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你也算豪傑

bookmark

【南宋朝廷的風風雨雨,對辛棄疾來說自是不清楚的。

在臨安拿了趙構的親筆委命之後,辛棄疾就快快樂樂的重新北上,打算去給老上司耿京報喜。

結果走到海州就遽然聽聞一個晴天霹靂,山東義軍內部發生了叛亂。

義軍將領張安國、邵進等謀害了耿京,並打起了投金的大旗。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多半就要懵了,畢竟不久前纔拿了皇帝的任命設天平軍,結果眼看這天平軍就要姓金了。

怎麼辦?

但辛棄疾不愧是辛棄疾,他在海州(今連雲港)琢磨了一下,就去找當地的宋軍將領。

要求很簡單,他要借兵馬。

借多少?海州當地的宋將有點爲難。

五十騎足矣。

時年二十三歲的辛棄疾滿臉從容。

畢竟對他來說,遭遇背叛這種事,已經並不陌生了。

面對罔節叛將,唯有以血祭忠魂!

就如面對此前背叛他的義端和尚一樣,辛棄疾也同樣採取了最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即使這次要面對的是萬軍。

五十餘騎日夜兼程趕路,到了濟南之後辛棄疾直奔張安國所在。

被辛棄疾親手格殺的義端和尚親口認證過“君乃青兕力能殺人”,這也是辛棄疾敢如此託大的仰仗所在。

這些都是張安國也不清楚的,畢竟辛棄疾此前在義軍中任的不過就是書記之職,單騎追敵之後就被耿京派去南下,義軍其他將領對這個小老弟的底細是一點都不清楚。

耽於酒色並且還做着在宋金雙方談價錢的張安國直到被綁在馬上,恐怕都難以理解這個年輕人哪來的如此神力。

五十旌旗招搖舉,破陣縛將直南去。

直至看到主帥被擒,叛軍大營才鼓譟起來,但耿京死後義軍的軍心已失,如今留在此處的雖有萬人,但不過皆是想要在金人處討個好賞賜的庸庸碌碌之輩。

在辛棄疾的率領下,五十餘騎衝破包圍,大搖大擺朝着來時的海州奔去,無人能攔。

張安國被獻俘於建康行在,宣讀清楚罪名之後被就地問斬。

而隨着耿京被叛身死,山東的義軍也就此潰散不復能用,辛棄疾也只能就此留在了南宋朝廷爲國效力。

在當時的南宋,隨着完顏亮的大舉南征以及潰敗,如辛棄疾這樣的南歸人也並不少見。

比如另一個義軍猛人王友直,同樣也是在完顏亮南征之後搞事,拉起來萬餘人隊伍南下攻克了大名府,等到完顏亮潰敗之後更是帶着全部人馬歸宋,被拜天雄軍節度使,並率部增援海州,擊潰金軍,使得此地成功收復。

所以辛棄疾能夠在海州借五十精騎,也確實還有王友直在其中出了一分看不見的力。

而隨着南歸的人愈來愈多,南宋朝堂也爆發了一場著名的詭辯。

當時完顏構還沒禪讓,主張北伐的張浚數次上表,請求完顏構移師建康統籌北伐,並喊出了自己的意見:

中原久陷,今不取,豪傑必起而收之。

主守的宰輔史浩反對,並對張浚的說法非常不感冒:

中原決無豪傑,若有之,何不起而亡金?

張浚無語,爭辯道:彼民間無寸鐵,不能自起,待我兵至爲內應。

史浩不屑一顧:勝、廣以鉏耰棘矜亡秦,必待我兵,非豪傑矣。

從這番辯論來看,史浩如果在咱們現代,多少也是個LV10級別的鍵鬥高手,人家壓根不理會張浚所說的北伐必要性,就追着“豪傑”兩個字撒潑打滾。

並且最終得出了讓張浚無語的言論:

當初陳勝吳廣斬木爲兵都推翻了秦朝,反觀現在中原還要等待王師的人,他們算個屁的豪傑。而張浚和史浩的辯論,也實質上很大影響了後來如辛棄疾的“歸正人”在南宋小朝廷的留去問題。】

“這辛棄疾如何稱不上豪傑?”

“即便不說這五十騎破陣的辛棄疾,那王友直能帥軍破州府,闢南歸之路,亦可稱得上英雄豪傑也!”

張飛表示難以理解。

劉備還待安慰一番,就聽得義弟憤憤道:

“這南宋若是有陳勝吳廣之輩,你這南宋小朝廷也跑不了!”

劉備啞然,隨即莞爾一笑,義弟所說他這次倒是同意極了。

隨即劉備也是興嘆:

“這兩宋……何曾缺過將才?奈何無用。”

那辛棄疾的戰績雖看起來誇張,但對劉備來說……比得過我二弟萬軍叢中刺顏良嗎?

因此不但能夠輕易接受,甚至還能猜測出其他原因。

義軍因義而興,自然也會因義盡而潰。

那耿京舉旗反金是爲義也,這叛將名爲安國實爲禍國,乃不義也。

義軍不從之,則雖有萬人也不過土雞瓦狗。

這辛棄疾五十餘騎數百里奔襲銳氣正盛,自猛不可當。

甚至再深思一下,這投金的張安國麾下恐怕都難湊五十騎出來,如何能攔那辛棄疾?

劉備也不由得回想起年輕時見過的黃巾義軍。

缺乏武器就削木爲矛,缺乏甲備就喝了那符水壯膽,所恃唯一腔義勇,如此方能四方皆應,鋒銳難折。

這張安國之舉恰恰折斷了義軍最爲鋒利的矛尖,如此也無怪乎五十精騎能來去自如了。

孔明也笑着贊同道:

“毛遂自薦者常有,而能如平原君一般虛己受人,令毛遂脫穎而出者,少矣。”

由此孔明倒是想起來了那後世評價那李二鳳時候常說的一個詞兒:虛懷納諫。

聽軍師這麼說,張飛立刻得意起來:

“那是,俺大哥向來有識人之明。”

劉備摸摸鬍子看看三弟,雖然知道義弟這多半是在說自己與孔明之相得,但想想那使得二弟身死的糜芳與士仁,無論如何也說不上識人之明。

悄悄嘆一口氣,迎面就撞上義弟真摯的目光,看得劉備都有點發慌了,這個眼神他可太熟悉了。

“十萬…”

“住口!”

不待三弟開口,劉備就先行叫停,於是還想安慰兄長的張飛只能無奈癟了癟嘴。

差點就被波及的魯肅渾然不覺,認真看着光幕的他微微皺眉:

“南歸便南歸,這歸正人又是何意?”

他可是聽孔明說過那唐朝歸義軍的遭遇。

明爲褒揚,實則貶損,這南宋莫非還想再來一次?

第639章 幸災樂禍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234.第234章 五丈原營第552章 和歸和戰歸戰第73章 國亡而身死第23章 馬老五299.第299章 天策上將不發威?第36章 驅儺第100章 湯姆曹丕251.第251章 再滅一國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268.第268章 插足雍涼第508章 燭影,斧聲第424章 一握一帶一同一觀第561章 野蠻其體魄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162.第162章 燕雲十六州第545章 莫大焉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無敵356.第355章 擊砲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28章 榮耀,屬於人民第440章 不及格好過交白卷第56章 三國混學296.第296章 金開元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第631章 清脆巴掌第588章 屏風說書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637章 打光就打光206.第206章 同病相憐第3章 阿斗也是不爭氣的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325.第325章 海權時代第787章 嶺北轉折第782章 漸行漸遠第583章 生死茫茫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76章 凜凜人如在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第522章 義務教育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775章 馬球治國第399章 先察使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第558章 賊在御座327.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顏氏第455章 平衡環175.第175章 徵人與火鍋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第49章 農家少閒月350.一日請假條第631章 清脆巴掌第703章 宋亡於賈似道第813章 秦漢七璽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571章 流水怒濤第491章 近代曙光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550章 奪淮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第72章 昭烈廟第806章 暢所欲言256.第256章 隋唐嘉話第791章 病死善終第752章 子龍賢弟第591章 青兕劍客第107章 立學之約第424章 一握一帶一同一觀第786章 版本回滾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第706章 難熬時光第499章 煤炭抗寒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513章 驢車天子241.第241章 攜民渡江第706章 難熬時光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468章 劫營滅膽,精騎誅心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254.第254章 味同嚼蠟的軍神第509章 版本迭代第512章 進擊的車神第811章 利劍與劍鞘與劍臺第740章 寬仁仁慈第803章 奉天靖難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782章 漸行漸遠269.第269章 吐蕃之祖第81章 病從口入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第462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32章 工巧部
第639章 幸災樂禍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234.第234章 五丈原營第552章 和歸和戰歸戰第73章 國亡而身死第23章 馬老五299.第299章 天策上將不發威?第36章 驅儺第100章 湯姆曹丕251.第251章 再滅一國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268.第268章 插足雍涼第508章 燭影,斧聲第424章 一握一帶一同一觀第561章 野蠻其體魄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162.第162章 燕雲十六州第545章 莫大焉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無敵356.第355章 擊砲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28章 榮耀,屬於人民第440章 不及格好過交白卷第56章 三國混學296.第296章 金開元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第631章 清脆巴掌第588章 屏風說書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637章 打光就打光206.第206章 同病相憐第3章 阿斗也是不爭氣的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325.第325章 海權時代第787章 嶺北轉折第782章 漸行漸遠第583章 生死茫茫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76章 凜凜人如在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第522章 義務教育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775章 馬球治國第399章 先察使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第558章 賊在御座327.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顏氏第455章 平衡環175.第175章 徵人與火鍋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第49章 農家少閒月350.一日請假條第631章 清脆巴掌第703章 宋亡於賈似道第813章 秦漢七璽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571章 流水怒濤第491章 近代曙光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550章 奪淮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第72章 昭烈廟第806章 暢所欲言256.第256章 隋唐嘉話第791章 病死善終第752章 子龍賢弟第591章 青兕劍客第107章 立學之約第424章 一握一帶一同一觀第786章 版本回滾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第706章 難熬時光第499章 煤炭抗寒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513章 驢車天子241.第241章 攜民渡江第706章 難熬時光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468章 劫營滅膽,精騎誅心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254.第254章 味同嚼蠟的軍神第509章 版本迭代第512章 進擊的車神第811章 利劍與劍鞘與劍臺第740章 寬仁仁慈第803章 奉天靖難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782章 漸行漸遠269.第269章 吐蕃之祖第81章 病從口入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第462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32章 工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