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章:兩封奏章

“你說什麼?”李世民以爲自己聽錯了,有點懵。

“臣要彈劾太子!”魏徵提高了聲音。

李世民皺眉問:“你彈劾太子什麼罪過?”

魏徵道:“臣彈劾太子監國不力,公報私仇!”

“魏徵!”李世民忽然瞪眼冷聲道,“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臣自然清楚,臣沒有喝酒,很清醒。”倘若是別人在別的場合說出這種話,感覺像開玩笑,但此時此刻,魏徵滿面肅色地說出來,卻代表着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沒有後路,也就是傳說中的呈堂證供。

魏徵義正辭嚴道:“陛下出徵期間,太子暫代朝政,然在兩月之前,兵部收到庭州刺史李浩軍事告急奏章,轉呈太子,之後此奏章不翼而飛,再無蹤影,具體事宜,皆列於奏疏之中。”他說着又將手中奏章高高舉起。

李世民雙眉起伏,陰沉着臉道:“呈上來!”

許廉趕緊將魏徵的奏疏呈遞給李世民,李世民展開奏章看了起來,看到最後,他龍目怒瞪,雙手已在顫抖。

魏徵緩緩道:“陛下,太子殿下與李浩有私人嫌隙,李浩的奏章到了太子手中後忽然消失,顯而易見,太子是在公報私仇,倘若庭州因此失守,便是太子殿下延誤戰機,望陛下嚴懲不貸。”

“魏徵!”李世民忽然將魏徵的奏疏猛擲於地,拍案咆哮,“你安敢如此欺朕!”

“陛下慎言。”魏徵面不改色道,“魏徵忠心爲國,誓死社稷,怎敢欺君。”

“你……”李世民指着魏徵,想要噴他,但卻噴不出口,就算魏徵的奏疏中所說全是事實,但他的這種方法實在太過剛烈了,太子公報私仇這種事情很上不了檯面,他卻要求李世民嚴懲,那就是要弄得滿城皆知,太子以後是要做皇帝的人,怎麼能丟這麼大的臉,天家顏面何其重要,魏徵如此行徑,簡直就是打太子的臉,順便也抽了一下李世民的臉。

李世民之所以無法罵魏徵,是因爲魏徵佔據了大義,他所說的一切本來就是對的,李世民想要保存太子的顏面,那是他自己的私事,當私事遇上國家大事,哪個輕,哪個重,很明顯。

但對李世民來說,天家臉面和國事一樣,也是天大的事,所以他纔會如此憤怒。

君臣二人對視片刻,李世民暫壓怒火,冷冷道:“太子之事,朕會嚴懲,但不會公告朝臣!”

魏徵緩緩道:“臣之所以彈劾太子,乃爲大唐社稷,君正則民正,陛下若能讓太子悔過自新,此事如何處理,盡由陛下決斷。”

李世民聞言一愣,這才發現,魏徵其實也是很知進退的,他所做的一切,正如他所言,皆爲社稷故。

就在這時,殿外黃門再次來報:“陛下,兵部侍郎冉旭親自送來庭州八百里加急戰報!”

李世民聞言心頭一顫,庭州來的戰報,這說明李浩還活着?當即大聲道:“快宣!”

“宣兵部侍郎冉旭甘露殿覲見!”

冉旭躬身碎步進了甘露殿,剛跪下準備山呼,李世民直接來一句:“快將奏章呈上!”

冉旭一陣懵逼,許廉已經來到他面前,接走了兩份奏章。

李世民展開兩份奏章,看了許久,眼眶忽然泛紅,房玄齡和魏徵見狀一驚,暗暗猜想,難道李浩已經掛了?

“好一個李詩狂!好一個李詩狂!”李世民激動得連連拍案,情難自抑,差點便要落淚。

房玄齡和魏徵對視了一眼,什麼情況?難道李浩沒掛?到底掛沒掛?

李世民終於看完了兩份奏章,胸中如有波濤激盪,久久難平,過了許久,李世民沉聲道:“傳朕令,明日太極殿,朝會!”

房玄齡和魏徵到最後都沒能知道李浩到底有沒有掛掉,有點焦灼。

李世民打發走了房玄齡魏徵還有冉旭後,轉頭問許廉:“隱元衛那邊,可有密報?”

許廉一臉爲難道:“陛下,老奴隨您剛剛出徵回來,剛替您解甲,房相便來覲見,老奴還未來得及去問呢。”

“速速去問,朕要知道更多李浩的事情。”

“是。”

是夜,李世民獨自坐於甘露殿上,看着一封又一封從庭州傳來的密報,心中波瀾起伏,如瀚海洶涌,密報記述的非常詳細,從李浩一入庭州刨曹田的牆角,到發展庭州,再到跟曹田鬥智鬥勇,再到高昌進犯,李世民完全沒想到李浩在庭州竟經歷瞭如此多的艱難險阻,他真的非常慶幸,慶幸自己派五百右驍衛去保護李浩,更加慶幸之後又派陳賓帶着一千左武衛去庭州,因爲李浩的奏章中提到,正是陳賓救了他,救了庭州。

李世民緩緩走出甘露殿,負手昂頭,望向漫天繁星,沉默了許久,忽然長聲嘆道:“天佑我大唐!天佑我大唐啊……”

隔日,太極殿開大朝會,李世民端坐於寶座之上,掃了一眼下方衆臣,緩緩道:“高昌犯我大唐庭州之事,想必諸卿都已知曉了吧。”

衆臣沒有說話,李世民又道:“高昌先以一萬五千之衆,襲擾庭州,卻被庭州刺史李浩派一千精騎連夜擊破,倉皇逃散,此乃一功,爲李浩記下。”

衆臣聞言紛紛驚訝不已,以一千敗一萬五,這怎能不讓他們驚訝。

李世民繼續道:“後高昌又從西突厥借兵五萬,合高昌本國兵力,七萬兵馬,圍攻庭州,庭州刺史李浩率四千之衆,力守孤城,寸步不讓,苦撐三月有餘,終於等來陳賓一千援軍,大破高昌軍,終解庭州之圍,此又一不世之功,爲李浩記下。”

衆臣聞言盡皆震驚,他們確實已經聽說了高昌進犯庭州之事,但具體情節,卻不知曉,一聽說李浩憑藉四千之衆苦守孤城,力戰七萬之敵,頓時感覺像是天方夜譚,縱是有軍神之稱的李靖也不禁爲之動容。

太極殿之上,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被李浩的事蹟驚呆,倘若不是從李世民口中說出,打死他們都不敢相信。

李世民靜待良久,忽然提高了聲音,道:“今日召諸卿過來,乃爲出兵高昌之事,高昌地處絲路重鎮,屢次劫殺我大唐商隊,置我天國顏面於不顧,朕早有討伐之心,如今高昌變本加厲,犯我國土,是可忍孰不可忍!”

衆臣聞言再次一驚,李世民要出兵討伐高昌了,這件事其實李世民之前也提過幾次,但都被駁回了,因爲高昌太遠了,和大唐只見還隔着兩千多裡的沙漠,終究還是地理因素。

李世民話音剛落,岑文本忽然出列道:“陛下,高昌與長安遠隔萬里之遙,又有兩千裡沙磧爲天然屏障,若出重兵征討,徒耗國庫不說,待至其地,已兵馬俱疲,易被高昌有機可乘,望陛下三思。”

秦瓊聞言皺眉,出列道:“陛下,高昌犯我唐土,殺我唐民,罪不容誅,臣請戰出師,誓滅高昌!”

李世民點頭道:“出兵高昌之事,朕心意已決,諸卿不必再勸,朕此次朝會是來問詢諸卿,該如何出兵爲妥。”

這時,孔穎達忽然出列,朗聲道:“陛下,老臣不贊同出兵高昌!”

李世民皺眉道:“孔祭酒,你沒聽到朕方纔的話嗎?”

“老臣聽到了。”孔穎達面不改色道,“聖君兼聽,昏君偏信,陛下爲聖明之君,當聽進諸臣諫言,老臣反對出兵高昌。”

李世民很惱火,非常惱火,出兵高昌這件事,連最難搞的魏徵都沒有反對,這老教書匠卻跳出來唧唧歪歪,簡直豈有此理,他征討高昌的心意已決,不說爲報仇,單是爲絲綢之路,他就必須滅了高昌,這對大唐的經濟影響將是巨大的,錢可是好東西,一個國家有了錢,國家才能強盛,百姓才能富足,這些東西可不在孔穎達的考慮範圍之內,他的眼裡只有聖人大道。

於是李世民開始耍無賴:“今日朕不想聽諫,孔祭酒退下吧。”

“老臣必須要說!”孔穎達義正言辭道,“老臣以爲,中書令岑大人所言極爲在理,出兵高昌,徒耗國庫,置大軍於險地,實乃不智之舉;老臣還以爲,高昌小國,不明事理,乃因地處荒夷,教化難至,古語有云,攻城爲下,攻心爲上,陛下既欲攻其城,何不攻其心,傳吾皇教化於蠻夷,使其明理,乃止干戈,免塗炭,亦能揚我大唐仁義之國威,叫萬邦臣服。”

不得不說,孔穎達這個老夫子果然是個老學究,說起來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在場衆臣聽了他的話,忽然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不禁紛紛點頭,贊同他的觀點。

倘若李浩在場,他只想問一句話,那就是:“假如對方不配合呢?”。

孔穎達的一番話看似引經據典,大道理滿天飛,聽起來非常有說服力,假如高昌不配合呢,懵逼了吧。

李浩的眼界見識是非常高的,畢竟他擁有超越唐人一千三百多年的智慧和經驗,但在場的衆人沒有啊,包括李世民也沒有,李世民很憤怒,孔穎達居然當面跟自己叫板,最可氣的是在場的衆臣居然還聽信了他的話。

“仁義!仁義!”李世民已經出離了憤怒,怒聲咆哮,“對高昌仁義了!誰來對我大唐子民仁義!誰來對庭州百姓仁義!”

他說着猛然從身旁抓起一份奏摺狠狠地丟向孔穎達,直接砸在了孔穎達臉上,然後擡手指着孔穎達,厲聲道:“這是李浩送來的八百里加急軍事奏章,當着滿朝文武面,你給朕念出來!大聲的念出來!”

衆臣還是第一次見李世民發這麼大火,即便以前魏徵和李世民互相傷害的時候,李世民頂多也就瞪眼睛吼嗓子而已,從未用奏章砸過人,這次很顯然是動了雷霆之怒。

孔穎達也被李世民的模樣嚇得有點怕了,撿起奏章唸了起來。

這是李浩的軍事奏章,主要就是講述戰事經過,列數高昌罪狀,同時將有功之人提名等等,其中有一段內容是這樣寫的:“三日內,城中餓死者過百,然舉城安定,無人恐慌,皆默默忍飢,靜靜捱餓,悄然逝去,蓋因百姓皆知,城中無糧,若起慌亂,則敵軍便知,其時,庭州危亦。”

翻譯成白話則是:三天之內,城中超過百人餓死,然而全城的百姓很安靜,沒有人恐慌,默默忍飢挨餓,然後靜悄悄地死去,因爲百姓們知道,城裡沒有多餘的糧了,再鬧也是無濟於事,反而引起恐慌,如果讓敵人知道,那麼庭州就危險了。

當孔穎達讀到這一段時,太極殿中衆臣皆露出肅然之色,或敬或悲,他們彷彿看到無數百姓默默忍飢挨餓然後悄然死去的畫面,有人甚至已經開始偷偷抹淚。

孔穎達讀完李浩的奏摺,自己也頗有感觸,他仔細思量,認爲自己說得道理是正確的,因爲那是聖人留下的道理,絕不會錯,然而他又覺得李浩的奏章也是正確的,高昌確實很可惡,該打,他忽然好矛盾,到底哪裡出了差錯。

李世民見滿場文武大臣盡皆默然,知道李浩的奏章已經起了作用了,又拿出一本奏章,道:“這是李浩請求出兵征討高昌的奏章,很是簡短,但盡抒我大唐男兒之志,魏徵,你身負浩然之氣,此奏章,由你來念。”他說罷將奏摺交給許廉,許廉捧着奏章送給了魏徵。

魏徵展看奏章匆匆看了一眼,忽然面露驚容,隨即滿面莊嚴之色,朗聲念出來:“聖明之君在上,微臣李浩覲言,泱泱中華數千載,歷數君王多少代,然名垂千古者不過寥寥。

秦皇平亂世,定八荒,功蓋千古;漢武滅匈奴,鎮**,名垂萬世。

然微臣獨推大唐天子,文治盛世,武定九州,大唐兵鋒所至,四海皆伏,遂萬邦來朝,俯首稱臣,謂吾皇天可汗!

今有西域彈丸之國高昌,民不足十萬,貪婪兇殘,截斷絲路,犯我唐土,微臣戍守庭州,攜兩萬之民四千之兵,拒七萬胡馬於庭州女牆,戰事之烈,雖千言萬語不能達也。

吾皇以孝治國,以仁義服天下,然仁義二字,胡夷未懂,大唐邊陲之民,盡受摧殘,或有息事寧人之輩欲以聖人之言教化胡夷,殊不知蠻夷之族,不服聖人之道,窺伺大唐萬里疆土久亦,恨不能取而代之,與之以善,則以爲弱,其勢愈發猖獗,長此以往,大唐危亦。

狼性本惡,縱爲高僧大德教養,亦難遷食肉之習,此世間至理也。

微臣不才,未有飲馬酒泉之能,亦無封狼居胥之功,然一副赤膽之心,可昭日月,高昌屠我唐民,犯我疆土,微臣願掣三尺青鋒,請戰出師,縱馬革裹屍,肝腦塗地,亦要十蕩十決,重開絲路,爲吾皇建萬世之功。

聖明之君,當內聖外王,文治於內,武治於外,有犯我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

奏章念罷,滿朝文武盡皆肅然,無一人言語,太極殿內落針可聞。

325章:幫陳鬆娶媳婦兒286章:推倒圖蘭朵268章:吐蕃剋星247章:殺武媚娘296章:祿東贊中計195章:唐魂184章:倔強的少女 下594章:給李世民輸血477章:刺殺李浩 中473章:狄仁傑674章:細奴邏的決定90章:李屏探監190章:兵者,詭道也7章:不愉快的聊天860章:李浩監國798章:金城破494章:城中出瘟疫236章:古怪的敘舊方式278章:逼宮,兵諫284章:超級護身符33章:蜂窩煤323章:贓官秦淼745章:陸雲血戰(上)510章:拜訪衆國公621章:參王827章:又見程處默211章:大破高昌 上477章:刺殺李浩 中779章:王皇后見武媚娘41章:軍中小妞494章:城中出瘟疫617章:坑新羅使臣(上)410章:流放薛仁貴209章:出兵高昌164章:庭州現況194章:轟天雷673章:舌燦蓮花袁天罡521章:說服吳王761章:銀狐見樊梨花463章:論策513章:驚天之秘269章:生擒倫珠仁增218章:侯君集入獄543章:倒黴的狄仁傑731章:君臣淚別593章:借龍血760章:識破陰謀501章:喜後之憂212章:大破高昌 中324章:金珠金鈴736章:主動出擊的敵軍309章:殿前鬥智 上690章:小普陀寺477章:刺殺李浩 中25章:有人砸店763章:李浩告黑狀434章:茶樓聽風391章:救馬周748章:風起雲涌748章:風起雲涌430章:奸商694章:風雲際會456章:李靖一生,不弱於人606章:推電力,通火車53章:國子監進學666章:天下大勢522章:她是我的!660章:夜襲王庭(上)802章:殺死自己女兒125章:文武雙修38章:李浩從軍637章:狄仁傑被求愛530章:小迪逃難752章:太極殿上動武348章:把晉王也殺了638章:有人潑髒水111章:春狩 四650章:玩死太原王氏555章:要孩子614章:招降163章:老子是刺史865章:雄關漫道真如鐵31章:合作伙伴593章:借龍血263章:公主的計謀266章:草原之戰 中759章:萬民請願791章:真爹扮假爹149章:血戰古城 中84章:武瞾 上549章:風雲暗涌379章:辣眼睛447章:契機來了646章:就地審案210章:軍臨516章:當殿五奏59章:逼婚52章:冠禮 下575章:扮豬吃老虎(下)246章:吐蕃來襲
325章:幫陳鬆娶媳婦兒286章:推倒圖蘭朵268章:吐蕃剋星247章:殺武媚娘296章:祿東贊中計195章:唐魂184章:倔強的少女 下594章:給李世民輸血477章:刺殺李浩 中473章:狄仁傑674章:細奴邏的決定90章:李屏探監190章:兵者,詭道也7章:不愉快的聊天860章:李浩監國798章:金城破494章:城中出瘟疫236章:古怪的敘舊方式278章:逼宮,兵諫284章:超級護身符33章:蜂窩煤323章:贓官秦淼745章:陸雲血戰(上)510章:拜訪衆國公621章:參王827章:又見程處默211章:大破高昌 上477章:刺殺李浩 中779章:王皇后見武媚娘41章:軍中小妞494章:城中出瘟疫617章:坑新羅使臣(上)410章:流放薛仁貴209章:出兵高昌164章:庭州現況194章:轟天雷673章:舌燦蓮花袁天罡521章:說服吳王761章:銀狐見樊梨花463章:論策513章:驚天之秘269章:生擒倫珠仁增218章:侯君集入獄543章:倒黴的狄仁傑731章:君臣淚別593章:借龍血760章:識破陰謀501章:喜後之憂212章:大破高昌 中324章:金珠金鈴736章:主動出擊的敵軍309章:殿前鬥智 上690章:小普陀寺477章:刺殺李浩 中25章:有人砸店763章:李浩告黑狀434章:茶樓聽風391章:救馬周748章:風起雲涌748章:風起雲涌430章:奸商694章:風雲際會456章:李靖一生,不弱於人606章:推電力,通火車53章:國子監進學666章:天下大勢522章:她是我的!660章:夜襲王庭(上)802章:殺死自己女兒125章:文武雙修38章:李浩從軍637章:狄仁傑被求愛530章:小迪逃難752章:太極殿上動武348章:把晉王也殺了638章:有人潑髒水111章:春狩 四650章:玩死太原王氏555章:要孩子614章:招降163章:老子是刺史865章:雄關漫道真如鐵31章:合作伙伴593章:借龍血263章:公主的計謀266章:草原之戰 中759章:萬民請願791章:真爹扮假爹149章:血戰古城 中84章:武瞾 上549章:風雲暗涌379章:辣眼睛447章:契機來了646章:就地審案210章:軍臨516章:當殿五奏59章:逼婚52章:冠禮 下575章:扮豬吃老虎(下)246章:吐蕃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