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責無旁貸

然事與願違,他們想當鴕鳥穩定局面,但是馬錚所部卻不給他們這個機會,大規模兵員集結絕不是鬧着玩兒的,肯定是這支支那軍隊又要對方面軍動手了。

無奈之下,杉山元當即召集華北方面軍高級軍官召開軍事會議,緊急部署應對策略。

鑑於華北地區守備空虛,尤其是平津地區,大批部隊被牽制在山西和河北以及山東的其他戰場,導致內部守備兵力嚴重不足。而馬錚所部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部隊,戰鬥力極強,對方面軍的威脅極大。

因此,經過一番研究,杉山元決定命令駐紮在山東徐州地區的第21師團以及駐紮在濟南的第32師團北上,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大戰。

這一次馬錚是動真格的了,綏察軍區雖然需要發展的時間,但是既然國內的局勢需要綏察軍區做出犧牲,那麼舍小我爲大我,爲了大局馬錚不在乎被日本人當成靶子。

既然和日本人不免一戰,與其讓日軍主動來攻還不如自己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況且綏察軍區坐擁十幾萬大軍而一直無所作爲的話,不止是遠在重慶的老蔣不滿意,就算是全國人民也會對綏察軍區甚至於整個八路軍產生不滿的。

馬錚就是這麼一個人,既然如此,那麼他就用行動告訴全國人民,綏察軍區還是原來的綏察軍區,他馬錚還是原來的馬錚,日本人在他面前還是原來那樣不堪一擊。

武漢淪陷對於國民的打擊有多大,沒有人比馬錚更清楚了。現在的中國確實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來發聲,不然等到過段時間蘇日之間進行媾和的時候,民衆中絕望的氣息將會更加的濃郁。

儘管發動一場如此大規模的戰鬥對於此時的綏察軍區來說確實並不合適,這回打斷綏察軍區正在進行的工業化建設。但是馬錚更明白,他現在所要做的並不是爲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爲中華民族的騰飛以及古老華夏文明的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此爲前提,即便是整個綏察軍區都搭進去都無所謂。

固然,南昌依然如同歷史上那樣被日軍佔領了,而武漢也是一如既往的淪陷了,歷史似乎是和他馬錚開了一個大玩笑,一切似乎都已經回到了歷史的原點。

但是馬錚卻知道自己做的並非沒有意義,表面上日本依然如同歷史上那樣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然而實際上的情況卻遠非如此,他也很清楚此時日本國內的情況。

日本是一個島國,受到國內基本國情的限制,日本資源匱乏,幾乎所有的戰略物資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物資都是依賴進口輸入。

衆所周知,進口是需要大量資金的,而剛剛從那場大蕭條、大崩潰的經濟危機中緩過氣來的日本的經濟實力並不很強。在往大了說,日本的經濟表現是極其糟糕的。

儘管日本政府實施了許多有效的方法來挽救經濟危機,但是限制於經濟本身的弱點,日本不得不最終選擇了用對外擴張暨侵略中國來緩減其自身的損失。

但是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日本雖然利用從中國掠奪來的原料以及中國東部廣闊的市場暫時性遏制住了經濟危機的蔓延,然而距離經濟完全恢復還有一段時間。如果戰爭一直持續下去,這必然會對原本就不堪重負的日本經濟徹底的崩潰。

當然了,馬錚這樣說並不是信口開河,也不是想當然,這一切都是有歷史根據的。據日軍戰史記載,“七七”事變時日本儲備的黃金,包括行紙幣的準備金,全部只不過十三億五千萬日元。而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對戰爭規模起着制約作用的,實際上還是它的黃金儲備量,這意味着日本的正幣儲備量從最初就限定了這場戰爭的規模。

然而這場戰爭一開始就已經脫離了日本高層的爲他設定的軌道,中國人民並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羔羊,一支支英勇的中國抗日軍隊給予了日軍巨大的殺傷。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一系列大規模作戰,最終讓日本“謀求早期解決”的計劃流產,日本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戰爭的泥潭。

衆所周知,戰爭不只是打的武器裝備以及兵員素質,戰爭是一場綜合國力的較量。軍事固然重要,但是經濟卻是最爲重要的依託。

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作爲後盾的話,再強大的軍隊也都是一隻紙老虎。當你的優秀的士兵拿着性能優良的步槍裡沒有一顆子彈的時候,你就會突然間發現,經濟其實才是戰爭的重要核心。

爲了維持侵華戰爭,日本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進口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單單昭和十二年(1937年)從海外輸入的軍需物資總額達到九億六千萬日元。這些大多是從大洋西岸的美國進口的,無論是數量還是價格都是讓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

到翌年的6月,爲了進行武漢會戰,日本國內更是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全安國上下捐款捐物支持政府打這場戰爭。但是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頻臨崩潰的邊緣,爲了組建更多的部隊,日本國內連學校教練用的步槍都被收回,用於裝備擴建的軍隊。

這只是日本經濟衰退的一個表現,而且這只是表面上的東西,並不能表現日本經濟惡化的深層內在。作爲一個新世紀的共和國的精英指揮官,馬錚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由於戰爭的需要,日本從國內抽調了大批的青壯參軍,兵員的不斷增加,直接導致日本國內勞力、糧食、能源均感不足。截止武漢會戰結束後的1939年,日本軍費的支出已達61.56億日元,已遠遠出了日本國家的儲備量,從而使日本國力窮困急劇表面化,已經失去了充分保障軍隊軍事物資供應的能力。

一支軍隊要是失去了充分的後勤保障,那麼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八路軍以及大批的游擊隊就不需要那麼多的後勤保障,但是戰鬥力依然槓槓的,因爲這支軍隊從組建到今一直都是在沒有充分的後勤保障中打過來的。

單單從這一方面看,日軍那是無論如何都比不過八路軍的。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從而大大加重了日本中央統帥部腦的痛苦和壓力,以致於其參謀總長和陸相自稱:“外強中乾是我國今日的寫照,時間一長就維持不住了”。

雖然說他和麾下的將士們這兩年的苦戰依然沒能改變中國的劣勢,但是馬錚也想明白了,自己只不過是一個略懂一點歷史走向的普通軍人。相對於整個歷史的長河而言,自己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更本就算不得什麼。

日本現在在就是一隻正在透支生命的紙老虎,只要自己不斷地打擊它就可以將其拖垮,讓其不斷的流血就能將其拖死。

況且眼前這場戰鬥不僅僅是國民政府需要,對身在山東的他同樣頗爲急切。要是不把華北的小鬼子徹底調動起來的話,山東的第12軍絕對會在短時間內對他的山東第一師發動大規模的圍剿的,在沒有做好反圍剿的作戰準備之前,馬錚必須將小鬼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既然對大家都有利,那麼這一仗他便責無旁貸。(。)

第186章 空軍出場第57章 閻老西的糟第126章 日軍撤兵第144章 聽天由命第1023章 大摸底第900章 日軍的秘密調整第415章 驚慌的華北方面軍第997章 國共談判第509章 罪惡第147章 低調是王道第506章 實力第782章 誘人的條件第936章 當前任務第195章 後院着火第110章 熱血演講第1097章 拯救人質行動第1144章 大戲開鑼第667章 漁翁得利第674章 日本人的小動作第378章 何秀林的想法第1150章 口水仗第793章 永野修身第357章 特戰隊的對手第1027章 反攻華北第258章 軍火生意第280章 馬錚眼中的閻老西第1083章 血債血償第1090章 秘密幹線的工作者第337章 日軍代表到了第1096章 中場休息第951章 默契第889章 趣事逸聞第826章 困惑的岡村第758章 二圍北平第476章 戰鬥開始第794章 責問第867章 憤怒的前田治第677章 不懼威脅第53章 教訓日軍飛第1173章 通電起義第452章 將才和帥才第117章 戰起晉西北第137章 寧死不做俘虜第三百三四十一章 治安肅正作戰計劃第753章 瘋狂的日軍第461章 撤兵第842章 馬錚的換裝計劃第805章 《基本國策綱要》第414章 棘手的問題第141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617章 太原再度淪陷第804章 蠢蠢欲動的泰國第760章 國民政府的大動作第9章 戰前訓練(三)第224章 政治任務第1114章 出兵東部草原第1141章 破雙遼!第345章 戰前會議第126章 日軍撤兵第717章 十萬人質第624章 全殲第12師團第312章 作戰總結會第672章 外貿戰略計劃第889章 趣事逸聞第661章 傘兵來襲第1128章 想退休的山田大將第271章 各有所動第75章 驕傲的黑田第1142章 再接再厲第375章 熟悉的配方楔子第1141章 破雙遼!第707章 烽煙四起第39章 天鎮第19章 白刃戰第486章 五千兵員到手第1048章 草原邊烽第409章 青黴素問世第592章 大發戰爭財第788章 整飭軍紀第451章 深夜被驚動的大佬們第465章 南下方案第207章 爲皇御天下舵主第844章 難產了第677章 不懼威脅第1025章 茅塞頓開第864章 鬧事兒第692章 調兵遣將第946章 第三次近衛內閣第580章 疑點第869章 四處點火第1067章 中途島海戰的消息第945章 實地考察第566章 大義孫蔚如第148章 老頭子的怒火第846章 美日談判第88章 駐蒙軍的來信第1038章 空投物質第785章 何應欽的建議第148章 老頭子的怒火
第186章 空軍出場第57章 閻老西的糟第126章 日軍撤兵第144章 聽天由命第1023章 大摸底第900章 日軍的秘密調整第415章 驚慌的華北方面軍第997章 國共談判第509章 罪惡第147章 低調是王道第506章 實力第782章 誘人的條件第936章 當前任務第195章 後院着火第110章 熱血演講第1097章 拯救人質行動第1144章 大戲開鑼第667章 漁翁得利第674章 日本人的小動作第378章 何秀林的想法第1150章 口水仗第793章 永野修身第357章 特戰隊的對手第1027章 反攻華北第258章 軍火生意第280章 馬錚眼中的閻老西第1083章 血債血償第1090章 秘密幹線的工作者第337章 日軍代表到了第1096章 中場休息第951章 默契第889章 趣事逸聞第826章 困惑的岡村第758章 二圍北平第476章 戰鬥開始第794章 責問第867章 憤怒的前田治第677章 不懼威脅第53章 教訓日軍飛第1173章 通電起義第452章 將才和帥才第117章 戰起晉西北第137章 寧死不做俘虜第三百三四十一章 治安肅正作戰計劃第753章 瘋狂的日軍第461章 撤兵第842章 馬錚的換裝計劃第805章 《基本國策綱要》第414章 棘手的問題第141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617章 太原再度淪陷第804章 蠢蠢欲動的泰國第760章 國民政府的大動作第9章 戰前訓練(三)第224章 政治任務第1114章 出兵東部草原第1141章 破雙遼!第345章 戰前會議第126章 日軍撤兵第717章 十萬人質第624章 全殲第12師團第312章 作戰總結會第672章 外貿戰略計劃第889章 趣事逸聞第661章 傘兵來襲第1128章 想退休的山田大將第271章 各有所動第75章 驕傲的黑田第1142章 再接再厲第375章 熟悉的配方楔子第1141章 破雙遼!第707章 烽煙四起第39章 天鎮第19章 白刃戰第486章 五千兵員到手第1048章 草原邊烽第409章 青黴素問世第592章 大發戰爭財第788章 整飭軍紀第451章 深夜被驚動的大佬們第465章 南下方案第207章 爲皇御天下舵主第844章 難產了第677章 不懼威脅第1025章 茅塞頓開第864章 鬧事兒第692章 調兵遣將第946章 第三次近衛內閣第580章 疑點第869章 四處點火第1067章 中途島海戰的消息第945章 實地考察第566章 大義孫蔚如第148章 老頭子的怒火第846章 美日談判第88章 駐蒙軍的來信第1038章 空投物質第785章 何應欽的建議第148章 老頭子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