長安城的城門便在轟隆隆的聲音中打了開來。

今夜守衛這裡的,是羽林軍中一個參將,姓楊。

瞬間,長安城外的黑暗中,便陸續亮起了火把,最終將這裡照的燈火通明,火光之下,黑壓壓好像望不到盡頭一般人影,早已肅立在了那裡。

在火把亮起的那一刻,軍中傳令之聲,此起彼伏,前面的騎軍軍士紛紛跨上戰馬,在軍令之下,緩緩移動,如同洪流般涌入了四敞大開的長安城城門。

八千蠻兵,分成兩部,早已去了城外的羽林左右衛以及雄武軍軍營。

入城之後,人馬洪流立即分成了無數支流。

種遂率殿前司禁軍搶佔長安城四城城門,張承帶兵直奔皇宮,李匪率人往定軍侯府而去,趙飛燕則任務最重,帶的人也是最多。

他自己帶兵直向長安令尹衙門而來,之後以細作爲引導,帶兵圍住各處府邸,也佔住長安城各處來往要道。

深夜的長安城如同酣睡未醒的巨獸,平靜中帶着安逸,但誰也想不到,就在這樣一個平靜而又平常的夜晚,大秦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亂已經拉開了序幕。。。。。。

。。。。。。。。。。。。。。。。。。。。。。。。。。。。

這個時候,長安城王氏門閥府邸。

內院花廳當中,杯籌交錯,吏部侍郎王漢卿坐在主位,志得意滿,已經喝的滿臉通紅,但興致依舊不減,屢屢舉杯邀飲。

花廳中環坐的皆爲王氏族人,黨羽,於六部中任職要害之人。在這花廳當中嬉笑言談,一個個笑逐顏開,舉杯暢飲。

也難怪他們高興,大局已定,如同壓在衆人頭頂的一塊最大的石頭終於搬了開來。大將軍趙石時日無多。太子儲君之位不穩,只需再輕輕退上兩把,可能就要轟然而倒,這裡所有的人。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也都在幻想着來日美好的前程。

身爲主人的王漢卿也放下了包袱,多少日夜的謀算,多少的心血,多少的殫精竭慮。在這一刻終於有了結果,回報之時也將不遠了。

藉此聲勢大振之時,順勢入中書任職,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之後再經營個幾年,折匯必然回京述職,入主樞密院也不是妄想,到了那時,中書還有誰能與他爭競。就勢奪了李圃同門下平章事一職,成爲王氏一族第三位輔相,超越李氏門閥,成爲京城第一豪族也便水到渠成了。。。。。。。。

想到這裡,王漢卿更是兩眼放光。心中好像燃起了一把火般滾燙滾燙的。

深沉如他,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說下面的人了,已經絲毫也不顧忌。國喪還沒有過去,各個放浪形骸。大呼歡飲,直到這深夜之事,也未散去。

。。。。。。。。。。。。。。。。。。。。。。。。。。。。。

與此同時,二皇子所居的郡王府中,一羣人也在歡呼雀躍,情形與王氏府中差不多少。

酒已喝的差不多了,曲氏族人以及二皇子這幾年收羅的一些黨羽卻還興致未盡,尚在年幼的二皇子更是精神,通紅着一張小臉兒,與這些將來必定更加倚重的心腹們頻頻舉杯,談笑無忌。

唯有居於上首的曲士昭總有些心神不寧,曲忠走了這許多時日,卻是音信皆無,他已經微微有些後悔,不該孟浪的私自行事,想到那封要命的書信若落在誰的手中,他邊一腦子的漢水。

好在,現在大將軍趙柱國已經完了,二皇子馬上便可成爲大秦儲君,到了那個時候,若有人拿出那封信來想要興風作浪,也要三思而行,即便送到當今陛下面前,也可推說不知,再尋脫身之計,想來正值曲氏興盛的時候,不會有人追究不放的。

定了定心神,旁顧左右,又不免有了些得意,奔走這些年,幾起幾落,吃了不少苦頭,但終於還是讓他守得雲開霧散,而那辱他尤甚的趙柱國,卻已經窮途末路了。

前些時,宮裡傳來消息,皇帝陛下已經下定了決心,賜死趙柱國,真是可惜,這差事不能落在自己頭上,也真想現在就去大理寺牢獄中,與那趙柱國說上兩句,瞧瞧那人的臨死前的臉色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不過贏了就是贏了,不需再與死人計較,到是趙石的家眷那裡,之前王仲坤與折二公子可都來了信,指名要府中那位異域美人,那位折二公子更是狠毒,想要種七娘入折府爲奴,這是要將種家上下羞辱個遍嗎?也不知他父親知曉不知曉。。。。。。。

這個到是一件麻煩,不過轉眼看到喝的高興,正哈哈大笑的二皇子殿下,眼睛不由一亮,與其不知許給哪個,不如獻給二皇子,也好多邀些功勞,到時便說二皇子殿下一眼便看中了這個美人,無論是折二公子,還是王仲坤,還能在與殿下爭搶不成?

不過過後,得去定軍侯府那邊,與王虎再好好說說,可不能出了差錯,王虎那廝到還乖巧,也知情識趣,遠不如外人所說的那般不堪。

想到與王虎打交道的場景,曲士昭臉上不由泛起一絲微笑。。。。。。

。。。。。。。。。。。。。。。。。。。。

皇宮,慈安宮。

此處乃是太后榮養所在,翰林學士李士芳舉頭瞧了瞧巍峨的殿宇,眉間憂慮之色一閃而過,接着便舉步前行。

“勞煩公公通報一聲,就說翰林學士李文華,請見太后娘娘。”

守門的小太監本來還睡眼惺忪的,但見到李士芳以及他身後的黑壓壓一片人頭,瞌睡蟲立馬就不見了。

太后這裡如今少有人來了,皇帝陛下忙於政務,曲氏專寵於後宮,雖不敢對太后娘娘稍有不敬,但到底不同於皇后娘娘在時了,太后宮中顯得冷清了許多。

加之今日大將軍趙石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趙石是什麼人,那是要叫太后娘娘一聲姨奶奶的人物,許多人覺着,這一次風波,太后趙氏一族少不得要牽連出一些人來,宮內嬪妃各個都是人精子,哪裡還會到太后這裡觸黴頭?

再者,太后娘娘自皇后逝後,便傷心憂慮,也不願意見到什麼外人,如今更要避嫌,以免真個將趙氏一族搭進去,所以緊閉宮門,連前日裡,太后素來喜愛的靖佳公主求見,都拒不相見,就更遑論其他人了,所以內外人等,出來的人多,進去的人少,閉門自守的姿態已經擺的非常明白了。

而今這麼一大羣人深夜請見,這是。。。。。。。。出大事了,還是說。。。。。。。小太監臉色刷白,都不敢想下去了。

李士芳又說了一遍,如夢方醒的小太監這才反應過來,掉頭就往裡跑。

不多時,慈安宮宮門大開,有人迎了出來,說太后娘娘有請。

李士芳擺手,讓跟着的人在外面等候,也讓迎出來的太監宮女們稍稍心安了一些,他自己則邁步跟着引路之人,進入了宮門。

宮中正殿,太后娘娘趙氏一身正服,端坐在座椅之上,殿上有些昏暗,顯然倉促之間,纔將宮燭點了起來。

看不清太后娘娘的臉色,李士芳已經上前一步,俯身叩拜道:“微臣參見太后娘娘。”

太后的聲音冷冷的,帶着幾許憔悴以及難以掩飾的憤怒,“平身吧,深夜來本宮宮中,所爲何事啊?”

李士芳根本沒有起來,而是擡頭道:“請太后娘娘息怒,微臣此來。。。。。。是因受人所託,來護太后娘娘安全無虞的。”

“哦?”顯然,這是個出人意料的回答,太后聲音中滿是驚疑,緊接着便問:“你一個外臣,深夜入宮,還說受人所託,本宮到想知道,是哪一個託的你,又爲何託的你。”

李士芳平靜答道:“太后娘娘容稟,今夜長安將有大事,大將軍趙石命微臣入宮,不爲旁的,只爲不讓外間之事來煩擾了太后娘娘,外間微臣帶來了一些人手,皆乃大將軍心腹,微臣就在這裡,陪娘娘靜待天明可好?”

一句話,殿中便是一陣沉默,隨後,太后的聲音顯得高昂了起來,顯然是心中震驚所致,不過卻聽不出多少喜怒,“難得趙柱國還記得哀家,如果沒猜錯的話,陛下那邊是不是也派人過去了?”

李士芳叩首,道:“外間之事,臣盡皆不知,只聽令到這裡陪着娘娘而已。。。。。。。”

“你到是忠心可嘉。。。。。。。。。”

一句話,刺的李士芳滿臉通紅,只能垂頭不語,半晌,才聽得太后言道:“也難爲了你,來,與哀家手談一句,也好熬過這漫漫長夜,讓他們自己見勝負去吧。”

(寫到這裡,阿草說上兩句,佈局的功夫,阿草不算很擅長,只能儘量做到完美一些,有人說這一段太倉促了,阿草也承認,確實是有點倉促,但阿草之前做的鋪墊也足夠多了,連阿草自己都寫的有些煩了,其實阿草只說兩點,一個就是景帝多疑,這是一切發生的源頭,越是多疑的人,其實越容易犯錯誤,第二點,這是亂世,不可能像盛世一樣那麼寫,就如同武則天退位那會兒,盛世的宮廷政變和亂世是不同的,更加激烈,也更加難以控制,而對於其他原因,後面還要說到,這裡不能劇透。。。。。。。。)

第586章 宴飲第1560章 狹路第1490章 行路第75章 團練第569章 刺殺第942章 刺殺(二)第1477章 殿議第489章 勞軍第1109章 盟約(四)第221章 校場(二)第975章 王子第708章 戰略(一)第1376章 行軍第1523章 太子第1030章 交戰(三)第416章 熱鬧第1247章 西涼(十二)第743章 爭執第982章 聯姻第943章 刺客(三)第446章 關城第284章 罕王第1347章 緣由第1441章 文樓第1364章 馬伕第227章 進京(二)第789章 家書第258章 潼關第1237章 西涼第951章 知府第1427章 夜談第546章 兄妹第1046章 來人第1341章 應對第72章 提親第994章 戰前第479章 圍城(二)第414章 山林第369章 始末第946章 道官第569章 刺殺第843章 大軍第444章 可笑第1107章 盟約(二)第794章 抽絲第531章 商議第783章 議和(五)第331章 山匪第813章 着涼第1188章 氣惱第1224章 豪情第1280章 天狼第1236章 右廂第1548章 東去第965章 長遠第820章 天妖第269章 思慮第482章 參議第1364章 小樓第1452章 夜飲第1196章 縣事第917章 序幕第1033章 相爭第1177章 女人第428章 遊園(一)第157章 比鬥(三)第1493章 過往(二)第765章 入甕(三)第1259章 韋州(五)第1362章 開監第194章 故人(四)第29章 平涼第1143章 貴客第825章 樞密第70章 打鬥第694章 慾望第1014章 戰報第1216章 棄軍第1141章 家宴第814章 內衙第1238章 西涼(二)第939章 道士第840章 明瞭第811章 駙馬第111章 夜宴(二)第1376章 行軍第492章 風起(一)第1320章 言政第1459章 夠嗎第225章 謀算第614章 靈光第751章 崎路第1539章 豪傑第1419章 借人第1126章 迎候第264章 拜會(二)第757章 獻計第527章 艱途(三)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1402章 商隊(三)
第586章 宴飲第1560章 狹路第1490章 行路第75章 團練第569章 刺殺第942章 刺殺(二)第1477章 殿議第489章 勞軍第1109章 盟約(四)第221章 校場(二)第975章 王子第708章 戰略(一)第1376章 行軍第1523章 太子第1030章 交戰(三)第416章 熱鬧第1247章 西涼(十二)第743章 爭執第982章 聯姻第943章 刺客(三)第446章 關城第284章 罕王第1347章 緣由第1441章 文樓第1364章 馬伕第227章 進京(二)第789章 家書第258章 潼關第1237章 西涼第951章 知府第1427章 夜談第546章 兄妹第1046章 來人第1341章 應對第72章 提親第994章 戰前第479章 圍城(二)第414章 山林第369章 始末第946章 道官第569章 刺殺第843章 大軍第444章 可笑第1107章 盟約(二)第794章 抽絲第531章 商議第783章 議和(五)第331章 山匪第813章 着涼第1188章 氣惱第1224章 豪情第1280章 天狼第1236章 右廂第1548章 東去第965章 長遠第820章 天妖第269章 思慮第482章 參議第1364章 小樓第1452章 夜飲第1196章 縣事第917章 序幕第1033章 相爭第1177章 女人第428章 遊園(一)第157章 比鬥(三)第1493章 過往(二)第765章 入甕(三)第1259章 韋州(五)第1362章 開監第194章 故人(四)第29章 平涼第1143章 貴客第825章 樞密第70章 打鬥第694章 慾望第1014章 戰報第1216章 棄軍第1141章 家宴第814章 內衙第1238章 西涼(二)第939章 道士第840章 明瞭第811章 駙馬第111章 夜宴(二)第1376章 行軍第492章 風起(一)第1320章 言政第1459章 夠嗎第225章 謀算第614章 靈光第751章 崎路第1539章 豪傑第1419章 借人第1126章 迎候第264章 拜會(二)第757章 獻計第527章 艱途(三)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1402章 商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