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滿臉通紅,面色窘迫的瓦連京,艾哈德裝作很爲難的說道:“既然你把我當朋友,正好我也願意交你這麼個品德正直的朋友,這次,我就勉強再答應你一次。”
聽到艾哈德開口的那一瞬間,瓦連京猛地擡起頭來,眼睛有些溼潤瞭望着這位新交的德國朋友。
說實話,如果艾哈德不同意,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安置等待自己找生路了這第7批災民同胞。
“名額不多,我這次頂多再想辦法給你爭取五百人的名額。”艾哈德用手拖着下巴,顯得在認真權衡道:“食物儲備,庫存裡面還有一些。我等會再給國內打一份報告,讓他們以後繼續增大運到合作社的各項物資,養活這多出來的一批工人。”
什麼是大義凜然,什麼是無私奉獻?眼前這位來自德國的負責人,幾乎完美詮釋了聖人的標準。
瓦連京還聽說,不止基輔這一家合作社是如此情況。在烏克蘭人受苦捱餓的時候,幾乎每一個分部在烏克蘭的蘇德鐵道修建合作社,都接納了大批編制外的烏克蘭災民,爲他們提供救命用的果腹食物。
沒有捱過餓的人,永遠不會明白。在一個飢腸轆轆的災民面前,一個黑麪包,一杯飲用水,會有多麼的神聖。
這些來自德國的負責人們,似乎全都是慈悲爲懷的聖人。他們利用自己的職權,讓成千上萬的烏克蘭農民,擺脫了繁重的糧食徵收,從集體農莊調入鐵道修建合作社,從此過上了可以保證溫飽的日子。
雖然德國負責人們,拿出來的並不是什麼山珍海味,美味佳餚。但是,每一個受過恩惠的烏克蘭人民都會記得,到底是誰,在他們即將餓死的時候,遞給他們一塊黑麪包,給了他們可以看見未來希望的活路!
德國人的黑麪包,就是他們眼裡最美味,也是最神聖的食物!
“艾哈德先生,”此刻的瓦連京,目光如炬,吞了吞唾沫,鄭重其事的站直了身體,一字一頓道:“今天,您和您的國家,你們爲烏克蘭人民所做的一切,我們都會銘記在心中。可惜,我能做的,只是代表我的同胞們,向你致以最真誠最樸實的尊敬和愛戴。德意志,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很榮幸,能夠結識您這樣的朋友。”
瓦連京現在的這番感動,是真正發自內心的。與在廣場升起儀式裡,高呼斯大林萬歲時不一樣,這個時候的瓦連京,眼神中非常堅定。他那厚實的布衣之下,因爲營養不良而顯得有些單薄的身板,第一次挺的如此比直似鬆,錚錚有力。
毫不誇張的說,光是基輔這一個城市的合作社,就至少養活了編制內外,超過2萬名的烏克蘭人。而整個烏克蘭境內大大小小分部在各個城市內的十餘個蘇德鐵道修建合作社,幾乎可以說讓數十萬烏克蘭人在蘇聯政府的高壓統治下,擁有了吃完今天,明天還有的吃,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相對幸福生活”。
“都是我們應該做的,畢竟你們過的實在是太苦了,任何一位還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坐視不管的。”艾哈德大義凜然的從座位上站起身來,走到瓦連京身旁,拍着對方的肩膀道:“請相信我,遲早有一天,你們會遇見一勞永逸,能夠徹底擺脫現狀的機會。只要抓住機會,烏克蘭會比現在富足一百倍!”
“我們真的能變得富裕起來嗎?”雖然瓦連京是有些不可思議的在問道,但他的雙眼裡,卻是充滿了期待的。
“一定能的,而且那一天不會太遠......”艾哈德微眯着眼睛,嘴角揚起一絲和煦的微笑。
震撼中,瓦連京沒有發現,艾哈德現在的表情,其實並不是全然的那麼聖潔。至少,在聖潔的外表下,已經有少許掩蓋不住的狡黠,從笑容中逐漸暴露出來。
德國自己都在糧食限量配給,會這麼好心給烏克蘭整天送吃送喝?即便送來的食物,都是一些口味簡直天怒人怨的低級食品,可這畢竟也是糧食不是?
烏克蘭,白俄羅斯,數十個合作社的德國負責人集體“無私幫助”烏克蘭人渡過難關,大量要求加派物資的報告送回國內,只要德國領導人不是頭豬,就一定能發現這種操作。
而這種操作,之所以能繼續到現在,唯一的解釋就是,德國領導人在默許,甚至有意爲之!
烏克蘭人民被集體農莊搞得食不果腹,走投無路?
那正好,偉大的德意志可以給你們活路。讓全烏克蘭的人民都看看,在德國人手下的合作社做事,與在蘇聯政府的集體農莊做事,到底哪一個才能給他們活路?!
一方面,爲了政績的蘇聯地方官員,包括斯大林在內急於改善邊境運輸情況的蘇聯高層,都自作聰明的給蘇德合作社一路大開通行綠燈。對於加入合作社的民衆,也是以免除上繳糧食的義務。於是,這就讓烏克蘭,包括白俄羅斯在內的大量民衆們,親身體會或近距離親眼看見了德國人爲他們帶來的福利。
另一方面,由於大量民衆被抽調進入合作社,當地官員不能爲難這些合作社的“工人”上繳糧食。可是,莫斯科下達的糧食上繳指標卻不降反升。
於是災難就只能加倍的落在那些留在集體農莊,落在那些爲蘇聯“盡忠”的烏克蘭民衆身上。
換個不容易發現的隱秘角度來說,艾哈德這些德國負責人拉入合作社過好日子的民衆越多,那些留在集體農莊的民衆就越慘。
接下來,惡性循環。越來越多不堪重負的烏克蘭人民想方設法拖關係逃進合作社,然後集體農莊的人均任務更繁重。於是,又有更多的人不堪重負......
哪會有那麼多聖人,這些看上去無私偉大的德國負責人,全都是從蓋世太保中精心挑選的佼佼者。
他們踏上蘇聯土地的唯一任務,就是有目地的“做善事”,並從中彰顯德國的愛民與富足,從而讓越來越多的烏克蘭人民,動起叛蘇入德的小心思。
一旦時間成熟,這些烏克蘭人就會“碰巧”遇到艾哈德口中一勞永逸的解決機會——追隨第三帝國的軍隊,推翻蘇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