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斌描述的時候其實有點語焉不詳,一方面有宋玉在旁邊,有些話不好說得太明白,另一方面他自己其實也是文官系統當中的一員,要不是因爲高勇的原因,他天然應該站在當朝大佬們一邊,所以向陳瓊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他自己也覺得心虛,沒辦法做到理直氣壯。
不過雖然他說得不夠明白,但是也也足夠陳瓊腦補出事實真相了。
在羣臣看來,趙煜一門心思提拔高勇,屬於主動破壞君臣之間的平衡關係,也難道大臣們要激烈反抗。但是對於趙煜來說,戰爭本身就是一種冒險的行爲,沒人能保證開打就一定能贏,更別說用最小的代價取得需要的結果。高勇已經在歷次戰爭當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那麼趙煜選擇他繼續統兵也是很正常的事。
用高勇西征可能得罪羣臣,但是如果換一個人的話,打了敗戰還是趙煜背鍋。比較起來,趙煜肯定寧可得罪羣臣也要保證西征順利。
畢竟戰敗這種事影響實在太大,如果出現了慘敗,趙煜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再次西征了,甚至會影響到朝廷以後的國策。
從這個道理上看來,除非有更合適的人選,否則趙煜就只能信任高勇。
陳瓊從前沒有想到這件事,就是因爲他一直都沒有把朝廷的政爭因素考慮進去。現在聽了程斌的話之後,他才終於明白過來,趙煜急着西征,並不是因爲他不願意再等,而是因爲擔心遲則生變。
想到這裡,他向程斌緩緩說道:“朝臣所慮很有道理,倉促西征,難免內存猜疑,外對強敵,對蘭陵王也無益處。”
程斌一愣,有些吃驚地看着陳瓊。羣臣不願意高勇掛帥出征是爲了抵抗皇權。趙煜堅持用高勇出征則是爲了保證西進國策,一個是爲了穩固國本,另一個是爲了擴張國力,從道理上來說,很難分出高下。但是很明顯,陳瓊考慮問題根本就沒國傢什麼事,他是從高勇的利益出發,覺得高勇如果奉命出征,內有朝臣擎肘,外有強敵當面,很容易變成皇帝和朝臣爭鬥的犧牲品。
高勇對程斌雖然有知遇之恩,但是程斌從前蜀川官當得也不小,成邑別駕相當於成邑的二把手,所以高勇提拔他也算不上有多慧眼。程斌跟從高勇,除了天然的派系之外,也是因爲高勇是趙煜的親信,跟着高勇也就等於給皇帝辦事。
周朝的文官雖然天然和皇帝打擂臺,但是忠君思想還是很濃厚的,基本上能排在君事前面的只有國事。所以程斌從來都沒有想過高勇在這件事當中的想法。
這時聽陳瓊說起,他才猛然想起,高勇被雙方架在火上烤,處境相當不妙。
他遲疑了一下,向陳瓊問道:“國公以爲如何?”
“我的意思啊。”陳瓊說道:“既然大家都覺得應該給別的人才爲朝廷效力的機會,蘭陵王也不能阻止,讓他出一頭地也好。不過蘭陵王畢竟知兵,既然不能親臨戰陣,也不好就此不聞不問,何不讓他入兵部主事?”
程斌一愣,立刻明白了陳瓊的意思,朝中大佬不是擔心高勇西征歸來之後趁勢入朝爲官嗎?然而他現在是正三品的節度使,就算沒有軍功也已經可以入朝爲官了。以他百戰百勝的成就,大戰交至的時候進兵部總覽全局總沒毛病。
說實在的,這個主意趙煜未必想不出來,但是朝臣和皇帝在互相制衡這件事其實是有一些默契的,正因爲彼此堅守這種默契,這種鬥爭才能維持鬥而不破的均勢,任何一方越線,都可能打破脆弱的平衡。現在趙煜執意使用高勇,即使本來沒有培植黨羽的意思,也已經相當於踩線了,他要是繼續踩下去的話,要麼激化矛盾,要麼讓制衡失效,對於周朝的政局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程斌聽了陳瓊的建議,並沒有大喜過望,反而顯得有些爲難。
陳瓊立刻猜到他的想法,淡淡說道:“此事不必急在一時。”
程斌這才明白過來,陳瓊並不是想讓趙煜立刻就翻牌,只是表現出要翻牌的意思,然後拖延時間。
他遲疑了一下,問道:“惟恐遲則生變。”
陳瓊一笑,“這又不是墨菲定律,變化也可能更有利。”
程斌現在是欽差,雖然只是給陳瓊頒旨,但是也不能自己找住的地方,自然是要回驛館的,也肯定會有地方官員拜會。陳瓊懶得理會這些事,送程斌離開善人莊之後就轉身回來,向跟在身邊的宋玉問道:“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宋玉遲疑了一下,說道:“想不到西征之事竟然牽扯如此之大,實在出乎意料。”
陳瓊哼了一聲,心想豬隊友什麼時候都有,而且不可避免,區別只是坑人的程度而已。然後就聽到宋玉說道:“我想去蘭陵王軍前效力。”
陳瓊吃了一驚,打量了宋玉一下,問道:“怎麼突然想到這個了?”
“建功立業,正是男兒本色。”宋玉很認真地說道:“某雖不才,亦願爲國開疆。”
陳瓊點了點頭,笑道:“這件事你應該徵求宋府尹的意見,跟我說沒用。只是宋府尹膝下只有你這一子,若是從軍,恐怕要有很長一段時間見不到面了。”
說到這裡,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來,沉吟一下之後向宋玉說道:“我要去江寧一趟,李兄不知道何時出關,你留在這裡等高兄他們回來再走吧。”
宋玉雖然心中奇怪,不過陳瓊剛剛見過程斌,想起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也很正常,於是一口答應下來。
陳瓊離開之後不久,孤鴻子和高爾水若柔夫婦就回來了,孤鴻子見到宋玉,立刻問道:“陳瓊可在?”
聽宋玉說陳瓊去了江寧,孤鴻子立刻就要追去。高爾連忙攔住,勸道:“也不必急在一時。”
孤鴻子嘆了一口氣,也知道自己有些急躁了,江寧城不是小地方,自己不知道陳瓊去幹什麼,追到江寧也沒地方去找,而且很可能自己到了江寧,陳瓊已經回來了,在路上錯過反而耽誤時間。
於是只好向高爾抱怨道:“我這師弟,總是少年心性,想一樣是一樣,這個時候去江寧幹什麼呢?”
他說道:“他在漓龍洞旁邊連房子都蓋好了,就沒發現莫宮主已經進了漓龍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