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去那?當然是去大明瞭!”
手握着菸袋鍋子的王闓運笑道。
“在下要是不離開公子,皇上必定是不放心的,只有在下離開了,大公子才能在這裡大展拳腳,”
作爲帝王術的傳人,王闓運當年遊說曾國藩反清,被指“狂妄”,至於李總督那邊,他連試都沒敢試,不過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很快,他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李大公子的身上。
爲什麼放在他的身上?
因爲他的身邊圍着一羣從大明留學歸來的人,那些人,個頂個的天生反骨,甚至就連同李大公子……那也是心懷反骨的人。於是乎雙方一拍即合。
在王闓運的策劃下,他們行了兵諫,給李大人來了個黃袍加身。
大事成的就這麼利索,至於他的湖南老鄉曾家,也就是眼巴巴的看着李大人穿上了龍袍,壓根就沒有爲大清朝盡忠的意思,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就像當初他料想的那樣,曾國藩之後的曾家……不足爲懼!只要許以高官厚祿,自然也就成事了。
如今大業已成……其實,也就只成了一半而已。
王闓運知道大業只成了一半,李皇帝又豈不知道只成了一半?只要他呆在大公子身邊,李皇帝肯定是不會放心的。
說一千道一萬,李經方總歸不是親生的,繼子雖然是長子,可畢竟不是親生的啊!
“這……”
李經方看着王闓運說。
“你若走了,我這邊可就……”
“我走又有何妨?”
王闓運抽了一口煙,看着李經方說道。
“接下來的事情簡單的很,大公子只需要按照咱們最初的定計,死死的綁着大明就行,有了大明的支持,這大業,自然也就成了一半了!”
綁着大明!
這就是王闓運的計謀,說是計謀,其實就是陽謀而已。
“咱們只需要把大明的投資往這邊引,他們在這裡的投資多一分,對大公子的支持也就多一分,他們的投資多一分,東北的實力也就強一分,此消彼漲之下,十年之後,既便是東北趕不上四州,也不見得比四州差多少。”
“確實如此。”
對此,李經方倒也不懷疑,當年父皇能成大業,靠的就是大明!
“除了吸引大明投資之外,最重要的還是移民,河北、山東都是人多地少的地方,大公子要儘量吸引移民而且,朝中不也定下了“移民實邊”的政策嘛,東北地廣人稀,土地何止億萬畝,有了人,開墾了土地,自然也就有了稅賦,有了稅賦,就能辦洋務、建工廠。”
現在的王闓運已經不再是那個在希望郭嵩燾到了英國,可以用咱們的孔孟儒家文化去教化那些洋鬼子的王闓運了,天下變化如此之大,他又怎麼可能視若無睹?
“可……大明會支持咱們嗎?”
“大公子,你是在大明讀的書,留得洋,您身邊的人也是在大明讀的書留得洋,大明不支持您,難道還支持沒去過大明,對大明沒有幾分親近的二公子不成?”
王闓運壓低話聲說道。
“在下聽說,二公子和英國公使走的近,大明與大英他們兩家可是死對頭,如此,大明自然不會支持二公子的,這就是大公子的優勢所在在啊!”
默默的點了點頭,李經方當然知道他的優勢在什麼地方——親近大明!
這是他最大的優勢,按照國際慣例他是大唐的“親明派”,而圍繞在他身這的人也是“親明派”。
大明不支持他,又支持誰呢?
“王先生打算什麼時候出發?”
“就是這兩天吧!”
王闓運笑道。
“先坐船去青島,那裡有大明的移民船,在下對大明可是好奇的很,現在終於有機會一睹大明風采了。世人皆說,若是世間真的天國,那天國必定是大明。”
這些年關於大明,國人越來越瞭解,但凡是稍微大些的府縣都能買到“生活”畫報,也能買到大明出的書籍,正因爲了解,國人才會對大明充滿了嚮往,認爲那裡就是傳說中的“桃花源”。所以纔會有“天國”的說法。
當然了,這種說法,在兩江那邊肯定不行,那邊……可是自稱天國!
聞言,李經方頗爲感慨的說道。
“大明……待先生到了大明時,就知道何爲天國了。”
在這一瞬間,李經方的腦海中,又一次浮現出了記憶中的那個大明,浮現出了那裡的山山水水,當然還有那裡的百姓富足祥和的生活,當他把目光投向車窗外時,看着那些衣衫襤褸的在車站搬運着貨物的苦力時,他的腦海中閃過這一路上所目睹的遍地的貧困,以及鐵路兩側那些低矮的土坯草房,以及在田間任勞任怨卻終年不得飽食的百姓。
那些面色紅潤的大明百姓與面黃肌瘦的大唐百姓,就這樣在李經方的腦海中,來回交錯着。
一邊是讓人羨慕的富足,一邊是遍地的貧民。
大明百姓也好,大唐百姓也罷,都是華夏人,可爲何生活卻是這樣的天差地別?
想到這,李經方不禁長嘆一口氣,然後把目光轉向王闓運,義正辭嚴道。
“先生,你可知道,我爲何要爭一爭這皇位!”
就像是爲了表明心機似的,李經方說道。
“就是因爲我想讓天下的百姓……”
手指着窗外的那些揮汗如雨的苦力們,李經方肅穆道。
“讓他們所有人,都像大明百姓一樣都能過上富裕的好日子,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業,勞其有其得……可想讓他們過上這樣的日子,就非得爭一爭皇位不可!”
只有到過大明,才知道天下人應該過什麼樣的日子,也只有到過大明,才知道執政者應該如何待百姓。人皆有夢想,其實,李經方也有他的夢想。
看着神情肅穆目中充滿渴望的大公子,王闓運正色說道。
“在下之所以願助大公子成大業,爲的也正是天下百姓,他日我等驅以滿清,恢復漢家河山,而今日再謀大業,所爲者,正是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