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特意讓人把茶葉給你給放多了而已,這樣顯得我們出手闊綽,不拘小節。”
“我時常告訴我的手下,對待嫌疑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關懷備至,要讓他們感到我們的親切,當他們流離失所無處可歸的時候,這裡就是他們的家,這裡就是他們溫暖的港灣。”
擁有未來醫療系統的白起對於一些基礎的醫學知識他還是懂得的。
在剛剛調查石醉生的履歷資料過程中,發現他有過胃酸不足的病例。
而茶葉中的咖啡鹼,茶多酚可以促進胃酸內分泌,一旦胃酸不足的人喝鹼性濃茶,那麼就會引起想要拉肚子的生理現象。
於是白起學以致用,在石醉生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但這種疼痛只是一時的,過一會就會自動消除,並沒有什麼大影響。
白起這樣做,無非是製造石醉生的恐慌,給他的心理負擔帶來更大的壓力,這樣的話,招供就簡單多了。
但石醉生聽了白起的解釋之後,根本不相信是茶葉所導致的結果,內心開始憤憤不平起來:“你少給我胡言亂語,快說,你到底給我下了什麼藥!”
“我說了,真的只是給你放了一點茶葉而已,沒什麼的,你還是老老實實的招供吧,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坦白較重罪行的,可以減刑到20%以下。”
“呵呵,我不相信!我覺得你就是給我下什麼奇怪的藥了,所以我拒絕回答!”
但白起也懶得解釋了,即便是解釋了,石醉生也聽不懂關於醫學的知識,所以不必浪費口舌。
想要讓犯人老老實實的招供,其實有一個最爲便捷的辦法。
但白起知道不能誘供,因爲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嚴禁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訊逼供、威脅、誘供、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式獲得證據,不得迫使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還有第五十六規定,採用刑訊逼供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誘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不得作爲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但影視劇中,誘供成分大量存在。
譬如《罪案心理小組X》第二集,從26分40秒開始,男主角裝出痛苦的樣子,斥責罪犯,給予罪犯一個“警方行動失敗導致罪犯計劃成功”的假象,讓罪犯誤以爲真,激動萬分,從而誘供罪犯說出了重要地點。
誘導結束後,罪犯得知自己受到了欺騙,這就是直觀性言語誘導。
又比如《餘罪》讓餘罪成爲臥底,進入獄中與罪犯進行接觸,通過一些言語和行爲上的誘導,成爲罪犯的朋友,手下,從而贏取罪犯的信任,獲得相關案件的線索,這種屬於獄偵耳目,正常操作。
誘導結束後,罪犯同樣得知自己受到了欺騙,這是曲線性言語誘導和行爲誘導。
嚴格上來講,誘供並不犯法,但規定上並不提倡這種做法。
所以白起也會這樣做。
而從石醉生的履歷上來看,石醉生是一個有着多次案底的人,近幾年來一共製造了五起人爲交通事故,前前後後加起來一共坐了三年零六個月的牢,一共減刑8個月。
坐過牢的人都知道,無論是被判處管制拘役,還是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如果想要能夠爭取最大量刑的減刑,除了坦白,還要在牢獄生涯當中,好好接受教育和改造,遵守監規紀律,努力表現自己,爭取立功減刑和假釋。
也就是說,石醉生很明顯坦白從寬抗拒的含義,他也曾多次減過刑,可他這一次卻不坦白,說明他一心求死。
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這很令人費解,但是爲了追求真相,白起重新坐到了位置上,心平氣和道:“兄弟,雖然我們素不相識,甚至你還撞死了我的同事,我本不必和你多費口舌,但作爲一名刑警,我可要提醒你,你撞的不是一般的人。”
“裡面關押着一個量刑極大影響惡劣的犯人,你把他撞跑了不說,還撞死了三名警衛人員。”
“這可是三條人命啊,我看你也是個明白人,如果不坦白的話,那麼眼前就真的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死刑。”
“我看你的資料,獨生子,年紀也才30多,家裡還有老婆和小孩,父母現在也健在吧?你死了,家裡可就沒頂樑柱了,難道你想要老婆守寡?想要讓父母白髮送黑髮人?想要讓孩子一生沒有父親?你就這麼狠心?冷血?無情?”
想要讓罪犯招供,無非就是通過他身邊一些重要的人,來讓罪犯心裡產生感情。
人生來就是一堆骨頭搭建出來的空架子,因爲有感情有羈絆,才變得有血有肉,這是優點,但同樣也可以被人利用爲缺點。
說到這裡,石醉生有點動搖了。
張口欲言。
可是又欲言又止。
因爲他突然想到了什麼,一想到那個事情,他就鐵了心打死都不會招供。
“呵呵,你說什麼,我都不會承認的。我沒喝酒,我也沒撞人!”石醉生大喊的時候眼睛有點泛紅,嗓子也有點嘶啞。
但好戲纔剛剛開始。
白起能成爲這裡的招供之王,不是沒有道理的。
白起可以看到石醉生的眼神流露出來的恐慌,言語之間的顫抖,以及握緊的拳頭,不平穩的呼吸,這說明他已經到達了一種快要崩潰的邊緣。
這一切正是白起想要看到的,和之前想到的推測一樣。
在前幾次交通事故之中,石醉生開的車並沒有加速,只是造成一些傷殘,而這一次車禍,卻是加滿全速,造成了三條人命。
很顯然,他這麼做,無非是必須要用生命來去捍衛一些東西。
否則他幹嘛這麼拼命?
“你被人威脅了?”
白起臉色一沉,單刀直入,正式切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