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聯名上奏

當下,劉知府低聲怒問:“你是誰?敢膽挾持本官!”

崔小韌道:“你且看看我是誰。”

劉知府慢慢回過頭來,向崔小韌望去,驚訝道:“你是……昨天那個小偷?”

崔小韌輕輕一笑,道:“你不是說我不敢再到利國城來麼,我現在可不是出現在你眼前了?”說罷,續喝道:“我要你立即派人去調停礦山開採,要不然我殺了你!”

劉知府見說,卻輕笑一聲,轉過頭去,並不理會他。

崔小韌見狀,心下不禁一急,叫道:“怎麼?你還真是不見棺材不流淚,要我給你放放血麼!”

劉知府道:“要殺便殺,派兵的事沒商量!”

崔小韌不料這知府居然這麼倔強,他從來沒幹過挾持之類的惡行,眼下見對方並不就範,心下一時倒沒了主意,不禁掏心道:“你既身爲一方知府,怎麼不爲百姓謀福,反倒置千萬百姓於不顧,讓他們承受這饑荒勞苦?”

劉知府見說,不禁回過頭來,望向崔小韌道:“你……”突似想起什麼,“哼”的一聲,又轉過頭去。

崔小韌見他的倔強似有所動容,卻不肯答話,續道:“你知道在公望山中,被捉去強逼學練偷技的人,有多少是熬不過來的?即便熬過來了,因已被逼服下逍遙丸,還不是像木偶一樣任人擺佈,你又可知當中的苦楚嗎?而在公望山上的勞役在遭受怎樣非人般的奴役,你又知道嗎?他們整天遭受鞭打奴役,你可知在一天中,礦山上就要餓死和累死多少人?”

“那公望山鄉縣一帶的農田都荒蕪了,河水都被污染了,不少房屋甚至塌陷了,雖則挖掘礦山能獲得大量金銀財寶,但要恢復這裡的環境,可要花多少的銀兩啊!農民、漁民、婦女孩子等許多百姓遭受的傷害和損失,又是礦山中挖出的金銀財寶所能彌補嗎?何況這是非法挖掘!知府大人,實不相瞞,我已被逼服下毒藥,將不久於人世,就當我臨死之前求你了,不要再挖了,快派人去調停礦山開採……”說着說着,想起連日來在公望山上所感受和看到的辛酸,眼內不禁流下淚來。

劉知府見狀,不禁一笑,道:“自我當官二十多年來,被人挾持、威脅已屢見不鮮了,卻還未曾遇見像你這樣挾持本官的。好吧,你先放開手上的劍,有什麼事慢慢說。”

崔小韌見他似乎答應了,不禁大喜,將劍移開,喜道:“知府大人答應了?”

劉知府嘆了一聲,道:“不,你爲鄉民着想的一片善心,我自然理解,只是這個我是萬萬答應不了的。其實我又何嘗不想爲百姓謀福?只是本官也有爲難之處啊。”

他頓了一頓,續道:“我看你還年輕,該是還沒有成家的人吧?你們可以獨來獨往,了無牽掛,當然可以活的自在。可是本官的家人都被他們捉了,要是本官不聽他們說的去做,我所有的家人將會慘死他們手上。不知你可還有父母在?假如有人用你父母的性命來威脅你,你能不聽他們說的去做嗎?”

崔小韌聽他說着,心下自問:“雖然如今我可爲了實現心願,豁出自己的性命,但要是有人用我爹孃的性命威脅我,我會不會就範?”想到這裡,果然感到極是爲難,這果真要比殺死自己更能以承受。

他正自想着,劉知府續道:“他們武功高強,神通廣大,又是防不勝防,本官實在沒有辦法啊。就像你這樣,以少俠的身手,都可以暗地裡闖進衙門挾持本官,何況他們人數衆多,且有不少人的武功、身手都不下於你?況且本官也……”他說到這裡,悽然苦笑一聲,續道:“我也被逼服下了他們的逍遙丸!只是,即使我自己不怕死,我也不能連累家人啊!”

崔小韌驚道:“什麼?你也被逼服下了逍遙丸?”

劉知府點了點頭,嘆道:“你說我不明白像木偶一樣任人擺佈的苦楚,可本官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木偶呢!”

崔小韌見說,才知道這個知府也是被逼的,知道他不但被服下毒藥,就連自己的家人性命也受到他人威脅,箇中滋味只怕比自己更難受百倍。

同時,聽他這樣一說,才知道礦山的背後竟有這一股強大勢力在操縱,再想到剛纔吳長老、十三香主所說的,只怕這幫人不只是礦山,即便徐州一帶的山寨都是由這幫人在操縱,只是不知他們挖掘這許多金銀財寶,以及控制周邊山寨卻是爲何?這幫人的背後又是由誰在操縱?是那些教主,還是他們說的堂主?

於是,他向劉知府問:“請問大人,你可知他們背後是誰在操縱?你有沒有見過他們的譚教主或什麼堂主?”

劉知府搖頭道:“沒有……”

崔小韌奇問:“之前吳長老不是說,他們的教主吩咐你辦事嗎,怎麼你沒有見過他們的教主?剛纔坐在吳長老旁邊的又是誰?”

劉知府見問,突的唱了個諾,道:“哦,原來都給少俠看見了。這個……他們雖說是教主吩咐我辦事,可與本官來往的,從來都只是一些長老……至於那個十三香主,她可是本城青樓的老闆。對了,她給本官送來許多美貌姑娘,這些姑娘都是經由十三香主一手**,無不風情萬種,要是少俠喜歡,我挑選幾個上好的,讓她們好好服侍閣下?”說着,狎笑一聲,眼中露出褻謔之色。

崔小韌見他吞吞吐吐,又一面狡黠的樣子,心想:“他爲求自保,卻不願對我透露真實情況了……”想到這裡,已是心中不喜,後來見他借青樓姑娘調侃自己,不禁怒道:“你既身爲知府,豈能這樣放蕩無恥?你既知道身受束縛的滋味,想來那些姑娘也是被逼服從,大人何故不體諒那些姑娘身不由己?還望知府將那些姑娘都放了,還她們自由。”

劉知府哈哈一笑,右手拍在崔小韌肩上,讚道:“少俠既武功高強,又有一顆赤子之心,盡爲百姓着想,更不爲女色所迷,真是難得啊,難得!”但見他右手突然緊緊抓住崔小韌右肩,同時“嗤嗤”數聲連響,右手袖中倏然射出數枚飛箭,向崔小韌心胸射去,兩人相距只有一隻手的距離,劉知府右手又緊緊抓住崔小韌,怎容崔小韌閃避?

卻見崔小韌似早已發現異樣,一手架開劉知府的右手,接着身形一閃,躍到他後背,一劍架在劉知府頸上,劉知府當即不敢再輕舉妄動。

原來,劉知府自知自己不會武功,在他被崔小韌挾持之時,知道不宜立即便動手,但見崔小韌心善,便想逐漸與他套近,並在他最爲放鬆警惕之時,突然發動袖裡箭,本來他以爲萬無一失,不料在他右手搭在崔小韌左肩之時,崔小韌便發現他手臂之上微有突起。

崔小韌自從學練偷技的眼法以來得知,這樣微有突起,衣袖之內必然藏有物件,於是提高警惕。他側過身來,準備一手拂開劉知府的右手,正在這時劉知府突然緊抓他肩膀,並發動袖裡箭,崔小韌感知危急,便緊急用手架開他的手,數枚袖箭便都射落在地上。崔小韌見狀,心下又驚又怒,同時感到這劉知府十分陰險,便躍到他的背後,一劍橫在他項頸之上。

崔小韌喝問:“你這是爲何?”

劉知府見偷襲不成,突的悽然一笑,道:“我之前說過,我這當官以來無不身處險境,尤其這數年來,朝野之間甚多爭鬥,常被他人背地裡捉住挾持,不得已便在袖中裝上暗箭,保護自己。大俠最是心善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都沒有大俠這麼好的心腸,還求大俠饒了我吧!”

崔小韌見他再次博取同情,並盡給自己拍馬屁、戴高帽,以此饒他性命並放鬆對他的警惕,心下極是厭惡,叫道:“我只不過不是像你那樣埋沒良心而已,我哪能跟觀世音比!”說罷,一掌劈在劉知府後腦,劉知府當即暈倒過去。

原來他知道這知府陰險狡詐,恐防自己再次上當受騙,於是急忙打暈他,但他也知道這知府只是受人擺佈、身不由己,因而也不忍心殺他。

當下,崔小韌知道這知府也不是什麼好官,既貪贓又枉法,他身上得來的銀兩都是用平民百姓的冤獄血命換來的,於是從簡房和他身上搜索出一張三百兩的銀票,一個金元寶,兩個銀元寶,以及十多兩碎銀,他將這些都拿了,然後找尋自己的賣身契,在尋找時,卻見桌上有一張金黃色的文書,正是剛纔吳長老讓這知府要蓋印的奏摺,文書旁邊還有一封信件,卻是吳長老要這知府寫的申訴奏摺了。

他拿過奏摺來看,卻見這封奏摺是由“安武大都統沈起”所寫,裡面內容:“臣聞各地官員上告頻遭民間武夫襲擾,先有濫殺官員吊懸市集,後聞多處地方衙署慘遭民間武夫破廢,與朝廷官兵爲敵,各地官員每日提心吊膽,不敢朝政,如此盜賊四起,爲禍人間,全國各地百姓、官員無不人心惶惶,動亂國之安危,此皆民間武夫罪爾。臣應各地官員上告請求禁武,特稟此奏,聯合各地官員簽名作實,恭請吾皇頒佈天下禁武之令。”

奏摺內容後面,已簽上許多的人名和官職,各個人名之上都蓋上官印,官印密密麻麻的一遍,千總、長官、同知、千戶、僉事、守尉、佐領、都司、護軍參領、護軍統領等武官,多處州府的知府,以及按察使、巡撫和布政使等文官,一概都有,最後面的那個“劉尚庸”便是利國城劉知府的簽名和官印。崔小韌粗略數了一下,已蓋上的官印約近百人。

他看完這封奏摺,再打開那知府撰寫的申訴奏摺,裡面的內容正是訴說利國城一帶如何頻遭武夫襲擾,自己如何驚怕,城鄉平民又如何提心吊膽,並讓皇上作主,解這困境。崔小韌看完,心下不禁又驚又疑。

所驚的是,早前從厲監侍中聽聞一些武林門派破廢衙署的事,果然是真的,且已驚動全國各地官員,並聯名上奏要實行禁武,朝野之間的鬥爭已經嚴重到這個地步。同時,破廢衙署的事才事隔一個多月的時間,而這封奏摺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就已經聯合近百人簽名,這般迅速的行動,不禁也讓人感到甚爲驚詫。

所疑的是,這劉知府既然受吳長老幫會的人擺佈,而這幫會之內想來也多是練武之人,何故還千叮萬囑要劉知府簽名,並上告知府?難道他們就不怕朝廷禁武嗎?

想到這裡,他感覺這背後似有一個重大的陰謀,但當下自己也管不了這許多,他本來只是想讓知府出兵調停礦山開採,及取些銀兩用用而已,不想無意中卻覷聽這許多秘密。

當下,他既知這個知府派不了兵,又取過了銀兩,再從抽屜中發現自己的賣身契,立即將其撕毀了,便想立即離開。

於是,他輕輕打開之前跳進來的窗戶,見庭院處沒人,廚房裡的廚子正在“滋滋啦啦”的炒菜。也幸虧他這一趟潛入,這廚房裡的廚子都在砍肉、炒菜,發出聲響,掩蓋了剛纔他和劉知府在簡房中的說話和打鬥所傳出的聲音,沒讓人發覺異樣。

當下,他迅速從窗中跳了出來,緊接着運起靈迤身法躍上簡房旁邊的圍牆,圍牆之外便是一條小巷,於是立即跳了下來。其時已經進入傍晚,小巷中並無行人,天色又漸漸暗黑下來,他從衙門內跳出,倒沒引起他人注意。

他低着頭竄出小巷,向着街道走去,發現城中周邊牆壁、告示欄處,果真貼有新的告示,他小心走近去看,發現果然是自己的通緝令,心想自己不能再回去客棧了,即便這利國城也不宜久留了,於是向城外走去。

他警惕的向着城外走去,經過濟世堂藥鋪之時,爲不想虧欠藥鋪的,便將一個約莫十兩重的銀元寶,偷偷的從窗邊放了進去,同時發現有乞丐討乞的,都從身上摸出碎銀偷偷放到乞丐身上,心下卻自尋思:“別人用偷技偷銀兩,我倒是用偷技將銀兩放到別人身上了,或許別人覺得我很傻,可我心裡卻很開心,可見不一定是獲取到錢財才快樂,能幫助到人也是一樣開心。”

“可是,既然這知府都無能爲力,我卻可以怎樣做?看來要想解決這礦山開採的問題,還得找幕後操縱之人了,但我已命不長久,即便想幫忙,也只能有心無力了……”

突然,啪的一聲巨響,將他從思緒中震醒過來。

第一節 寺廟激戰第一節 皇城事變第四節 兩張羊皮第二節 何謂幸福第二節 劫鏢(上)第四節 飯席間第一節 武林宴會第二節 再遇神醫第二節 兩面三刀第四節 衝出重圍第一節 稚氣崔小韌(練武-上)第一節 寺廟激戰第一節 公望山當勞役第二節 何謂幸福第一節 志海鏢局秦笑峰第四節 闖入地窟第五節 星星之火第六節 飛掣劍術第二節 潛入準備第二節 第二關第一節 皇城事變第一節 寺廟激戰第四節 小靈女智鬥無手神偷(上)第二節 神醫帕並通第三節 有待觀察第四節 小靈女智鬥無手神偷(上)第二節 苦練偷技(上)第二節 老鏢師吳中城第一節 皇城事變第四節 惶惶不安第一節 思考立志第五節 白眉祖師第一節 人體感官第二節 第二關第一節 稚氣崔小韌(練武-上)第三節 望繡樓聽故事第一節 思考立志第四節 武林盟主第三節 九江钂術(下)第四節 惶惶不安第四節 武林盟主第一節 出鏢第一節 第一關第六節 飛掣劍術第二節 再遇神醫第三節 孫楚師祖第三節 告官第一節 迎難而上第一節 半路遇襲第一節 公望山當勞役第二節 野心盡顯第五節 白眉祖師第三節 將心比心第四節 衝出重圍第三節 大生意第二節 用心良苦第二節 得道高僧第三節 告官第一節 志海鏢局秦笑峰第二節 羨慕之情(下)第二節 得道高僧第一節 蘆葦第二節 稚氣崔小韌(練武-下)第五節 重出江湖第五節 星星之火第四節 飯席間第一節 公望山當勞役第五節 白眉祖師第六節 天罡寒心第一節 人體感官第四節 偷技考試第二節 神醫帕並通第一節 拾塵三絕第一節 拾塵三絕第三節 苦練偷技(下)第二節 兩面三刀第四節 陽春生息符第一節 禁武遊黃山第一節 拾塵三絕第一節 慕容宮主第二節 再遇神醫第一節 半路遇襲第六節 飛掣劍術第四節 小靈女智鬥無手神偷(上)第四節 真相畢露第二節 第二關第四節 怕病怕痛第一節 羨慕之情(上)第二節 潛入衙門第二節 得道高僧第三節 將心比心第三節 苦練偷技(下)第二節 苦練偷技(上)第四節 陽春生息符第二節 再遇神醫第五節 白眉祖師第二節 羨慕之情(下)第二節 用心良苦第四節 元君祠聆秘第四節 真相畢露
第一節 寺廟激戰第一節 皇城事變第四節 兩張羊皮第二節 何謂幸福第二節 劫鏢(上)第四節 飯席間第一節 武林宴會第二節 再遇神醫第二節 兩面三刀第四節 衝出重圍第一節 稚氣崔小韌(練武-上)第一節 寺廟激戰第一節 公望山當勞役第二節 何謂幸福第一節 志海鏢局秦笑峰第四節 闖入地窟第五節 星星之火第六節 飛掣劍術第二節 潛入準備第二節 第二關第一節 皇城事變第一節 寺廟激戰第四節 小靈女智鬥無手神偷(上)第二節 神醫帕並通第三節 有待觀察第四節 小靈女智鬥無手神偷(上)第二節 苦練偷技(上)第二節 老鏢師吳中城第一節 皇城事變第四節 惶惶不安第一節 思考立志第五節 白眉祖師第一節 人體感官第二節 第二關第一節 稚氣崔小韌(練武-上)第三節 望繡樓聽故事第一節 思考立志第四節 武林盟主第三節 九江钂術(下)第四節 惶惶不安第四節 武林盟主第一節 出鏢第一節 第一關第六節 飛掣劍術第二節 再遇神醫第三節 孫楚師祖第三節 告官第一節 迎難而上第一節 半路遇襲第一節 公望山當勞役第二節 野心盡顯第五節 白眉祖師第三節 將心比心第四節 衝出重圍第三節 大生意第二節 用心良苦第二節 得道高僧第三節 告官第一節 志海鏢局秦笑峰第二節 羨慕之情(下)第二節 得道高僧第一節 蘆葦第二節 稚氣崔小韌(練武-下)第五節 重出江湖第五節 星星之火第四節 飯席間第一節 公望山當勞役第五節 白眉祖師第六節 天罡寒心第一節 人體感官第四節 偷技考試第二節 神醫帕並通第一節 拾塵三絕第一節 拾塵三絕第三節 苦練偷技(下)第二節 兩面三刀第四節 陽春生息符第一節 禁武遊黃山第一節 拾塵三絕第一節 慕容宮主第二節 再遇神醫第一節 半路遇襲第六節 飛掣劍術第四節 小靈女智鬥無手神偷(上)第四節 真相畢露第二節 第二關第四節 怕病怕痛第一節 羨慕之情(上)第二節 潛入衙門第二節 得道高僧第三節 將心比心第三節 苦練偷技(下)第二節 苦練偷技(上)第四節 陽春生息符第二節 再遇神醫第五節 白眉祖師第二節 羨慕之情(下)第二節 用心良苦第四節 元君祠聆秘第四節 真相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