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七 這是終結,也是開始(二)
岳飛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後所寫下的自傳裡,着重講述了自己一生的各種征戰經歷,而在所有經歷過的戰爭裡,他最念念不忘的就是這場滅國之戰。
他覺得,無論是他,還是別人,如果說是正統的滅國之戰,最後一定是屍山血海,殺得人爲血人馬爲血馬,所有敢於的抵抗的全部殺掉,自己也會損失慘重,但是這一場仗,似乎沒那麼正統,一開始的確是殺得人爲血人馬爲血馬,但是越到後面,西夏的抵抗力度越小。
興慶府皇城之下,漢人守將陳嗣忠開城門,領一萬民兵獻降,遞上了足以證明自己間諜身份的文件,兵不血刃,西夏的百年國都興慶府就被拿下,在陳嗣忠的帶領下,宋軍迅速收拾了全部的反抗力量,然後陳嗣忠爲岳飛指明瞭道路,岳飛把鞏固戰果的任務交給了張憲,自己率軍猛撲向正在遷移途中的西夏政府集團,而此時的他們並不知道興慶府沒有抵抗就投降了。
三道阻礙的三個漢人主將,一個是間諜,兩個膝蓋一軟就投降了,還很殷勤的指路,說什麼高官欺人太甚,讓我們送死他們逃命,誰願意啊?只要我們能活,怎樣都行!我們也是漢人,真正的漢人,也有一顆熾熱的報國之心,問題只是之前誤入歧途,從現在開始我們會竭盡忠心爲大宋服務!
岳飛被這種態度噁心的想殺人,但是此時此刻,卻不能這樣做。強自按奈下心中想殺人的衝動之後,岳飛臨時委任了他們一些職位。讓他們帶着兵馬和自己一起直撲曹太后,於是。便有了之前的那一幕,曹氏本以爲四道防線可以爭取十天左右的時間,結果,一天都沒能爭取到。
岳飛大軍如神兵天降,一舉擒獲了所有的西夏政府人員,從上到下gangan淨淨一個不留,而且是兵不血刃——趙忠帶着自己的間諜團隊把高層一網打盡,失去了指揮的下層護衛士兵羣龍無首,在威bi利誘之下放下武器。舉手投降,順順利利的被宋軍繳械,第二天,岳飛押着這羣人勝利回師。
從此,西夏就在事實上不復存在了,他們失去了作爲一個國家的,全部基礎,無論是政府還是皇族還是精華地帶,宋軍這次沒打算撤退,雖然無法一口把西夏的國土全部吃掉。但是對於大宋來說,西夏最有用的國土也就是這一塊而已,雖然長城還沒有完全光復,但是也只是時間問題。
西夏皇族被一網打盡。不過經過了趙忠的大清洗之後,西夏的權貴集團基本覆滅,能翻雲覆雨的也就那麼寥寥數人。還被殺掉了,西邊那一大塊戈壁荒漠是否收入進來。其實現在並不重要,宋軍暫時沒有更多的精力去進攻西夏西邊的領土。但是皇族覆滅,政府覆滅,西夏已經覆滅。
自本朝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李繼遷叛宋開始,至靖康四年,前後一百四十七年,西夏和大宋的故事終於告一段落,被大宋始終認爲是一個地方叛亂政權的西夏,並不被大宋承認爲國家,始終認爲是臣屬,作爲臣屬,屢次叛宋,屢次進攻挑釁,所以,大宋不認爲這是滅國之戰,而是大宋建立以來最大的平亂之戰。
靖康四年九月三十日,宋西北制置使、西北兵團總帥岳飛上表稱西北平叛之役大獲全勝,西賊自僞“皇太后”曹氏以下,政府文臣武將權貴悉數被擒,之前攻取興慶府之時才得知西賊僞帝李乾順暴斃而亡,其子李仁孝年五歲,繼“帝位”,一起被擒,現關押在興慶府,等待陛下進一步指令。
岳飛措辭很是平穩,根本看不出什麼激動的qing緒在裡面,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場戰爭的意義在什麼地方,一百四十七年的宋夏戰爭,至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以大宋的大獲全勝而告終,一百四十七年以來所有爲了對抗西夏而戰死的人們,他們的靈魂,都可以安息了。
得知此消息的趙桓龍顏大悅,雖然不曾在朝臣面前表露出來,但是事後趙桓親自去祖宗太廟告慰諸位先帝在天之靈的舉措,已經昭告天下他是何等的激動和自豪,七八位帝王沒能完成的事qing,在他的手裡得到了最終解決,有了這份功績,趙桓心中最後一si擔憂也終於消失了。
靖康四年十月十日,趙桓的聖旨抵達了興慶府,表示對於此戰的結果非常滿意,着總帥岳飛迅速理定已攻取西賊國土範圍內的政務和防務,可暫時指定臨時軍政負責人,留下兵馬鎮守當地,安撫降衆,繼而率有功將士和西賊俘虜回朝受賞。
十月十六日,岳飛留下張憲率領三萬兵馬留守河西之地,自己率領兩萬多有大功的將士押送党項皇族和被俘文臣武將啓程回北京。
從官方認定來看,這並不是一場正規的滅國之戰,因爲就算是李元昊,也只是在內部稱帝,外部稱帝了幾年之後和大宋打仗,雖然仗打贏了,什麼好處也沒撈到,把李德明留下的財富敗的七七八八,所以到後來分別擊敗了遼宋之後,還是分別臣服於遼宋,對外宣稱削去帝號,名義上稱臣。
雖然是名義上的,而且實際上李氏皇族還是在党項國內稱作皇帝,一切都和皇帝一樣,並無什麼差別,可是這一切對於把面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大皇帝來說,也就夠了,也有足夠的理由說,西賊叛亂,大宋平叛,絕非滅國之役。
官方史書依然認爲這是平亂之戰的終結,雖然持續的時間太長,但是正統名義上,這始終是平叛之戰,也正因爲堅持這一點,大宋纔有出兵的最好理由,在道德上佔據制高點,師出有名,因此。這場戰爭並不算是真正的滅國之戰。
十一月初,岳飛率軍抵達北京。趙桓的身體又出了問題,已經不能親自出來迎接了。宰相趙鼎和副相嶽翻代表皇帝和政府出城迎接大獲全勝的勇士們,全城百姓傾巢出動,萬人空巷,共同慶賀這場來之不易的艱難勝利。
獻俘儀式是最重大的,趙桓作爲皇帝,無論如何都想參加,因爲這不僅僅是普通的戰爭結果,而是一場一百四十七年的戰爭的最終勝利,大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哲宗、徽宗加上他自己。一共七代皇帝,屢屢被西夏侵擾,尤其是仁宗時代,仁宗時代是整個中國古代最繁華最自由的時代,卻因爲和西夏戰爭的失利而蒙上了一層yin影。
趙桓終於在自己生命的尾聲之前結束了一百四十七年的夙願,他默默的一個人來到了大宋的太廟,對着先帝們的牌位痛哭失聲,這下子,他再也沒有更多的擔憂了。死後和諸位先帝會面的時候,他也可以挺直腰桿,對他們說,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帝王。大宋的定宗……
獻俘儀式上,趙桓怒斥以曹氏太后爲首的党項皇族,怒斥她作爲漢人卻助紂爲nue。委身賊酋的舉動,嚇得曹氏肝膽俱裂。繼而趙桓詢問西賊爲何敢於擅自稱帝,曹氏跪伏於地。悽悽慘慘不知所言,隨心皇室多爲女子和孺子,竟沒有一個能說的上話的成年男子,趙桓自己也覺得作爲上國君王,這樣做有欺凌弱女子之嫌疑,便拂袖而去。
之後,趙桓下達聖旨,以党項李氏皇族大逆不道、聚衆反叛百餘年,毫無悔過之意爲理由,廢李仁孝“西平王”爵位,廢曹氏“王太后”之位,將党項李氏全體廢爲庶人,奪回前唐皇族賜給之“李”姓,改回党項姓氏,傳令西夏故地,所有舊臣立刻繳械投降,歸附大宋,則視爲投誠,不予嚴懲,一旦抵抗,定斬不赦!
趙桓沒有趕盡殺絕,他實在是沒有殺死幼子弱母的興趣,只是將之軟禁終生,彰顯大宋皇者風範,不過對於其下的一批漢人叛臣,趙桓沒有留qing,下令東西兩府會審,狠狠的殺,該殺的全部殺掉,這羣叛逆,都是他們,害的大宋數十萬將士死不瞑目!
靖康四年十一月初十,宰相趙鼎上表稱會審結束,整理出了一份名單,列有“族十三人、車裂十六人、斬首示衆一百七十六人、流放邊地三百九十七人、加賞七十九人”,滅三族之刑罰大宋很久沒用過了,但是對於罪大惡極的十三個曾爲邊地高官且助紂爲nue的叛逆,趙鼎力主實施“夷三族”之刑,得到高票數贊成。
車裂十六人,乃是自身罪過極大的十六個曾爲宋中層臣子且“主動投敵或變節”的叛逆,但是家人無辜,判處車裂,家人流放的刑罰,算是網開一面的懲戒,得到了嶽翻的贊同。
斬首示衆一百七十六人,是對於那些“昔日爲宋小吏,被擄後變節投敵、助紂爲nue”之人,人數比較多,他們往往不是出於本意投降西夏,卻在被俘虜之後變節投敵,出任西夏政府關鍵職位官員,爲西賊做事,直接幫助了党項軍的進攻。
流放邊地三百九十七人,這是那些被俘虜之後嘗試逃脫,失敗之後爲保全家人xing命而出任官職,但是做的都是些文職官位,地位低,沒有直接參與到宋夏戰爭裡面的普通小官或士子,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終究是變節之人,流放邊地,不得回京,三代之內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加賞七十九人,這七十九人則是多年來宋官方、邊地將領和嶽翻大舉派往西夏的倖存下來的七十九個間諜,最早的一個在西夏爲大宋探聽qing報四十六年,今年六十二歲,那是種家軍老帥種諤生前派去西夏的超級間諜,始祖級的人物,居然活到了現在,在西夏政府部門戶部工作,多年來不間斷爲種家軍提供各種qing報,種家軍覆滅之後則想方設法爲岳飛提供qing報,始終未被發現,堪稱大宋版諜報之王。
這些間諜對於能活到現在且被大宋官方承認,感到激動莫名,覺得這是多年的夙願,他們往往不願意接受什麼高官厚祿,只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回到家鄉陪伴家人。
那位種諤手下的諜報之王、傳奇戰士在西夏成婚生子,妻子也是被擄漢人,幾個兒子和孫子紛紛被他教導成優秀的諜報人員,一家子七口人皆忠心爲國,趙桓感嘆不已,賜伯爵爵位,題字“忠勇傳家”,賞賜無計,着令此老專門爲大宋培養間諜人員,官居三品,直接對皇帝負責。
對於西夏政府和党項皇族的處置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西夏作爲一個國家也從事實上被終結,剩下的三分之二國土基本上都在荒漠地區,人口稀少,資源貧乏,根本不具備威脅,趙桓令邊境軍官持“僞帝”李仁孝的詔書往各地行走,要求西賊餘孽主動投降,收效很好,很多地方聞風而降,少數人不願投降,卻掀不起波瀾,自此,“宋西北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