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戰爭爲何

“王通你的意思是說那幾百萬人口?”

“陛下聖明,臣正是這麼打算的。”

萬曆皇帝問,王通答,萬曆皇帝沉吟了下又是開口說道:

“河套和關外各處都是有大片的土地等待開墾,也有放牧伐木等各項活計需要人手去做,你的意思是讓朝鮮人去那邊?”

“陛下,這個不妥啊!”

說到這裡,王錫爵卻是急忙開口了,打斷衆人之後,王錫爵有些激動的說道:

“歸化城和河套一帶,還有遼鎮東北一帶,都是距離中樞遙遠,各族混雜,朝廷控制本就不能說有力,如果讓如此巨量的朝鮮人過去,一代兩代尚能控制,若是大明稍有不穩,恐怕這一干人就會自立,到時候不是賺便宜,反倒是給這些朝鮮人開疆拓土了。”

這個道理也是明白,畢竟朝鮮人的數量太多,去往這些地方,反倒他們成了多數,又是邊境之地,恐怕到時候沒有辦法控制。

大家也不急忙下結論,只是都將目光轉向王通,看看王通如何的解答。

“閣老想的萬全,不過王某所想的是,將朝鮮人遷往內陸各省,置換出漢民,讓朝鮮人爲佃戶,爲傭工,爲奴僕,讓漢民去各處墾荒置辦產業,成爲有家有業,爲朝廷繳納賦稅之民,又爲我大明經營出新的一片天地。”

衆人又是沉默下來,若是這麼說的話,好處可就多多了,御書房中這些人都是天下中樞首腦,對如今天下間的情況都是明白的很。

現在北方几省都有勞力短缺,許多農民都是前往邊牆外墾荒,那邊氣候或許比內陸各處要冷些,可勝在賦稅低,有自己的產業,總比在原來的家鄉受人盤剝什麼的好。

而且這麼長時間下來,大家都知道,外面雖然苦寒,可去了之後生活比在這邊要強,而且管事的人多少會講個規矩,不會隨意的受欺負,若是在本地,當地的官員土豪什麼的,那裡會把這樣的百姓看在眼裡。

當然,各處墾殖拓荒的殖民點也不是什麼心思良善之輩,他們這麼做也是爲了吸引更多的人到來,畢竟現在外面最缺的就是人力。

雖說農民都是故土難離,可生活真正艱難,背井離鄉也不是什麼不能做出的選擇,現如今朝堂上的官司最多的就是這人口流動,內陸省份的官員攻訐邊疆省份的官員,說他們縱容百姓流出,邊疆的省份則是說內陸盤剝太過,所以才逼的百姓不得不走。

各有各的地方立場,這個自古皆然,不過朝廷對這些事情實際上是樂見其成,因爲這些逃出去的人口大多是沒有產業的貧民和佃戶之流,這一干人替豪強地主辛苦勞作,收成朝廷卻根本沒有多少分潤,甚至一點都沾不到,因爲那些豪強地主有種種隱瞞田畝的手段,又有各種免稅的特權。

而這些人去了塞外,去了關外,他們在那裡就會有自己的土地和產業,儘管這兩年是稅賦減免,可長久來看,朝廷能向這些人收稅,增加財政收入,從整個天下的大盤子統籌,則是朝廷會收上來的賦稅越來越多。

王通這個將朝鮮百姓遷往內陸,解放出更多的漢人勞動力,讓他們去邊疆落戶立業,爲朝廷增加稅賦,增加可控的人丁,同樣的,這些朝鮮百姓在大明幾代之後,甚至兩代之後,肯定就會被融合消化。

因爲兩國百姓的相貌差距本就不大,生活習慣和文化又有種種相通的地方,自然會很順利的被同化下去。

朝鮮雖說土地貧瘠,可畢竟也是一個小省的地盤,又多了這麼幾百萬人口,總不是壞事,開疆拓土,人口增加,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這是最大的成就了,萬曆皇帝臉上的表情從疑惑變成了滿意,慢慢點頭,但他還是有問題。

“王通,你說這些自然是上佳的好事,可這一仗,安置這幾百萬人,朝鮮那邊還要遷入人口,這些都是花費巨大,你說這個,怕是五十年內未必能看到成效啊!”

詢問這些細節,不代表質疑,實際上是萬曆皇帝開始鄭重考慮這個可能性了,到底能不能這麼做,如何來做。

王錫爵和田義對視一眼,又看了眼鄒義,他們三人眼神表情倒是一個意思,王通應該是早有腹案,要不然豈能這樣成竹在胸。

“陛下,吞併朝鮮,遷徙人口,這個短期之內不會補上大軍的虧空,甚至國庫還要向內貼錢,但是臣所說的不止是朝鮮。”

屋中衆人下意識的又是一震,抖的次數實在是太多,也是因爲王通所說的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衆人以往不敢想,甚至根本想不到的一些東西,王通都是肆無忌憚的說出來提出來,難道……

“王通您說的是那裡?”

“陛下,倭寇入侵朝鮮,又對大明虎視眈眈,更不要說當年禍亂東南,這等惡行豈有不懲治的道理,將倭寇趕出朝鮮,還應徵伐倭國。”

“遼國公,你也讀書知史,難道不知蒙元渡海攻倭,被天風所襲擊,全軍覆沒之事,這倭國不詳,也是不徵之地啊!”

說到這裡,王錫爵真是有些聲色俱厲了,元軍攻打倭國,十萬大軍因爲船隻被颱風襲擊,全軍覆沒,這個事情天下人都知道,又有嘉靖年間的倭寇禍患,大明上上下下都有個共識,倭國不詳,攻伐必遭禍患。

王通坐直了些,笑着說道:

“閣老,蒙元不過韃虜,不知海上變幻,所以才被大風襲擊,這和天有什麼關係,那麼多倭寇禍亂大明東南,也是從倭國遠渡重洋而來,他們怎麼沒有被大風吹到,現如今,松江和天津衛開海,海上貿易興盛,海商也是衆多,操舟泛海的能人衆多,爲何不能攻伐倭國。”

“遼國公,倭寇那裡有近千萬人,相當於我大明幾省之地的地盤,如果吞併他們的地盤,拿來他們的人口,又是隔海,想來比這朝鮮吞併消化耗費更多,這豈不是有違當初的本意。”

這次開口的卻是鄒義,吞併朝鮮那是因爲陸上接壤,有種種方便的地方,而且朝鮮小朝廷被倭寇侵略,也多次請求內附設省,這個還屬於可以接受的類型,但是渡海攻打倭國,那就有種種不便之處了。

如果攻打倭國失敗,王通身上就要揹負巨大的責任,甚至身敗名裂,只有在這個場合下,將話說的通透明白,打消他的念頭,這纔是穩妥的,萬曆皇帝也在召對的時候說,這個場合言者無罪,就是大家討論。

聽到鄒義的問話,王通笑着點點頭,開口說道:

“鄒公公也是穩妥的考慮,不過,打下倭國之後,卻是能夠立刻有錢賺的,不光是軍費可以補償,甚至國庫還會充盈。”

這話所得衆人都是身子前傾,聚精會神的盯住了王通,心想如何能夠賺錢還能賺大錢,你說的這些都是花費巨大的營生。

“陛下,倭國盛產金、銀、銅,根據海商們的消息,倭國雖然只有我大明的幾省之地,可金銀銅的產量卻是我大明的幾倍還要多。”

屋中幾個人都是位高權重已久,可聽到這話,還是忍不住的驚呼出聲,如此的產量,那倭國要富饒成什麼樣子。

“海外富饒,這個素來是傳說,怎麼能夠作準當真,遼國公千萬要慎重啊!”

鄒義沉聲說道,王通笑着點點頭,卻又是開口:

“陛下,王閣老,二位公公,永樂年間鑄銅錢多少這個典籍上有明文,可如今天津衛和松江府兩地所流通的銅錢,差不多就要趕上這個數目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天津衛和松江府周圍的地方,二分之一甚至還要多,這纔多大的地盤就有這麼多的銅錢流轉,而且成色頗新,那天下間其他各處呢,難道他們就不用銅錢了嗎?這銅錢難道還在一直新鑄,而且倭國、朝鮮和南洋,也是一直用永樂通寶,那來的這麼多銅,這個錦衣衛和東廠都有文報說明,都是海盜們在倭國私鑄,這要有多少的銅。”

這件事倒不是什麼私密,在座的一干人多少都有耳聞,不過聽王通這麼講,卻一下子將思路拓展了開來。

王通繼續侃侃而談,他繼續開口說道:

“在倭國一兩金換四兩銀,而且金銀成色都是上佳,來往於大明和倭國的海商,有人就是以兌換金銀爲業,也是傾國之富。”

大明官面上一兩金兌換十兩銀子,在天津衛和松江府一帶因爲白銀大量流入,所以金銀兌換的比率也就是一比八或者是一比七五,但相比於倭國的這個,稍微盤算就知道其中的巨利所在。

如今這個大時代,正是所謂天下言利的時候,倭國這邊這麼富饒,實在是一塊大肥肉,歸化城、邊牆外的白山黑水,這一塊塊地方讓大明君臣的胃口越來越大,對財富的追求也是越來越迫切,王通說到這裡,人人都是動心了。

謝謝大家的訂閱和,謝謝“讀夢..心語,i,用心回覆”幾位書友的打賞,謝謝大家RO!~!

第494章 戚少保觀虎威軍第662章 暗議紛紛第5章 無奈閒差第559章 追思連接 各處無事第798章 會館 侯府第464章 千金之子 何必垂堂第91章 明珠夜投按劍驚第183章 未必如所料第163章 秦館的禍事第638章 本是同張黨第774章 投名狀第422章 利國利軍 辛苦何妨第21章 樂得誤會第872章 王通依舊忠心第558章 不可辱 爲何喜第684章 本官是來救你們的第420章 上諭邊鎮練兵第512章 我千敵萬 虜騎圍攻第694章 京師嚴打之政第1068章 太平無事的十九年第126章 小心萬全 另有枝節第393章 十萬兩保險行第299章 天家無兄弟第116章 車到山前或有路 少年相鬥本爲常第269章 君臣談津門爲何問王通第564章 殺虎不成被虎噬第1048章 自找苦頭死戰苦戰第261章 伏殺與殺第141章 身不由己選一邊第203章 此處多事新官擺酒第904章 聰明 定盟第699章 虎牌入京來 子說父所第784章 喧嚷皆是流言第1113章 成竹在胸第1056章 走就走了第9章 不後悔第229章 或是巧合不敢言第578章 有忙有亂 各有所第505章 登高望遠韃虜破膽第807章 萬曆十二年五月中第1086章 風漸疾第907章 清算 脫身第525章 帝心有愧天津如常第450章 斷人財路爲大仇第683章 實力爲尊第781章 老兵退役 歸化生根第784章 喧嚷皆是流言第748章 爲淵驅魚 一淵驚擾第638章 本是同張黨第746章 浪打礁石第255章 前奏第315章 來龍去脈緊鑼密鼓第233章 織網第44章 非長久之計第325章 金銀何處天子大婚第782章 利字當前 蠱惑人心第888章 順勢而爲第704章 一日之內人不同第841章 暗流誰人知第102章 當街亂拜求青天第252章 誰派你來的第229章 或是巧合不敢言第329章 重罰 造船第25章 無心插柳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114章 烈女報恩爲避禍第409章 故人來訪 熙熙攘攘第876章 征服者第872章 王通依舊忠心第1069章 大明之東三島天下第1016章 這是一塊好地啊第885章 螳螂之後 未必是雀第529章 宮中第890章 孤家寡人第83章 平凡無趣的日子第768章 入城第29章 禍事又上門第1077章 英雄當長驅直入第720章 馬賊橫行第800章 痛陳利害第35章 巡捕緝查第1035章 呂宋血案第494章 戚少保觀虎威軍第500章 願爲大人做鑽營之事第187章 無不散 未必離第17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1056章 走就走了第767章 主帥當身先士卒第646章 雞鳴狗盜亦有用第148章 要不是小爺第903章 無情 無憂第1094章 定策 戰起第399章 論海說艦 客從南來第94章 餘波不平第509章 心有大義我知敵知第364章 財帛迷心殺人莫怨第346章 不顧榮華願回津第499章 此去兇險 軍人本份第730章 談笑威壓 封店罷官第203章 此處多事新官擺酒
第494章 戚少保觀虎威軍第662章 暗議紛紛第5章 無奈閒差第559章 追思連接 各處無事第798章 會館 侯府第464章 千金之子 何必垂堂第91章 明珠夜投按劍驚第183章 未必如所料第163章 秦館的禍事第638章 本是同張黨第774章 投名狀第422章 利國利軍 辛苦何妨第21章 樂得誤會第872章 王通依舊忠心第558章 不可辱 爲何喜第684章 本官是來救你們的第420章 上諭邊鎮練兵第512章 我千敵萬 虜騎圍攻第694章 京師嚴打之政第1068章 太平無事的十九年第126章 小心萬全 另有枝節第393章 十萬兩保險行第299章 天家無兄弟第116章 車到山前或有路 少年相鬥本爲常第269章 君臣談津門爲何問王通第564章 殺虎不成被虎噬第1048章 自找苦頭死戰苦戰第261章 伏殺與殺第141章 身不由己選一邊第203章 此處多事新官擺酒第904章 聰明 定盟第699章 虎牌入京來 子說父所第784章 喧嚷皆是流言第1113章 成竹在胸第1056章 走就走了第9章 不後悔第229章 或是巧合不敢言第578章 有忙有亂 各有所第505章 登高望遠韃虜破膽第807章 萬曆十二年五月中第1086章 風漸疾第907章 清算 脫身第525章 帝心有愧天津如常第450章 斷人財路爲大仇第683章 實力爲尊第781章 老兵退役 歸化生根第784章 喧嚷皆是流言第748章 爲淵驅魚 一淵驚擾第638章 本是同張黨第746章 浪打礁石第255章 前奏第315章 來龍去脈緊鑼密鼓第233章 織網第44章 非長久之計第325章 金銀何處天子大婚第782章 利字當前 蠱惑人心第888章 順勢而爲第704章 一日之內人不同第841章 暗流誰人知第102章 當街亂拜求青天第252章 誰派你來的第229章 或是巧合不敢言第329章 重罰 造船第25章 無心插柳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114章 烈女報恩爲避禍第409章 故人來訪 熙熙攘攘第876章 征服者第872章 王通依舊忠心第1069章 大明之東三島天下第1016章 這是一塊好地啊第885章 螳螂之後 未必是雀第529章 宮中第890章 孤家寡人第83章 平凡無趣的日子第768章 入城第29章 禍事又上門第1077章 英雄當長驅直入第720章 馬賊橫行第800章 痛陳利害第35章 巡捕緝查第1035章 呂宋血案第494章 戚少保觀虎威軍第500章 願爲大人做鑽營之事第187章 無不散 未必離第17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1056章 走就走了第767章 主帥當身先士卒第646章 雞鳴狗盜亦有用第148章 要不是小爺第903章 無情 無憂第1094章 定策 戰起第399章 論海說艦 客從南來第94章 餘波不平第509章 心有大義我知敵知第364章 財帛迷心殺人莫怨第346章 不顧榮華願回津第499章 此去兇險 軍人本份第730章 談笑威壓 封店罷官第203章 此處多事新官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