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舊事如夢一甲子 殘棋裂甲六十年

冷啓敬的出現完全讓局勢又是一變,冷啓敬的武藝功夫的確是令人望洋興嘆,可謂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張君策嘿嘿一笑,說道:“冷先生,我張君策如今又怎麼會怕成爲衆矢之地?”

冷啓敬肅容說道:是嗎,那麼你是真的想要讓我把此事公之於衆?”

張君策截口,正顏說道:“如此,我有何懼?”

冷啓敬嘿嘿一聲冷笑,說道:“想必江湖上對你的家世知之甚少,而且你身上應該有龍鱗玉佩吧。”話鋒微微一頓,又說道:“張君策只要你交出龍鱗玉佩,我可以保證你們平安離開五臺山,如何?”

張君策聞言搖頭,長嘆,說道:“原來冷先生費此番周折,設下計謀,爲的就是龍鱗玉佩?”

冷啓敬直言不諱說道:“這只是其一,我就是想要利用你來剷除江湖上的一些人而已。” 說着又道:“怎麼你不考慮一番,一塊玉佩和你身後所有人的性命嗎?”

“恕我直言,你說的東西張君策身上沒有。但……。”

冷啓敬聽張君策如此說來,冷冷地一擺手,道:別跟老夫來虛套。龍鱗玉佩是數十年前金哀宗親手交給你祖父手上的。同時還交給你祖父一張金國寶圖,作爲日後東山再起的資本。可是沒想到你祖父慘死南國,至此龍鱗玉佩和寶圖消失。我查遍一切,最後的結論就是龍鱗玉佩就在你的身上。實不相瞞派人遠赴西域也是爲此。”說着話鋒一頓,雙睛陡瞪,目光如刃地射視着張君策。

張君策沉聲怒道:“爲了你的陰謀如此下作呵呵……冷先生我真的爲你感到羞恥。”

冷啓敬絲毫不在意一本正經地道:“我只要我得到的,張君策我敬你是一條漢子,而且你在江湖威望不淺,不過在我看來也只是蜻蜓點水而已。只要你將龍鱗玉佩交給我,我便放你們離開五臺山,若不然你應該知道,如今的五臺山元軍壓境,你們無路可走、” 說着眼珠一轉,繼而又道:“張伯符難道你真的不想爲先人報仇?”

“時過境遷,往事如煙,若是報仇我也應該先找元廷不是嗎?”張君策說罷,腦海裡卻是迴盪着自幼家人的一言一行,往事如煙,卻深深印刻在心裡。

而與此同時當冷啓敬說出要逼張君策交出龍鱗玉佩的時候,躲在暗處,一直沒有露面的安然與風雷二老,心裡也是無法平靜,因爲這其中蘊藏着多少辛酸苦辣,不堪回首。

一念之間,便是六十年光陰,眼眸中時光流轉回到了過去……

話說此時正值宋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金哀宗完顏守緒年號),蒙古太宗六年)就在前一年也就是金天興二年(1233年)六月,蒙古大汗窩闊臺揮軍南下,征討大金的主帥便是蒙古大將成吉思汗手下四傑之一的木華黎。

蒙古大軍彎刀蔽日,很快便侵佔金國土地,此時已經到了蒙金大戰的關鍵時期。金國五京幾乎都已經陷落,金國已經到了土崩瓦解,離心離德的地步。

雖然各地的金軍還在抵抗蒙古大軍的南下,然而因歸德形勢惡化,金哀宗完顏守緒倉皇南逃,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繼續組織力量對蒙古大軍展開反撲。

卻已經爲時已晚,蒙古大軍又怎麼會放過金國還有金國的皇帝,眼見唾手可得的食物,蒙古軍兵是不會丟棄的,於是蒙古大汗窩闊臺(後被尊爲太宗皇帝)又派大將史天澤一路緊追不捨,在蒲城殲滅了金國後期最驍勇的大將完顏白撒的八萬精兵。這一下子就將金國軍力大大降了下去,從此一蹶不振。蒙軍隨即進兵蔡州,將金哀宗完顏守緒圍困在蔡州城內。

同年八月,蒙古大將史天澤召宋兵攻破唐州(今河南唐河),金哀宗聞訊欲與宋朝連和解圍,於是親筆書信派使者向宋朝求解信上說道:“而今天下蠻夷蒙古滅國四十有餘,縱橫東西,鐵騎橫行,西夏被滅屠城萬人,西夏已亡而今爭我大金,如若我大金亡國必及趙室。還請宋皇明察,脣亡齒寒,自然之理。如果助紂爲虐恐怕宋國也不日禍起蕭牆。”

然而南宋朝野上下,痛恨金國已經百餘年,自從徽欽二帝被掠北國,可謂是丟了半壁江山,簽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幾次北伐反而損兵折將,也是草草收場,此仇此恨國人銘記不忘,而今前來求解又怎麼會同意。

朝野上下自然一心要滅金報仇,更何況還有權相權臣,爲了自己的私利,都勸皇帝舉兵聯合蒙古,南北夾擊滅了金國雪恥。

宋皇也有此心,畢竟要是可以收復太祖打下的江山那可以說是一件功不可沒的大事,中興大宋,北伐收復宋朝原有江山,還朝汴京重返中原可謂千秋功業,青史留名。

於是同年十一月,宋皇派大將孟珙、江海率軍二萬、運糧三十萬石出兵助蒙滅金,合圍蔡州。

話說金天興三年(1234年)正月,蔡州已被圍三個月,城中糧盡。初九夜,這一天可以說天空陰雲密佈,寒風陣陣,城外蒙宋聯軍嚴陣以待,勢必將蔡州拿下,

城內的金哀宗深知亡國之日將至,不願當亡國之君,遂下詔禪位予宗室完顏承麟,完顏承麟乃是金國宗室一位驍勇的名將,因此時宗室大多不再身邊,只好傳位於完顏承麟,完顏承麟初執意推卻,後來金哀宗苦苦哀求。

金哀宗完顏守緒含淚說道:“朕將江山社稷託付給你,這也是迫不得已。朕身體肥胖,不能策馬出征。萬一城陷,必難突圍。考慮到你平時身手矯健,而且有將才謀略,如有幸逃脫的話,可延續國祚,這是朕的心意。卿家不要辜負朕,你我都是完顏子孫,都是太祖苗裔,江山社稷恢復我大金,保我完顏一脈能夠延續。”

完顏承麟見金哀宗心意已決,眼中含淚類,跪拜叩頭,含淚說道:“陛下!臣怎麼敢當此大任,陛下能放心,只要有我完顏承麟一口氣在,定保陛下離開蔡州,只要有陛下在復國大業也會有望。”

完顏守緒搖頭嘆息,因爲已經知道無望了,說道:“唉,國本已經坍塌,先帝施政無方,貽害子孫,若日後能重新復國,定要好好治國,國之根本在於民。”

完顏承麟說道:“陛下,還是懇請陛下不要悲觀,臣甘願保護陛下和後宮殺出重圍,只要主公還在,陛下我們還可以東山再起啊!”

金哀宗完顏守緒苦苦一笑,說道:“太祖太宗打下了這片江山,如今到了朕,你看看被人家圍困在小小的蔡州,真是愧對先皇愧對百姓,勿要執意朕心意已決,你快受命便是。”

簡短解說完顏守緒苦苦哀求之下完顏承麟唯有答允繼位。十一日,完顏承麟正在行登基大禮時,蔡州城外炮火連天,蒙宋大軍開始攻城,蔡州城南已經立起宋軍旗幟,炮號連天,喊殺不斷,刀光劍影,屍橫遍地。

完顏承麟身披黃龍甲親帶守軍與宋蒙聯軍抗衡。宋軍攻破南門,蒙軍攻破西城,雙方展開激烈巷戰,四面殺聲震天。金軍將士頑強抵抗,幾乎全部戰死或自殺殉國。

與此同時金哀宗自縊於幽蘭軒內,享年37歲。臨死前金哀宗自自評,對身邊宦官說道:“朕爲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朕而絕,與自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爲亡國,獨此爲介介耳。”說到此,金哀宗心情沉痛,眼中含淚。

繼而又說道:“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爲人囚縶,或爲俘獻,或辱於階庭,閉之空谷。朕必不至於此。卿等觀之,朕志決矣!”

金哀宗完顏守緒自殺而亡的信息傳至戰前,昭宗完顏承麟聞知哀宗死訊,退守內城,率羣臣叩拜於棺槨前,與羣臣議,諡曰哀宗,完顏承麟對手下羣臣說道:“先帝在位十年,勤儉寬仁,圖復舊業,有志未就,實是可哀。”哭奠未畢,蔡州外城被宋蒙聯軍攻破,完顏承麟無奈退保子城,繼續與宋蒙聯軍死戰。同日死於亂軍中,金亡。

再說近侍完顏絳山遵奉完顏守緒的遺囑,將他的屍體火化,殘骸埋葬在汝南(今河南汝南縣北面汝水旁)。另一說是蒙將塔察兒和宋將孟珙見在焚燒完顏守緒屍體,忙上前撲滅餘燼,撿出餘骨,一分爲二,各取一份回去報功。

據蒙古伊兒汗國宰相拉施特主編的《史集》載,塔察兒僅獲得金哀宗的一隻手。金哀宗大部分遺骸被宋軍帶回首都臨安告太廟。宋廷最後按洪諮夔的建議處理了金哀宗遺骸,藏於大理寺獄庫。

金哀宗自殺後,羣臣上廟號爲哀宗,後有金朝大臣認爲“哀”字不足評價完顏守緒一生,故又上廟號“義宗”。宿州有僭位者,諡曰莊皇帝。故官僑於宋朝的人,私諡曰閔皇帝。完全諡號爲敬天德運忠文靖武天聖烈孝莊皇帝。

這些不提。

單說一人,金朝權參知政事(代理副相)張天綱,字正卿,霸州益津人也。至寧元年詞賦進士。性寬厚端直,論議醇正,造次不少變。

且說金哀宗和金末帝相繼去世,就在金哀宗自縊之前,金哀宗完顏守緒安排後事,逐將張天剛叫到身邊,託付道:“正卿!現在正是國難之時,朕已經抱定一死去見先帝,奈何現在宮中,隨朕逃到這裡的樑妃爲朕誕下一女,此乃朕之骨肉不忍隨朕赴義,朕就把這母女託付給正卿了,只希望你能保全這母女平安方可。”

說到這裡,不禁長嘆一聲,繼而說道:“什麼復國重興就不希望了,我大金氣數已盡,已無復國之力。況且開基之本在白山黑水我們已經離的太遠,而且自海陵之後,國之根本南遷,早已融入這片土地……。”說着擡頭望向北方,似乎看到了那片故土。

張天剛聞言,跪倒施禮說道:“太上皇!陛下,臣願意保着太上皇殺出重圍,陛下年富力強更切仁愛,只要陛下活着我們大金就不會亡國的。”

金哀宗完顏守緒一聲苦笑,擺手說道:“殺出去談何容易,現在蒙宋大軍已經將蔡州圍得水泄不通了,朕不走,朕決不做俘虜,就算死朕也要死得其所。”話音未落此時外面是炮火連天,殺聲陣陣。

聞聽炮號聲聲,完顏守緒說道:“快,你快保着她們母女逃命去吧!我就把這孩子託付給你了。”

張天剛知道金哀宗是不會離開的,沒有辦法叩頭應允。

在臨行前,完顏守緒屏退所有人,與張天剛密談,將一塊龍鱗玉佩和一卷畫軸交給張天剛,說道:“此物乃是海陵王所傳下來的,深藏內廷塵封,若不是國破家亡,恐怕要永久塵封了。這畫卷中藏着一個富可敵國。若是完顏承麟能夠殺出重圍,你可將此物交給他。”

張天剛雙手接過,這麼沉重的擔子,完顏守緒能夠交給張天剛可見其信任程度。

不久張天剛離開,帶着禁衛軍中挑選的數十人,保着樑妃和襁褓中的小公主,殺出蔡州子城,奪路而走……。

張天剛帶着數十名金國最驍勇死士保着一輛小車衝出了重圍,在夜色下向蔡州城外而行。張天剛看着星斗月光不禁眼含熱淚,一天之間二帝歸天,金朝百年已經不復存在,此時的一聲嬰兒的啼哭讓張天剛待住了坐騎。

“籲”戰馬停住,張天剛翻身下馬,言道:“先都休息,派幾個人放哨,如果追兵趕來,馬上通知。”說着走向小車,這些誓死效忠的女真死士,彎刀出鞘,在四方戒備休息,每個人臉上泥垢不堪,衣衫骯髒,但是絕對掩飾不住他們的豪氣和一死之決心。

張天剛腰懸佩劍來到小車前,施禮說道:“娘娘,您還好吧?”

車裡樑妃的聲音傳來說道:“還好,只是難爲了孩子,張大人現在我們可是離開了險地?”

張天剛沉吟,方纔說道:“回娘娘,尚未離開險地,現在到處都是蒙古和宋國的軍隊,不過娘娘放心臣就算一死也會保護娘娘還有小公主平安的。”

“唉!讓張大人受苦了,如果不是然兒尚在襁褓,本宮也就隨陛下而去了,怎奈然兒剛剛出生不久,此乃先帝苗裔,本宮不忍……”說着車中的樑妃抽泣說道。

張天剛聞言也是心裡難受,暗下決心道:“爲什麼會這樣,好好的大金國如今卻要如此,真的是讓人痛心。哎,難道這就是天數嗎?百姓流離失所,國破家亡。身爲臣子不能盡忠報國已經有愧先帝,既然留我這殘身,那我就要保住這完顏一脈,延續先帝香火。”

就在這個時候,有軍兵來報發現了追兵,已經離得很近了,張天剛聞言,自然是心驚肉跳,雖然他不怕死但是畢竟還有娘娘和小公主,她們的生命纔是最寶貴的。

張天剛想了想叫過來一位女真漢子,此人年紀也就在三十歲上下,一身戎裝,很是幹練,可以看得出來是一個久經大戰的的將軍。

張天剛說道:“安虎現在我要交給你一個任務,你馬上帶着娘娘還有小公主鑽進密林躲起來。”

安虎聞言,就是一愣“大人……”

張天剛一擺手說道:“不要多言,來不及了聽我的便是。”

安虎知道張天剛的性情,點頭回道:“是,大人吩咐,安虎這條命都是大人的自然都要聽大人的。”

張天剛點點頭,說道:“安虎,你現在指天爲誓,你要保護好娘娘還有小公主,不管遇到什麼危險都要捨命保護母女平安,不管多麼艱難也要將娘娘和小公主保全下來。”

張天剛一臉嚴肅的看着安虎,一臉威嚴令人生畏。安虎聞言知道張大人的意思,也知道自己的責任,連忙跪倒,指天爲誓,說道:“我安虎對天盟誓,誓死保全娘娘和公主的性命,甘願以身報國!決不出賣娘娘和公主,如有違背誓約天誅地滅,不得好死!”安虎一言一語,字字清晰的在張天剛面前發下誓願。

張天剛雙手相攙說道:“安虎,你跟隨我多年,我知道將軍是一位忠骨之將,而今國家受苦,百姓遭難,二帝身亡,現在我大金就剩下這一點骨血,還望將軍念在都是族人情上保護好小公主。雖然不指望小公主可以復國,但是也不要讓她就這樣慘死在蒙古人和宋國人的手裡。”說着心中難受,眼望小車說道:“娘娘,請移步。”話音未落,

車簾挑開,樑妃抱着一個嬰兒走了下來。看了看張天剛說道:“我大金有張大人這樣的忠臣真是萬幸!只可惜家國不存……”說着不免傷感,因爲恐怕在也看不到金國重振的那一天了。

“大人,宋軍殺上來了。”一名親兵跑過來說道,

張天剛聞言,說道:“安虎,快點帶着娘娘和公主離開,記住一定要保護好娘娘和公主,拜託了!”說完,命人牽過馬來,翻身上馬,看着不遠處追來的軍隊,火光沖天,馬嘶之聲清晰可聞。

張天剛將肋下寶劍抽了出來,喝道:“金國的勇士們現在是我們爲國報效的時候了,和我衝啊!攔住他們!”說着躍馬而出,帶着手下數十名女真勇士殺奔趕來的宋軍之中……

安虎看着張天剛帶着這些女真士兵殺奔宋軍,心裡知道這一去九死一生,爲的就是給自己爭取時間,帶着樑妃還有公主離開,所以安虎對娘娘說道:“娘娘,我們還是快走吧!張大人爲我們做的已經夠多了,臣定會保護你們離開這裡,將小公主養大成人,伺機報仇!”說着安虎保着這母女二人鑽進了漆黑的密林中……

卻說張天剛帶着手下數十名女真勇士和前來的宋將孟珙的軍隊展開一場廝殺,女真勇士果然厲害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鬥力很是兇猛,喊殺震天,馬嘶刀鳴。大火飛騰,屍橫片野,但是最後因爲寡不敵衆,張天剛受傷被宋將孟珙所擒。

當孟珙得知張天剛是金朝權參知政事可以說高興的不得了,張天剛作爲一名被俘的金國高級官員押回臨安自然會受到封賞,張天剛就這樣被孟珙打囚車裝木籠押解回臨安。

一路上受到了諸多羞辱,不日來到臨安,宋國此時聞聽收復失地,那可是高興萬分,於是宋國朝野備禮告廟。

禮成之後,那些曾經臣屬金國,苟安一隅已滿百年的南宋官員們,這一回可算揚眉吐氣了。紛紛抓住這個可以獻媚的表達自己忠貞趙宋的誠心以及愛國情懷的有利時機,鹹魚翻身般的爭相侮辱擄來的敵國俘臣。

個個慷慨激昂以戰勝國的高傲質問張天綱,好似言語間就雪盡了百年前的靖康恥辱。然而張天剛只是冷冷一笑,

且說這些人中,其中就有臨安知府薛瓊,又一次審問張天剛用嘲諷的語氣問張天綱道:“哈哈……金國以亡,二帝慘死,你怎麼還活着?你不是忠於你的金主子嗎,如何有面目到此?啊!哈哈哈……”得意的笑着,似乎是看到了張天剛的屈顏一樣。

然而張天綱聞言蔑視的一笑,反脣相譏,回敬道:“不錯我大金國是亡國了,但是我大金國沒有亡其志,太祖之雄心依舊還在,然而再看看你們……”說着用手一指,環伺四周,繼而道:”一副醜惡的嘴臉,搖擺不定,我大金雖敗猶榮,我大金之亡,比你們宋國二帝何如?哼……”

張天剛一副傲骨的看着高高在上薛瓊,薛瓊聞言尷尬的氣急敗壞,用手一指張天剛喝道:“你身爲漢人竟然做了金人的臣子,你這是投敵叛國,你還敢說我,還敢對先帝不敬,你這個漢人的敗類。”

張天剛聞言仰天長嘯回道:“叛國?哈哈……笑話,我可食了你大宋一粒米,我可喝了你大宋一口水?徽欽二帝無道,鬧得天下大亂,宋高宗無能,不能收復河山,坐收這江南一隅,可想過我中原百姓死活,你說我賣國?那麼說趙構是不是也是一個最大的賣國之賊?拱手將中原大好河山讓了出去,不思復國,苟且偏安,殘害忠良……。”

張天剛橫眉立目說的薛瓊啞口無言,只好將張天罡拖入牢中了事。

在此之後宋理宗親自召問張天綱,在大殿之上,張天剛立而不跪,躬身施禮,說道:“大金國權參知政事張天剛見過宋國陛下。”

張天剛雖然一身囚衣,仍然是氣節不減。朝中全臣一見都是大怒,紛紛呵斥張天剛,要求處決張天剛,

宋理宗一擺手,說道:“你真不怕死嗎?”

張天剛一笑對宋理宗說道:“大丈夫就怕不能死得其所,國破死節,何畏之有?還請宋國陛下賜我一死,了我忠義。”

張天剛繼而祈死不已。宋理宗沒有聽從。復將張天剛關在獄中等候發落,不久,宋廷令張天剛書寫認罪的供狀,並強令其書金帝爲“虜主”。

張天綱聞言喝道:‘要殺便殺,弄這些有何作爲?我就算死也不會寫的,因爲我主陛下乃是仁義之君,怎奈天下大亂,生不逢時!’

有司衙門無奈不能使張天剛屈服,聽其所供,張天綱依然在書卷上寫下故主而已。聞者憐之。

這位忠節志士,贏得了宋人的尊敬,卻因食祿金廷,讓宋國君臣惋惜,宋理宗無奈只好囚禁張天剛,然而張天剛一心求死,最後絕食而亡。宋理宗爲表其忠孝將其埋葬……

滔滔江水忠魂,亡國幾時得見,光陰荏苒十年,風雨又來硝煙。英雄兒女初成,北邙萬仞孤山。

那麼說完顏守緒交給張天剛的龍鱗玉佩和畫卷又下落如何。原來張天剛在亂戰中,在緊要關頭,他的侄兒張澤知趕到,張澤知是金國江湖中的一位名俠,爲人忠勇好義,得知叔父被困蔡州,孤身縱馬趕往蔡州。

恰巧在此相遇,叔侄二人自然骨血親情,然而張天剛爲了忠義,毅然決然,將二物交給了自己的侄兒張澤知,告訴自己的侄兒去尋找安虎,你二人共同保護好這寶圖玉佩,照顧樑妃與小公主,待小公主成人將此二物物歸原主。

張澤知深知叔父爲人脾氣,也只好應允,帶着二物,殺出重圍離開,尋找安虎和樑妃母女下落。

由於戰亂,兵荒馬亂,蔡州周圍硝煙四起,張澤知尋了許久也沒有找到安虎下落,後來聽到了叔父死於南宋之手,心生恨意,立誓非報此仇。

單說張澤知這一尋便是十七年,因積勞過多,最後病故於老家霸州,把這件事便託付給了叔父的小孫子張聖雲,因爲張天剛忠君義膽。

而且張家誓死不降蒙古,被蒙軍追殺,四散逃走,多死於蒙古軍之手,可謂是家破人亡,好好一個大家族最後,散落江湖,隱姓埋名……其中張聖雲被一位隱士所救,將張聖雲帶到了燕山。

張聖雲在燕山跟隨隱士學藝十三載,下山後,鋤強扶弱,替天行道,幾年間便在江湖闖下名聲,後來機緣巧合,張聖雲與張澤知相認,病危時張澤知便將叔父所託之事交給了張聖雲。

張聖雲立誓繼承先人遺志,張澤知死後,張聖云爲其守靈三月,便帶着二寶離開霸州,踏上江湖,尋找完顏守緒的妻女。

第九十三回:深陷百越分庭事 刀兵嶺南自相殘第十回:龍鬥虎爭未消沉 風雷踏至又鏖兵第六回:仇人登門血染沙 保護飛雪破重圍第五十七回:引火燒身風波起 推波助瀾禍江湖第百十八回:明修棧道驚鬼魅 越王寨下旌旗飛第九十一回:嶺南百越分雌雄 劍聖入局引禍水第六回:仇人登門血染沙 保護飛雪破重圍第八十六回:將軍盡節恨未消 古道殘垣仇更愁第一零零回:梅林尋事爲金錢 谷中族人遭厄運第一零八回:吉凶並行入險地 福禍雙至見真源第二回:醜俠士逃難得助 女巾幗執劍敵寇第三回:雲恭正劍挑賊首 長生教攔路索圖第八回:離遼東雲雅收書 赴雁門折家被抄第三十一回:軍道合併動刀兵 真人慈悲普衆生第九十三回:深陷百越分庭事 刀兵嶺南自相殘第八十九回:內鬼通風傳密信 好漢拒敵不畏死第百十三回:分庭抗禮自曲直 勸善止戈八馬山第六十七回:話不投機鬥番僧 長劍力挫驅鷹爪第五回:兩兄弟灑淚分別 失鏢銀垂頭喪氣第三十一回:軍道合併動刀兵 真人慈悲普衆生第四十九回:遇敵手險喪性命 敗劍癡雲雅抖威第一零五回:世事多變不尤人 前路坎坷多磨礪第一零八回:吉凶並行入險地 福禍雙至見真源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五十一回:強敵如虎蜀中客 雲中麒麟江南郎第九十八回:探聽局勢心如麻 俠義氣不負韶華第八十一回:正邪兩立是與非 臨危護城擔忠義第九回:詭譎江湖多陰謀 飛禽走獸逞兇神第二十五回:勾魂琴曲如夢中 初見桃花起漣漪第四十六回:金木白興風作浪 桑坤僧引風吹火第七十八回:初試鋒芒心未涼 逐風破浪夜寒霜第九十一回:嶺南百越分雌雄 劍聖入局引禍水第二十九回:關帝廟兄妹施威 雙槍將險些亡命第八十二回:披甲陣前抖威風 天生異象驚元軍第四十六回:金木白興風作浪 桑坤僧引風吹火第四回:張君策危難援手 至元帝密謀分化第五十八回:如煙往事今又起 血雨腥風漫江湖第五十一回:強敵如虎蜀中客 雲中麒麟江南郎第七十七回:離虎穴風波翻涌 收殘局疑惑幾重第三十九回:豈能投賊委元胡 痛折司徒行俠義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四十八回:先禮後兵舉刀槍 同仇敵愾調元兵第八十六回:將軍盡節恨未消 古道殘垣仇更愁第七十八回:初試鋒芒心未涼 逐風破浪夜寒霜第一零三回:生死危局兄弟情 煉獄命懸一腔淚第三十一回:軍道合併動刀兵 真人慈悲普衆生第十三回:流沙川沐家逢厄 述前事雲雅東歸第七十二回:解危難劍鋒凌冽 訴前事鄱陽內訌第八十五回:鐵膽陌刀阻胡狼 擒賊擒王出虎牢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二十六回:情深與共藏君洞 夢迴牢籠生和死第百二十回:生死擂臺決生死 肝膽英雄亦英雄第九十八回:探聽局勢心如麻 俠義氣不負韶華第七十二回:解危難劍鋒凌冽 訴前事鄱陽內訌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百十八回:明修棧道驚鬼魅 越王寨下旌旗飛第二十四回:煙水劍縱橫無雙 進寧都聚義反擊第二十六回:情深與共藏君洞 夢迴牢籠生和死第一零八回:吉凶並行入險地 福禍雙至見真源第九十九回:巾幗淚落厭紅塵 設局尋真探虛實第三十八回:真心託付赴五臺 暗影八虎阻去路第三十九回:豈能投賊委元胡 痛折司徒行俠義第九十四回:泣淚操戈滿城血 應分正邪行俠義第十八回:徵賦稅怨聲載道 煙雨樓君策賞花第五十九回:落難豪傑逢聖僧 扶危義軍抗元兵第七十五回:霍天磊威震江南 山莊內別有洞天第六十回:初顯真功震英豪 藝高勇鬥僧與道第一零五回:世事多變不尤人 前路坎坷多磨礪第八十三回:天數成相難違命 淚棄江州散江湖第四十一回:相逢勝卻久別苦 高人投書指迷津第十三回:流沙川沐家逢厄 述前事雲雅東歸第百十五回:靜聽坊言奔當塗 月夜兇徒露鋒芒第四十五回:設擺伏兵阻前行 北高峰下會仇敵第二回:醜俠士逃難得助 女巾幗執劍敵寇第五十三回:虎鬥龍爭劍氣寒 風波浪高刀影涼第六十三回:紅顏不忍英雄淚 毒手行兇迷人眼第五十八回:如煙往事今又起 血雨腥風漫江湖第一零一回:威震義勇血染山 東風殘雲過零丁第十九回:設賭局三陣輸贏 施絕學藝壓羣芳第八回:離遼東雲雅收書 赴雁門折家被抄第十回:龍鬥虎爭未消沉 風雷踏至又鏖兵第八十九回:內鬼通風傳密信 好漢拒敵不畏死第二回:醜俠士逃難得助 女巾幗執劍敵寇第十五回:陰錯陽差探地穴 鬼使神差窺暗話第一零四回:指點前路自登程 不懼風險爲君郎第六十二回:恩怨再結仇難消 一波未平浪又起第三十回:避難誤入蓮花山 羣魔齊聚朝元洞第二回:醜俠士逃難得助 女巾幗執劍敵寇第四十八回:先禮後兵舉刀槍 同仇敵愾調元兵第九十五回:寧死一戰風雲起 江湖喋血誰狂瀾第一零五回:世事多變不尤人 前路坎坷多磨礪第八十九回:內鬼通風傳密信 好漢拒敵不畏死第三十八回:真心託付赴五臺 暗影八虎阻去路第四十回:劍鋒挫敗暗影虎 策馬五臺解危局第八十二回:披甲陣前抖威風 天生異象驚元軍第一零五回:世事多變不尤人 前路坎坷多磨礪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六十一回:無端共向沙頭宿 一旦分飛又各天第七十五回:霍天磊威震江南 山莊內別有洞天
第九十三回:深陷百越分庭事 刀兵嶺南自相殘第十回:龍鬥虎爭未消沉 風雷踏至又鏖兵第六回:仇人登門血染沙 保護飛雪破重圍第五十七回:引火燒身風波起 推波助瀾禍江湖第百十八回:明修棧道驚鬼魅 越王寨下旌旗飛第九十一回:嶺南百越分雌雄 劍聖入局引禍水第六回:仇人登門血染沙 保護飛雪破重圍第八十六回:將軍盡節恨未消 古道殘垣仇更愁第一零零回:梅林尋事爲金錢 谷中族人遭厄運第一零八回:吉凶並行入險地 福禍雙至見真源第二回:醜俠士逃難得助 女巾幗執劍敵寇第三回:雲恭正劍挑賊首 長生教攔路索圖第八回:離遼東雲雅收書 赴雁門折家被抄第三十一回:軍道合併動刀兵 真人慈悲普衆生第九十三回:深陷百越分庭事 刀兵嶺南自相殘第八十九回:內鬼通風傳密信 好漢拒敵不畏死第百十三回:分庭抗禮自曲直 勸善止戈八馬山第六十七回:話不投機鬥番僧 長劍力挫驅鷹爪第五回:兩兄弟灑淚分別 失鏢銀垂頭喪氣第三十一回:軍道合併動刀兵 真人慈悲普衆生第四十九回:遇敵手險喪性命 敗劍癡雲雅抖威第一零五回:世事多變不尤人 前路坎坷多磨礪第一零八回:吉凶並行入險地 福禍雙至見真源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五十一回:強敵如虎蜀中客 雲中麒麟江南郎第九十八回:探聽局勢心如麻 俠義氣不負韶華第八十一回:正邪兩立是與非 臨危護城擔忠義第九回:詭譎江湖多陰謀 飛禽走獸逞兇神第二十五回:勾魂琴曲如夢中 初見桃花起漣漪第四十六回:金木白興風作浪 桑坤僧引風吹火第七十八回:初試鋒芒心未涼 逐風破浪夜寒霜第九十一回:嶺南百越分雌雄 劍聖入局引禍水第二十九回:關帝廟兄妹施威 雙槍將險些亡命第八十二回:披甲陣前抖威風 天生異象驚元軍第四十六回:金木白興風作浪 桑坤僧引風吹火第四回:張君策危難援手 至元帝密謀分化第五十八回:如煙往事今又起 血雨腥風漫江湖第五十一回:強敵如虎蜀中客 雲中麒麟江南郎第七十七回:離虎穴風波翻涌 收殘局疑惑幾重第三十九回:豈能投賊委元胡 痛折司徒行俠義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四十八回:先禮後兵舉刀槍 同仇敵愾調元兵第八十六回:將軍盡節恨未消 古道殘垣仇更愁第七十八回:初試鋒芒心未涼 逐風破浪夜寒霜第一零三回:生死危局兄弟情 煉獄命懸一腔淚第三十一回:軍道合併動刀兵 真人慈悲普衆生第十三回:流沙川沐家逢厄 述前事雲雅東歸第七十二回:解危難劍鋒凌冽 訴前事鄱陽內訌第八十五回:鐵膽陌刀阻胡狼 擒賊擒王出虎牢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二十六回:情深與共藏君洞 夢迴牢籠生和死第百二十回:生死擂臺決生死 肝膽英雄亦英雄第九十八回:探聽局勢心如麻 俠義氣不負韶華第七十二回:解危難劍鋒凌冽 訴前事鄱陽內訌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百十八回:明修棧道驚鬼魅 越王寨下旌旗飛第二十四回:煙水劍縱橫無雙 進寧都聚義反擊第二十六回:情深與共藏君洞 夢迴牢籠生和死第一零八回:吉凶並行入險地 福禍雙至見真源第九十九回:巾幗淚落厭紅塵 設局尋真探虛實第三十八回:真心託付赴五臺 暗影八虎阻去路第三十九回:豈能投賊委元胡 痛折司徒行俠義第九十四回:泣淚操戈滿城血 應分正邪行俠義第十八回:徵賦稅怨聲載道 煙雨樓君策賞花第五十九回:落難豪傑逢聖僧 扶危義軍抗元兵第七十五回:霍天磊威震江南 山莊內別有洞天第六十回:初顯真功震英豪 藝高勇鬥僧與道第一零五回:世事多變不尤人 前路坎坷多磨礪第八十三回:天數成相難違命 淚棄江州散江湖第四十一回:相逢勝卻久別苦 高人投書指迷津第十三回:流沙川沐家逢厄 述前事雲雅東歸第百十五回:靜聽坊言奔當塗 月夜兇徒露鋒芒第四十五回:設擺伏兵阻前行 北高峰下會仇敵第二回:醜俠士逃難得助 女巾幗執劍敵寇第五十三回:虎鬥龍爭劍氣寒 風波浪高刀影涼第六十三回:紅顏不忍英雄淚 毒手行兇迷人眼第五十八回:如煙往事今又起 血雨腥風漫江湖第一零一回:威震義勇血染山 東風殘雲過零丁第十九回:設賭局三陣輸贏 施絕學藝壓羣芳第八回:離遼東雲雅收書 赴雁門折家被抄第十回:龍鬥虎爭未消沉 風雷踏至又鏖兵第八十九回:內鬼通風傳密信 好漢拒敵不畏死第二回:醜俠士逃難得助 女巾幗執劍敵寇第十五回:陰錯陽差探地穴 鬼使神差窺暗話第一零四回:指點前路自登程 不懼風險爲君郎第六十二回:恩怨再結仇難消 一波未平浪又起第三十回:避難誤入蓮花山 羣魔齊聚朝元洞第二回:醜俠士逃難得助 女巾幗執劍敵寇第四十八回:先禮後兵舉刀槍 同仇敵愾調元兵第九十五回:寧死一戰風雲起 江湖喋血誰狂瀾第一零五回:世事多變不尤人 前路坎坷多磨礪第八十九回:內鬼通風傳密信 好漢拒敵不畏死第三十八回:真心託付赴五臺 暗影八虎阻去路第四十回:劍鋒挫敗暗影虎 策馬五臺解危局第八十二回:披甲陣前抖威風 天生異象驚元軍第一零五回:世事多變不尤人 前路坎坷多磨礪第七十回:挽留不成動刀槍 狹路不平義填膺第六十一回:無端共向沙頭宿 一旦分飛又各天第七十五回:霍天磊威震江南 山莊內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