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希望,衆人也不再迷茫。
用血餵養小獒犬的任務,由衆人自發的承擔了下來。
埋葬了首領後,人們繼承了他的遺志,也將他的信念,留在了心中。
衆人鼓起勇氣,重新制訂了捕獵方案。
不再迫於需求而急於求成,魯莽的對強大獵物出手。
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小型的獵物。
雖然一開始很艱難,但隨着母巨獒的恢復,聚集地的生存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人們與巨獒的友情昇華,使得兩者之間的配合出人意料的成功。
集合了雙方的優勢,取長補短,使得整體的生存能力再次飛躍。
聚集地的食物一天比一天多,人們在吃飽喝足後,往往還會出現富餘。
與此同時,首領當初救下的六隻小獒犬,也陸續的睜開了眼睛。
也許是因爲第一眼看到的,是在庇護所勞作的女人。
所以它們對人類的親近,比起母巨獒絲毫不差。
隨着食物的充裕,聚集地的人口也開始慢慢上升。
幾年後,聚集地接納了一些流浪者的同時,也接納了一些巨獒犬。
而這支人類聚集地,也終於頑強的存活了下來,變成了衆多人獸共存聚集地之一。
有的聚集地在與獸類廝殺的時候,無意間剝除了,盤踞在獸類身上,自身無法觸及的寄生蟲。
獸類迫於寄生蟲氾濫帶來的生存威脅,和寄生帶來的疾病與痛苦,最終與人類達成了合作共存。
有的獸類幼崽經常被偷獵。
而聚集地在狩獵時,無意間趕走了偷獵者,隨後竟得到了獸類的回報。
在得知真相後,雙方互幫互助友誼加深,最終也演化成了合作共存。
似乎大劫難後倖存的人類,沒有了社會生活的繁雜和紛擾,一心只求生存,所以內心變得真誠、純樸了許多。
也是在這個時候,恰好剛好趕上了獸類智力飛躍。
似乎是命中註定,共存的人和獸擁有了史無前例的平等、和諧。
但能幸運共存的聚集地,終究是少數。
絕大多數聚集地,都沒能適應新的生存環境,永遠的消失了。
倖存的人獸混居聚集地中,語言不通,成爲了人獸之間交流的巨大障礙。
獸類的智力飛躍,使得它們之間的溝通方式多種多樣。
一時間各種獸類語言,猶如雨後春筍一樣遍佈各地,甚至距離稍遠的同類都擁有着不同的語言。
但與此同時,又有一些語言和肢體動作,卻能在不同的種族間通用。
甚至許多人類,特別是人類比重較小的人獸混居地,人們都開始使用獸類的語言。
直到中部地區的千語傳入,纔將原本混雜的語言體系徹底顛覆。
起初千語和千文,只是在各個人獸混居地的人類中流傳。
由於其高效、簡潔、易學、含義表達準確等特性,使得人類羣體的語言文字很快就被統一。
只是各個聚集地,摻雜了各自最初的一些語言習慣,和一些共存獸類的表達方式。
人類語言的互通,促使人類在各大聚集地談判時,往往充當了使者的身份。
對於沒有人類加入的獸類族羣,帶來了許多不便之處。
一時間,許多族羣紛紛開始邀請人類加入。
畢竟許多時候,談判比起生死相搏,要適用的多。
一些實在吸引不了人類的小族羣,只能嘗試着去學習人類的千語。
期望能自己培育出使者,從而在盲目的爭鬥中少流血少犧牲。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少數族羣在數年之後,終於艱難的創造出了,適用於本族的千語。
比如體型變大失去飛行能力的鸚鵡獸。
後來它們甚至和人類合作,發明出了輔助發聲的便攜設備。
只是由於生理結構的限制,不得不沿用獸類的說話方式,頗有些怪異。
其他獸類族羣也紛紛效仿,各式各樣的發聲器開始了大流行,人類壟斷使者的時代也宣告結束。
但藉由千語,人類在獸類族羣中的分佈和數量,卻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就這樣經過了數十年後,千語已經演變成爲整個東部地區,最爲通用的語言。
隨着交流的便捷,緊隨其後的就是人類通用的千文了。
隨着千文一起流入的,還有人類的各種技術。
由於獸類智力的飛速提升,茹毛飲血的生活已經慢慢被拋棄。
那些食肉的獸類,不再隨意的攻擊、獵殺和吞噬其他已經覺醒的獸類。
而是學習人類去飼養那些,依舊遵循本能生存的獸類。
一些食草的獸類也是同樣。
更願意去種植食用價值高的植物,而不是永遠奔波在尋找食物的路上。
這些誕生靈智的獸類,人類將他們稱半獸,藉此與普通的獸類區分開來。
而他們則更喜歡稱呼自己爲靈,將所有新生的智慧生物稱爲靈類。
在傳入的衆多人類科技中,生物科技最受歡迎。
由各種細胞材料培養的無神經組織,成爲了許多不願殺戮的食肉動物們,首選的口糧。
人與獸,獸與獸之間的關係,也慢慢的不盡是劍拔弩張,生死相搏。
他們開始通過溝通、談判來解決領地問題和相互之間的仇系。
一時間,許多族羣相互聯合,共同崛起。
衆勢力間相互博弈,好不痛快。
就這樣,新生的智慧生物開始吸收人類文明。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步躍進。
與東部地區人獸關係逆轉不同。
須彌大陸的大部分區域,人獸之間依舊針鋒相對。
隨着人類的生存穩定,新時代的人們開始了舊文明的遺蹟的發掘。
渴望藉助先祖的智慧,重現人類的輝煌。
衆多聚集地中最先取得突破的,竟是本就強悍的北方人類。
其中就有這樣一羣北方的人類聚集地。
他們在一本舊時代的生存手冊中,發現了一種新式弓箭的製作手法。
這種弓在舊時代被稱爲反曲弓,弓身小,威力大。
用當地的變異紫杉木製作,更是威力翻倍。
同時發現的,還有配套的箭矢的製作方法。
尖銳的金屬箭尖能輕鬆射穿野獸的皮膚鱗甲。
箭頭後側的倒鉤能卡在野獸的肌肉和骨骼之中,讓箭矢難以拔出。
箭頭尾部的羽毛,能讓箭矢飛行的更加穩定,極大的增加射中目標的機率。
對於體型較小的獵物,還帶有標記的作用。
若只是這樣,野獸在中箭之後快速逃跑,以人類追趕的速度,絕大多數都會被逃之夭夭。
遇到非常兇悍,不懼怕箭矢的猛獸。
若是射箭之人逃跑不及,反倒很容易被反殺。
幸運的是,發現這些書籍的是北方的聚集地。
由於擅長馴養,人們擁有多種可供騎乘的動物。
蠻鹿體型較大,耐力足,但速度較慢,只適合拉運貨物和長途跋涉。
大野驢體型適中,耐力適中,速度快,適合單人騎乘作戰。
在反曲弓發現以前,北方聚集地外出狩獵,都是騎着大野驢。
他們也在生存手冊中,看到了一種叫馬的動物。
書上描繪的舊世界人類,也都是騎馬射箭的。
但不知道是不是人爲篩選的動物,對輻射的抵抗力太差。
還是長時間的飼養,導致野外生存能力不足。
大災變之後,許多常見的家禽和家畜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原本不以爲奇的馬,也變成了傳說中的動物。
甚至有許多北方人,用馬作爲一個新的形容詞,用來形容速度奇快世間罕有。
比如說:“你家的大野驢真馬!”
就是說:“你家的大野驢跑的也太快了吧!”
人們騎着大野驢,手握反曲弓,後背鐵頭羽箭。
在面對野獸時,先是遠遠的射出箭矢。
若是獵物襲來,就騎着大野驢返退。
若是獵物逃走,便騎着大野驢追趕。
只要動物不逃進洞裡或鑽入水中,大多數都會在這一進一退之間,被活活耗死。
但這也只限於落單的猛獸,若是遇到一羣,人們也只有遠遠躲開的份。
即便如此,這樣的進步對於這羣聚集地來說,也是意義重大。
至少已經擁有了,與猛獸作戰的能力。
就這樣,人們的反擊漸漸拉開了序幕。
隨着越來越多的野獸被殺,慢慢的消息傳到了北方一霸,巨頜虎的族落之中。
巨頜虎是貓科動物的變異種,擁有龐大的身軀,巨大的頭顱佔據身體的三分之一。
兇猛善鬥,常單獨行動,壽命較人類稍短,智慧普通。
引領一衆貓科靈類,早早的就在須彌大陸北部稱霸一方。
巨頜虎的領地裡並沒有人類,但與南部的人靈共存族羣,偶爾也有聯繫。
由於領地範圍大,食物充沛自給自足,生活比較安逸。
對自家領地南部貧瘠的地區也不感興趣。
因此與南部其他靈類的交流並不多,對人類也沒有太多好感。
此次領地被入侵,獵物被搶奪,算是觸及了巨頜虎首領的逆鱗。
巨頜虎可是食物鏈頂端的猛獸之一,對於領地極爲看重。
沒過多久,他便帶領大批族人和麾下的靈類,連續襲擊了多個人類聚集地。
所過之處屍橫遍野,人們沒有絲毫還手之力。
見到成羣的猛獸殺來,人們只能快速後撤,躲得遠遠的。
看到受襲聚集地滿地的屍體,人們知道,猛獸並不是爲了捕食,而是爲了報復。
至此發生在北方的拉鋸戰慢慢展開。
人們偷襲過巨頜虎幼崽,巨頜虎也會襲擊人類的大野驢圈。
隨着人類舊文明遺蹟不斷被發現,這羣北方人類的戰鬥力越來越強。
這羣聚集地在與巨頜虎的對耗中,頑強的支撐了下來。
最終徹底的消滅了巨頜虎一族,建立了伏虎國。
與此同時,在北方的其他聚集地羣中,也發生着類似的事情。
位於中西部地區的聚集地,雖然傳承了高度發達的生物學技術。但在戰鬥力上並沒有顯著的提升。
遇到野獸時依舊是躲的躲,逃的逃。
但是他們也不是完全束手待斃。
食物充足的狀態下,人們偶然擊殺的猛獸,成了一衆生物學家解剖實驗的上好材料。
人們從中發現了許多針對猛獸的弱點。
有的來自生理結構,有的來自性情嗜好,有的則來自本能。
依託於這些發現,人們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靠近東部人靈共存區的一些聚集地中,更是和共存區的人類有了聯繫。
雖然過程曲折,但最終還是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
中部地區生產的人工培養組織在共存區非常受歡迎。
作爲回報,共存區的人類和靈類爲生產人工培養組織的聚集地提供了保護。
這也使得這些聚集地的人們,擁有了更高效的生產力和更多的空餘時間,能夠大力發展其他科技。
隨着北部聚集地的勢力不斷膨脹,滅絕猛獸的同時,也逐漸滲入了中西部地區。
得益於千語千文的大範圍普及,雙方的交流沒有太大的障礙。
發現更多同類的喜悅之餘,中西部的猛獸弱點和有力的武器裝備相輔相成。
使得北方聚集地的戰鬥力再次提升。
猛獸的肅清再次加速。
在大野驢的鐵騎之下,順者活,逆者亡。
人類的弱勢在這一刻開始逆轉,似乎復興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