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

1974年9月藍生和村裡比他大兩歲莫增貴一起招工參加工作,進入縣城南邊一家大工廠。這家企業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因爲蘇聯不再提供技術和設備,企業縮小規模後部分投產。1972年工廠買到了過去西方國家禁運設備,把當年半截停工廠房繼續完成,工廠招募年輕人進廠當學徒工。藍生他們這一批30多位年輕人裡城裡來的知青5人,家住縣城居民戶口7人,其餘都是農村青年。藍生參加工作在村裡招來不少議論,連藍家幾位近親也到家裡來憤憤不平指責父親利用職權,把三個孩子都送了出去。母親說我閨女是自己考上軍校,我們沒有利用職權。父親拿出一瓶中國紅葡萄酒給幾位兄弟每人倒上一杯。“各位雖然你們有人已經出了五服,但咱們畢竟還是一個家族。就像和城裡遠親一樣,雖然關係已經很遠但人家還會給咱們幫忙。這些年我在縣**也給咱村和你們幫過忙,這孩子們的事我只能說盡力不敢下保證。”年底父親幫忙把近親二叔家比藍生大兩歲一位堂兄送去當兵,當時去了三個人,那兩個人體檢沒通過。這位堂兄參軍後經過培訓考上軍校,畢業後分配到西北邊防部隊,後來以少校軍銜從部隊轉業回來到縣**上班。1975年他安排另一家一個比藍生小一歲女兒,到一個旅遊景區當修理工。父親說二侄女雖然修理工比較累但是能學技術,將來你如果覺得這個單位不好離家遠還可以去其他單位。隨着經濟發展人們收入增加景區遊客數量逐年增長,這位唐妹順利幹到了退休。

藍生進廠後車間薛主任問過他家庭情況後安排他先到車牀上跟着馬師傅當學徒,馬師傅身材瘦高長方臉大眼睛眼珠向外突出,禿頂說話大嗓門操作一臺轉塔車牀。他說這是建廠時從蘇聯進口,白俄羅斯明斯克一家工廠製造。曾經閒置多年他來了以後才帶人維修利用起來,這臺機器性能不錯。他是從村裡1952年參軍,1955年底復員回來正趕上市區東郊一批大企業開工建設需要新工人。他進了一家大工廠住單身宿舍,跟着一位宗師傅和一位捷克斯洛伐克人斯沃博達師傅學技術。當時他用的是一臺進口斯柯達機牀,斯沃博達師傅是來傳授操作和產品加工技術,他和宗師傅一起跟着學習三個月。要是沒和鄰村姑娘定親他就留在城裡了,頂不住爹孃壓力和柴火妞結婚有了兩個孩子以後,1965年他調到這個廠。第二年三月他借錢買下城關三隊一戶沒有後代老人留下房子,當時生產隊開出條件是錢交到隊部,彌補前些年隊裡墊付老人生活費。還要他負擔老人後事全部費用那筆錢也不少,不過老頭火化比買棺木費用少。要不是他戰友當生產隊長,有錢也不能買下那個院子。買房子之後他們一家在城關鎮落戶,當然只有他一個人是居民戶口。夫妻二人和他哥哥侄子一起先簡單修理一次,把屋裡改成水泥地面拆掉土炕換成木板牀。他上班近了能每天回家孩子也在縣城上學,借款到1969年9月才還清。

1974年底奶奶去世,姑姑已經退休和姑父一起坐飛機回來奔喪。這次仍然是父親租車,把奶奶那個水泥棺材送到墓地放在爺爺旁邊。村裡幹部說這是最後一次,以後你們家再有人來必須火化也不能佔這麼大地方。姑父只在家住了兩夜,回城裡去部機關彙報工作爭取項目經費,然後自己坐火車回一趟他邢臺老家再回蘭州。姑姑在家裡住了7天,騎車出門去走訪她幾位同學和嫁到附近村裡藍生幾位姑姑。臨走前她說先到城裡大爺家住幾天,再去天津和幾十年沒見面藍生大爺爺家人見一面。從天津去邢臺見一次婆家人,再從那裡回蘭州自己家。晚上父親讓藍生過來聽聽藍家幾位近親過來和姑姑聊天,讓藍生做些記錄好傳給後代。姑姑說從1937年結婚離開孃家到今年37年,從一個小姑娘到如今兩家老人都走了,兩鬢斑白我也有了孫輩人真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剛逃到蘭州時他說這地方規模還沒有冀中平原一個縣城大也叫省會,當然今天城市已經擴大很多倍。我好歹還在城市裡當老師,他多年在礦山住工棚條件艱苦。後來他刻苦學習俄語得到去進修學習機會,不然回不到蘭州當不上大學老師。姑姑講了他們夫妻幾十年經歷,一位堂叔說你們吃了很多苦但也有回報。我們沒那麼大本事或者說沒上進心不努力學習,到如今還是個農民。二哥戰場上受過傷打過美國鬼子,如今是機關幹部人家也是奮鬥出來的呀。

藍生進廠後父母都要他一定跟師傅學好技術,要當個技術能手,讓他星期天抽時間去縣圖書館看科技雜誌。那個時代科技和專業技術雜誌很少,一開始藍生喜歡看考古雜誌。後來發現夜裡做夢老夢見雜誌上刊登那些古墓葬照片也就不看了,他感覺自己大概是神經不夠堅強,不能多看這些不會給人帶來愉悅感覺東西也就不看了。馬師傅說縣圖書館還有過去出版技工培訓書籍,你可以借出來學習,那比我講的要詳細。藍生去查圖書目錄,先後借出來5本回家仔細學習,兩年後他在一起進廠這批年輕人中成爲能完成較複雜產品加工佼佼者。1977年出師後1978年經過筆試和實際操作考試,以30歲以下年輕人裡第三名成績,被選拔到精加工車間跟着章師傅學習。章師傅1941年參加工作當工人,七級工是車間裡級別最高一位老師傅。他個子不高圓臉戴眼鏡留寸頭,會日語能看懂日文書籍所以他們師徒使用的是一臺新進口日本牧野(Makino)數控加工中心。這臺機器主要用於加工一些技術要求高複雜部件,由技術科一位樑工程師負責編程。章師傅把由他翻譯機牀說明書從技術科借出來,讓藍生拿回家業餘時間仔細學學,特別是要學會編程。

師徒相處時間長了以後章師傅說你小子腦子好學得快,到我退休時候這臺機器能完全交給你去操作,我們目前任務是要加工出新產品上高精度部件。1979年師徒二人完成了新產品加工任務,二人都被評爲先進生產者。章師傅高興時也給藍生講了講他個人簡歷:他是天津人小學初中在學校都學日語,以後一直沒有放棄經常去圖書館看日文雜誌書籍,這對他提高技術水平有一定幫助,不然評不上7級工。初中畢業他進天津一家工廠,1954年調到北京,全家一起來北京住在崇文區花市大街一條衚衕裡。後來領導讓他去三線工廠他不想去,自己找他一個徒弟調到這個廠。當然他一來就是技術骨幹,這個廠沒有8級工,加上他7級工一共三個人。他女兒1963年考上部隊一所中專,畢業後分配到西北一個基地,女婿也是軍人在一個部隊,如今把外孫和外孫子放在他這,讓他老婆給照看。他調到這裡後廠裡給了三間平房,他和老婆搬過來住,城裡平房讓小兒子住,大兒子結婚後單位給了房子搬出去。大兒媳生個孫子由孩子姥姥照看,小兒子還沒結婚。

1980年5月藍生結婚,在縣城一家飯莊舉行婚宴請簡家人吃飯。藍生前妻叫:簡放星。高個子長圓臉相貌中等當然比電影明星是差遠了,兩個人由村裡崔家三大娘介紹認識,她是簡放星表姑。簡家也是農民,她家那個村離縣城20裡以種菜出名。因爲藍生已經進工廠當了工人,父親是機關幹部簡家同意不要彩禮錢,但是藍家要對房子進行修理門窗要部分更換,還有要給女方買幾身好衣服。結婚前藍家出錢給簡放星做一身毛料衣服,買一身紫紅色化纖衣服,一件駝色呢子大衣。還有棕色高跟船鞋,高跟皮涼鞋,高跟女棉靴各一雙。後來簡老頭有一次對女婿說起她女兒爲什麼叫這麼一個怪名字:“你媳婦出生時候正趕上各行各業放衛星,咱村裡人也要放衛星。我是在放衛星中受到表彰,腦袋瓜一熱就給閨女起了這個名字。等那瘋勁一過後果實在太嚴重,放衛星加大鍊鋼鐵引起糧食減產吃不飽飯。困難時期咱這周圍一片,榆樹皮都被人扒光了。榆樹裡邊那層皮可以吃,把它曬乾磨成粉很粘和其他糧食摻在一起吃。藍生說我長大後只吃過一次,村裡宋二叔送的榆皮面。

簡放星嫁過來後戶籍依然是農民,以後藍家也有了婆媳兩個人責任田。不過責任田面積太小不適合拖拉機作業,簡放星去買回一臺其他村報廢手扶拖拉機。父母都很不高興,藍生沒辦法只好去圖書館查資料,請村裡過去開過手扶拖拉機宋二哥進行技術指導。夫妻二人把手扶自己大修一次,變速箱沒有問題,噴油嘴有問題不着車。簡放星通過小學同學鄒大康從另一個村找來一臺人家不要錢報廢手扶拖拉機,把那臺車上噴油嘴和部分零件拆下來換上,這臺手扶拖拉機能開動了,能耕地拉着小拖車運貨。藍生把手扶拖拉機和小拖車重新刷漆,休息日開着它幫媳婦耕地,結果村裡人都說你們兩口子真能幹,把廢鐵疙瘩重新利用起來。不過手扶拖拉機不能老放在外面,簡放星提出拆掉門檻和門前臺階,好把它開進院子裡。父母一致反對都說不能拆,母親找村裡給人蓋房子包大爺,花錢讓他帶人把前院南房最西邊一間南牆開個門洞當車庫用,父親在市區找了一家公司過來給安了一個捲簾門。有時候村裡鄰居也來借用手扶拖拉機耕地,它還挺受歡迎。1991年老舊單缸柴油機徹底報廢賣了廢鐵,藍生夫妻去縣農機公司買了一臺新柴油機裝上,手扶拖拉機繼續使用。新柴油機改成直噴功率比老機器增加,用起來更方便。1998年藍生家把土地交還村裡不再種地,手扶拖拉機外表擦洗乾淨存在車庫裡,後來送給岳父家村史陳列館作爲展品。村委會還給他們發個獎狀,說保存完好老舊手扶拖拉機如今已經很難見到。

1981年5月簡放星生兒子新康,1984年生女兒新玫,藍生兒女雙全很滿意。這一年章師傅到了退休年齡但是不能退,作爲全廠級別最高老工人領導讓他去另一臺機牀上帶徒弟。車間彭主任找藍生談話,他說你是咱們廠年輕人裡鑽研技術最有成績者之一,也掌握了編程技術,章師傅離開給你派個剛進廠中專畢業生學技術,等他能獨立操作後你們兩個人倒班,一個白班一個夜班好增加產量。藍生第一個徒弟郭近朗個子不高,四方臉橫寬體型家住縣城,父母都是一家毛紡廠工人,比他小8歲,藍生說叫師傅叫大哥都行。郭近朗是新招來一批青工中經過考試後纔得到進精加工車間資格,腦子還算比較好用,藍生和樑工程師帶他學習兩年,1986年底經過廠裡組織考試取得獨立上崗資格。1987年6月樑工退休,技術科改由小康負責數控機牀編程和下車間到機牀上輸入程序。9月兒子新康開始在村裡上小學,距離近不用過馬路大人很少去學校接送。第一個學期期末考試新康成績在班裡屬於中間位置,藍生不滿意也沒說什麼,父親很不高興說你小子怎麼沒繼承家裡好學傳統。新康回答以後就好了,我會有好成績。

1988年5月父親以科級待遇離休,回到村裡後他經常去地裡幫簡放星幹活,在家裡教兩個小孩兒讀古詩詞。爲了上下班方便藍生買了一輛藍色嘉陵摩托車,還買了兩個頭盔一件皮夾克一雙矮腰皮靴。騎上摩托車上下班時間縮短不少,只是妻子經常嘮叨讓他不要開快車注意安全。以後藍生騎摩托車上路一直都注意觀察,不違章不闖紅燈,抽時間去學習特種駕駛技術。數次在危險來臨之前提前發現問題,及時躲避沒有發生交通事故。村裡有些人家買了使用單缸柴油機做動力三蹦子,簡放星問咱們家用不用買一輛?藍生說沒必要,咱家又不跑運輸幾畝地也沒多少東西需要拉到市場出售。兩個人都去考駕照,買了一輛白色天津大發微面。10.1藍生開車一家4口去簡家,岳母看後說這車太小了,小舅子說至少比三蹦子強開着它能進城。10月簡放星開天津大發送岳母進城去大醫院看病,晚上藍生下班回家妻子說她媽今天還比較滿意,要是沒有這輛車。先坐三蹦子到公交車總站,再換幾次車到醫院恐怕她媽承受不起。不過她弟妹說也要買一輛,弟弟說沒錢,她媽說你們支援點我沒吭聲。藍生說要是給錢少3000以內不用他們還。“不給,憑什麼掏錢給他們買車。”

1989年春天藍生夫妻輪流開車,全家兩次進城去景山、北海、植物園看牡丹花和芍藥花並在花叢前照相留念,中午和晚上都在外面飯館吃飯。藍生開車拉着家人到恭王府花園遊覽,母親說門票5元比北海公園門票2元貴不少。“媽我這是諮詢廠裡住在這附近老安才能找到這地方,您不要覺得門票貴,這可是最有代表性私家園林。旁邊那條街過去叫李廣橋街,據說明朝時這裡原是個小島。曾有個太監叫李廣住在這裡,他掏錢在河上架一座橋。後來社會黑暗市政部門沒有及時清理垃圾,河道被垃圾填平改成街道,就叫李廣橋街,前些年改叫柳蔭街。您可不要小看這條街,剛纔路過那個院子是主席府。專家說門票會不斷上漲,你們今天進來以後再來就不是這個票價了。”進城賞花父母很滿意說以後我們每年春天都進城賞花,兩個孩子也說這樣挺好,公園裡那些花真漂亮。岳母聽說後也要藍生開車拉着他們進城看花,簡放星迴答他每天上班我們只能星期天進城,你們不上班其他時間我開車送你們進城賞花,不過有一樣吃飯你們自己掏錢我可不請客。第一次開車送孃家人進城賞花回來妻子說門票他們出,中午吃飯我出一半錢,沒帶他們去恭王府花園,以後進城再帶他們去。

1990年5月藍生在廠裡經過筆試和上機操作考試,獲得技師證書也提高了工資,照片上廠裡光榮榜,同時取得正式帶徒弟資格。7月車間馬主任給藍生安排了一個新徒弟,一位技校畢業曾在本廠操作普通銑牀兩年年輕人:竇德升。他中等個長方臉濃眉大眼相貌不錯,家住離縣城不遠一個村裡,下面還有個弟弟在上高中。師徒相處兩個月藍生感覺這個小夥子腦子夠用也比較靈活,畢竟是經過考試才取得前來學習操作大型精密設備資格各方面都不會太差。徒弟問藍師傅怎樣才能取得技師資格和提高技術水平?“按照咱們公司規定工齡15年以上當上高級工3年以上纔有資格去考試,你還早着吶。你至少比我多上幾年學,我初中畢業回村裡幹活兩年才進廠。操作技術跟着師傅學,那些理論知識去圖書館看書,自己買書回家學習回到廠裡上機實踐。數控機牀編程對照說明書,跟着那些工程師們學習,學會了就可以獨立操作機牀。要是以後能引進國外那些軟件和設備,像波音公司那樣,設計部門直接在他們機器上生成機牀操作軟件那就方便了。竇德升問那我們會不會成爲多餘的人,被工廠辭退?“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過。”

1993年10月車間工人夏師傅工作中發生大事故,他自己受傷也損壞了一臺比利時進口設備。工廠給他一個去鑄造分廠幹活處分,新任車間主任汪師傅讓藍生帶幾個人負責修理那臺機牀,竇德升自己獨立操作那臺日本牧野(Makino)數控加工中心。從檔案室借來翻譯過來說明書,和兩位師傅一起打開齒輪箱,拆下損壞部件測量畫圖由工廠自己加工一個換上。被損壞導軌也照原樣加工一個換上,這臺機器修好後領導說以後你就用這臺機器吧,再給你安排個新徒弟。這個徒弟趙鬆屏家住縣城父母都是一家鏡子工廠工人,高個子長方臉戴眼鏡和竇德升一個學校畢業比他大兩屆。他說剛畢業時不想當工人,父母都是工人太辛苦,四處奔波換了幾個地方找不到好工作。他家一個長輩在廠裡財務科,把他安排到廠裡上班,先開了幾年車牀,也是經考試拿到學開數控機牀資格。“師傅你是如何拿到技師證書的?”“你比我強至少多唸了幾年書,假如下班回家你就只做家務有空就去玩兒,誰給你技師證書。我這有10年時間每天回家都要讀技術資料,咱們沒上過大學外語和數學推導都不靈。看翻譯過來機器說明書和其他教材應該沒問題,編程有人指導一年學會不成問題。工程師們研究設計問題,咱們研究如何把圖紙加工出來。我把複雜部件加工出來,不說中國至少總公司範圍內我技術水平排到前列,自然就能拿到技師證書。我要沒有平時學習研究廠家說明書做基礎,哪敢跟領導保證拆開修好這臺機器。對你來說至少還有10年才能拿到技師證書,今後就看你往哪條路走。”

和趙鬆屏接觸多了感覺他和小竇相比關心內容和說話腔調都不一樣,也許這就是出身背景不同所造成。也許他比小竇智商更高一些,但兩個人都不是那種勤奮好學好孩子,有點像過去所謂: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都不是讀書材料。藍生在這個徒弟身上下了更大功夫,督促他業餘時間去讀完機牀說明書,抓緊學習編程技術,把自己加工複雜部件經驗傳授給他。小趙兩年取得獨立上機資格之後,領導讓把這臺比利時機牀交給小趙操作,藍生到一臺從美國辛辛那提公司進口設備上,和老師傅陳經文倒班,爲照顧快要退休陳師傅,藍生經常上夜班。1995年10月陳師傅退休,由他徒弟肖旺南和藍生兩個人操作這臺機器,兩個人白班夜班每月輪換一次。一年後陳師傅因癌症去世,藍生去參加了告別。他問人事老甄陳師傅怎麼走這麼快?“他這人沒有業餘愛好,退休後據他老伴說經常在家面壁發呆。而且他退休前就已經出現症狀,退休後一個月就確診了。”1997年藍生參加上級總公司組織考試,經筆試、上機加工複雜部件和答辯,獲得高級技師證書,被評爲工廠中年之星技術骨幹,照片上了工廠光榮榜。

拿到高級技師證以後領導給藍生一個艱鉅任務,和技術科羅工等三名技術人員一起,帶領車間兩名青年工人,與電裝車間鄭師傅帶領三個人和作,改造一臺斯柯達鏜銑牀。任務一個是齒輪箱換油,調整機械部分恢復原有精度。還要把一套國產發那科數控系統裝上去改成數控機牀。數控系統生產廠家派三個人來進行培訓,指導系統安裝。藍生先把機牀說明書借出來每天下班回家開夜車看完,寫出一個維修安裝方案。白天聽生產廠家白工上培訓課,回家也不能休息繼續看資料。前妻老簡問你每天開夜車忙什麼事情?“你當上高級技師很多人不服氣,馬上給你個艱鉅任務,我必須拼命完成不能讓那些不懷好意傢伙看笑話。”一個月時間不斷加班改裝成功,試車那天上級總公司派來三位高工,數控系統生產廠家也來了三位技術人員。藍生帶着一位年輕人宋應木操作機牀,加工一個複雜箱體一次成功,經檢驗符合圖紙要求。這次改裝經驗收合格,全體參加人員都發了數量不等獎金。廠裡出錢全體參加人員,上級派來驗收人員,供貨廠家4個人一起去外邊吃一次午飯。下午還要繼續上班,藍生沒敢喝白酒,只喝一杯啤酒一杯紅酒。晚上回家他對老簡說一個多月沒白辛苦,不過領導讓收宋應木爲徒教他技術。

1999年藍生兒子高考不理想只考上個三本,父親說你小子以前不努力學習,三本也將就啦。不用復讀,你看咱村哪個復讀能提高成績?只能更糟糕,趕緊去上學吧。進校以後一定要努力學習,爭取能考上研究生讀個碩士。10月藍生大爺去世,後事辦完之後壽盒暫存殯儀館。星期天上午藍生和大爺家大哥一起開車去安放爺爺奶奶那個公墓看看能不能放在那裡,那地方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上山土路展寬成水泥路。公墓門前有了一個小停車場,一個金色鐵藝大門,還有了一排管理用房。車停好之後兄弟二人走進一個掛着管理辦公室牌子房間,房間內靠窗戶放着兩張辦公桌,一張桌子前坐着一位中年男子。聽客人講完來意,他說我姓莫祖上是明朝駐紮在這裡軍官,我爹和姑姑都是你們二位爺爺學生。不過這事我不能做主,你們留個姓名和手機號,我向村委會彙報後再給你們回答。這個地方本鎮戶口的一對夫妻免費給一平米地方,外來的要經村委會同意開出同意安放通知,按照營業性公墓標準收費。兄弟二人走出辦公室進去到爺爺奶奶墓前燒香,三鞠躬之後離開回家等消息。三天後莫先生電話,他說村委會已經同意給你們兩個位置。以後你們家再有其他人就不能進來了,我們正在離開不遠山上建一個對外營業公墓,可以放到那裡。墓穴規格是這樣,一種是普通型面積一平米。另一種是家族墓,就是可以放兩代人面積1.5平米,長輩在前晚輩在後比前一種要貴。

藍生約上大哥大姐星期天上午一起開車去公墓,莫先生給他們看了村委會蓋章批准書,說批給你們兩塊地皮。當然和你們爺爺奶奶墓不挨着,我帶你們去看看。三人跟着莫先生出門沿着臺階上去走進公墓,鎮公墓經過兩次整修擴大了面積,一層層沿着山坡上去和其他公墓沒多大區別。莫先生帶三人走到邊上一個地方,他用手一指說你們可以自己選,這是新開闢地方還有很多空位置。下面幾層平臺寬一些是設立家族墓用,上面是給一對夫妻一個,每個一平米。兄弟二人仔細看看,放家族墓平臺最下面一層已經放滿,上面一層還有空位置。每個家族墓有一個長方形用石板砌成墓穴,下面是水泥地面,當中有一道隔板。莫先生說這是按照入土爲安老理,墓穴比兩邊地面低。前後分開是兩輩人,放進去之後蓋上一塊水泥板蓋子立上墓碑。兩個人都放進去之後蓋子封好上面蓋土,墓室上面是20釐米厚一層土,土上面還有一層水泥蓋板。但是公墓裡面不種樹以免樹長大樹根破壞墓穴,周圍新栽了一圈西伯利亞紅松小樹。大哥說就在這層吧,我爸和我叔叔挨着,我先把我爸放進來,墓碑上字我妹夫已經給寫好了,我們下去交錢。莫先生說那就回辦公室選墓碑樣式籤合同,然後你們去村委會財務室交錢。我們這因爲村民免費沒有會計收費,你們要去村委會交費。交完費把財務給你開的一張單獨給我通知拿過來,我們去加工墓碑,三個人開車去村委會交錢回來把收費通知送到公墓辦公室交給莫先生。

回家後等了5天莫先生來電話說墓穴已經做好,你們星期天上午來安放骨灰,下午公墓沒有工人。到那天藍生夫妻帶着兩個孩子一起去公墓,把大爺放進家族墓,順便看一下自己家預定家族墓。這天哥哥姐姐都來了,事情辦完後大家照相留念然後一起下山,先到爺爺曾任教小學門前合影留念。星期天學校裡還有人上課,進去在爺爺說他曾在裡面教過學生幾個教室門外合影留念。有人問你們爲什麼在這裡照相?大哥簡單說明情況後有位老年人說我爸在1933年曾經是你們爺爺學生,這已經66年我爹也早沒了。

2002年女兒新玫高考成績比她哥好考上了首師大,藍生一家都很高興。2003年春天藍家土地交回村裡,連自留地一起交出,手扶拖拉機和農具暫時存在家裡作爲收藏品。老簡問這東西有啥稀罕?父親說以後這和老爺車一樣都屬於收藏品。夏天新康畢業到離縣城不遠一家汽車零件公司上班,公司在一個村子南邊。村裡一部分土地蓋房子開工廠,其餘用來種樹和種酒用葡萄,大多數村民都不再種地,即使不出去打工村裡每月也會發一些錢讓他們衣食無憂。父親看到這種狀況十分反感,說不勞動者不得食,這不就是寄生蟲嗎,京郊仍然需要大力發展果菜生產,減少長途運輸這些東西所帶來巨大成本和損耗,老簡勸他不要亂說以免找麻煩。“我這是大實話,不到退休年齡就不去幹活這不是好現象。”兒子上班後要求買輛汽車他上下班用,藍生夫妻商量之後對兒子說我們可以給你出錢買車,只要是10萬元以內我們一次付全款。兒子上班一個月後,藍生出錢一次付全款給兒子買一輛兩廂小車。11月父親在市區一家醫院去世,藍生和哥哥姐姐們一起把他送進已經準備好家族墓。

2008年夏天女兒新玫研究生畢業,經學校一位老師幫忙到海淀區一所中學任教。9月30號兒子新康結婚,兒媳曾慶睿也是農家出身,家住離縣城20多裡一個村裡。她是中專畢業在縣城電信公司機房上班,個子比老簡矮一點身材苗條相貌還說得過去,三班倒平時住單位單身宿舍。兩個人經兒子單位工人賈師傅,曾慶睿舅舅家表哥介紹相識。藍生說搞對象是他們自己事情我不過問,女方到家裡來看過與藍家人見面之後就把親事定下來,去登記領證然後曾家人過來見面,藍生夫妻休息日也帶上禮物去曾家一次,把婚宴細節定下來。因爲有傳言說要拆遷,房子不裝修只把牆粉刷一遍,門窗刷一次油漆。傢俱只買了一個雙人牀,一個三開門實木衣櫃。結婚前曾慶睿先把自己東西從單身宿舍都搬過來,在另一個房間裡睡覺。婚宴兩家來了50多人,在縣城一個飯莊定了六桌。藍生不想過分張揚以免招來領導批評,小兩口也沒有出去旅行。結婚後兒媳騎電動車去上班,偶爾騎一次家裡摩托車。兒媳曾慶睿婚後與老簡相處關係還算不錯,老簡說從不敢批評兒媳總是自己多幹活讓兒媳休息,三班倒有時候也沒時間多做家務。2009年3月母親去世,藍生把她放到公墓家族墓裡與父親在一起。

父親的經歷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婚後生活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合同制婚姻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父親的經歷從工廠退休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婚後生活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去浙江海寧買房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婚後生活爺爺的哥哥一家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藍生的大爺和姑姑父親的經歷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去浙江海寧買房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疫情前後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藍生的大爺和姑姑父親的經歷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合同制婚姻疫情前後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合同制婚姻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婚後生活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婚後生活爺爺的哥哥一家合同制婚姻去浙江海寧買房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爺爺的哥哥一家合同制婚姻父親的經歷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從工廠退休疫情前後爺爺的哥哥一家父親的經歷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去浙江海寧買房合同制婚姻藍生的大爺和姑姑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去浙江海寧買房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藍生的大爺和姑姑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從工廠退休父親的經歷父親的經歷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爺爺的哥哥一家從工廠退休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婚後生活去浙江海寧買房合同制婚姻從工廠退休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
父親的經歷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婚後生活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合同制婚姻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父親的經歷從工廠退休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婚後生活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去浙江海寧買房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婚後生活爺爺的哥哥一家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藍生的大爺和姑姑父親的經歷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去浙江海寧買房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疫情前後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藍生的大爺和姑姑父親的經歷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合同制婚姻疫情前後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合同制婚姻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婚後生活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婚後生活爺爺的哥哥一家合同制婚姻去浙江海寧買房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爺爺的哥哥一家合同制婚姻父親的經歷拆遷上樓前妻老簡去世從工廠退休疫情前後爺爺的哥哥一家父親的經歷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去浙江海寧買房合同制婚姻藍生的大爺和姑姑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去浙江海寧買房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藍生的大爺和姑姑先祖從江南搬到北京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從工廠退休父親的經歷父親的經歷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爺爺的哥哥一家從工廠退休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藍生應聘去發揮餘熱婚後生活去浙江海寧買房合同制婚姻從工廠退休藍生從村裡招工進廠當工人婚姻合同到期登記結婚羅氏來北京照看孫子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