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寬仁仁慈

後世這個戰略性撤退的說法很不錯。

但因爲這個說法想起來《元史》當中所記的“賊勢大蹙”幾字的回憶,就不怎麼樣了。

而這份不怎麼樣的心情經過腦後的一巴掌傳給兒子老四之後,明天子心情才頓時明朗了幾分:

這勘校元史之事,迫在眉睫!

……

“承幹可記得朕的渭水之恥?”

那記得簡直不能再清楚了,李承幹頓時想起來了曾經的父皇。

聲若雷霆的要他記得突厥之恥,嚴辭厲色的要他明白夷狄之患。

每每說起邊患,李承幹心底便戰戰兢兢七上八下,連帶着對那個突厥也生出了好奇心,他們竟能使得這宛若神明一般的阿耶不得勝?

但好在,這些個境況很快就被扭轉。

阿耶不再動輒就對他嚴辭厲色狂風暴雨,那個不知被罵過多少次的頡利可汗如今也被擒了過來,李承幹還去看過,好好的一間屋舍裡硬是弄的羶臭滿溢,毫無他曾經以爲的雄主之模樣。

李承乾點了點頭:

“李老將軍奉陛下命出師,雪夜奇襲追亡逐北,一戰破敵擒其賊酋,揚我唐聲威。”

李世民大笑:“當着藥師將軍面切勿提及老字。”

說罷復又一問:“那時重軍在外,朕又是如何自處?”

李承幹努力回憶了一下:

“時常憂嘆恐大軍遇天厄,夜難入眠尋孃親訴苦…”

“咳!”大聲咳嗽一聲,並作了個兇惡狀瞪視了幾個臉有笑意的臣子,李世民不自然道:

“朕說的是理政如何?可有猜忌藥師將軍?”

那自是沒有的,事實上李承幹回憶起來,父親的這些憂嘆擔心從不顯於朝堂,一切朝政皆井井有條,與尋常別無二致。

而且即便是擔心,也從來都是隻是擔憂氣候無常,而從未說過李老將軍擁兵自重之類。

想到這裡李承幹下意識看了一眼側方坐着的尉遲敬德,據說這位將軍當初歸降阿耶時,勸誅殺者不知凡幾,最終還是阿耶力排衆議任其爲統軍,如此纔有……

按理來說,他此時應該是想起這位尉遲將軍戰場上的威名,但不知怎麼率先跳入腦海中的是玄武門三字。

那邊李世民自然不知兒子腦海所想,此刻他是真的有些慨然,負手而立道:

“爲人君者,首重信,失信於將則敗,失信於臣則衰,失信於史則自亡,失信於民則失信於天下乃自絕,所言所行當慎。”

這話讓李承幹頓時清醒了過來,忽地想起來前不久聽母親說的阿耶令起居住郎秉筆直記玄武門之事。

無論是先賢經典,還是武學軍略,皆有師,但這些事又向來是身邊人所諱言,或許……等從河北迴來便可尋父親詢問一番?

【脫脫1356年被毒死,雖然理論上元朝還有十二年國祚,但基本都已經進入垃圾時間了。

因爲無論是元順帝沉溺於密宗花樣百出的修煉“男女雙修之術”,還是元廷的軍閥攝政並酗酒殺人穢亂後宮,想必都不是觀衆姥爺們感興趣的。

所以我們乾脆直接快進到給元朝的棺材釘釘子環節:

元朝這個疆域前所未有之廣的朝代,究竟是因爲什麼失了天下?

對於元朝滅亡的原因,歷代學者都有討論過,剛纔我們也都有說過。

漢化太淺,紙幣濫發、權力交接總是伴隨着腥風血雨、治理黃河導致了紅巾軍起義等等,歷代談到這些原因基本上也都會跟一句說如果解決了這些問題,那麼元朝或許還能再挺上幾年。

挺上幾年而不是挺上幾百年,可見秉持這種意見的學者也清楚,這些算得上元朝滅亡的原因,但是否是主因還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

而在這個問題上,親自旁觀並且動手把元朝掃進垃圾堆的老朱想必是最有發言權的。

現在比較常見的一個說法是老朱認爲“元以寬失天下”,乍聽起來好像是元朝老爺們有多寬宏大量,淨是你們這羣刁民不識擡舉不知感恩。

這個言論僅見於洪武七年版的《皇明寶訓》,但是在這個最早版本里,只要上下通讀一下就知道老朱說得寬,絕對不是指對天下寬仁,而是在說元朝法度寬馳。

要理解這個說法可以綜合成化年間《誠意伯劉先生文集集》中的“賜劉基書”中的“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說法。

以及洪武刻本《皇明祖訓·序》中的“革元朝姑息之政”言論。

實質上都是在說元朝法度太寬,已經寬到了廢弛且百無禁忌的境地,而非寬仁。

要是依舊有人認爲元朝寬仁的話,那老朱餓死、病死的父母、大哥、大姐多半是有話要說的。

同理,大儒宋濂在元史當中也說“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看起來好像也是在讚美元朝一樣。

但緊接着就說“其失在乎緩弛而不知檢也”,這裡的仁厚也跟仁慈半毛錢關係都沒,本質跟朱元璋說的“寬”是一個意思,即不作爲。

在這種“寬”上最爲典型的就是廣爲人知的包稅制,將全國分包出去,通過與地方上的“大族”“頭目”“勳貴”合作,委任這些地頭蛇幫助自己管理地方,地方上只要把稅交足了,中央就可以不聞不問,這也是元朝之所以輕科舉重吏進的原因。

明眼人也都看得到,這樣的最大隱患就是地主作惡官員不管,官員作惡中央也不管,中央的政權在地方上毫無執行力度,這也是元仁宗那個“延祐經理”根本推行不下去直接開擺的直接原因。

而且元史再往前翻的話也能看到,元成宗上臺後也曾想整頓吏,結果隨便一查的就查出了貪腐案件一萬八千多起。

在這種環境下,範孟端以區區五人之力團滅一個地方的中樞官員並關起門來作威作福,好像就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而且元朝最著名的還有個位於江西鉛山的青蚨盟會,這應該是歷史上最早的有規模的印假鈔的組織,創始者吳友文直接把鉛山州的黑白兩道都拉下了水,這就導致即便所有人都知道這裡是假幣窩點,但依然硬生生逍遙了十幾年。

這裡可以直接套用教員的話:“治國就是治吏…如果一個個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爲,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懲治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

元朝恰恰就是在基層管理上是歷朝歷代最差的,亡國就亡在吏治不嚴四個字上。

所以,老朱說的元朝法度縱馳管理廢弛,結合前頭所說的漢化太淺、紙幣濫發等等原因,差不多就是元朝滅亡的主因了。

至此,咱們這一期也終於翻篇,下一期——前所未有複雜之國。】

363.第362章 荊南變337.第337章 奔赴求戰第4章 大舅哥第578章 佳婿賢媳第632章 搖搖擺擺第697章 我可以解釋第525章 改弦易撤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685章 最後悔的事第399章 先察使203.第203章 天外之敵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745章 最像太宗180.第180章 獻俘(感謝萌萌射八荒的盟主)第566章 制詔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592章 大炮開兮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238.第238章 巨舟橫江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363.第362章 荊南變第588章 屏風說書第425章 與魯子敬同觀第752章 子龍賢弟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第681章 終入潁川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第802章 東宮娘娘烙大餅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421章 退而結網第814章 盛唐標準第43章 單刀對噴第568章 御批敕牒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544章 管不管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280.第280章 誰和你同病相憐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164.第164章 消渴症228.第228章 食盡鳥投林第795章 林賢案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第70章 蜀都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257.第257章 虯髯客李世民第627章 先帝顯靈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126.第126章 街亭馬謖110.第110章 千古一相191.第191章 萬王之王第541章 與關張功烈相彷彿第105章 玄德第420章 正主第60章 威震華夏 炎漢當興第30章 二哥/弟成神了!【改封面了】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第29章 科技樹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514章 雍熙北伐第660章 蜀中不忘靖海事第647章 刀伊入寇第66章 兼職武聖133.第133章 進獄系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394.第393章 天命第670章 合斬虎魘第411章 何故騙我?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第39章 襄樊戰略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第774章 國力比拼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543章 共勉海疆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568章 御批敕牒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第103章 白羆通好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第731章 雙帝同輝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596章 你也算豪傑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138.第138章 何爲強軍第688章 恰逢好時
363.第362章 荊南變337.第337章 奔赴求戰第4章 大舅哥第578章 佳婿賢媳第632章 搖搖擺擺第697章 我可以解釋第525章 改弦易撤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685章 最後悔的事第399章 先察使203.第203章 天外之敵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745章 最像太宗180.第180章 獻俘(感謝萌萌射八荒的盟主)第566章 制詔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592章 大炮開兮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238.第238章 巨舟橫江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363.第362章 荊南變第588章 屏風說書第425章 與魯子敬同觀第752章 子龍賢弟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第681章 終入潁川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第802章 東宮娘娘烙大餅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421章 退而結網第814章 盛唐標準第43章 單刀對噴第568章 御批敕牒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544章 管不管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280.第280章 誰和你同病相憐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164.第164章 消渴症228.第228章 食盡鳥投林第795章 林賢案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第70章 蜀都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257.第257章 虯髯客李世民第627章 先帝顯靈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126.第126章 街亭馬謖110.第110章 千古一相191.第191章 萬王之王第541章 與關張功烈相彷彿第105章 玄德第420章 正主第60章 威震華夏 炎漢當興第30章 二哥/弟成神了!【改封面了】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第29章 科技樹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514章 雍熙北伐第660章 蜀中不忘靖海事第647章 刀伊入寇第66章 兼職武聖133.第133章 進獄系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394.第393章 天命第670章 合斬虎魘第411章 何故騙我?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第39章 襄樊戰略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第774章 國力比拼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543章 共勉海疆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568章 御批敕牒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第103章 白羆通好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第731章 雙帝同輝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596章 你也算豪傑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138.第138章 何爲強軍第688章 恰逢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