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大事可定

李鴻章與光緒和李鴻藻見面的事情肯定瞞不住慈禧。但是慈禧現在偏偏又無可奈何。先別說皇帝召見一個臣子本身就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使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現在的慈禧又能如何?雖然慈禧手握大清權柄,但是這個權柄是在各方實力派支持的情況下才有用。如果就照現在這個力量對比,真要是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逼得李鴻章走海路把他的北洋陸軍運過來,那天可就真要變了!

話說現在的北洋陸軍不是已經很疲憊了嗎?但是再疲憊,抽出1萬陸軍還是沒什麼問題的,而現在直隸有什麼?榮祿的西北練軍已經上戰場了,京八旗和綠營也已經準備上戰場了,在保衛東北這個滿族的龍興之地的問題是,慈禧和光緒都沒別的辦法,就算拿人填也要把東北守住。

而且通過榮祿和依克唐阿的表現來看,慈禧對滿族自己的軍隊可是徹底沒信心了,人家北洋雖說戰況難看點,但是好歹在朝鮮和日軍周旋了大半年,可是榮祿和依克唐阿呢?多了一倍的兵力,就堅持了兩天不到就被人家攻破了鴨綠江。就這還是滿人軍隊中最能戰的!要是想指望着連西北練軍都不如的剩餘軍隊去抵抗北洋陸師,那不是找死嗎?

政治的最基本的手段有兩種,一種是打壓,另一種是拉攏。當打擊不再奏效的時候,拉攏就是必然的選擇。但是拉攏也是要有代價的,雖說不知道李鴻章和光緒聊什麼。但是有恭王這個老狐狸在背後指點,面對李鴻章的要求,光緒肯定給的更多。但是具體給多少,就不是慈禧可以知道的了,畢竟在場的人也只有光緒、李鴻章和李鴻藻三人。

這就像是兩個人同時要去搶購某件東西,但是彼此都不知道對方開出的價格,這種未知是最恐怖的,你開的低了,就會失去這件東西。而如果你開的高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給承受。憑直覺來看,李鴻章的條件確實是爲了大清打贏這場戰爭,開戰以來,慈禧也對東邊哪個小國產生了一些興趣,她也很想知道那個被稱爲倭寇的國家爲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內就超越大清。

但是隨着瞭解的越來越深入,慈禧就越來越感到一絲莫名的恐懼。無論是日本的天皇,還是德意志的皇帝,他們的國家確實強大了,但是最高統治者的權利卻也受到了削弱!相對於自己在清國的一言九鼎,外國那些君主的權利可是小了不少,而且憑直覺來看,權利的削弱與那些各種各樣的維新有直接關係!而更讓人不安的是,李鴻章的所作所爲就是這些維新的前兆!自己說話不算數的大清即使強大了,又有何用?難道讓那些臣子整天對自己的所作所爲指手畫腳不成?他們不同意,自己就不能幹?

“回太后,即使您不答應,皇上也會答應的。到時候中樞有皇上和清流,外面還有各省總督巡撫的支持,您能說不嗎?”孫毓汶說道。

“那你的意思是,大清的大好河山就要讓這些外人說三道四了?”慈禧盯了孫毓汶一眼不滿的說道。

“這個也不怕,如果新法真能讓北洋強起來。那同樣南洋也會強起來,太后您也可以用這套辦法讓榮祿榮大人強起來。等大家都變強了,這局勢就又平衡了。總比現在北洋一枝獨秀要好多了吧?”孫毓汶小心的說道。

“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慈禧有些不甘心的問道。

“再拖下去,榮祿大人的西北練軍損失恐怕更大。這東北,李鴻章可以不去,但是榮祿大人必須要去啊。要是等到皇上,各省提督巡撫一起發難的話,太后您可是被動了。”孫毓汶也不由的嘆了口氣說道。

“其實,這也是個契機,太后您不是老早就看翁同龢不順眼了嗎?這翁同龢和李鴻章本來就不對付,我們完全可以把北洋經費不足的事情全推到他身上。這樣一來,皇黨失去一臂膀,李鴻章又欠了太后您一個人情。”孫毓汶臉上浮現一絲奸笑。

“孫中堂果然才智過人啊。”慈禧滿意的點了點頭。“剩下的事情就交由孫中堂和慶王去辦吧。”

接下來幾天,北京的政局絕對可以用地震來形容。首先是慶王和孫毓汶聯名上書,狠狠的參了翁同龢一本。摺子上指責翁同龢掌管戶部不善,肆意剋扣北洋水陸二師經費。面對一個親王和一個軍機大臣的指責。翁同龢百口莫辯,即使他能把所有的窟窿都掩蓋好,但是每年撥給北洋的錢和規定上的數目相差巨大。一個失職之罪是絕對跑不了的!在各方的責難和打擊下,翁同龢只有辭去戶部尚書之職了事。

而接着,在慈禧太后的示意下,軍機處通過了向民間借貸並且允許民間開礦設廠的舉動,但是在這筆錢的使用問題上,軍機處和李鴻章卻發生了衝突。按照李鴻章的意見,這筆錢要用在能戰之軍上,不能就這樣便宜了八旗和綠營。但是軍機處則認爲北洋的裝備已經夠精銳了,現在北洋在遼東整備,這筆錢應該用在八旗和綠營以及參戰練軍上,以整修武備以備不時之需。

就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兩廣總督李翰章以及南洋的劉坤一張之洞聯名上書,對這筆錢的用法提出如下建議。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作爲戰費,每支參戰部隊根據自己的部隊規模裝備和消耗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規章領取。另一部分則是作爲獎勵,俗話說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如果打和不打一個樣,打贏和打輸一個樣的話,那還有人去打仗嗎?

這個摺子一上,鬧得慈禧莫名其妙。這個辦法明顯是對北洋有利啊,北洋軍隊規模大裝備精良,消耗也大。自然會在戰費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至於第二點,那更是李鴻章的北洋拿大頭了,榮祿的練軍和八旗軍與北洋陸師相差太大了!這劉坤一和張之洞不是和李鴻章不對付嗎?怎麼開始幫着李鴻章說話了?

結果在軍機處的密奏中,慈禧找到了答案。北洋陸軍消耗巨大,正因爲消耗巨大,所以北洋旗下的天津機械局根本就無法保證供給,即使再加上李鴻章控制的半個江南製造總局也無法保證供給。而在這種情況下,劉坤一和張之洞旗下的金陵製造總局等一批軍械廠就有了大單的生意。而這僅僅是軍火生意,生產軍火需要鋼鐵,這個好辦啊,張之洞的漢陽鐵廠就可以提供大量的鋼鐵。而且這個漢陽鐵廠的股份中還有北洋提供的銀子,一些設備的採購也是在北洋的幫助下進行的。張之洞於情於理都應該還北洋這個人情。

這還不算完,你造出這些軍火總要運輸吧?運輸的話需要船吧?北洋的船不夠?沒關係啊,我們南洋有啊。而且不管如何,我南洋還是有一艘8500噸的鐵甲艦和北洋一起奮戰,幫助北洋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你北洋總要有所表示吧?現在海戰打完了,需要封鎖日本本土了,我們南洋還有一些船,大家可以一起去幹嗎。一起發財的事情劉坤一是絕對不會放棄的。而且李鴻章開出的條件又高。就算劉坤一想拒絕,部屬們也不答應啊。

而且眼看着劉坤一的老湘軍也準備上戰場了,劉坤一知道,自己的老湘軍在戰力上未必比得上榮祿的西北練軍,人家可是太后的親軍啊。論裝備可是說是除了北洋新軍外最好的,論人員,那可是當年跟過左宗棠如果新疆的,隨後又在西北鎮壓叛亂和馬匪。雖說交戰對象不是正規軍吧,但是人家也算是上過戰場的。

反觀自己的老湘軍,和太平天國打過仗的早沒了,參加過清法戰爭的也都已經被裁撤一空,剩下的也都是新人爲主了。在加上江南相對穩定,湘軍連練兵的地方多沒有!估計上了戰場也就比那些早已經腐朽不堪的八旗綠營表現好一些。雖說部隊是不行,但好歹是老湘軍啊,自己手下的兵,劉坤一能不管嗎?

本來劉坤一打算強化一下戰力的,但是這戰力是一時就能提高的?先別說那些老兵和有經驗的指揮官你到哪去找,就是武器你也來不及裝備啊。從金陵機械局調撥一部分確實可以,但是這寫合同是北洋開戰前就簽訂的。你這不是毀約嗎?而且現在民間輿論本來就向着北洋,你要是把原本協議上賣給北洋的武器挪用了。還不讓人罵死?劉坤一可不願意承擔這個罪名。

想來想去,劉坤一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打仗跟着北洋走,打打下手,幫幫忙什麼的,湘軍還是可以的,雖說這樣辦有些難看。但是想到現在的北洋部隊也是4支部隊聯合在一起的,自己加進去也不是不行。湘軍可不是唯北洋馬首是瞻。

面對4個總督的聯名上書,(李鴻章也同意這個辦法)慈禧和軍機處能說不嗎?南北兩洋一旦聯手,中樞根本就沒有反抗的能力,即使此時慈禧和光緒聯手也不行。這次聯手着實把慈禧嚇得夠嗆,所以自己只能同意。至於此後新版新式學堂和交通問題,介於學堂花錢少可以先開展着,鐵路交通嗎?那就先慢慢拖一下。反正一是沒錢,二是所需時間過長。但是不管如何,李鴻章此次進京的目的算是基本達到了!

感謝書友空晨和牛兒飛上天的月票支持,下週一開海戰呢~~~!。

第1526章 折斷的三叉戟第557章 推演一戰第263章 決戰!第971章 相持第745章 明爭暗鬥第526章 小國的心思第1482章 大戰前夕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524章 戰巡橫空出世第1437章 大西洋啓示錄1第1455章 鷹翼下的英倫2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1114章 經驗教訓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1528章 看不見的博弈第1283章 雷霆萬鈞第1511章 致命的碰撞第1169章 最長的一夜(2)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215章 日本聯合艦隊集結!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1367章 破局第491章 折中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1007章 逃亡之旅第229章 巔峰之戰第961章 崩潰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1188章 偏離方向的攻擊第1099章 老兵的警覺第35章 初步合作意向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1117章 調兵遣將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443章 僞裝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988章 宿命之戰第45章 大生意(二)第395章 盯梢第940章 見個真章吧!第588章 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894章 猛攻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1060章 K計劃和魔鬼之翼第759章 海陸從來就是冤家!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956章 兩難的選擇第619章 南洋的俄國陸軍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58章 徐教習第768章 冷眼旁觀的美國第1089章 三方合作第1327章 抉擇第963章 艦隊交換計劃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637章 愚人節大屠殺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250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89章 只是棋子而已第712章 鏖戰第835章 血戰普米熱爾第312章 巡洋戰爭第647章 磨礪第372章 異動第337章 相持第603章 如果英國倒了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軍第1340章 出擊第1365章 華夏海軍的挑戰1第209章 戰前準備第71章 沒有陸軍是不行的第856章 再次出擊第763章 中英峰會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國人第1275章 坦克大戰第438章 逐漸收攏的大網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694章 分割第356章 大格局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1505章 大棋局第68章 困境依舊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913章 隕落第59章 戰艦挖潛計劃第1310章 急轉直下第607章 遠東大海上的盛宴第379章 尾聲第591章 意大利的選擇第1108章 南下第1458章 相持階段
第1526章 折斷的三叉戟第557章 推演一戰第263章 決戰!第971章 相持第745章 明爭暗鬥第526章 小國的心思第1482章 大戰前夕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524章 戰巡橫空出世第1437章 大西洋啓示錄1第1455章 鷹翼下的英倫2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1114章 經驗教訓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1528章 看不見的博弈第1283章 雷霆萬鈞第1511章 致命的碰撞第1169章 最長的一夜(2)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215章 日本聯合艦隊集結!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1367章 破局第491章 折中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1007章 逃亡之旅第229章 巔峰之戰第961章 崩潰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1188章 偏離方向的攻擊第1099章 老兵的警覺第35章 初步合作意向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1117章 調兵遣將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443章 僞裝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988章 宿命之戰第45章 大生意(二)第395章 盯梢第940章 見個真章吧!第588章 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894章 猛攻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1060章 K計劃和魔鬼之翼第759章 海陸從來就是冤家!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956章 兩難的選擇第619章 南洋的俄國陸軍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58章 徐教習第768章 冷眼旁觀的美國第1089章 三方合作第1327章 抉擇第963章 艦隊交換計劃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637章 愚人節大屠殺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250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89章 只是棋子而已第712章 鏖戰第835章 血戰普米熱爾第312章 巡洋戰爭第647章 磨礪第372章 異動第337章 相持第603章 如果英國倒了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軍第1340章 出擊第1365章 華夏海軍的挑戰1第209章 戰前準備第71章 沒有陸軍是不行的第856章 再次出擊第763章 中英峰會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國人第1275章 坦克大戰第438章 逐漸收攏的大網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694章 分割第356章 大格局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1505章 大棋局第68章 困境依舊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913章 隕落第59章 戰艦挖潛計劃第1310章 急轉直下第607章 遠東大海上的盛宴第379章 尾聲第591章 意大利的選擇第1108章 南下第1458章 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