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遠道而來的“舅母”

北王府的這次議和,也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誠心實意,根本原因也在於北王府面對前後夾擊上的別無選擇。議和的方式也並不複雜,需要朝廷將之前所佔據的北王府的領地所歸還,同時北王府也作出要重新投靠朝廷的意思,繼續奉楊瑞爲正主。

很多事都是順理成章,沒有什麼花哨,北王府既然這次派出了自己的姐夫來作爲使節,也早就對其做過類似的交待。

不過朝廷的官員上,他們的態度就要“強硬”的多,不過這種強硬也只是紙老虎,根本唬不住北王府的人。經過一輪簡單的談判,韓健將談判的結果讓人謄寫下來,從始至終他沒有就議和的事作出任何的議論。他這麼做,好像在說事情與他無關,但從他出席開始,事情便是他一力所主導,想推脫也是不能。

“東王,這次的議和,便議出這等結果?你們做的好事!”

燁安閣裡,楊瑞看過韓健呈遞上去的關於議和的內容,大發雷霆一樣將手上謄寫的文案拍在桌上。她並非是擺態度給韓健看,在場的還有其他參與了議和的禮部官員,其中也有這次奉楊瑞命令而去旁聽的林恪。楊瑞不單是對韓健一人發脾氣,而是對所有人。

“陛下請息怒。”韓健沒說話,一邊的林恪卻好像個沒事人一樣先勸起了楊瑞。

“林侍郎,你說的倒挺輕鬆。”楊瑞瞪着林恪道,“你當時在場,這些事就算你不能過問,難道也不能提點一下東王?而今看來,朝廷養活你們這羣人可真是沒用!”

林恪的大發雷霆,令在場的官員都有些捉摸不透。

本來韓健去議和。是以監國的身份而去。而事前楊瑞應該會有詳細的交待,怎麼會出現最後溝通不善,甚至好像是沒溝通過的結果?

作爲當事人的韓健,卻一直立着沒說話。

從開始楊瑞便對這次的議和有意見,他是很清楚的。楊瑞在這麼多人面前發脾氣,提前也是沒跟他商量過。楊瑞或許在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不滿。因爲在他面前,始終要顧及一些夫妻之間的情分,而在朝堂上,她便可以以君王的架子來公開表示自己的態度,他想幹涉也不能。

“陛下可還有何指點?若是可以,老臣可代東王,繼續與北王逆黨的人周旋。”林恪自告奮勇道。

在林恪看來,韓健是把事情辦砸了。沒有合天子的心意,那必然是要被天子所疏遠的。作爲天子的“近臣”,他有必要站出來踩韓健一腳,雖然他自己也知道這麼做無異於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但他還是要這麼做,不然怎麼讓楊瑞知道他的“忠心”?

“林侍郎近來是挺閒的?”楊瑞冷冷瞪着林恪問道。

“這……”林恪無言以對。

楊瑞沒好氣道:“林侍郎,把你自己的事情作好便是,至於議和之事,還是交由東王來負責。東王每日都有很多事忙,你們這些做下屬的。就不能多幫東王分擔一些?”

在場之人都不敢隨便發聲。

“行了。這次議和的事,朕還有要與東王私下說的。你們可以退下了。”楊瑞好像有些不耐煩道,“至於北王府的人,你們現去安撫着,就算要議和也不急於一時,戰場上給他們一點教訓嚐嚐也是好的。”

說到戰場,楊瑞自然而然看了韓健一眼。因爲前線上的戰事不是由皇宮來指揮調度。兵部哪邊也沒什麼發言權,一切都是身爲東王的韓健在負責。韓健說是讓蘇廷夏停兵不前,蘇廷夏尊的也是東王府的命令,斷然不會進兵。除非是蘇廷夏想謀反了。

林恪等人誠惶誠恐行禮之後離開。等燁安閣又只剩下韓健和楊瑞二人,韓健還是選擇了沉默不說話。

楊瑞有時候性情古怪。甚至會趁着一些他猝不及防的時候“下手”,他之前也領教過。只是沒想到這次楊瑞會這麼表達自己的不滿,本來他都以爲跟楊瑞達成了共識。

“怎麼,不說話了?”楊瑞見韓健立在那像是木頭人一樣,語氣相對隨和問了一句。

“陛下是否問錯人了?”韓健反詰道。

楊瑞輕輕一嘆道:“你也該清楚朕的意思,即便要議和,也不能你退一百里,我退一百里,彼此相安無事的議和。難道你想北方的禍患長期存在下去?難道這些年來,百姓所受之苦還不夠?魏朝還要持續這麼四分五裂?”

楊瑞一拿起大道理來說話,韓健便感覺她是想“以理服人”,換句話說,她是想以她自己的閱歷來服人。但最大的問題是,兩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楊瑞想事情首先想的不是什麼天下蒼生,那些太虛無縹緲,根本就是楊瑞很在意楊氏的宗廟社稷,認爲皇室的正統不能斷在她的手上。

也許也正是這原因,楊瑞選擇委身於他,也是想借着東王府的勢力東山再起。

韓健道:“今日議和,也不過只是走走過場,尚未提及要害內容。陛下便這麼急不可耐,恐怕也是另有所圖。”

“另有所圖?”楊瑞聽了,神情也有些氣憤,不過她還是很快壓制下來,道,“也罷了,你愛怎麼說怎麼說。本來朕便認爲,北王府之患不除,天下不得安定。你喜歡怎麼做便隨着你,只是到後面,朕希望你還能爲朝廷考慮考慮,而不只是意氣用事。”

說完這些事,楊瑞好像很累的模樣。

韓健知道自己該離開了。他這次算是又跟楊瑞吵架。

本來夫妻之間,拌嘴之事本是難免,可他跟楊瑞卻不同一般平頭百姓夫妻。一個是北方之主,另一個則是大權在握。可說是帝王和權臣之間的婚姻,稍有不和可能會影響到天下的走勢。韓健也是知道這道理,纔沒有與楊瑞繼續爭辯下去。

“臣告退。”韓健行禮道。

楊瑞怒視了韓健一眼,似乎是覺得韓健有些不顧夫妻情分。現在稍有不合便要藉口離開,卻沒有顧及她心中的失落。

韓健不是不想留下。是他想給時間讓楊瑞冷靜一下。楊瑞在議和這件事上太執着,處處形成阻撓,他爲了完成議和必然要與楊瑞暫時不能溝通,否則楊瑞會用各種方法來勸服他將議和之事擱置。

這也是楊瑞的一種執着,從楊瑞登基值錢,北王府的禍患便持續存在。這些年楊瑞勞心勞力也是爲早日能除去北王府的一方割據,至於南王府、西王府,甚至是東王府,她倒沒怎麼放在心上。一旦執着起來,想事情也會偏激一些。

韓健離開皇宮,直接回到東王府。這時候北王府的車駕卻挺在東王府前,好像是北王派人來給他韓健送禮的。

韓健上前,東王府的知客和侍衛馬上迎上前來,韓健大致一問還果然如此。更令他沒想到的是。居然韓鬆氏代替他將北王府的禮物給收下,至於是什麼禮物,他無心去問。韓健知道近來韓鬆氏對楊瑞也很有意見,主要是因爲楊瑞給法亦賜婚的事,觸怒了她,令她感覺到這個帝王有些霸道。

韓鬆氏作出反擊的方式,先是去皇宮無聲抗議,現在又主動跟北王府的人解除。便好像在告訴楊瑞。看看到頭來東王府不跟你一條心,你能指望誰!

“少公子!”

“少公子安!”

見到韓健回來。東王府的人都有些緊張。

雖然這些大都只是東王府的下人,但一般簡單的政治道理還是明白的。而今朝廷正在與北王府開戰,有議和的意思,但終究還沒落實下來。作爲朝廷負責議和的人,而且是楊瑞親自委任的監國,韓健在這件事上代表的是朝廷。現在卻公然與北王府的人有私下的解除。而且接納了北王府的禮物,這就讓外人有的是話說。

事情傳出去,天下人自然都會想,東王議和有一己私慾在內。而朝廷之人,包括身爲帝王的楊瑞。也會想其實東王志不在輔佐社稷,也只是想挾天子令諸侯。

韓健進到院中,卻見正院擺了不少的禮物。大大小小的箱子不少,看起來都是很貴重。韓健上前,負責看禮物的人並非是東王府之人,見到韓健還有些莫名其妙,但見韓健身後跟着一票人,便也猜想出大概,退到一邊不敢阻路。

韓健進到正廳,卻見韓鬆氏正在拿着清單看。禮物的清單很厚,足足有十幾頁之多,這也說明北王府這次是花了血本來挑撥東王府和朝廷的關係。而且因爲韓鬆氏跟楊瑞的矛盾,以及韓健跟楊瑞在議和之事上意見不同,也令北王府這次的挑撥離間在暫時上是很有“成效”的。

“健兒,回來的正好。給你介紹一人。”

韓鬆氏見到韓健回來,拿着清單笑着到門口,對韓健說道。

這時候韓健也留意到,廳堂中立着一名女子,這女子看上去有三十歲左右,卻也生的是風姿綽約。一身長裙看上去很得體,不過卻有一點問題,就是這人的氣度。有一般貴家女子的氣度,好像是主外的,卻並非是主內的那種家庭婦女。

“哦?不知二孃說的是何人?”韓健看着韓鬆氏問道。

韓鬆氏笑道:“說起來,這可是二孃的舊故人。按照輩分,你也該稱呼一聲舅母。”

“舅母?”

韓健微微蹙眉,他的舅舅是不少。不過都是掛名的舅舅,畢竟他的那些姨娘,在洛陽城都有大小的家族,不管是遠親還是近親都不少。列出來他三天三夜也見不完。但對於韓鬆氏的家庭背景來說,韓健可也清楚的很,鬆家在洛陽城曾是顯貴不假,但韓鬆氏背後的鬆家,跟那些顯赫一時的鬆家已經只是呆着一點親眷關係而已。本身韓鬆氏沒什麼親戚,只是掛着舊貴族的名頭。韓鬆氏能被楊瑞派去江都,主要是因爲她曾在宮中爲女官,深得楊瑞的信任。

但現在看來,楊瑞也不再對韓鬆氏太過信任。兩人之間,君臣之禮尚在,但貌合神離。

“不敢當。民女見到東王殿下。”那女子恭敬對韓健行禮,卻也並非是跪禮,也只是微微欠身,顯得有幾分儀態纖然。

韓健笑了笑,這親戚他可不想認。隨便來個人便說是他的長輩,還是舅母。這關係讓他覺得有些複雜。

既然舅母在這裡了,那哪個是舅舅?

“好了。”韓鬆氏似乎並未察覺到韓健內心的不爽,反倒是很高興拉着韓健到座椅前,道,“健兒,你先坐。這次你舅母,哦,不,應該怎麼稱呼纔好?”

“民女許方氏。”女子回道。

“這也太見外了。健兒,她是來送禮的,你看看這禮單,你要是接受的話,那二孃便代你現收下了。”

韓健心中滿是疑問。

這個許方氏的來歷自不多說,本身是北王府的人,便是明眼人一看便知道,畢竟隨許方氏來送禮的人。都是身着北王府特別的軍服。別人再眼瞎,也不至於耳背。現在洛陽城又無戒嚴,這些事還不是很快要傳遍整個洛陽甚至是江北?

“不看了。二孃負責便好。”韓健笑了笑道。

“我就說,健兒最識大體。”韓鬆氏笑着稱讚一句,轉而看着許方氏道,“方妹,不知令公子而今可還好。當初曾有一見。不過是你派他到江都去做生意,那時我還多幫扶了一些。”

“還是鬆姐姐有心了。”許方氏笑着說道。

兩人好像嘮家常一樣,開始說一些與這次送禮無關的事。卻讓韓健知道了大概的一些事。

這許方氏,並非是北王府的官宦出身,而似乎是商賈。只是因爲與北王府走的近。這次送禮的事纔會由她來代勞。而許方氏跟韓鬆氏的具體關係,韓健還不能去查知,畢竟這涉及到“歷史遺留”問題。當初韓鬆氏的家庭背景,韓健多少有了解,但韓鬆氏字洛陽城爲女官時跟什麼人走的近,這個便不好查,也根本無從去查。

韓鬆氏大概是想到將韓健晾在一邊不好,笑着說一句道:“健兒,別怪二孃與舊人多說兩句。你這方姨,曾與我乃是宮中女官時舊識,後來她嫁去北方,這也有多年沒相見。”

韓健這下更費解了。

原本還是“舅母”,現在又成了“方姨”了。到底是韓鬆氏通過許方氏的丈夫纔跟許方氏有聯繫,還是因爲許方氏認識的她的丈夫,這個問題令他有些糾結。不管怎麼說,這是個有夫之婦,而且兒子好像也挺大了,至少能外出做生意。

至於這許方氏的兒子何時去江都做過生意,他也無從聽聞,想來可能是前幾年的事。但問題又來了,這許方氏看起來不過三十歲左右的模樣,韓鬆氏也稱呼她爲妹妹,那也就是說,即便許方氏十四五歲便生兒育女,現在兒子也不過十六七歲。前幾年便能從北川遠途到江都去做生意,這許方氏的兒子也夠“早熟”的。

或者,韓健換了個角度去想。也許這一切,不過是許方氏跟韓鬆氏之間的說辭,根本這兩個人之間,並未有那麼多的聯繫,只是爲了欺瞞他,讓他覺得兩人是舊識,這樣收禮的事也就順理成章。韓鬆氏不過是想報復楊瑞的擅作主張,也有要讓韓健徹底背離朝廷的意思。

其實在暗地裡,韓鬆氏已經跟韓健說過這層面上的問題。韓鬆氏認爲韓健沒必要一直歸附於朝廷,現在東王府氣勢正盛,就算而今缺兵少糧,也能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只要等這糧食收上來,再籌劃個一兩年,平定北方並非難事。這麼好的機會,也就不必要再去扶持一箇舊有的政權。

當然這一切被韓健所否定。不是韓健對楊瑞感情深,不想去篡位,而是韓健覺得當一個皇帝太累。他還是想安下心來做做自己的事更愜意一些,不過他也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身爲帝王者,不能對他平靜的生活有所幹涉。這種情況下,似乎讓自己的女人來當皇帝,纔是世上最放心的事。

“二孃說是舊識?”韓健還是提出來自己的疑問,笑道,“可不知這位……方姨的相公,乃是何人?”

韓健不知該怎麼形容。

這問題問出來很尷尬,是親戚,卻從沒見過面。但也許根本就不需要見面。就已經能攀上親戚,在這注重鄉土和宗族的時代,這種事並不鮮見。只要是同一個姓,五百年前是一家,那也是分外親切。甚至也有同姓不婚的原則,這就好像在說。同姓的都是兄弟姐妹,連成婚都不可,這有多親也能覺出一二。

“民女先夫早亡。”許方氏一笑道。

韓健心說,這倒跟洛夫人的情況很相似。

不過洛夫人那根本只是一種說辭,本身雖然二者都是經商的,但顯然這個許方氏沒洛夫人那麼有名氣和威望。但複雜的背景上,卻也是大致相當。

洛夫人背後有西涼舊部,還有他東王府。而這許方氏則與北王府走的近,否則楊科怎麼會讓她過來送禮?或者許方氏真與韓鬆氏有多少的聯繫。但這種聯繫已經很淡漠,只是韓鬆氏需要這麼一個契機來表達自己要與楊瑞背離的態度,纔會選擇來收禮,對於韓健的說辭,便是這是故人來送禮,而並非與北王府有什麼聯繫。

“哦。”韓健點頭,卻也沒再多問。

既然大概猜到韓鬆氏動機不良,他再問下去也是徒勞。除非他是想在這許方氏一個外人面前。跟韓鬆氏撕破臉。本身跟韓鬆氏關係不和也非明知,而且韓鬆氏雖然在一些事上固執。但終究是爲東王府考慮,也是在爲他日後執掌東王府甚至是執掌天下所考慮,怨不得她。

韓健人是少年,但心已蒼老。一些事看的透徹一些,也就沒那麼多話說。

“二孃與故人相見,我是否……要回避一下?”韓健問道。

“不用。不用,這見過便走了。你方姨畢竟乃是孀婦,出門多有不便,她也不能在東王府裡久留。”

“嗯。”韓健點點頭,算是接受了韓鬆氏這很蹩腳的說辭。

果然如同韓鬆氏所言。不多時,韓鬆氏便將許方氏跟送走。

而這時候,韓健還在拿着禮單看。他終究還是沒反對韓鬆氏將這些禮物收下。

既然韓鬆氏能這麼“正大光明”把北王府的禮物收了,那他也不需要去躲躲藏藏。這種事外人想不知道也難,與其讓外人去無端揣測,還不如直接了當公之於衆。這倒讓人覺得他坦蕩蕩沒什麼所藏。不過他也知道,事情到了楊瑞那裡,終究是好說不好接受。

“健兒,還在看禮單?”韓鬆氏走進門來,笑看着韓健。

韓健美貌挑了挑,將禮單放下,起身來,卻也是無奈搖搖頭。

韓鬆氏知道一些事不能當韓健是個小孩子,這種事她既然做出來了,也不怕承認。

“健兒,你要是想罵,便罵好了。二孃做的這些事,本就是錯事,你又何必包容呢?”韓鬆氏好像很坦然說了一句。

“哦?二孃做錯事了?是因爲……那個舅舅的問題?”韓健笑着問道。

韓鬆氏愣了愣,這才反應過來韓健口中所說的不是什麼好話。

“沒個正經,你就不奇怪,爲何你會多這麼個方姨?”韓鬆氏好像生怕韓健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一樣,問了一句。

韓健長吁口氣,這種事,他纔不想問。

他更關心,讓楊瑞知道這件事,怎麼去跟楊瑞解釋。

說是他不知道?那收禮的時候他已經回來,禮物也沒退回去,說不知道那也說不通。直接說這件事與自己無關,那也是更填事端。

只是他覺得,韓鬆氏做事並非是爲一己私慾,纔沒有去阻止,本身在這件收禮的事情上,他是一百個不贊成的。

“也許二孃曾經交友廣闊吧。我累了,現進內院休息了,要是二孃有什麼事,便派人去通傳一聲,今晚上也沒時間出來。”韓健說完,頭也不回往內院方向而去。

韓鬆氏看着韓健背影,還是低下了頭。她知道自己在做一件錯事,這也可能會傷韓健的心。

第882章 搖尾乞憐(上)第129章 層層瓦解第696章 再婚第211章 大隱第2章 偷雞賊第495章 夜會佳人(上)第551章 敏感的女人第539章 叛徒(上)第79章 你急我不急第350章 “友好”訪問第672章 太子選妃(上)第383章 意外的刺殺第542章 新兵新將第59章 幕後真兇(下)第866章 太子冼馬第592章 宮闈有人第644章 壞了好事第692章 征服女人二三法(下)第193章 君無戲言第176章 不一樣的會議第652章 皇宮偷人(上)第697章 不見舊人淚第781章 戰局不妙第411章 沒時間,沒興趣第78章 綁票案第700章 南歸第865章 御書監第312章 開府議事(中)第320章 紅色的婚禮(下)第820章 進選秀女(上)第696章 再婚第2章 偷雞賊第353章 脅迫借糧第338章 構築防線第504章 姊妹第678章 選妃風波(中)第568章 楊瑞的心結第509章 閨蜜第416章 金陵變(上)第475章 等待君王幸(三)第336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780章 一路北上第533章 解禁第251章 一起走第138章 醉翁之意第416章 金陵變(上)第230章 花船上第862章 背後一刀第598章 請纓調兵第470章 洛陽之戰(七)第282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643章 借宿第225章 塵埃落定第302章 妥協(上)第245章 洛陽亂(二)第880章 朕若賜汝第85章 投誠的誠意第210章 火場逃生第823章 新年夜,殺戮夜第708章 徹悟第843章 兩耳不聞百姓事第746章 風韻猶存第376章 相思無處第30章 武成殿宴羣臣(上)第510章 洛陽故人第604章 失度帝王第481章 合巹(中)第43章 上聽處第11章 對牛彈琴第827章 封疆諸侯第637章 強搶民女第328章 玩陰的第289章 各有算計第196章 少女心思第717章 階下之囚第672章 太子選妃(上)第250章 盡人事第847章 磨人的妖精第238章 逃亡(下)第449章 孃舅第650章 女死士第635章 戰敗(下)第700章 南歸第280章 豫州之亂(中)第391章 幫夫偷人第460章 解開心結第31章 武成殿宴羣臣(下)第324章 一家和睦第839章 棋如天下第734章 西柳第326章 危機第642章 君第873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五)第687章 殺機四伏(上)第787章 尚州君第782章 相敬姐妹第118章 另有內情第526章 軍變(七)第638章 如此美玉第519章 不一樣的夫妻(下)
第882章 搖尾乞憐(上)第129章 層層瓦解第696章 再婚第211章 大隱第2章 偷雞賊第495章 夜會佳人(上)第551章 敏感的女人第539章 叛徒(上)第79章 你急我不急第350章 “友好”訪問第672章 太子選妃(上)第383章 意外的刺殺第542章 新兵新將第59章 幕後真兇(下)第866章 太子冼馬第592章 宮闈有人第644章 壞了好事第692章 征服女人二三法(下)第193章 君無戲言第176章 不一樣的會議第652章 皇宮偷人(上)第697章 不見舊人淚第781章 戰局不妙第411章 沒時間,沒興趣第78章 綁票案第700章 南歸第865章 御書監第312章 開府議事(中)第320章 紅色的婚禮(下)第820章 進選秀女(上)第696章 再婚第2章 偷雞賊第353章 脅迫借糧第338章 構築防線第504章 姊妹第678章 選妃風波(中)第568章 楊瑞的心結第509章 閨蜜第416章 金陵變(上)第475章 等待君王幸(三)第336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780章 一路北上第533章 解禁第251章 一起走第138章 醉翁之意第416章 金陵變(上)第230章 花船上第862章 背後一刀第598章 請纓調兵第470章 洛陽之戰(七)第282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643章 借宿第225章 塵埃落定第302章 妥協(上)第245章 洛陽亂(二)第880章 朕若賜汝第85章 投誠的誠意第210章 火場逃生第823章 新年夜,殺戮夜第708章 徹悟第843章 兩耳不聞百姓事第746章 風韻猶存第376章 相思無處第30章 武成殿宴羣臣(上)第510章 洛陽故人第604章 失度帝王第481章 合巹(中)第43章 上聽處第11章 對牛彈琴第827章 封疆諸侯第637章 強搶民女第328章 玩陰的第289章 各有算計第196章 少女心思第717章 階下之囚第672章 太子選妃(上)第250章 盡人事第847章 磨人的妖精第238章 逃亡(下)第449章 孃舅第650章 女死士第635章 戰敗(下)第700章 南歸第280章 豫州之亂(中)第391章 幫夫偷人第460章 解開心結第31章 武成殿宴羣臣(下)第324章 一家和睦第839章 棋如天下第734章 西柳第326章 危機第642章 君第873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五)第687章 殺機四伏(上)第787章 尚州君第782章 相敬姐妹第118章 另有內情第526章 軍變(七)第638章 如此美玉第519章 不一樣的夫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