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航空中心的衛書洵,又恢復了平靜的生活。他現在還在讀博,不過拿到博士學位也就差幾篇論文而已了。衛書洵不想離開關程教授的實驗室,他沒忘了空城的核心技術是關程教授研究出來的,只是到現在,關程教授已經成爲航天器研究部的負責人之一,還是沒見他研究出來。
“衛書洵,不要偷懶,你趕緊給我把畢業論文交出來!”
比起衛書洵的依依不捨,關程教授冷酷多了,一心想把衛書洵趕出去。因爲選擇他當導師的女研究生特別多,都是衝着“衛書洵學長”來的,關程分辨不出誰是真心考研,誰是爲了衛書洵,乾脆只招收男研究生,於是得了個“重男輕女”的名號。
所以關程現在只想趕緊把衛書洵從他的學生隊伍中踢出去,反正兩人都在航空中心,在這裡教也一樣。
衛書洵磨磨蹭蹭的,終究還是拿到了博士學位,依依不捨的被關程教授踢出A大。在他拿到博士學位不久後,即接到西林航空工作的要求,讓他寫一個載人航空的項目計劃書。
據說,航空中心預計在兩年後再次開啓載人航空的項目,李部長說,閒着也是閒着,不如學着寫個項目計劃書。
“是啊,學好了以後幫你打雜。”衛書洵嘟囔,很明白等他學會後,李部長肯定會把這些雜務丟給他。
不過他也習慣了,航空中心不知道是不是特別喜歡使喚年紀小的人,經常有其他部門把工作扔給他。但因爲對方都是老教授,衛書洵也只好乖乖做了。可能使喚他使喚順手了,明明也有新人進來,老教授們要找人使喚的時候,還是會直接找他。
李部長叫他寫一個載人航空的項目計劃書,衛書洵便按照兩年後的計劃來寫。參考了以前的項目計劃書,才發現比想像中困難得多。
對於普通人來說,載人航空就是載着宇航員上天飛一圈,對普通研究員來說,載人航空的研究就是最高技術的製作與合併,但事實上,航空工程是爲了開展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微重力科學以及流體物理學等各個方面的研究,只不過以載人航空的形式,將它們展現出來。
在研究的過程中,還包括對大氣層,氣象,天文,製造業等等的輔助研究,這些技術,在最後都會被轉移到軍用或民用中。航空工程,不過是研究這些技術的一個過程。
要注意的東西比想像中多得多,但很奇異的,因爲一直給各個部門打雜,要安排它們的工作並不覺得困難。哪個部門負責哪些方面,現在的研究進度如何,衛書洵知道得一清二楚。
不過他還是踏踏實實的到各個部門確認,有些部門的新研究還沒得出成果,衛書洵就耐心的一遍遍過問,能幫忙也儘量幫忙。
有些論文甚至需要花費十幾年才能寫完,他等待這點時間又算得了什麼,反正正式開始是兩年後。
花了近半年時間,項目計劃才做了一半,衛書洵後來和鄧寧維電話聊天時,聽說鄧寧維也被逼着寫項目計劃書,而且鄧寧維已經快寫完了,衛書洵簡直嫉妒死了:“我也好想快點寫完,但草率完成肯定會被罵死,認真寫好的話,一定會多加一份雜務,我真是糾結死了。”
鄧寧維哈哈大笑:“北華航空沒有過載人航空研究,所以我寫得怎麼樣都沒人能說我,但我對自己有信心,肯定寫得比你好。”
衛書洵點頭:“我知道,不過我也不會輸給你的。”
學習機曾經給衛書洵發佈過一個任務,讓他學完《DSP》《ARM》《SOC》《CPLD》《FRGA》等幾項技術,這些系統分別代表了目前最頂尖的微處理,系統,芯片,邏輯等等技術,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要衛書洵完全理解這些技術後,吸收了他的知識的學習機,花了一個月時間對自己進行了升級。
要說升級有什麼效果,在衛書洵這裡沒怎麼看出來,但是周泉那裡,因爲周泉發已經全心全意輔助衛書洵,學習機從他的身體中脫離,讓衛書洵看到了他的分體。
學習機的分體只是一個米粒大小的納米生物機器人,原本是設定是脫離人體即停止運行,但升級後的學習機表示分體仍舊能繼續運行。
見衛書洵一直摸着頭說:“就是這東西在我腦袋裡?”學習機不太高興,用平板的電子聲說:“我比它還要小,精密度和智能度更高!”
“是是,我知道你更好。”衛書洵笑着請同事幫忙做了個人型機器人,把分體裝入核心後,機器人就成了學習機的身體。
“好像很好玩。”分體和本體是相連的,學習機能體會到分體的動作,聲音微微揚起。
這個機器人只有人的大腿那麼高,看起來像小孩一般,衛書洵也把他當小孩看待,全他弄了很多積木。
學習機說:“我不需要,給我網絡和電腦,我想知道人類是怎麼操作電腦的。”
於是學習機迷上了網遊。
這些都是題外話,學習機的升級除了擁有一個身體外,最重要的是,他學會了運用自己數據庫中的資料。
過去,他只能單純將自己數據庫中的資料提出來給衛書洵,連能不能用都不知道,全靠衛書洵自己學習和摸索。現在他卻可以靈活運用數據庫中的資料,衛書洵花了半年都沒完成的航空項目計劃書,學習機只花了一天就完成了。
衛書洵和自己的一一進行對照,只能無奈的表示,電腦果然比人類完美多了,學習機的計劃書中,他找不到一絲錯誤。
“不過,光磁功率轉換是什麼?我不記得我們有這項技術。”
“在我的記錄中有這項技術,大概是之後才研究的,總歸是你們人類的技術。”學習機答。
“這樣也太草率了。”不過學習機提供的計劃書中,都是屬於這個年代的技術,至少說明光磁功率轉換是這幾年內研究出的新技術。還有其他一些快速激光,鹼金屬等新材料,都是現在還沒研究出的,至少衛書洵沒有見過也沒聽過。
衛書洵查詢了一下,發現這些技術果然都還處於研究中,嗯,既然學習機這裡有完美的計劃書,他乾脆幫這些部門研究出來好了。
這麼打算的衛書洵,繼續抱着作航空項目計劃書的藉口在各個部門打轉。他有學習機的完整資料,看到哪項研究陷入瓶頸時,就假意提醒一下。航空中心早就知道衛書洵在研究上是個天才,特別特別有靈感,所以對他的話都很重視,於是在衛書洵的引導下,很多項目提前誕生。
耗時一年,衛書洵交出了那份完美的項目計劃書。
以學習機的那份計劃書爲底,再根據航空中心的實情修修改改,最終完成的計劃書,連學習機都說,找不到可以更改的地方。
衛書洵對此很得意,又有些糾結。他又要多一份雜務工作了。
李部長被衛書洵的計劃書震驚了,他本意也只是讓衛書洵練習而已,載人航空的正式項目計劃書,他們肯定是要另外寫的。只是這是航空指揮官的工作之一,所以要一直讓他練習,練到寫好爲止。
北華航空的鄧寧維半年前就已經交出了優秀的項目計劃書,衛書洵慢了半年,但這半年內,他做得更多的事是幫助各個部門突破技術瓶頸,所以李部長對衛書洵更加滿意。不只他,其他觀察的老教授也同樣如此。明明不是自己的部門和研究項目,但只要叫到衛書洵,他不管忙到多晚,都會盡心盡力陪着一起研究,成功了他的名字也不會記錄在研究員中,他卻毫不在意。
雖然還沒有成爲航空指揮官,但其實衛書洵已經在做着指揮官的工作。
然後,在李部長以爲衛書洵早就忘記寫航空項目計劃書時,衛書洵交出了他的項目計劃書。
完美無缺!
只能用完美無缺來形容。
太詳細了,這份需要十多個部門的人共同撰寫的項目計劃書,因爲衛書洵對各個部門太過了解,直接自己把它寫上去,詳詳細細,清清楚楚。只要照着這份計劃書,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完美的製造出一艘載人火箭了。
“書洵,這是你寫的?”
“是的,怎麼樣?”衛書洵好奇的問。
“你去通知各部門負責人來開會。”李部長答。
“哦。”
經過衛書洵的通知,很快各部門負責人到來,李部長拿着衛書洵的那份項目計劃書進入會議室,之後衆人連開三天會議,對計劃書中的技術和各項數據進行確認,最後所有負責人都不得不點頭。
這是一份毫無差錯的,完美的計劃書。
西林航空中心也不用再另外寫計劃書了,直接把這份交給科學院審查。聽說北華航空也想開展載人航空項目,也提交了一份項目計劃書,絕對沒希望了哈哈哈哈哈!
又半年後,載人航空研究再次展開,科學院仍舊選擇了西林航空。與命令一同下發的,還有衛書洵的任職書。
經西林航空正式申請,任命衛書洵爲航空總指揮官。
衛書洵完全不明白自己怎麼突然就成總指揮官了,但是各位教授都說,他很適合這個職位,國家科學院也是經過重重審查才同意的,衛書洵就被老教授們趕上工作崗位了。
不管合不合適,有工作就把它做好,這是衛書洵對自己的要求。
總指揮官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是調動人員,從數萬人才儲備檔案中挑選幾千個合適的研究員,還有外圍的技術員等等,即使有學習機從旁輔助,衛書洵也花了一個多星期才準備弄好名單。
李部長等人審閱後表示滿意,才正式下發調令。
隨後又是各種工具,儀器,材料,計劃書等等後勤工作要提前安排,等正式開始時,還得隨時跟進各部門的研究,務必保證時限內的進度。
載人航空研究正式展開後,科學院便發佈了新聞,和以前一樣,允許部份媒體進入航空中心採訪。記者不能進入各部門,只能在放置大型儀器的外廳進行採訪,受訪的教授也不會跟他們說太詳細。
因爲最近每隔四年就進行一次載人航空,大家都習慣了,沒有什麼特別的爆點。於是看到路過的衛書洵時,好幾位記者都衝過去。
“你們要幹什麼?”兩名護衛軍官把衛書洵護在身後,手已經扶上槍柄。
記者看到他們的神情,不敢再跑,着急的問:“衛書洵,我們可以採訪你嗎?”
好幾個話筒都遞到跟前了,衛書洵還能說什麼,點頭:“可以。”
在他點頭後,兩名護衛軍官才退開,但仍站在他左右以防萬一。
記者先是問了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比如打算什麼時候飛行,航天員的訓練如何之類的,後面就開始歪題了:“衛書洵,你現在在航空中心負責哪方面工作?”
衛書洵笑了笑:“算是打雜的吧!”
什麼事都得做,從來沒體驗過坐在辦公桌後面只負責發佈命令的悠閒感,衛書洵覺得自己就是個打雜的。
記者追問:“你是說,你在航空中心的工作不如意嗎?那你打算重回娛樂圈嗎?”
因爲答應過粉絲會放上自己的照片,所以衛書洵經常在網上發佈自己的照片,有時候是自拍照,有時候是同事拍的工作照片,總之,這張臉就是360度無死角,完美的讓粉絲尖叫。因此衛書洵一直在網絡中保持着很高的人氣,一說到美男,必有衛書洵的名字。
衛書洵失笑:“小姐,你又不是娛樂版塊的,小心老闆罰你。我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永遠不打算離開。”
後來聽記者們說,衛書洵的這一小段採訪讓電視臺漲了好幾個百分點。因爲一直播放的都是頭髮花白的老教授,猛然出現一名美男,讓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喜歡衛書洵的粉絲看到男神穿着實驗白袍,呆在他們仰望不可及的航空中心,只覺男神各種高大上,而不認識衛書洵的人,覺得單看這張臉養養眼也好——主婦們如此說。
後來衛書洵上網時,看到有粉絲說,已經把衛書洵的採訪視頻剪下來,告訴媽媽自己的偶像是一名在航空中心工作的研究員,高材生,於是媽媽再也不阻止她追星啦!
衛書洵哭笑不得,搖搖頭,繼續回到工作中。
經過航空中心四千多名研究員的共同努力,在半年後,載人火箭順利完成。
這天,正巧是8月15日,火箭被命名爲嫦娥一號。
衛書洵謹慎的坐在總指揮台前,身旁是副指揮官鄧寧維,他拍拍衛書洵的肩:“書洵,鎮定,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所以絕對沒問題。”
衛書洵點點頭,深吸口氣,扶了扶耳麥:“現在是9點08分,再次向氣象局確認天氣情況。”
“是!”
“其他部門最後一次調控,確認數值。”
“是。”
彙報一一上來,天氣穩定,沒有異象,火箭的數值準確,宇航員們已經做好升空準備。
9點35分,衛書洵下達發射命令。
運載火箭在人們眼中不過是一瞬間的升空,但總控臺卻必須以秒爲單位工作。
飛行速度是多少,幾秒中會到達大氣層等,連計算機都來不及,這方面的計算是測算部的工作。還好航空中心天才多,測算部的頭腦比計算機運行快多了,直接通知衛書洵:“還有3秒即將進入大氣層。”
衛書洵立即下令:“一級火箭3秒後關閉脫離。”
“已脫離。”
“二級火箭啓動。”
“已啓動。”
火箭離開大氣層後,測算部繼續報告:“火箭有些偏離預定軌道。”
“立即啓動6號助推器,動力定爲!”
通過屏幕成像,可以清楚的看到火箭在助推器的作用下慢慢的改變飛行方向。
“已調整,2秒後將進入預定軌道。”測算部再次提醒。
“關閉助推器,三級火箭2秒後脫離。”
在總控臺一道道命令不間歇的控制下,載人火箭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對普通民衆來說,不過是看着火箭飛上宇宙,沒有掉下來,新聞裡只是欣喜的報道又一次的載人航空成功。
沒有人知道,在這背後,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心血。
看到火箭進入預定軌道時,衛書洵靠在椅背上,才發現自己後背都被汗水浸溼了。
這是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都可能造成火箭偏離軌道甚至墜毀,衛書洵神經緊繃,放鬆以後覺得自己像斷了一根旋似的,動也不想動了。
但是,這只是他個人感覺。在其他人眼中,第一次進行航空指揮的衛書洵從頭到尾面無表情,極爲冷靜,完美的解決了差點出現的問題,優秀的無可挑剔,無可質疑。
這一年,衛書洵28歲,成爲航空史上最年輕的總指揮官,並被載入航空史冊。
全本推薦:、、、、、、、、、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