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大戰前夕

“記住,這次代號爲沙漠風暴的戰役的任務是攻佔伊斯法罕,並且將戰線穩定在庫姆、卡尚、扎瓦雷一線即可。在這個時候讓華夏意識到我們的厲害,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就可以了,而不是繼續向北推進。和華夏在伊朗進行一場決戰。”古德里安動身之前,陸軍總司令克盧格這樣提醒道。

“如果我們能以伊斯法罕爲誘餌的話,引誘對方從庫姆方向派出援軍,然後我們集中兵力打對方一個伏擊的話,整個伊朗的形勢將發生改變,華夏在伊斯法罕南部地區集中了1個重裝師和1個獨立裝甲旅以及2個步兵師的龐大兵力,再加上伊朗部隊,這個軍團足有10萬多人!如果我們在吃掉這個重兵集團的同時再吃掉一部分援軍的話,華夏在這場戰役中至少會損失四分之一的兵力!”古德里安猶豫了一下還是把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

“你想把庫姆吃掉,然後堵住華夏南下的通道?”克盧格疑惑的問道。華夏如果向攻擊德軍的話,無非只有這麼幾條路可以選擇,一個是向西進攻兩河流域,但是這個地區比較狹窄。而且德國陸軍和土耳其陸軍構築了多條防禦工事,而且屬於德軍腹地1⊥,防禦力量強大。對於兵力並不充裕的華夏來說不是個好主意。另外一條則是東線,從伊朗呼羅珊省進攻,這條攻擊通道直指德軍前沿出發陣地,德軍兵力十分雄厚,而且路程遙遠。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而最讓德國陸軍揪心的就是伊斯法罕這條通道了。這裡直指德軍縱深最小的地方。而且路程較近。最終克盧格等人同意發動攻勢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保護自己的側翼。而古德里安的想法更爲激進,直接把兵鋒推到德黑蘭的南大門。藉此牽制在伊朗的華夏兵力!德黑蘭不能不守。有了這個包袱在,不僅最有可能的中線進軍計劃被打亂。在另外兩條戰線上行動的時候,華夏也不得不考慮在德黑蘭附近留下足夠的兵力,從戰略上來講,這是非常好的一步棋,關鍵就是看古德里安能否實現這個計劃了!

“至少我們的數量佔優,而且我們還有充足的補給和虎式坦克,雖然聽說華夏搞出來一些新玩具,但是我不認爲它能對抗我們的虎式!我們的裝甲部隊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人員和裝備磨合的都非常好。而在2戰爆發之後。華夏陸軍還沒有進行過大的戰役。只要保證後勤運輸和我們頭頂的安全。這個計劃我認爲完全有可能實現。”古德里安堅持道。

“那就去做吧,我會給你調撥4個虎式重型坦克營。用好它們。”克盧格點點頭說道。“不要太勉強自己,在達到了最低目標之後,你就可以選擇放棄。”按照德國高層計劃,既然無法通過登陸英國來快速解決戰爭,那麼另外一個解決戰爭的契機就是攻佔印度,然後逼迫英國談判。只要能控制印度,那麼就等於在同盟國勢力範圍之外鑄就了一個防波堤。協約國想再把德國人趕回去怕是不太可能了!畢竟緬甸並不是一個好的跳板。而印度的各種原料足夠支持同盟國的消耗!

於是乎,得到了空軍和陸軍鼎力協助的古德里安信心滿滿的去中東指揮他的北進集羣。多達15個師的番號零零總總部署在伊斯法罕突出部的兩側。而曼施坦因和莫德爾則將繼續指揮70多萬德國大軍和奧匈、土耳其軍團進攻英屬印度。而面對德國人蓄謀已久的進攻,無論是華夏還是協約國都已經準備很久了。

此時,古德里安的老對手徐懷德正在伊斯法罕一代恭候德國人的來臨,華夏也知道自己打進去的這個楔子實在是讓德國人忍不了。德國陸軍在攻擊印度之前主動拔除這個釘子是在意料之中,而如果不行動的話,反而怪了!在參戰之初。華夏陸軍就曾經多次推演伊朗北部的局勢,而得出的結論則是伊斯法罕省的突出部根本受不住。在德國人優勢兵力和決心之下,華夏能做的只是拖延和消耗對手。而且在一個過於深入對方的地帶進行決戰並不合適。華夏在伊朗北部部署的兵力被認爲是進攻不足,守成有餘。在德國陸軍深入南亞次大陸之前,華夏發動大規模進攻得不償失。

不過即使這樣,華夏陸軍依然想要利用這次機會磕掉德國人幾顆牙,順便檢驗一下新裝備的性能。華夏陸軍和德國陸軍走的道路有的時候是一樣的,當華夏發現29型坦克未必適應未來戰鬥要求之後,首先要搞的就是一款性能足夠先進,但是成本高昂,數量較少的龍式重型坦克。而且這個計劃進度非常快,在2戰爆發之初就已經裝備了部隊,而現在,華夏擁有的龍式坦克並不比德國人的虎式少,在裝甲部隊的中流砥柱有了之後,華夏和德國人一樣開始升級自己的中型坦克,德國人選擇的是豹式坦克,而華夏則是裝備着90mml50的35型中型坦克。

因爲華夏和美國同時搞了一款性能和需求類似的坦克,所以在兩國的協作下,華夏的35型坦克和美國人的潘興坦克也已經進入量產階段。雖然數量很少,但是華夏已經將部分坦克部署在伊朗北部,而美國人也把潘興坦克部署到了印度!雖然沒趕上法國的戰鬥,但是他們都有機會在未來的戰鬥中證明自己!

作爲華夏陸軍中的翹楚,彭毅的愛將,伊朗內戰的英雄。徐懷德的部隊是華夏陸軍中數一數二的精銳之師。但是即使這樣,在即將上戰場之前,徐懷德所屬的2個裝甲師和4個機械化步兵師依然沒能完成換裝!沒錯,德國人的情報出現了一些問題,在伊斯法罕地區。華夏擁有6個師將近8萬的部隊,而不是德國人開始估計的4個師的規模!而整個伊朗北部華夏陸軍軍團的數量在42萬以上。而產生偏差的原因就在於一些華夏師進入伊朗後直接用伊朗軍隊的番號。

這次可是夠後勤忙活的了。看着集結地上的龍式重型坦克、35型中型坦克和少量的29型坦克和坦克殲擊車。徐懷德不由的爲自己的後勤保障揪心。一個師的體系內居然有3種坦克和更多的變形車,這在世界上也算首次了!

按照常規來說。華夏一個裝甲師擁有4個裝甲營,分別爲1個重型坦克營,2箇中型坦克營和1個坦克殲擊車/突擊炮的混編營。徐懷德手中的裝甲師重型坦克營是滿編的,60輛龍式坦克戰鬥力槓槓的。2箇中型坦克營問題就大了,實際上35型坦克的數量並不比提前生產的龍式坦克更多,每個裝甲師只能分到1個35型中型坦克營,也就是78輛。另外一個營還必須是改進版的29型坦克。而坦克殲擊車/突擊炮混編營則和原來沒啥差別,唯一的區別就是29型坦克殲擊車的火炮從90mml45升級成了90mml50。和35型坦克的火力持平。

這還是主力裝甲師,如果是機械化步兵師的話。1個加強的裝甲營最多隻能分到20到30輛的35型坦克。剩下的只能用29型坦克和變形車來代替。徐傑當年說的讓29型坦克從華夏部隊中淡出的想法現在看來要推遲一段時間才能實現了,這一點讓徐懷德很不爽,不過一想到德國人那裡大部分都是4號坦克。傳說中新式中型坦克還沒影呢,也就沒啥好抱怨了。

雖然徐懷德的部隊稱得上兵強馬壯,但是同樣他也明白雙拳難敵四手,好狗架不住狼多的道理,德國人的兵力至少是自己的2倍以上,而且德國人喜歡突破、分割和包抄。所以徐懷德指揮的6個師並沒有全部龜縮在伊斯法罕市內。而是部署在西北方向,情況不妙就立即向庫姆方向撤離。而在庫姆是田勇指揮的1個裝甲師、2個獨立裝甲旅和5個機械化步兵師。這支部隊是保證德黑蘭南大門的安全,同時也是接應徐懷德部隊撤離的關鍵。

理論上這兩支部隊混一起之後總兵力不亞於古德里安的部隊,但是實際上田勇不可能把全部部隊都派出來,而古德里安除了一線的17個師之外。還有援軍可以調動,總體而言,徐懷德的部隊數量上是絕對劣勢。

作爲華夏參戰一來的第一次大規模陸戰。徐傑指示一定要旗開得勝打出威風,即使最後要撤離。而要好好教訓一下德國人!而空軍在秦嶽的指示下竭力配合陸軍行動,他們表示。即使不能爲陸軍的兄弟們提供隨叫隨到的火力支援,但是至少也要保證德國人的炸彈落不到弟兄們的頭上。當然,說是這樣說,實際啥情況還要看戰場情況!

和古德里安不同的是,徐懷德這次作戰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殺傷德國陸軍精銳爲主要作戰目的。所以徐懷德果斷將部隊集中起來,現在他手下的6個師就像一個收縮取來的拳頭。決定在德軍運動之中予以重擊。和德軍相比,華夏裝甲部隊的機動性要高上一籌,一個師擁有約2500輛各種車輛提供補給。在加上一些預設的補給站和修理站,在伊斯法罕省範圍呢,華夏裝甲部隊的機動性發揮到了極致!

而反觀德軍呢?5個裝甲師是貨真價實的裝甲部隊,配屬的卡車和半履帶車也不少,機動性一流,但是11個步兵師之中只有4個師能達到華夏標準的機械化步兵師,另外7個師是準備建立一條穩固的防線,並且最後參與圍城戰鬥的,後勤運輸手段也是騾馬和車輛混編。畢竟,就一線兵力而言,德國人的規模要遠大於華夏,而能分配給陸軍的資源卻少於華夏,在保證數量的同時,質量自然會差一些。不過即使這樣,古德里安手中的機動兵力數量依然強於華夏。

“整個伊斯法罕省處於德國人的夾擊之中,如果我們想走的話只有西北方向的庫姆可以選擇。東北方向雖然也是理論上突破口,但是龐大的軍團要跨越沙漠和隔壁的話難度有些大。德國人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最有可能採取的戰術就是從東西兩邊向伊斯法罕市發動向心突擊,同時派遣精銳力量截斷我們和庫姆之間的聯繫。保守一點的話,他們會建立一條防線,而要是激進一點的話,他們可能會圍點打援!”虛懷德說道。

古德里安是一個擅長穿插和分割對手的人。他不太喜歡和對方硬碰硬的交戰,他更喜歡帶着精銳裝甲部隊切斷對方退路,然後將喪失補給的敵人交給步兵部隊解決。所以他不會像其它德國指揮官那樣如同蠻牛一般圍攻一個堅固的防禦點。而目前雙方態勢又決定了古德里安只要卡主西北方向的缺口就可以了。所以徐懷德決定在伊斯法罕省的西北部設伏,先把古德里安的重裝甲師重創,然後再攻擊其圍城軍團的側翼。

“但願華夏龍不會讓我們失望。”既然是曠野機動作戰,裝備的性能直接決定了戰鬥的勝負。德國的虎式坦克在血與火之中闖下來偌大威名連徐懷德都耳聞。在美國人獲得了一輛近乎完整的虎式坦克後,華夏技術人員也對這款坦克進行了研究。在經過多次測量和火炮射擊後,得出來的結果讓人有些不樂觀。目前的29型坦克及其變種車對虎式坦克的威脅很小。而裝備了90mml50火炮的35型坦克想要打穿虎式坦克的首上和炮塔也很費勁。雖然靶場上的表現還算湊合,但是虛懷德很清楚,在戰場上哪有那麼多機會讓你正對着對手開炮?戰鬥時雙方都有一些傾角加成的!面對德意志的猛虎。徐懷德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新式的龍式坦克了!

感謝書友第一坦克近衛旅的打賞~~~,以及書友林繹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1239章 海空爭端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582章 最後的裝巡第57章 加入北洋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588章 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933章 微型潛艇的逆襲第1493章 孟加拉灣的風暴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958章 橫掃西伯利亞第729章 斯佩艦隊的意義第968章 自投羅網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1267章 魚雷之夜2第799章 俄國海軍第1374章 海上巨無霸第125章 整軍計劃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275章 落日第304章 船廠之行第222章 好戲開場了第232章 戰與和第1462章 送人頭第498章 無敵艦隊第943章 升級版VS翻版第553章 三方算計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70章 絕路第1246章 風語者第932章 被忽視的預警第466章 巨獸的對決第373章 計劃第1033章 華夏重巡洋艦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1408章 危機來臨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1230章 華俄第二次合作第76章 初見第217章 戰前準備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55章 海軍痼疾第673章 追擊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715章 賠償問題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915章 危機時刻第169章 豐島之後(二)第184章 大計劃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765章 反潛戰第1143章 魔鬼的利刃第1409章 南大西洋之戰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1132章 謀劃第362章 打不過躲着走!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376章 苦戰第1254章 陷阱第100章 就這麼定了!!第1516章 河口之戰第1525章 銀色死神第646章 鏖戰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57章 加入北洋第377章 巨獸的黃昏(一)第161章 豐島海戰(一)第1392章 後續第48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一)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160章 北洋大閱第1061章 德國未來戰鬥機第677章 最後的機會第1285章 堅持與落幕第881章 戰略劣勢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360章 主力碰撞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483章 巷戰第21章 暴怒的布林第168章 豐島之後(一)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418章 美英聯合艦隊第1246章 風語者第624章 大碰撞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539章 俄國人的裝巡計劃第1143章 魔鬼的利刃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473章 巨獸的末日第1086章 坎寧安的首勝第529章 美國人的算盤
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1239章 海空爭端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582章 最後的裝巡第57章 加入北洋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588章 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933章 微型潛艇的逆襲第1493章 孟加拉灣的風暴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958章 橫掃西伯利亞第729章 斯佩艦隊的意義第968章 自投羅網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1267章 魚雷之夜2第799章 俄國海軍第1374章 海上巨無霸第125章 整軍計劃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275章 落日第304章 船廠之行第222章 好戲開場了第232章 戰與和第1462章 送人頭第498章 無敵艦隊第943章 升級版VS翻版第553章 三方算計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70章 絕路第1246章 風語者第932章 被忽視的預警第466章 巨獸的對決第373章 計劃第1033章 華夏重巡洋艦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1408章 危機來臨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1230章 華俄第二次合作第76章 初見第217章 戰前準備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55章 海軍痼疾第673章 追擊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715章 賠償問題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915章 危機時刻第169章 豐島之後(二)第184章 大計劃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765章 反潛戰第1143章 魔鬼的利刃第1409章 南大西洋之戰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1132章 謀劃第362章 打不過躲着走!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376章 苦戰第1254章 陷阱第100章 就這麼定了!!第1516章 河口之戰第1525章 銀色死神第646章 鏖戰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57章 加入北洋第377章 巨獸的黃昏(一)第161章 豐島海戰(一)第1392章 後續第48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一)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160章 北洋大閱第1061章 德國未來戰鬥機第677章 最後的機會第1285章 堅持與落幕第881章 戰略劣勢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360章 主力碰撞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483章 巷戰第21章 暴怒的布林第168章 豐島之後(一)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418章 美英聯合艦隊第1246章 風語者第624章 大碰撞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539章 俄國人的裝巡計劃第1143章 魔鬼的利刃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473章 巨獸的末日第1086章 坎寧安的首勝第529章 美國人的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