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英雄”——李白

“無線英雄”

——李白

敵人把我的手指甲拔去了,可我現在不是照樣用這雙手工作麼!

——李白

李白(1910~1949),原名李華初,曾用名李樸,化名李霞、李靜安。湖南瀏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通訊連指導員,後參加長征。1937年到上海,長期從事黨的秘密電臺工作。後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殺害。195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以其爲原型,拍攝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

“與電臺同在”

李白出身貧苦,13歲輟學,先後進入兩家染坊當學徒。期間,李白辛勞工作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使他深深地感到剝削階級統治的不公,並在心中種下了翻身獲自由的種子。

1925年,從長沙求學歸來的王業柏、李元增等人在瀏陽縣張坊地區宣傳革命真理,秘密建立共產黨組織。接觸到革命思想後,李白終於找到了翻身解放的一條光明之路。

北伐戰爭打響後,掀起了全國農民運動的風潮,李白的革命情緒也隨之高漲。他積極參加兒童團、農民協會等組織,打土豪,分糧食,成爲翻身農奴。在農民運動中,李白對革命的認識不斷加深,鬥爭意識迅速提高,很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此後,李白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後又協助張啓龍、王首道等人建立農民武裝,動員青年們加入農民赤衛隊。聰明機靈、做事謹慎的李白在同齡人中表現突出,被大家推舉爲少年先鋒隊隊長。在他的帶領下,少年先鋒隊積極配合紅軍在張坊地區展開宣傳,動員更多人蔘加紅軍,保家衛國。1930年8月,紅軍奉命轉移後,李白一路追隨,成爲了一名年輕的紅軍戰士。

參軍後不久,李白被紅四軍黨委選送至總部學習無線電通訊。在無線電訓練班,他學習刻苦,勤於訓練,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畢業後,擔任了十三軍無線電隊政委。

有一次,紅五軍團在楓山坡地區與優勢敵人展開了遭遇戰,且困於險境之中,急需援軍。但是敵人的炮火密集,無法就地架設電臺,以發送請求支援的電報。李白仔細觀察地形後,帶領監護排的隊員冒着生命危險,向前跑了數百米,在一處較爲隱蔽的地方架起電臺,及時向總部發送了敵情報告。隨後,總部調集一、三軍團趕來支援,擊潰了敵軍。戰鬥結束後,總部給予李白特別嘉獎,以表彰其在戰場上保障通訊暢通,協助戰鬥勝利的卓越貢獻。

長征路上,瘦弱的李白被飢餓和勞累拖垮了,病倒在廬山腳下。戰友們勸他去治療,他緊咬着牙關說:“我要與電臺同在,爲了革命,我不怕吃苦。”憑藉頑強的革命鬥志,李白克服了重重困難,隨部隊順利到達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並擔任紅四軍電臺臺長一職。

架起“空中橋樑”

1937年10月10日,李白化名李霞,趕赴上海從事秘密電臺工作。當時,上海正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之下,執行電臺工作是一件極其重要且危險的工作,一

旦暴露,不僅自身難保,很有可能會泄露機密。李白憑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上海和延安之間架構起一座“空中橋樑”。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建臺工作順利完成。1938年初春的一個夜晚,四周寂靜無聲。李白在狹小的房間裡,悄聲搬起發報機放置桌上,接通電源,戴上耳機,按下熟悉的電鍵。這一系列動作,李白不知做了多少回。接下來,就要旋轉刻度盤,尋找信號。隨着刻度盤的迴轉,耳機裡傳來了源自千里之外的信號。“是來自延安的信號!”李白心中呼喊着。信號接通,意味着情報可以準確、迅速地發送到延安。當然,電臺通訊也存在着弊端。比如:通報時,電波感應會引起周圍燈光的明暗變化,敲擊電鍵會發出特別的聲音,這一切都容易被敵人發現或竊聽。如若將發報機的功率減小,電波也會隨之減弱,加之沿途重山阻隔,根本無法將情報傳送至延安。爲此,李白和同事們費盡心思,進行反覆測試,找到了如何使發報時間、波長和天線之間的使用規律,同時選擇了最佳發報時間——零點至四點。這個時間段,夜深人靜,干擾較少,同時解決了避免暴露和準確發報的兩大難題。入夜以後,李白總會按時坐在電臺旁,仔細地安裝機器。爲了電臺的燈光,李白把25瓦的燈泡換成5瓦的,再罩上一塊黑布;爲了減小電鍵的聲音,電鍵上貼好了紙片。零點的鐘聲敲響,發往延安的信號準時從李白的指尖傳送出去。

抗日戰爭時期,電臺的工作量迅速加大。無論是上百或上千組字碼,李白都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送到延安。爲了保證電臺工作的秘密進行,李白只能坐在門窗緊閉的狹小空間內,酷暑時節,他常常是汗如雨下。冬季嚴寒,凌晨的溫度降至零度以下,李白仍然堅守在電臺前收**報。電文的傳送既要迅速又不可間斷,李白工作時間長達數小時,凍得全身麻木,手指紅腫。然而,艱鉅的任務沒有壓垮李白,這些深夜的工作保障了延安與上海的通訊暢通。同時期,毛澤東在所撰寫的《放手發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頑固派的進攻》、《團結到底》、《揭露遠東慕尼黑的陰謀》、《關於反法西斯的國際統一戰線》等著名文章和戰略指示,通過電波從延安傳到上海,上海也將戰區及周邊地區敵軍的軍事、經濟情報等傳給延安。這座由電波築起的“空中橋樑”,縈繞着清脆的電鍵聲,印滿了各種符號,也傾注了李白的畢生心血。

永不消逝的電波

抗戰結束後,蔣介石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肆意挑起內戰,國家興亡再次陷入危機。從事秘密通報工作多年的李白在寫給父親的信中稱:“日本已經投降,我們勝利了!我等爲國家民族奮鬥多年,總算親眼看見有了今日,以後當然只有加緊國內團結,實現建立新中國。”爲了人民的解放事業,李白時刻準備着。

1945年10月,李白和夫人裘慧英一起回到上海,繼續負責黨的秘密通報工作。當時,上海地區屬國民黨統治,在那裡開展黨的秘密工作好似命懸一線。此前,李白曾兩次入獄,但都未暴露共產黨員的身份。現在的李白更是把生命交給了黨和人民,爲了求得

民族解放,他用這個特殊的“武器”,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在國民黨特務密集的上海,李白以修理漁船電器爲職業,既謀生又可掩護秘密通報工作。白天,李白要外出工作八個小時。在人們熟睡之際,他會準時地坐在電臺前,不斷地接收、發送情報。當時使用的電臺功率只有七瓦,信號極其微弱,也就是說必須每分每秒都聚精會神地傾聽和傳送秘密符號,才能保證信息的準確。李白正是這樣做的。看着李白日漸消瘦的身軀,妻子心疼地勸他修養一陣,他回答說:“一想到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就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做的工作越多,越覺得有成就感。”

1948年秋,解放戰爭不斷升溫,安插在敵人心臟的地下黨員獲取了諸多重要的情報。李白的工作也隨之更加艱鉅。一天深夜,李白和往常一樣坐在電臺前工作。忽然,電臺旁邊的燈泡熄滅,轉而又亮起來,反覆幾次。耳機中的信號也時斷時續。這時,經驗豐富的李白很快意識到:分區停電!國民黨特務就在附近。他沒有慌張和懼怕,而是加快了傳送情報的速度。少頃,關於國民黨陸軍的序列、部署,海軍駐地、長江江防計劃等重要軍事情報被完整地傳送到了中央總部。

不久,設在北平的地下電臺被敵人破獲。敵人從叛變的報務員口中獲得了上海地下電臺的情況,偵破了李白所使用的電臺。12月30日深夜,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稽查處第二大隊派人包圍了李白的住處。當時,李白正在專心致志地傳送情報。他聽到窗外的響動後,迅速完成了手頭的通報任務,並迅速拆除天線,藏好機器。

與此同時,敵人像瘋狗一樣叫喊着闖進李白家中,到處搜查。這次搜查目的明確,敵人抓起留有餘溫的收音機,開口質問道:“三更半夜,你的收音機怎麼是熱的?”李白鎮定自若地說:“我失眠了,不能聽聽廣播嗎?”接着,敵人又發現了裝有電器零件的木箱。“這些零件是做什麼用的?”敵人驕橫地問道。“我原來是電器維修工,這是我的工具箱。”李白仍舊泰然處之。狡詐的敵人不停地在零件堆裡翻找,發現了一隻電鍵後,根本沒有給李白任何解釋的機會,便橫蠻地把他逮捕了。

李白隨即被押至四川北路警備司令部稽查第二大隊。在那裡,李白經受了敵人連續30多個小時的嚴刑拷打,卻沒有吐露半個字。敵人不敢相信,如此瘦弱的李白卻擁有着如鋼鐵般的意志。此後,李白先後被轉送至威海衛路稽查大隊部、黃渡略警備司令部和蓬萊路警察局。獄中的李白常常鼓勵身邊的獄友,讓大家不要放棄希望,堅持與敵人作鬥爭。

上海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以“堅不吐實,處以極刑”爲由,於5月7日,在浦東戚家廟殘忍地殺害了李白。走上革命之路開始,李白就從未離開過電臺,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那座無形的“空中橋樑”中,他留下了對黨和人民的一腔熱愛,留下了對革命工作的執着與奉獻。同樣,人民也沒有忘記他。上海解放後,上海市委、市政府、市總工會於1949年8月28日,爲李白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深切緬懷這位可敬的“無線英雄”。

(本章完)

“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雪原英雄——楊子榮“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炮兵之父”——朱瑞“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鐵軍”名將——葉挺“無線英雄”——李白“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鐵軍”名將——葉挺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戰鬥英雄——馬思進“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鐵軍”名將——葉挺“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戰鬥英雄——馬思進“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雪原英雄——楊子榮“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無線英雄”——李白“炮兵之父”——朱瑞“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雪原英雄——楊子榮“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戰鬥英雄——馬思進文武兼備——艾平“炮兵之父”——朱瑞“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無線英雄”——李白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鐵軍”名將——葉挺文武兼備——艾平雪原英雄——楊子榮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鐵軍”名將——葉挺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雪原英雄——楊子榮“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無線英雄”——李白“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鐵軍”名將——葉挺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鐵軍”名將——葉挺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鐵軍”名將——葉挺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文武兼備——艾平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
“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雪原英雄——楊子榮“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炮兵之父”——朱瑞“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鐵軍”名將——葉挺“無線英雄”——李白“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鐵軍”名將——葉挺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戰鬥英雄——馬思進“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鐵軍”名將——葉挺“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戰鬥英雄——馬思進“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雪原英雄——楊子榮“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無線英雄”——李白“炮兵之父”——朱瑞“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雪原英雄——楊子榮“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戰鬥英雄——馬思進文武兼備——艾平“炮兵之父”——朱瑞“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無線英雄”——李白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鐵軍”名將——葉挺文武兼備——艾平雪原英雄——楊子榮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鐵軍”名將——葉挺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雪原英雄——楊子榮“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無線英雄”——李白“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鐵軍”名將——葉挺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鐵軍”名將——葉挺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鐵軍”名將——葉挺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文武兼備——艾平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