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的八卦小報的標題就是:完美公子那不完美的背後!那標題用墨黑的粗款標識,顯眼非常,力求讓人一眼就看見。
把化名的完美公子的行徑公諸於衆,怎樣陷害兄長,其兄長是怎樣反擊的,描繪得生動無比,跌宕起伏,讓人看了感同身受。
蘇滿滿和趙晨曦兩個懶貨,居然就給這個報紙起名爲《八卦報》,就是這樣的報紙也賣得脫銷了,即使是化名別人也知道這完美公子是誰,一時之間衆說紛紜。
朝廷也及時的下了公文,皇帝把世子之位賜給了慕潛,更讓底下的子民們大呼皇上聖明。
趙恆偷樂,自己閨女怎麼能不支持呢?必須支持呀!
不光《八卦報》上的八卦讓大家津津樂道,上面連載的小說要火了。
金筆書生的名字現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筆名金筆書生的本來是個賣字畫爲生的小秀才,在聽說有一份報紙招收連載文章的時候動了心,用試試看的心情投了一篇開篇進去,沒想到居然被錄用了,接下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他的文章被登在了第一期的八卦報上,居然火爆得不得了,很得民衆的眼緣,讓人始料未及。
由於當初對《八卦道》並沒有什麼信心,他並沒有簽訂神筆閣內提供的分成契書,而是一次性的買斷了,如今後悔的腸子都要青了。心想下一次一定要拿分成,再也不幹這樣賠本的買賣了。
好在神筆閣並沒有更改他的筆名,不然他該去撞牆了。
《八卦報》一開始賣的,也並不是十分的好。因爲是第一份報紙,街上那麼多小道的邸報,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真正買的並不多。
蘇滿滿讓人招了一些半大的小子沿街叫賣,還專門抄襲了廣告詞:五文一份八卦報,你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看金筆書生火熱連載,完美公子不完美嘍!
別的都還好,可最後的議題顯然還是很吸引人的,完美公子一向高高在上慣了,提起的沒有不說好的,怎麼就不完美了呢?衆人都想看一看,五文一份的報紙確實不太貴,當即就有人掏錢買了下來,讀了之後大呼過癮。
原來這完美公子只是披了一張完美的皮呀,私底下和那些大家子弟並無兩樣,看看這乾的事,居然把自己的兒子栽到大哥的頭上,讓大哥做活王八,什麼人啊這是!
這種家庭倫理大劇是百姓們最愛看的了,也有人質疑其的真實性,可小報上面提供了一些確實的證據,有好事的人還去那些店面去問了,完美公子真給那個女人買過東西?
店家一看,這都是送上門的人氣啊,必須抓住:“來來來,客官,這是完美公子曾經買過的銀簪,來來,買一隻回去做紀念吧!絕對實心,童叟無欺......什麼?買回去沒有用,不不,這就是完美公子買過的銀簪,別人沒有獨你有,不是倍兒有面子嗎?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限量一百支,售完爲止,先到先得。”
居然還促進了商家的生意,這可真是連鎖反應了。
鎮國公知道的時候,二兒子的事情已經滿天亂飛了,還能怎麼辦,關門閉戶吧!
慕淵更是氣炸了肺,本來關起門來多大的事都不算事,可人盡皆知了,他幹什麼都不方便了,只能蟄伏起來,再伺機而動。
如今他走出門去,迎接的不再是手帕瓜果,而是臭雞蛋了,他也不敢出門了啊!
爲了支持自己家的生意,蘇滿滿和趙晨曦,在第一版《八卦報》出爐之後,就開始給周圍的人分發,蘇滿滿的左鄰右舍都得到了一份,趙晨曦是把報紙直接送到了她爹的案頭。
如今皇帝的問話都變了,不是“今天有什麼重要的政務嗎?”而是變成了,“聽說京城出了一份《八卦報》,愛卿看了嗎?”
《八卦報》是什麼?皇帝是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提起的,其中一定有莫大的玄機,查,快去查。
其實皇帝只不過是拗不過女兒的哀求,幫她做點宣傳而已,至於大臣們自己的腦補,皇帝表示根本不清楚,管天管地還能管人家想什麼嗎?
上行下效,大臣們都開始看了,百姓們能不跟風?《八卦報》算是熱賣了起來。
同一份報紙用的都是同一個雕版,自然是賣得越多,成本越低,成本越低掙的自然也就越多了。
蘇滿滿爲了區分不同,甚至親自操刀畫了一版豪華版的《八卦報》,印出來專門賣達官貴人的。
一兩銀子一份的報紙,有錢人還就買貴的,若是你拿着一張五文錢的報紙在看,而我拿着一張一兩銀子的,那麼你就要丟份兒了,爲了臉面也不能撿便宜的買,丟不起那個人。
最近流行的問候話語已經不是“您吃了嗎?”,而是變成“您看了嗎?”。
《八卦道》的流傳之廣是蘇滿滿和趙晨曦沒有想到的,而鄭景逸更是誇張,父母親人不僅每人送一份,下人們也人手一份,幸虧他是付了錢的,不然蘇滿滿要噴他一臉。
第一份報紙賣的好了,接下來便容易得多,第二份報紙她們又趁熱打鐵,寫了一個小郎君如何被繼母養廢的事,竟然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家中娶了繼室的都悚然反思,家中是否也有捧殺之行呢?百姓們也恍然大悟,對孩子太好,萬事順着,也不都是好的呀!誰家親生的孩子犯了錯,不是棍棒伺候,犯了錯還叫好的人,原來居心不良啊!
人們紛紛想起自己家隔壁那誰,不就是這樣嗎?《八卦報》又颳起了一陣熱風潮。
見羣衆們這麼捧場,後來蘇滿滿她們討論之後,又開闢了評論版塊,來評點報紙上的事件,有觀後感的可以寄信過來寫出自己的感想評論,評論的精彩絕綸的可以給予登報,並且署上真名。
這也算是灌水帖的現實版了,這一互動自然又增加了新的看點,報紙上居然有同一個事件看法還不相同的,還有隻是關注文章本身的辭藻的,使人們更感興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