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一名專門負責接待外國訪問者的官員敲響了萊因哈特辦公室房門,打斷了他與裡賓特洛甫的交流。
“元首,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先生已經到達了柏林郊區的機場,要求與你展開商討。”
“哦?”萊因哈特臉色怪異的道:“他居然還有臉來和我談條件?”
勞師出征,以32個主力師分多路進攻。最後卻被法軍以貝朗特的3個師爲先鋒,共計不超過5個師的部隊,打了一場經典反擊戰。
面對已經被德軍消滅的差不多的法軍,以多擊少,且還是突然襲擊,最終卻落得個慘敗解決。
甘巴拉好歹也算是意大利的一代陸軍著名將領,居然在佔盡優勢的前提下,被一名叫做貝朗特的法國中將給虐的體無完膚。
以萊因哈特對墨索里尼的瞭解,雖然他自己丟完臉,沒能從法國人那裡要到好處,這已經夠丟人了。不過,厚着臉皮來找德國盟友瓜分戰利品,他還是能接着做出來的。
其實,現在就連墨索里尼自己,都真的覺得自己有些沒臉沒皮了。
他不明白,究竟自己是因爲什麼,纔會有如此厚的臉皮一次又一次的前去德國。
事實上,墨索里尼前前後後已經去柏林三次了。
第一次他跑去柏林,告訴萊因哈特的消息是,意大利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不會立刻對英法宣戰,搞得意大利好像很沒用。
第二次他跑去柏林,告訴萊因哈特的消息是意大利對法國宣戰,要搶一部分德國的勝利成果,又搞得意大利好像很愛投機一樣。
這一次他又要去柏林,告訴萊因哈特的消息是:請求德國在法國投降的問題上,考慮意大利的利益和感受,多多少少,好歹給意大利分一點好處。
這三次,意大利無一次不是在給德國找麻煩,換做是誰,也沒有臉皮繼續去給德國添麻煩了。
俗話說得好,事不過三嘛。
“意大利還有什麼臉面,你們還讓我有什麼臉面,一次又一次的前去德國,讓在歐洲戰場上天下無敵的德國人考慮我們的狗屁感受?就靠我們的厚臉皮來請求德國的援助嗎?”
早在飛機上,墨索里尼就對自己的手下怒吼過。
這時的他,清晰的記得意大利陸軍,不久之前在法國南部對法軍的突襲戰鬥。
本來意軍是想趁着法軍不注意,以兵力優勢佔法軍的便宜。
但甘巴拉上將那個廢物,指揮32個師的重兵,卻反而被法軍輕鬆暴揍,結果害得墨索里尼在演講後出醜。
不過,隨即墨索里尼就安靜了下來。
因爲正如他手下們之前所說的那樣:意大利必須在法國撈取到一定的好處才行,畢竟他們也得爲了這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考慮。
德國人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戰爭就幾乎已經結束了。
這個時候他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戰爭之後瓜分好處,而不是糾結過去的失敗。
經過進一步考慮之後,絕對在法國人面前丟了面子的墨索里尼,就更希望英國人在德國進攻時不要馬上就屈服了。
因爲那樣的話,意大利軍隊就沒有機會與英軍真正進行一番較量,重新找回面子。
墨索里尼不僅認爲,意大利有能力幫助德國與英國一戰,還以爲意大利將會是對英戰爭中的重要一環。
當然,沒人知道,墨索里尼到底是哪來的,對自己軍隊的信心。
就齊亞諾所瞭解到墨索里尼的小心思,他還希望德國人在入侵英格蘭時至少傷亡100萬人,這樣意大利就能夠顯示出他們的重要性,這樣德國人就知道意大利軍隊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沒有他們是不行的!
根據墨索里尼性格的特點,能不花什麼力氣就贏得榮譽其實並不令他滿意。
他就想取得軍事勝利,而不想要妥協的和平。
他就是一個狂熱的戰爭份子!
然而,他自己卻沒有什麼指揮能力與作戰才能,這從意大利打的那些敗仗之中就能看出來。
在意大利的時候,他從格朗迪和其他由倫敦返回的外交官那裡獲悉,英國已接近崩潰的邊緣,從而進一步證明他鄙視“英格魯一撒克遜民族”是正確的,他的宣傳鼓動人員關於英國軍隊貪生怕死的說法也是正確的。
在這種思想鼓動着墨索里尼,讓他想在萊因哈特面前,要求給予意大利軍隊參加入侵英格蘭作戰的特殊優待
英國嘛,這個柔弱的國家,在意大利佔領軍的鐵蹄下,也是必須要學會低聲下氣做人滴。
墨索里尼眼裡,意大利軍隊在世界上就是無敵的存在,最多除了德國人以外,就再沒有人能夠戰勝他們了。儘管,他們已經輸掉了不止一場戰爭。
意大利之前是輸給了法國陸軍,可現在這個打敗意大利的敵人被德軍消滅了。
那麼,如今非要幻想,剩下的各國軍隊中,除了德軍沒人能打贏意大利軍隊,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可惜,索里尼作爲意大利的最高統帥,卻作出了不少輕率的決定,讓本來確實有可能變強的意大利軍隊,一次又一次被扯後腿。
其一,他復員部分軍隊,爲收割莊稼提供勞力。
這就讓意大利的軍人,有不少變爲了農民。
雖說屯田是好,但也不該因此就誤了最基本的軍事訓練。恰巧,意大利軍隊犯了這個錯誤。
其二,墨索里尼想當然地認爲,意大利在整個地中海完全擁有制海權和制空權,從而故步自封,拒絕與萊因哈特進行深度的海空軍的軍事合作。
而他想與德國加深的陸軍合作,別人萊因哈特又不願意。
同時,他還認爲10萬人在盛夏時節步行穿過600公里的沙漠,既不會遇到什麼困難,也不用冒什麼危險。
不得不說,墨索里尼真的是一個非常想當然的領導者。而此次他自認爲與萊因哈特最大的談判底牌,就是由他的意大利大軍在非洲沙漠中,對英國殖民地發起大規模進攻,以響應德國對英國本土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