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立

武二年歲末王鈺在北京皇宮舉行盛大的宴會慶祝偉大勝利。但凡有功之臣都列爲上賓極盡榮寵。林沖更是衆望所歸受到皇帝的大力嘉獎。呼延灼雖然也被命參加宴會可皇帝從始自終就跟他喝了一杯酒什麼話也沒有。

散席之後羣臣出宮王鈺獨留下林沖移駕至春暖閣再度溫上酒看這樣子似乎要與林沖一醉方休。後者對皇帝這種特殊的禮遇表現出了適度的謹慎恭恭敬敬絲毫不見居功自傲的模樣。

席間漢王王戰突然跑到了春暖閣。這位皇長子懷裡抱着一大堆的煙花炮仗好像是要來找父皇一起守歲過年但看到林沖也在場一時愣在宮門口。

“嗯戰兒你來幹什麼?你母妃呢?”王鈺扭頭一看笑着問道。王戰這才跑到父皇跟前奶聲奶氣的回答道:“母親說今天要守歲讓我來找父皇。”

“見過漢王殿下。”林沖起身見禮道。王戰畢竟還小看着林沖不知道如何應對。

“小傢伙愣着幹什麼?還禮啊。”王鈺捏了捏兒子的小臉教導道。王戰想還禮可又捨不得把懷裡的煙花炮仗放下於是貓了貓腰口稱大將軍。

王鈺哈哈大笑將他攬入懷中放在膝上又對林沖說道:“這些小輩從小長在京城繁華之都不像我們這一代從血泊裡滾出來的。朕就是擔心別養了一個敗家子將來守不住江山。”

林沖一聽這話第一個反應就是。聖上這話有深意啊。難道已經把守江山的責任放在了漢王肩膀上?那麼就是有意思要立漢王爲皇太子?然後就想到了前天到自己王府來爲呼延灼說情的吳弼自己當時認爲一代不如一代這種事情生在大臣家中還好可要是聖上的兒子也不如他。那事情就大了。

“聖上過慮了漢王生性聰慧只要陛下悉心栽培。將來必成大器。”林沖笑道。

王鈺看了兒子一眼意味深長地嘆道:“但願吧當初跟朕一起出生入死的大臣們一個個離朕而去。讓朕有些時候也感覺自己老了。創業維艱守業更難希望這些小輩子們能夠體會到父輩的艱辛纔好。”

王戰大概是聽不懂這些話心裡一直想着什麼時候可以去放煙花可又不敢插嘴問於就在父親懷中一直把玩着那些東西。

“算了你還小去吧。回你母妃那裡。轉告她父皇晚些時候過去。”王鈺放下了王戰摸着他的小腦袋瓜說道。王戰一聽這才高高興興地跑了。

王鈺看着兒子幼小的背影向林沖問道:“以愛卿看來。王戰這孩子如何?”

林沖一驚陡然間感覺這話不好回答。皇帝這麼問也就是明白無誤的在向自己傳達他想立漢王爲儲地意思。可漢王才兩歲多人事不懂。誰敢保證他將來一定能繼承大統?

“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敢妄言。”林沖思之再三還是如此回答道。

王鈺回過頭來看了他一眼端起酒杯笑道:“帝王家的事都是國事愛卿何必如此?朕與你相識於布衣之時數十年來同甘苦共患難你地爲人朕很清楚。朕是什麼人你也清楚難道朕是那種只能同患難不能共享福的人麼?”

林沖慌忙起身告罪:“臣惶恐陛下言重了。臣自追隨陛下以來深知陛下乃明君對待臣下寬容坦誠從不施巧詐之計。也正是因爲如此臣纔不得不更加謹慎。”

“坐坐坐可能朕問得早了一點。實話告訴你先生去世之前提醒過朕。戰兒的出身可能會影響到他畢竟母親是前朝的皇族若朕百年之後有人居心不良就可能拿他的出身作文章。可皇后貴妃與朕成婚多年一無所出朕不得不早些操心啊。”王鈺看來是真沒把林沖當外人連家事也無所保留的對他講。

林沖聽罷感覺自己這時候必須要說話了否則就是對不住皇帝的信任。思前想後遂答道:“陛下請恕臣直言。漢王雖則聰慧但年紀尚小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需要在陛下地教導下學習。現在言立儲是不是早了點?”

王鈺轉着酒杯出神其實他這麼早就想立太子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有他的考慮在。歷代王朝太子的廢立從來都伴隨着光劍影勾心鬥角。就連被後世所推崇的唐太宗爲了太子之位也不免兄弟相殘。

有鑑於此他纔想早立太子以絕了某些人的想法。太子之位懸空一日就有人眼巴巴地盯着不如早立這樣大家都沒有念想。至於孩子是不是太小這沒有關係自己多栽培給他找名師教導王戰一定

器。

當他把這些想法告訴林沖之後河間郡王深思熟慮之後表態:“若如此那就恭請陛下聖裁。立長不立幼這是祖宗家法臣想沒有人敢說什麼。至於吳大人去世之前的擔憂陛下大可不必軍中將士忠於陛下誰敢有半點異心人人得而誅之。”

王鈺很是欣慰聽完之後不無驕傲地說道:“朕執掌大權多年別的成就不敢說惟獨你們這班忠臣良將朕常常引以爲豪。好這件事情愛卿知道就行不要外傳。”

“遵旨。”林沖頓道。

“來咱們君臣喝一杯。”王鈺興致似乎很高接連與林沖碰杯。

喝到兩人都有七八分醉意的時候皇帝纔想起他讓林沖留下來地本意於是問道:“朕聽說這次對蒙作戰你部任務較大?”

林沖喝得一張臉通紅但思維還算清楚聽皇帝提起這事突然起那殉國的宋監軍和戰死沙場的將士們。一時心中感傷眼眶泛紅。

王鈺是帶過兵的人自然能體會他此時的感覺撫慰道:“軍人以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爲榮爲國征戰死得其所。愛卿不必過於感傷。”

林沖方覺失態告罪道:“臣無狀回陛下。此次不止我部整個參戰部隊傷亡都很大。蒙古人地戰鬥力不是吹出來的往往前仆後繼蹈死不悔。自女真人以後臣還是頭一次碰到這麼敢戰的軍隊。我部很多建制都被打殘急需補充兵源又特別是軍官。”

“愛卿說到軍官朕倒是有個想法。燕軍之中。陣亡率最高的就是中下級軍官此次作戰光是都監以下地軍官就陣亡了上百人。朕打算定一條軍法從今往後。燕軍作戰到了一定級別的軍官。不許親臨一線更不許身先士卒。培養一個將領不容易每一個軍官都是朝廷的寶貴財富。”王鈺感慨道。

林沖聞言。不免憂慮:“陛下將領身先士卒這一直是燕軍地優良傳統從來也都是鼓舞士氣的最好方法。說起來這還是陛下帶的頭當年隱空山一戰就是因爲陛下地視死如歸纔給南府軍立下了這個榜樣。”

搖了搖手王鈺反駁道:“此一時彼一時也。那時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際每個人都準備要死的。可現在不同國家不需要將軍們再去殉國而是要他們好好活着統率軍隊。朕有個設想考慮了好幾年現在時機應該成熟了。”

“臣洗耳恭聽。”

“這麼幾千年以來軍官都是從部隊中的士兵一級一級提拔上來。軍官的培養從來都是依靠個人的學習磨練沒有一個完善的軍官培養體系。朕在考慮要辦一所軍事學府從軍中挑選有實戰經驗的優秀將領作爲師資以歷代兵家的兵法著作作爲教材專門給軍隊培養後備力量。你看如何?”王鈺這個想了好多年人地設想終於要付諸實踐了。這是一個開歷史先何之舉幾千年以來沒有先例。

林沖大喜過望他正在爲軍官的稀缺而苦惱皇帝這個設想正好解決了他的問題。如果這件事情能夠辦成就會爲軍隊培養一大批優秀青年那燕軍就不愁後繼無人了。不過林沖的樂觀是謹慎的這件事情他早就聽過可朝臣們反對地意見非常大又特別是那班文臣這一次能行嗎?

“你不要顧慮其他就告訴朕可行不可行?”王鈺看出來了林沖的擔憂。

“陛下這是完全可行地並且對軍隊大有好處。只是歷來紙上談兵都是兵家大忌以往軍官都是從部隊中成長起來那是從屍山血海中千錘百煉如果把軍官圈養在學堂之中整日的高談闊論說到用兵之法就旁徵博引一旦遇到實戰則束手無策這樣的話豈不是違背初衷?”林沖毫無保留地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王鈺聞言笑道:“這朕倒是考慮過了。學府的生員最主要還是從軍隊中挑選也會從貴族子弟以及民間招募有志從軍報國的青年才俊。先教導理論畢竟是理論在指導實踐學成之後下放部隊鍛鍊這樣不斷的循環軍中就會有一大批的優秀軍官從而成爲軍隊的主要力量。”

“陛下聖明高瞻遠矚臣不能及也。”林沖讚歎道。

王鈺輕笑一聲什麼也沒有說。其實興辦軍事學府主要目的當然是培養軍事人才。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軍隊中形成拉山頭搞宗派的氣候。因爲以前的幾千年裡面軍隊的軍官都是由一支部隊的主將親手提拔這樣很容易就形成一個一個的軍事集團從而對中央的權威形成挑戰。

他這樣作就是要把軍官的提拔權部分甚

來完全收到中央來。從此以後軍隊的青年軍官就和學的學生一樣都是天子門生。

“陛下臣還有一事不知……”林沖一直沒有找到機會此時方纔開口。

“你是要說呼延灼的事情吧?”王鈺笑問道。

大燕興武三年年初王鈺接連宣佈了幾道軍隊人事命令。太原衛戍區指揮使呼延灼被免去指揮使一職解除兵權。調回北京被授以少保的虛銜。不過皇帝並沒有調查他不聽軍令擅自行動一事還算是顧全了他的臉面。也是爲了照顧林沖岳飛等人的情緒。

呼延灼統率地是南府軍嫡系與林沖部一樣同是王鈺親手創立的軍隊。這支重要的力量。王鈺自然不可能交到別人手上他將已經是幽雲衛戍區副指揮使的岳飛提升一級。頂替呼延灼地位置。又將兵部侍郎張浚任命爲幽雲衛戍區副指揮使補岳飛的缺。

如果說這幾個安排還在大臣們意料之中的話那接下來地人事變動就讓人匪夷所思了。

興武三年年初王鈺下詔籌辦京師武備學堂其級別與太學並列專門培養青年軍官。並啓用了一個讓大臣們摸不着頭腦的人擔任武備堂的“知武備堂事”。或稱“知事官”這個人叫朱武據說是河間郡王林沖麾下地一名將領。

並要從軍中挑選得力干將作爲教頭官又要挑選品德高尚。潛質非凡的青年士官充入武備學堂作生員甚至還準備從民間招募有志從軍報國的青年。

這還得了?太學何等的尊崇。那是教習孔孟之道培養國家棟梁的聖壇一個不知所謂的武備學堂。豈同能太學並列?一個教《孫子兵法》一個教《四書五經》兵聖孫武豈能同至聖先師孔子並列?

王鈺詔命一下達引起朝臣們的激烈反對就連幾位宰相都紛紛上奏直言皇帝此舉不妥當應該從長計議。王鈺似乎鐵了心拒不納諫要求從辦理。

文臣們也硬先是尚書省磨磨蹭蹭幾天都不草擬聖旨。皇帝再三催促他們才擬旨可傳到了門下省門下侍中孟昭拒絕在詔書上“副署”也就是簽名。他不簽名這聖旨就不能到中書省執行也就不具備法令效應。

王鈺接連派近侍到門下省與孟昭溝通調解可孟昭堅決拒絕簽名。這老人家甚至對皇帝的近侍說只要他是門下省地長官這道聖旨就通不過除非皇帝撤他的職。

皇帝也弄得沒有辦法門下省攔了聖旨宰相拒絕簽名這事情就辦不成。大燕立國時改制就確立了三省互相制衡互相監督的地位皇帝的行爲也要受到限制不能爲所欲爲。現在要通過聖旨除非就象孟昭說的那樣撤了他地職改派一個“聽話”的大臣去任宰相。

最後皇帝不得不作出妥協允諾武備學堂不與太學並列隸屬於兵部作爲兵部地下屬機構與戶部的海事院一樣。

反對的聲音這才小了一些後來王鈺還親自上陣對幾位重臣解釋創立武備學堂地宗旨對軍隊建設的重大意義。這樣一來孟昭纔在詔書上副署到中書省執行。可後來一些文臣一想不對啊怎麼就讓它通過了呢?這武備學堂本來就不應該辦培養武夫怎麼能和培養官員一樣呢?增加武舉名額削減文進士名額就已經說不過去了現在還辦武備學堂別到了哪一天那些武夫都爬到士大夫們的頭上去了吧?仔細一想才現聖上用心良苦先是開出一個文臣們不能接受的條件然後慢慢“殺價”最後居然通過了。

反正不管如何既然聖旨下了宰相也同意了這件事情就得執行。兵部接到詔命以後便挑選廢棄不用的城西校場由戶部拔出專款廣蓋校舍置辦器械開始創建京師武備學堂。並開始在軍隊中挑選優秀人才充作生員又向貴族子弟以及平民百姓中出招募文告徵求有志從軍報國的青年才俊。

一時間天下習武之人躍躍欲試互相傳誦。這種場面怎麼能少得了文人的雜音?這件事情一傳出就有文人寫文章集會刊印文集抨擊朝政認爲這是倒行逆施重回武夫掌權的老路子。王鈺沒有理會你說你的我辦我的。

事後證明王鈺這個決策是非常英明的。這所大燕最高軍校在他們的任“校長”朱武的帶領下培養了大批優秀武官在後來大燕帝國曆次對內對外作戰中京師武備學堂的學生都是軍隊的中流砥柱。

第一百六十八碗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六碗 真個郎情妾意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五十碗 聖旨傳到監獄第一碗 蟬聯倒數第一第一百五十四碗 警告蔡太后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兩百零二碗 劍拔弩張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兩百一十五碗 完顏宗僖拿漢人作擋箭牌第三十三碗 朱夫子的見教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兩百一十八碗 國殤—古來征戰幾人還第兩百七十八碗 軟禁趙頡第一百零七碗 造反?回京?本書內容簡介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一百八十四碗 飛鳥未盡,良弓已藏?第八十八碗 幽雲十六州總督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兩百四十四碗 劍拔弩張 千均一發第一百四十一碗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兩百七十一碗 王鈺佈局 激辯遷都第兩百二十七碗 宋蒙兩軍衝突第四碗 最剽悍的轉機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三十五碗 童素顏的身份第二百八十四碗 提前到來的蒙古大決戰第一百五十七碗 巾幗不讓鬚眉——梁紅玉第兩百二十四碗 天降奇兵第九十四碗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六十六碗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一百六十七碗 蒙古人的野心第兩百七十七碗 政治風暴 席捲朝廷第三百零五碗 皇帝駕崩 傳位漢王第一六十五碗第七十一碗 傳授官場之道第兩百六十九碗 大宋西遼國王第三百一十六碗 千軍萬馬避白袍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聖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二十八碗 一腳踢進皇宮第三百碗 王鈺向這個時代所有人告別第三百零六碗 王戰登基 鐵木真現身第八十八碗 幽雲十六州總督第兩百零五碗 保護攝政王第134碗 岳飛槍桃宗澤第十三碗 小寶痛下殺手第128碗 八賢王領軍來歸第兩百零三碗 五千漢軍迴歸大宋第一百五十四碗 警告蔡太后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三碗 李師師的澡盆第兩百二十七碗 宋蒙兩軍衝突第一百九十碗 王鈺的秘密第一百九十九碗 暗潮下的危機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三十八碗 來個明升暗降第一百八十五碗 有驚無險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四十五碗 大宋英雄王鈺第五十一碗 暗潮涌動之下第九十八碗 伴君如伴虎第兩百七十九碗 禪讓皇位第兩百七十一碗 王鈺佈局 激辯遷都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二十碗 取消資格危機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一百八十八碗 蒙古第兩百二十八碗 捷報飛傳第120碗 亮劍行動開始了第兩百七十四碗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兩百五十二碗 完顏亮星夜逃亡第三百一十三碗 舉薦王軾出戰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127碗 朱仙鎮趙桓失蹤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一百零二章 清除異己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一百零四碗 國之將亡 必出妖孽第三百零九碗 王軾權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機宜第129碗 柴進堂泄露天機第六碗 真個郎情妾意第一百六十碗 踏平南方 直逼越南第一百四十九碗 王者之風 羣雄懾服第兩百三十七碗 王鈺長子出世第兩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給大燕帝國的禮第一百八十三碗 師從趙匡胤第三百一十四碗 寶劍贈烈士 美女配英雄第一百八十四碗 飛鳥未盡,良弓已藏?
第一百六十八碗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六碗 真個郎情妾意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五十碗 聖旨傳到監獄第一碗 蟬聯倒數第一第一百五十四碗 警告蔡太后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兩百零二碗 劍拔弩張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兩百一十五碗 完顏宗僖拿漢人作擋箭牌第三十三碗 朱夫子的見教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兩百一十八碗 國殤—古來征戰幾人還第兩百七十八碗 軟禁趙頡第一百零七碗 造反?回京?本書內容簡介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一百八十四碗 飛鳥未盡,良弓已藏?第八十八碗 幽雲十六州總督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兩百四十四碗 劍拔弩張 千均一發第一百四十一碗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兩百七十一碗 王鈺佈局 激辯遷都第兩百二十七碗 宋蒙兩軍衝突第四碗 最剽悍的轉機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三十五碗 童素顏的身份第二百八十四碗 提前到來的蒙古大決戰第一百五十七碗 巾幗不讓鬚眉——梁紅玉第兩百二十四碗 天降奇兵第九十四碗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六十六碗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一百六十七碗 蒙古人的野心第兩百七十七碗 政治風暴 席捲朝廷第三百零五碗 皇帝駕崩 傳位漢王第一六十五碗第七十一碗 傳授官場之道第兩百六十九碗 大宋西遼國王第三百一十六碗 千軍萬馬避白袍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聖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二十八碗 一腳踢進皇宮第三百碗 王鈺向這個時代所有人告別第三百零六碗 王戰登基 鐵木真現身第八十八碗 幽雲十六州總督第兩百零五碗 保護攝政王第134碗 岳飛槍桃宗澤第十三碗 小寶痛下殺手第128碗 八賢王領軍來歸第兩百零三碗 五千漢軍迴歸大宋第一百五十四碗 警告蔡太后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三碗 李師師的澡盆第兩百二十七碗 宋蒙兩軍衝突第一百九十碗 王鈺的秘密第一百九十九碗 暗潮下的危機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三十八碗 來個明升暗降第一百八十五碗 有驚無險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四十五碗 大宋英雄王鈺第五十一碗 暗潮涌動之下第九十八碗 伴君如伴虎第兩百七十九碗 禪讓皇位第兩百七十一碗 王鈺佈局 激辯遷都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二十碗 取消資格危機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一百八十八碗 蒙古第兩百二十八碗 捷報飛傳第120碗 亮劍行動開始了第兩百七十四碗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兩百五十二碗 完顏亮星夜逃亡第三百一十三碗 舉薦王軾出戰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127碗 朱仙鎮趙桓失蹤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一百零二章 清除異己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一百零四碗 國之將亡 必出妖孽第三百零九碗 王軾權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機宜第129碗 柴進堂泄露天機第六碗 真個郎情妾意第一百六十碗 踏平南方 直逼越南第一百四十九碗 王者之風 羣雄懾服第兩百三十七碗 王鈺長子出世第兩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給大燕帝國的禮第一百八十三碗 師從趙匡胤第三百一十四碗 寶劍贈烈士 美女配英雄第一百八十四碗 飛鳥未盡,良弓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