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

bookmark

過了年關沒多久,除麻家港外四名知縣都先後將縣中情況以公文的形式傳送軍府衙門進行述職。

頭一年,哪裡都是百廢待興。

幾個知縣頭一次述職,公文都寫了厚厚一疊,從在籍百姓、開墾田畝、收取賦稅、修渠設壕、建城紮寨、規劃鄉都、工業生產、地方特產及編修縣誌多個方面做了統一的彙報。

陳沐能從幾頁紙張上感受到幾個知縣爲了讓述職報告好看一點兒,究竟有多麼用力過猛。

發展最好的無疑是接納移民最多的常勝與金城二縣,經歷最初艱難的三個月後,常勝縣有了足夠吃用的糧食,秋冬兩季像鯨吞牛飲般吸納原住民百姓,如今在籍人口已近二十萬,名列諸縣之冠。

但開墾土地最多的卻不是鄒元標,除了最初接納百姓規劃出近千個村落使土地暴增,後來的日子裡鄒元標都因大量吸納移民而忙碌着,有的村子土地並不適宜居住、有的村落百姓不願耕種,最後到年底統計治下僅剩八百四十二個村。

即便如此,仍舊有的村落勞力多而產出少,百姓生存艱難;有的村落勞力少土地開墾不足,百姓同樣不好過。

鄒元標在述職公文中寫出了他對常勝縣在萬曆七年的計劃,他希望能將縣中村落精簡爲三城二十四鄉,三城分治城、市城與港城,合二十四鄉轄五百村落。

多出的百姓要麼將來向東遷往墨西哥城,要麼向北遷往新縣,倒不是說常勝縣不足以養活這麼多百姓,而是百姓過多、地域過大對縣中資源有很嚴重的浪費。

因爲常勝的農業發展極好,這片土地事宜種植麥子、玉米、各式各樣的豆類,但道路條件不太好,市集也還不夠繁榮,更何況氣候與缺少馱運牲畜令糧食不易保存、交易。

他們能保證口糧,商品糧率卻極低。

糧食放在自家倉庫能保存好幾個月,可一旦想拉出去運輸到常勝市集,一場雨就能讓成車的糧食發黴大半。

鄒元標爲保存縣裡的糧食費盡了心機,榨糖廠、榨油廠、飼料廠全都開起來,恨不得把所有農作物都變成經濟作物,以提高縣中百姓的種植積極性。

到最後都開始養豬了,不單單豬,牛、羊、火雞統統都拿來養,先在縣裡做麥酒醪糟,後面又從西班牙引進了幾名啤酒與朗姆酒工匠,順帶着把工業玻璃的問題也解決了。

但鄒元標做的這些都是長久發展方可見到回報的投入,一兩年後常勝的收益劇增是能夠預期的,但現在單就政績上看,常勝並非最好看的那個。

金城知縣吳中行才更厲害,這個文質出身的知縣在金城左右開弓,收攏在籍百姓十三萬餘口,在內挖掘金礦伐林取木,對外北定黑腳東取硝土。

一年煉製金錠三萬四千兩有奇、採伐良材杉木七萬九千料、熬硝一萬八千斤,他倒是不種地,可仰仗麻貴麾下的蒙古騎兵,繪製出一份縱橫南北一千四百里、東西兩千二百里之輿圖。

其實常勝鄒元標所面臨的問題金城的吳中行一樣不少,但架不住人家有礦,哪怕不說軍府官辦的兩處大金銅礦,單單軍府與閩地商賈合辦的四座小礦,一年收上的賦稅便有黃金兩千三百兩、銅錠一萬一千六百斤。

貴金屬和硝粉送到常勝,駐軍俸祿有麻貴的督軍府從常勝批,他只管個口糧,這知縣當的比鄒元標舒服一萬八千倍,整天卯着勁盤算着再找誰幹一仗。

吳中行對黑腳人的戰爭對這個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小編修的影響不亞於南洋軍府的設立對大明的影響。

就像朝廷當年突然發現,原來這世上除了對北方的防禦戰爭之外,海外的戰爭換個思路是能賺錢的。

編修知縣也嚐到了這個甜頭兒,跟黑腳人一戰讓他直接收穫幾千名交還的奴隸,在他們成爲金城百姓之後吳知縣發現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無往不利,左近各個部落爭先恐後地歸附,再遇到那些對別人來說不好打交道的部落,見着他的人都變得熱情好客。

貿易、交涉、借道、探路,統統容易得不得了。

說迎刃而解,吳知縣都覺得這詞兒不夠貼切,刀子還沒遞出去,繩子自己就開了。

在吳中行的述職報告中,小編修對明年的展望是爭取把麻貴挪到東邊五百里外去,今後照着一年打一仗的效率,每年往東挪五百里,爭取早日摸到地圖另一端。

“看看人家吳子道多銳意進取,你就在這兒養豬吧。”

鄒元標是幾個縣令裡比較慘的,別人述職都只是向東洋軍府遞交一份報告就行了,軍府規定諸縣兩年一度知縣親自述職,可他不一樣,軍府就在他的常勝縣,自然要親自登門述職。

親自述職,就免不了受陳沐奚落。

這跟他幹得好不好沒半點兒關係,只要他來,陳沐就會打消他心裡那點兒小驕傲。

“報告裡我沒見往南北派出的探險隊,還有發生在常勝的歷次戰鬥與塔斯科的銀山,回去再寫,把這些都加上。”

什麼叫我就在這兒養豬吧?

鄒元標很委屈啊,成日裡殫精竭慮得都掉毛了,縣裡這麼多經濟作物,各種各樣的廠子開個沒完,到頭來就這評價?

“大帥,就算金城有礦,可我常勝的百姓可要比金城百姓富裕,遠的不說,再過兩年你看看,常勝的產出能比他金城大好幾倍,再者說,那金城不也養鵝麼?”

金城確實也養鵝,命令還是陳沐下的,不單單爲做燒鵝,也爲麻家港駐軍提供羽絨製作軍服。

這個想法也不來源於陳沐,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提出的鵝絨、鴨絨做衣被比其他物料暖和,由葉夢熊通過二期旗軍送來這個消息,爲支撐戚繼光停留在紙面上的北伐,大明也在趕製鴨絨襖、鵝絨襖。

“我當然知道,但這些述職報告不單是寫給我看的,還要等三期旗軍來了拿回去給皇帝看,陛下是銳意進取的,你對常勝的做法自然是對的,但更要兩全其美,讓陛下看了也高興纔是。”

“探險隊也要儘早拿出成果出來,你要知道這是新大陸,不是大明的某個縣,一地大治固然好,但還有那麼多土地沒有開拓、那麼多土地我們沒有一丁點兒的瞭解,這件事在眼下更爲重要。”

第八十五章 檢視第六十一章 醫典第八章 遊擊第二百九十八章 藝術第四百一十七章 廠衛第十八章 回還第三百四十章 博弈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二百零九章 成本第七十章 板升第三百零九章 奉天第二百三十七章 執念第三百八十一章 課程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一百九十章 總督第三百八十一章 課程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十五章 愚蠢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師第六十章 碗口第一百九十三章 哥薩克第五十三章 蠻獠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二百六十六章 自在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八十六章 指揮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想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務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氣第三十章 最強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一百三十一章 登記第五十三章 蠻獠第二百一十六章 鐵廠第七十章 軍心第十五章 算計第四十七章 然後第三百五十八章 拜年第二百三十九章 另一個世界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第一百五十九章 光頭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五十九章 逼供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氣第八十九章 獄霸第三百五十二章 治病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第四百七十五章 油水第八十二章 蘭花第一百五十三章 突破第六十五 換鐵第一百九十四章 聯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脾氣第六十章 碗口第六十章 望風第三百六十六章 花錢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九章 捕魚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二十五章 賬目第三百零八章 義軍第一百零二章 人間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鴉第二十章 藥匠第二百章 飛翔第三十六章 折衝第一百零七章 石匠第二百九十二章 野性第三十章 最強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七章 隊列第一百零六章 敵人第六十五章 皈依第二百三十二章 奉天第五十三章 操炮第一百零六章 浪費糧食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十章 不吝第二十一章 光棍今天章節晚上發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
第八十五章 檢視第六十一章 醫典第八章 遊擊第二百九十八章 藝術第四百一十七章 廠衛第十八章 回還第三百四十章 博弈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二百零九章 成本第七十章 板升第三百零九章 奉天第二百三十七章 執念第三百八十一章 課程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一百九十章 總督第三百八十一章 課程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十五章 愚蠢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師第六十章 碗口第一百九十三章 哥薩克第五十三章 蠻獠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二百六十六章 自在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八十六章 指揮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想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務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氣第三十章 最強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一百三十一章 登記第五十三章 蠻獠第二百一十六章 鐵廠第七十章 軍心第十五章 算計第四十七章 然後第三百五十八章 拜年第二百三十九章 另一個世界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第一百五十九章 光頭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五十九章 逼供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氣第八十九章 獄霸第三百五十二章 治病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第四百七十五章 油水第八十二章 蘭花第一百五十三章 突破第六十五 換鐵第一百九十四章 聯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脾氣第六十章 碗口第六十章 望風第三百六十六章 花錢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九章 捕魚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二十五章 賬目第三百零八章 義軍第一百零二章 人間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鴉第二十章 藥匠第二百章 飛翔第三十六章 折衝第一百零七章 石匠第二百九十二章 野性第三十章 最強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七章 隊列第一百零六章 敵人第六十五章 皈依第二百三十二章 奉天第五十三章 操炮第一百零六章 浪費糧食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十章 不吝第二十一章 光棍今天章節晚上發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