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文樓(五)

“你等廣有田產屋宅,盤踞鄉里,作威作福之後,還每每以讀書人自居,誇誇其談,耍弄機謀,以胡某看來,爲禍河洛者,以你等爲最。。。。。。”

隨着這些言語,廳堂中的氣氛越來越是壓抑。

話越來越重,地方大族,最怕的其實就是這樣的罪名,盤踞鄉里,威福自專。

事實是這樣的嗎?其實到不盡然。

這裡大多數家族,都不是橫行鄉里的惡霸。

而且,在鄉間名聲都很不錯,修橋補路,資助相鄰,對族人善加約束,不使爲禍鄉里等等等等,做的都很不錯。

不然的話,他們的家族也不會到得今日地步。

說實話,也只有那些一朝爲官,便雞犬升天者,纔是鄉間大患。

凡是有些底蘊的鄉間大姓,都不會在自己家門前肆意妄爲。

而河洛之地,更是如此。

這裡讀書人多,他們對顏面的看重,也非是八百里秦川可比。

近數十年來,河洛亂事,多爲外敵入侵。

而針對秦人的兩次亂事,究其根裡,還是戰禍。

去年的河南戰事,河洛大族在其中扮演了極爲重要的角色,除了戰禍的誘因之外,還是不滿秦人治政的原因在作祟。

因爲大秦許多律條,觸動了他們的根本利益。

這些,所有人其實都明白。

但誰也不會拿到明面上來說,河洛大族不會以此爲藉口起事,因爲在道理上。皆爲私義。根本站不住腳。過後更不會宣揚,那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

而秦人也不會拿這個來當罪名,因爲大秦志在天下,以此罪人,會讓爭霸中原的道途上,荊棘遍地。

所以,不論戰事當中,還是戰後。在這一點上,所有人都是避而不談。

最終,死了的人,罪名只是從匪,叛反等等,沒死的人,聽到的指責,也是極爲熟悉的這幾條。

所以,廳堂之內,很多人心情越加沉重。但情緒上反而平靜了許多。

顯然,這次文樓之會。雖然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之外,但結果也許和他們想象的相差並不算大。

威逼利誘而已,不會讓他們傷筋動骨。

不過,這個時候意外的事情再次發生。

一個人緩緩站起身來,躬身施禮,“大人教訓的是,細細想來,我等往昔,確有許多錯處,而今河洛殘破至此,我等也是痛心疾首,悔不當初。。。。。”

“然。。。。。。。天下戰亂,各國皆當以百姓爲念,所以,還望大人念在我等並非去歲戰亂之禍首,如今又已有悔過之意的份上,萬請大人手下留情。”

廳中衆人,聽的那是一愣一愣的。

如果說之前有着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感觸的話,那麼,這位跳出來說的,就是把罪名乾淨利落的就都認下了。

這和之前大傢伙商量的,可是大相徑庭。

其中之利弊,衆人也難以在一時間想的清楚。

不過,伏於階下,搖尾乞憐的恥辱感,很快就讓多數人怒目而視,都想看清楚,誰家出來的人,這麼不知廉恥,趁此時機,向秦人賣好。

洛陽王氏。

等看清站起來說話的這位爲誰,衆人皆是一愣。

這個洛陽王氏可不得了,不管從前,還是現在,都是河洛一等一的望族。

河洛四戰之地,上百年的大家族,並不算多,而洛陽王氏,就是其中之一。

乃當年後周名臣王慶章的後人,族中人才輩出。

雖多數不得在河洛爲官,但洛陽王氏還是成爲河洛,乃至後周的官宦名門之一。

王氏最盛時,洛陽左近田土,十之五六,皆出王氏,民間更流傳有洛陽王的稱呼。

契丹強盛,遼人數次南下,王氏更乃河洛間抗遼之中流砥柱。

等到金人強大起來,滅遼而代之,王氏終於沒落了下來。

還是那句老話,內鬥被外敵更可怕,王氏的沒落,主因便是來自於朝廷的猜忌,以及王氏在朝中的失勢。

後來,王氏主枝遷居兩淮,洛陽王氏在河洛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不過就算如此,留下來的王氏一族子弟,還是不能小覷,一直盤踞於洛陽內外,聲勢雖不如往昔,但依舊是洛陽左近一等一的大族。

說話的這位白髮蒼蒼的老頭兒,雖非現在洛陽王氏的主事之人,但卻是王氏族中說話最有分量的人物。

實際上,與會者,以此居多,並不稀奇。

而這位老者,也曾爲官一任,而且頗有官望,如今王氏家主,也正是此老的兒子。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家族,一代代傳承下來,最終成爲龐然大物,在盛衰之間,搖擺不定,同時也和統治王朝,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

無論是在河洛,還是其他一些地方,都有着這樣的家族存在。

他們同樣在戰亂中沉沉浮浮,而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比一個王朝,更有生命力,也許王朝或有興亡,而他們的子孫傳承,卻從未斷絕。

靠的是什麼?不是詩書學識,也非錚錚鐵骨,他們靠的就是這樣一羣人,見風使舵,擇利而生,這纔是他們的根本,也正是他們的真正面目。

胡烈滿意的微微一笑,雙簧這種東西,可不是後世所獨有,他並非空手前來,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的。

老頭微微垂首,一直做着恭順狀,心中卻滿是得意,因爲此番過後,洛陽王氏,還將是洛陽王氏,其餘。。。。。。。。蠢材,不明大勢,盡皆迂腐冥頑之輩,死活已皆繫於人手,還不自知,活在這個世上,真真老天爺的一番好意。。。。。

就是不知道,王家的這番高瞻遠矚,會換回什麼來,想到這個,老頭兒微微瞟着坐於上首的這位年輕都尉,心裡還有點沒底。

他如今心裡最遺憾的地方,其實和其他人沒什麼不同。

爲什麼欽差大人沒來,來的卻是這麼個毛頭小子呢?

這個年輕的大人,能在欽差大人面前,有多少分量?他答應下來的事情,能不能作準?

還有,欽差大人畢竟只是欽差大人,不會在河洛久留,最近又有傳聞,欽差大人與張大將軍不合。

如果欽差大人一走,會不會受到此連累,洛陽王氏成了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呢?

老頭兒得意之後,卻也有着糾結。

心中也在暗歎,之前數載光陰,空空而過,自家這裡。。。。。。。。還是少了幾分膽魄啊,不然的話,如今大秦朝堂之上,應該有一二王氏子弟立足纔是,那樣一來,如今也不會對大秦朝中之事幾乎一無所知了。

像晉國公和張大將軍的恩怨,也會把握的更清晰纔對。

而非像現在這般,猛的一頭扎進了欽差大人懷裡,卻還不知道,欽差大人還回來的是骨頭還是肉湯,甚或是棍棒呢?

不過,今時今日,也容不得王家再遲疑了。

在河洛人心動盪的今日,那位一到河洛,還是開了殺戒,人頭滾滾而下,以其爲官多年的眼光而論,他覺得,秦人已經失去了最後的耐心。

很可能,秦人朝廷已經對主持河洛的張大將軍有了不滿。

如果是那樣的話,像王氏這樣的河洛望族,好日子也就到頭兒了,不管之後誰來主政河洛,都不會再手軟。

如果現在不做點什麼,王家也許就是首當其衝,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塊。

不得不說,不論其他,只說這種眼光,鄉間之百姓,又如何能比得了,這也正是像王氏這樣的大族,延續至今的基礎。

不過,說實話,有眼光的不只他一位,在座人等,大多都可以用一句老奸巨猾來形容,王氏這裡,也不過是先走了一步罷了。

不過世事就是如此,有眼光而無膽量,那叫優柔寡斷,有膽量而無眼光,那叫莽撞。

只有二者兼具,才能領先旁人一步。

一步先,則步步先,也許有很多出頭鳥遭了秧,但也有的是一飛沖天,誰知道呢。

而不等衆人細加琢磨,胡烈已然讚道:“看來啊,這滿堂佳客,明理之人卻少,既然王氏有悔過之意,那麼,老先生不如說說,之後做如何打算,也好取信於人。”

這會兒說話,卻又文縐縐了起來,也終於有了那麼點衆人熟悉的味道,他們卻不知曉,大秦的武夫們,已然與他們印象中的莽漢,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多謝大人寬宏。。。。。。我等自然也有所區處,去歲戰亂,饑民遍地,餓蜉於野,想來大人也知,我等那時皆爲此事出過些綿薄之力。。。。。。。”

胡烈點了點頭,“若非如此,這文樓之上,又怎麼會有爾等位置?”

這並非空言,更非相互吹捧之詞,不獨穎陽盧氏賑濟過饑民,其他各家,或多或少,都曾參與。

良善之家,多出儒教,這一點上,儒家所行,可謂功莫大焉,其他各個教派,都不曾做的這麼徹底。

他們和穎陽盧氏差的,其實還在於對待民亂的態度上,而不論是趙石,還是張培賢,甚至是大秦朝廷,看的最重的,還就是這個態度,這就是政治,冷冰冰的,有的時候,甚至於世人的道德認知,南轅北轍。未完待續。。

第684章 相遇(七)第1430章 書信(二)第1407章 夜宴(三)第1510章 較量第94章 應答(二)第1052章 拖延第558章 寨子(二)第22章 說服第613章 哭了第1522章 長亭(四)第345章 入山第206章 嚴苛(八)第318章 靜夜第73章 相談第1373章 局面第1349章 文武第120章 世傑第997章 榮耀第1340章 入府第1050章 諸事第1343章 碰撞第55章 奴才第1095章 商人(一)第949章 賞識第424章 來客(二)第838章 秘聞第682章 相遇(五)第1233章 山匪第1559章 包圍第2章 親戚第1222章 殘暴第300章 潰敵(一)第1250章 陸相第736章 細數第375章 汗王第493章 風起(二)第188章 開始第1131章 聖旨第56章 奪功(一)第323章 大戰(一)第424章 來客(二)第1335章 質問第1101章 中心第806章 書房第345章 入山第1212章 富貴第1016章 封號第617章 家族第15章 血戰(二)第119章 驚訝第1160章 主從第402章 獎懲(七)第147章 出行(六)第1399章 戰爭(三)第347章 許諾(二)第1566章 不安第421章 明尊(二)第64章 京官第994章 戰前第698章 遊說第274章 開拔(四)第1408章 商人第1286章 考量第242章 勸語第121章 頑劣(一)第1160章 主從第813章 着涼第723章 偏師第19章 血戰(六)第262章 練兵第806章 書房第952章 辛苦第1036章 獻策(二)第1538章 交易第1349章 周枋(二)第997章 榮耀第1546章 挑撥第1028章 交戰(一)第1183章 兵部第49章 定軍(二)第419章 拜訪第158章 祝壽(八)第1401章 歸程第1300章 拖延第1490章 行路第1245章 西涼(九)第1483章 勸諫第1086章 震撼第918章 死戰(一)第65章 來投第1049章 私話第644章 瑰寶(二)第1530章 學問第856章 中書(四)第725章 過河第828章 小人第1215章 諂媚第502章 雲涌(二)第645章 生員第581章 戰後(二)
第684章 相遇(七)第1430章 書信(二)第1407章 夜宴(三)第1510章 較量第94章 應答(二)第1052章 拖延第558章 寨子(二)第22章 說服第613章 哭了第1522章 長亭(四)第345章 入山第206章 嚴苛(八)第318章 靜夜第73章 相談第1373章 局面第1349章 文武第120章 世傑第997章 榮耀第1340章 入府第1050章 諸事第1343章 碰撞第55章 奴才第1095章 商人(一)第949章 賞識第424章 來客(二)第838章 秘聞第682章 相遇(五)第1233章 山匪第1559章 包圍第2章 親戚第1222章 殘暴第300章 潰敵(一)第1250章 陸相第736章 細數第375章 汗王第493章 風起(二)第188章 開始第1131章 聖旨第56章 奪功(一)第323章 大戰(一)第424章 來客(二)第1335章 質問第1101章 中心第806章 書房第345章 入山第1212章 富貴第1016章 封號第617章 家族第15章 血戰(二)第119章 驚訝第1160章 主從第402章 獎懲(七)第147章 出行(六)第1399章 戰爭(三)第347章 許諾(二)第1566章 不安第421章 明尊(二)第64章 京官第994章 戰前第698章 遊說第274章 開拔(四)第1408章 商人第1286章 考量第242章 勸語第121章 頑劣(一)第1160章 主從第813章 着涼第723章 偏師第19章 血戰(六)第262章 練兵第806章 書房第952章 辛苦第1036章 獻策(二)第1538章 交易第1349章 周枋(二)第997章 榮耀第1546章 挑撥第1028章 交戰(一)第1183章 兵部第49章 定軍(二)第419章 拜訪第158章 祝壽(八)第1401章 歸程第1300章 拖延第1490章 行路第1245章 西涼(九)第1483章 勸諫第1086章 震撼第918章 死戰(一)第65章 來投第1049章 私話第644章 瑰寶(二)第1530章 學問第856章 中書(四)第725章 過河第828章 小人第1215章 諂媚第502章 雲涌(二)第645章 生員第581章 戰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