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數滿堂人,除了沈宴和菩提不是門內弟子,其餘的皆是自家從小培養到大的,今日幾乎集齊了所有小輩,反倒是姜玉洲、簡雍、章溴、杜蘭這些身居要職與鍾紫言同輩的老人很多都不在場,整個藏風山來的參軍人物數萬,他們總得去維持秩序,謹慎待客。
場間,陶方隱慈藹目光掃視諸多小輩,與他們一個個交談言笑,老祖宗以往的威嚴愈發淡化。
鍾紫言只坐在角落默默看着這一切,今天他並不是主角,師伯過幾日就要離去,將來的大戰牽涉生死,這場宴席的意義非同尋常。
當年陶方隱結丹時,鍾紫言是親耳聽到過他所結丹論之志直涉宗門興衰發展,這事細思起來,不可謂不恐怖。
大部分修士結丹自證修真本意,丹論之志的內核都是自己或者大道,而陶方隱的大道修行對賭在宗門興衰上,門派愈發強大,他修煉起來速度越快,力量也會越來越強,反之門派每況愈下,內部氛圍烏煙瘴氣,他自己的修行也會受環境影響,三華紊亂,心神難守。
而今夜這場宴席,往小了說是聚會,往大了說,乃是增強其冥冥中的命數,對內推演弟子成長路徑,對外構思爭奪方向和益處,都要在短短几個時辰裡,藉助自身道蘊和弟子資質凝神觀察出一些變化。
趁着滿堂熱鬧高漲的氣氛,鍾紫言自己也在推演門派內部將來的走勢及每個後輩弟子的運數。
追溯當年舊山門覆滅後的零星弟子組建的新赤龍門場面,真要是按照時代輩分算,自己和姜玉洲、簡雍等衆算是真正的初代弟子,如今尚還活着的,只剩下姜玉洲、簡雍、杜蘭、唐林、陶寒亭、苟有爲和周洪七人。
拋除章溴、範無鳩這兩位外來老人,餘下再沒有還活着的一代弟子。
二代中,那些辛城凡俗帶來的孩子只有沈英尚還活在魯國,餘下的謝玄和狗兒早早夭亡,只剩下宗不二、陳盛年、妙芙、周娥、常運、常樂和餘香。
至於另外的孔雀、嶽西鳳、秋月和玉漱,再添上孟蛙,其實並不是自家門內從小帶大的孩子,玉漱也早與謝玄一道死去了。
而如果要算大頭,今天到場的,其實二代弟子中只有常運和常樂兄妹,按照原本的宗務安排,他們本也沒時間參加,只是鍾紫言覺得這兩兄妹福運不淺,單獨傳喚來湊熱鬧。
所以席間大到四五十歲的常自在和魯鱗蛟等人,小到十多歲的項昆嶺和周宣等人,都算是三代和四代弟子。
人越老,就越喜歡年輕、鮮活、朝氣,四代孩子裡有三個孩子最活潑好動,分別是周宣、項昆嶺和王元姬,尤其是最後一位小姑娘王元姬,年僅十歲,竟敢一直揪着陶老祖的鬍子不放,這在年紀較大的弟子們中是不可思議的。
但陶老祖一點兒都不生氣,牽着她的小手遊走於坐席間,此景連好多三代弟子都羨慕不已。
坐在西殿三代弟子中精瘦憨呆的虢三澈豔羨道:“元姬師妹真的是集萬般寵愛於一生,門裡上上下下少有人不喜歡她,連老祖宗都對她甚爲滿意,我小時候哪裡有這等福分。”
坐在他一旁的姜明略翻白眼,“嘁,這有什麼。”
語氣中自然顯露的是不屑,但更深層的情況,恐怕還是他母親剛去世不久,一時接受不了,從而厭煩屢屢看到別人有人疼愛的場景。
虢三澈本是與姜明較爲要好的師兄弟,此時聽姜明開口,他也不好繼續讚許那幾個孩子,只低頭喝着【斷龍吟】,自得其樂。
三代弟子裡,他與姜明的修爲算是墊底的存在,姜明在門裡身世顯赫,親爹是貪狼殿殿主,槐山最厲害的劍修,而自家師父周洪只是貪狼殿裡一個小小統領,所以從小到大的自信心都不太強。
他們二人周遭分別坐着魯鱗蛟、魯巡、魏音和蘇寧四人,相比較其他三代弟子,這幾人的關係相對更爲親近,而與他們對立的西殿南區,正有魏長生、魏晉、蘇獵和常自在等人互相笑談。
小的時候,姜明是一衆三代弟子中最出彩的一位,根源衆所周知,便是得益於他父親在門裡的威望,這種關係既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弊端,使得他從小到大沒受太多挫折,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而隨着年齡增長,同門師兄弟的修爲一個個遠超過他,心裡的優越和自尊就成了枷鎖,青年時期落下的時間只能三十多歲意識到自己一事無成時纔開始彌補,越着急越難突破。
到了這時,見同齡的常自在能和金丹修爲的沈宴談笑風生,而自己連練氣期都沒突破,無奈與嫉妒並存,還得極力剋制心頭的惡毒念想,好生艱難。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煩惱,相比於已經開始涉及門中各殿要職的三代弟子,所有四代弟子則顯得輕鬆無憂很多,不過他們也有煩惱,有的人一直在觀注自己的樣貌,有的人一直在爭執門裡誰最強,還有的人趁着宴席大膽向同門前輩們求索禮物,要到以後,被一羣同輩羨慕。
這些人裡,唯有惠討嫌一人獨自所在東南區角落裡,自顧自玩着乾火珠,鍾紫言看在眼裡,也沒想再去安慰什麼,自家徒兒,這點孤獨必須捱過去。
待到半夜時,後輩門散的差不多了,殿裡只剩下了陶方隱和鍾紫言,老人家拿着一份份玉蝶名牌摩挲,念着:
“常自在、魏晉、魏長生、魏音、魯鱗蛟、蘇獵、蘇寧、魯巡、虢三澈、鮑威和鼓橋東,姜明……惠討嫌、周宣、貂小元、項昆嶺……
復興可期矣。”
而後,將他今夜觀察和推演的所有結果全部都告訴了鍾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