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打敢拼硬骨頭——謝祥軍

敢打敢拼硬骨頭

——謝祥軍

我寧可不要生命,也不能不上戰場。

——謝祥軍

謝祥軍(1914~1946),湖北大悟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四方面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反“圍攻”和長征。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華中軍區第5、第9軍分區司令員,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1946年夏率部參加蘇中戰役,取得重大戰果。隨即率部參加漣水保衛戰,在指揮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2歲。

從挑腳伕到戰士

謝祥軍,湖北省大悟縣夏店人。1914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兒時曾讀私塾,終因家境貧寒而輟學。謝祥軍從小就喜歡聽打富濟貧、懲惡揚善的俠義故事,崇拜那些仗義疏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綠林英雄,還模仿民間“皮影”戲《封神演義》中的獨角神獸,做了一個皮影怪獸掛在自己的牀頭邊,企盼着有“神人”出世,懲處人間邪惡。謝祥軍全家8口人,僅有薄田2畝,生活十分艱苦,因此,剛成年,謝祥軍便憑着自己的力氣,當了一名“挑腳伕”。

夏店鎮地處黃陂北鄉,東靠黃安(今紅安),西鄰孝感。1929年,徐海東領導的紅軍游擊隊和紅軍三十一師經常在這一帶活動,打土豪,鬥劣紳,開倉放糧,扶困濟貧。謝祥軍肩挑扁擔走南闖北,耳聞目睹了這一切,他認定了紅軍是窮人的救星。他主動接近紅軍,經常把從白區購來的油光紙、電池、擦槍油等短缺物資送往紅軍部隊。

1930年春,夏店成立了蘇維埃政權,組織了赤衛軍。謝祥軍毅然參加了赤衛軍。他立場堅定,敢於鬥爭。鄉間有個屠夫叫謝家庭,紅軍來了,他跑到白區,投靠國民黨反動派,幹了許多壞事。一天,他又偷偷跑回來探聽紅軍消息,謝祥軍發現後當即報告了赤衛軍指揮部。赤衛軍連夜包圍了謝家庭的家,將其鎮壓。

參軍後,謝祥軍辦事認真,成績突出,多次受到赤衛軍指揮部的表揚,是赤衛軍裡一名年輕的積極分子。

1931年,陂孝北縣建立了蘇維埃政府,設有軍事指揮部,下轄8個游擊隊。謝祥軍所在的赤衛軍編入了第八游擊隊。5月,謝祥軍加入了共青團,不久,他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以後,游擊隊合編組成陂孝北縣獨立團,謝祥軍在獨立團第二營第八連任班長。

1932年夏,鄂豫皖中央分局負責人張國燾錯誤地估計了敵我力量,提出了“打到武漢過中秋”的錯誤口號。陂孝北縣獨立團被拉出攻打花園鎮。部隊行軍途中遭敵人伏擊,團政委臨陣叛逃,隊伍損失嚴重。此後,獨立團編進了第十二師。謝樣軍在二十六團團部任通信排排長。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根據地。謝祥軍隨軍離開了家鄉,經陝西翻巴山,進四川,經歷了建立與擴大川陝根據地的多次戰鬥,粉碎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數次圍攻。他作戰勇敢、智勇雙全,歷任紅軍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很快就由戰士成長爲一名紅軍高級指揮員。

寧可在戰場上流血犧牲

1935年,紅四方面軍又撤離了川陝根據地,6月在懋功與一方面軍會師。毛兒蓋會議以後,謝祥軍調任32軍某師師長。一次戰鬥中,他腿負重傷,由於缺乏醫藥,傷口感染潰爛,生命受到威脅。軍長羅炳輝看到他那潰爛的傷口、紅腫的大腿,心裡十分難受。爲了保全他的生命,羅炳輝下令要醫生鋸掉那隻傷腿。謝祥軍知道後找到羅炳輝說:“我是一個戰士,沒有腿就不能上戰場。我寧可不要生命,也不能不上戰場。鋸腿,我不幹。”他還苦苦哀求醫生,無論如何也不能鋸腿。這種堅強的戰鬥意志,深深地感動了羅炳輝和爲他治傷的醫生。醫生們千方百計尋找草藥,爲他洗傷口、敷腫腿,終於使那隻傷腿保留下來。謝祥軍又能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直到長征勝利。

1

937年秋,謝祥軍被送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第六隊學習。經過戎馬生涯、南征北戰的謝祥軍,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他像打攻堅戰一樣,把在學習中碰到的難題一個一個的攻克了。

他的隊友張明秀在回憶這段學習生活時說:“他工作積極,學習認真,團結同志。”1938年4月,謝祥軍抗大畢業後,同其他學員一樣,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奔赴抗日戰爭的最前線,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工作。

1939年秋,謝祥軍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教導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由指揮部參謀長賴傳珠兼任。教導大隊隨指揮部一起活動在津浦鐵路沿線的安徽定遠、東湯池、大馬池一帶。其主要任務,一面學習,一面開展反抗鬥爭。每臨戰鬥,謝祥軍都是身先士卒,仗打得英勇、頑強、果斷、利索,受到指揮部多次表揚。

1939年底,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首長在教導大隊駐地淮南津浦路西定遠縣的一個莊子召開會議,聽取劉少奇同志傳達黨中央的指示。爲了確保會議安全,四、五支隊主力全部擺在日僞軍和國民黨軍的正面,以防備他們的襲擊。會議正在進行中,不料地方土頑秦慶霖部數百人突然闖入定遠,情況相當緊急。謝祥軍當機立斷,立即率領幾個學員隊佔領制高點,封鎖要道路口,嚴陣以待,同時派員向來犯者曉以大義,宣傳黨的團結抗戰方針和統一戰線政策,終於迫使土頑很快撤退。指揮部首長對謝祥軍沉着機智處置緊急情況,使會議得以順利進行極爲讚許。

稱職的軍校教育長

1940年初,江北指揮部教導大隊與五大隊教導隊合併,成立軍政幹部學校。謝祥軍任軍政幹部學校教育長,併兼任漢澗鎮的警備司令。抗大五分校成立後,他仍任教育長。他是個實幹家,既擔負全面的教育領導工作,又抓具體的教育訓練,還有艱苦繁重的作戰指揮和生活管理任務。

敵後辦學本來就很困難,隨着形勢的發展,大批男女青年、工人、知識分子,從根據地、淪陷區、大後方甚至海外涌入抗大,教員不足的矛盾顯得更加突出。政治教員不夠,可以由領導同志上大課,文化教員不夠也可從學員中選拔一些來解決,但缺軍事教員就很難辦,部隊來的幹部文化低,一時跟不上,只好從解放過來的舊軍隊軍官中物色。這些人一般成見較深,思想複雜,情緒波動。謝祥軍和校領導找他們促膝談心,解除疑慮,耐心爭取他們完全站到人民方面來,覺悟高的就提幹,進步快的就發展他們入黨。有位國民黨軍的旅級參謀,就是韓振紀副校長和謝祥軍介紹人黨的,後來成了軍事教員中的骨幹。

謝祥軍十分重視戰術訓練,經常帶領教員翻山越嶺看地形,繪草圖,擬計劃,聽試講,摸爬滾打。當時夜戰的要求很高,他付出的辛勞也最多。

有些分隊的戰術訓練是結合實戰進行的。比如夜間突襲戰術課目,首先派人對敵據點和敵人活動情況進行詳細偵察,然後組織分析敵情,制訂作戰方案,按方案進行演練,最後組織實施。1940年7、8月間,江北軍政幹校對天長城外敵據點的夜間突襲就是這樣組織的,不僅狠狠地打擊了出來搶糧的敵人,而且使學員受到了很好的實戰訓練。

在淮南的天長、六合一帶,這支學員隊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隊粉碎了敵人的多次圍攻,使日僞軍聞風喪膽。謝祥軍還很注意地方工作,同漢澗地方黨政幹部、羣衆的關係處理得很好。他關心羣衆疾苦,幫助地方黨政機關解決羣衆的實際問題,深得幹部、羣衆的擁護。

抗大很重視婦女教育,單獨成立了女生隊,受校部直接領導。當時,年僅二十幾歲的教育長,要管到這些年輕女戰士的所有問題。比如在反“掃蕩”的行動中,有的女生腳上打了泡,走不動了,報告教育長,謝祥軍就設法爲她們找來毛驢。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震驚世界的皖南事變消息剛剛傳來,日軍又派飛機轟炸鹽城,抗大女生隊宿舍全被炸塌,人們情緒很不安定。謝祥軍帶領校務部人員和學員隊隊長、指導員連夜察看,一處一處地安

排落實,先安排女生隊,再安排男學員隊,等到大家都住進房子休息時,已是第二天的早晨了。

1940年11月,新四軍蘇南指揮部北渡後遂將江北、蘇北兩個幹部學校合併,在鹽城組建了抗日軍政大學第五分校。陳毅任校長,副校長是賴傳珠和馮定、洪學智,謝祥軍任教育長。抗大五分校有9個學員隊,共2000多人。五分校除培訓幹部外,還擔負着監視海港敵人軍艦的任務。1941年7月,日軍對鹽阜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掃蕩”,企圖消滅剛剛重建的新四軍軍部。這時一、三師主力已經跳到外線。抗大五分校除了自身備戰任務外,同時還有掩護軍部機關轉移和組織羣衆堅壁清野的任務。副校長洪學智率領部分學員隊和機關人員向北轉移,謝祥軍率領另一部分學員隊及機關人員往東向海邊轉移。初期敵人極度囂張,天上有飛機掃射轟炸,地上幾路分進合擊,海口河道派有汽艇巡邏,還有漢奸特務四處活動。就在這樣複雜危險的情況下,謝祥軍沉着冷靜地帶領大家同敵人鬥智鬥勇,並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1943年1月,新四軍軍部轉移駐至淮南黃花塘,謝祥軍仍任抗大五分校教育長。1943年8月30日調任新四軍軍部特務團團長。

1944年秋,又被調到新四軍第三師,任抗大五分校校長,直至抗戰勝利。在此期間,第三師的主力部隊調到東臺以北去,後方只有五分校的4個學員隊,其中還有1個女學員隊。一天,日僞“掃蕩”,情況異常緊急,謝祥軍臨危不亂,組織學員隊乘着夜色突圍。不料,女生隊在突圍中走錯了方向,被僞軍截住。謝祥軍得到消息後非常焦急,當即命令警衛連迅猛向僞軍出擊。最後擊斃僞軍數名,救回了女生隊。經查點,女生隊一人未少,只有一名學員腿部受傷。

在八年抗戰中,謝祥軍一半時間率軍作戰,一半時間辦軍校訓練幹部。他勇敢的作戰精神,艱苦的工作作風,聯繫羣衆、團結同志的優良品德,都給大家留下了難忘印象,爲部隊建設、抗日根據地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轉戰華中的縱隊司令員

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後,謝祥軍任華中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1946年6月,華中野戰軍擴充,以華中軍分區的武裝及投降的趙雲祥部組成第十縱隊。謝祥軍任縱隊司令員,兼任第五軍分區司令員。7月,國民黨軍集中了15個旅約12萬人,向蘇中解放區大舉進犯。根據華中野戰軍總部的部署,在粟裕、譚震林等指揮下,謝祥軍率第十縱隊主力,同其他兄弟部隊一起,投入了蘇中戰役,七戰皆捷。在華中野戰軍的戰史上,在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1946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華中野戰軍主力28個團在黃河兩岸地區組織了大規模的漣水保衛戰。十縱隊有3個團參加戰鬥,其主要任務是阻擊敵人從兩淮進攻,謝祥軍與政委劉培善率十縱廣大指戰員步步阻擊,層層設障,予敵以重大殺傷和打擊,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有力地配合了整個戰役。10月22日,敵人從漣水城南門強渡過河,攻佔南門大堤陣地。23日,十一縱司令員成鈞命偵察參謀朱永嵐騎快馬到十縱司令部,向謝祥軍告急。謝看信後,立即命令部隊集合,朱要他寫收條,他就匆匆地在其手心寫個“收”字,便帶領部隊跑步增援,配合十一縱擊退敵人的猛攻,守住了陣地。24日早晨,謝祥軍司令員在前沿陣地察看敵情,準備迎接新的戰鬥任務,不幸被敵人子彈擊中腹部,在送往後方醫院途中光榮犧牲,時年32歲。

謝祥軍的犧牲是黨和軍隊的重大損失,中央軍委,陳毅、粟裕、譚震林、張雲逸、鍾期光等新四軍首長,分別向他的家屬致電寫信,高度評價他對革命作出的貢獻,對他的不幸犧牲,表示深切的悼念。

謝祥軍犧牲後,遺體由漣水縣黨組織安葬在漣水縣城附近的板橋,後遷往蘆蒲,全國解放後,南京軍區要將他的棺橔遷往南京烈士陵園,但當地的老百姓爲了永遠紀念他,要求不要遷葬,並在蘆蒲修建了謝祥軍烈士墓。

(本章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鐵軍”名將——葉挺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文武兼備——艾平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鐵軍”名將——葉挺“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鐵軍”名將——葉挺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文武兼備——艾平“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文武兼備——艾平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無線英雄”——李白“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雪原英雄——楊子榮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雪原英雄——楊子榮“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戰鬥英雄——馬思進“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無線英雄”——李白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炮兵之父”——朱瑞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雪原英雄——楊子榮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無線英雄”——李白“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炮兵之父”——朱瑞“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戰鬥英雄——馬思進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雪原英雄——楊子榮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戰鬥英雄——馬思進“無線英雄”——李白“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戰鬥英雄——馬思進“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雪原英雄——楊子榮“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
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鐵軍”名將——葉挺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文武兼備——艾平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鐵軍”名將——葉挺“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鐵軍”名將——葉挺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文武兼備——艾平“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文武兼備——艾平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無線英雄”——李白“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雪原英雄——楊子榮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雪原英雄——楊子榮“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戰鬥英雄——馬思進“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無線英雄”——李白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炮兵之父”——朱瑞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雪原英雄——楊子榮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無線英雄”——李白“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炮兵之父”——朱瑞“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戰鬥英雄——馬思進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雪原英雄——楊子榮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戰鬥英雄——馬思進“無線英雄”——李白“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戰鬥英雄——馬思進“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雪原英雄——楊子榮“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