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大變局

除了以上的措施之外,老蔣還制定了劃清各兵種之間的關係,完善各兵種的作戰方針。

其核心是對現有國家戰備資源進行整合,積極購買先進武器裝備,發展特種作戰力量,組建了大量的德械師。同時大力發展中央直屬軍隊,引進國外的訓練模式。裝備中央軍70個師,其中40個師是以黃埔軍校生爲軍官組建的,並聘請德國的教官予以訓練。

另外就是統一武器制式,這一點很重視,當時各地武裝的槍支配備五花八門。比如桂系是英國裝備,滇軍是法式裝備,東北軍是日式裝備等。各地的兵工廠生產的槍支彈藥也是五花八門,給前線補給帶來很大的不便。

因此國民政府決定統一幾種戰時使用率最高和用途最廣泛的兵器的制式,尤其是統一了步槍,機槍,迫擊炮等制式。積極擴大軍工的產量,提高軍工質量。對國外先進的武器裝備進行積極仿製。比如輕重機槍方面對德國和捷克的裝備進行了仿造,戰爭開始後,對日本的擲彈筒進行了仿造。

最重要的是國民政府積極執行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爲大勝,實行持久戰戰略。在抗戰前夕蔣百里出版了他的《國防論》,他在《國防論》和其他着作中闡述的對日戰略,歸納起來有三。

第一,中國對日不懼鯨吞,乃怕蠶食,故對日不應步步後退,而要主動地實施全面抗戰,化日軍後方爲前方,使其無暇消化佔領區,從而使日本無法利用佔領的地區提高戰力。

第二,主動出擊上海日軍,迫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爲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從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

第三,以空間換時間,行持久戰,通過時間的消耗拖垮日本。具體做法爲將日軍拖入中國地理第二棱線,即湖南、四川交界處,和日軍進行相持決戰。

事實上,蔣百里雖然在1938年早逝,但是中日的戰爭發展,恰恰按照他的預料進行,反映了他對兩國實力與戰略態勢的準確把握。他在逝世前不久發表的文章中,更擲地有聲地提出了今後中國對日戰略的指導方針——“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它講和!”

全面抗戰開始後,中日之間的實力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在經濟和工業上,1937年時,日本的工業產值爲60億美元,而中國爲13.6億美元;日本鋼產量爲600多萬噸,而中國爲50餘萬噸;日本擁有世界前列的軍工製造業,中國只能製造基本的槍支和小口徑火炮。

軍隊方面:1937年中旬時,日軍擁有陸軍兵力60萬人,經過訓練的後備兵力160餘萬人。中國擁有陸軍200萬人,預備役50萬人。雖然兵力差距不大,但日軍每師的裝甲數量和炮兵數量都遠大於****。日軍海軍擁有大型艦艇200艘,中國僅有66艘;日軍陸海軍擁有作戰飛機2625架,中國僅有作戰飛機305架。

鑑於中日軍事和國力的巨大差距,以及中國大縱深,人口多的特點,國民政府制定來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爲大勝爲大勝的戰略方針。以空間換時間,就是利用中國廣闊的國土,於敵進行持久戰,等待國際國內時機的轉變。積小勝爲大勝,就是在每一場戰役中,逐步消滅敵人,消耗敵人,以量變完成質變。

爲完成此作戰方針國民黨當面主要進行了大量的大規模戰役,例如淞滬會戰,日此戰日軍投入10個師28萬人的兵力,中國投入70個師的兵力,雖裝備惡劣但士兵大都拼死殺敵,此役斃傷日軍4萬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速戰速決的迷夢,有效的化解了日軍三月亡中國的戰略。

雖然最後失去了上海並隨即丟失了南京,但也使得日軍在華北,華中上千公里的戰線上陷入消耗戰,而國民政府趁機完成了企業和國家機關的轉移。

爲阻止日軍西犯,國共雙方聯合組織了太原會戰。此會戰以閻錫山爲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從一九三七年八月開始至十一月結束。此次會戰有效的呼應了淞滬會戰,日軍傷亡近3萬人,消耗了日軍的作戰力量,阻擊了日軍沿平漢南下作戰的計劃。

爲了阻止日軍華北軍沿津浦鐵路南下和華中日軍會合,國民政府由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指揮組織了徐州會戰。此會戰國民政府調集了60萬的兵力,在臺兒莊取得大捷,又一次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此次會戰歷時4個月,爲剛剛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組織武漢地區的防禦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通過數次會戰,國民政府初步實現了以空間換時間戰略目標,而日軍因爲戰線太長,兵力分散,戰略物資嚴重消耗,被迫改變對華策略。實行以拉攏分化國民政府內部汪精衛等親日派,建立僞政權爲主,兵力進攻爲輔的對華戰略。

第四步是最後一步,也是老蔣一直以來堅持的從來都沒有動搖過的一步,這一步就是積極尋求國際幫助,加入反法西斯戰爭同盟獲得大國支持。

老蔣的政治眼光高明就高明到這裡,他很清楚日本雖然在亞洲是數一數二的大國,但是放到國際上也不過是一個二流國家,與真正的大國比起來日本還差得遠,作爲既得利益者,美英法等國是不希望日本崛起的,因此日本在崛起的過程中是必要與這幾個國家發生衝突,所以很早以前老蔣就打算抱大腿了。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就很明確的主張要和英國、美國、蘇聯結成統一戰線並主要期望聯美抗戰。在日軍挑起中日事端後,國民政府依照《九國公約》多次上告國聯,期望西方大國出面調停局勢。

不管是九一八事變後的國聯調停還是之後的各國介入,督促中日和談,這都是老蔣希望西方大國介入積極尋求國際幫助的有力證明。

然而令國民政府沮喪的是。英美法等大國雖然和德日意等有尖刻的矛盾。但爲了緩和本國的內部危機,以及期望靠德日意來壓制蘇聯的構想都採取了綏靖政策。英國甚至和日本簽訂了《中國海關協定》,將中國在日佔區的海關移交給日本。而此時美國同時和中日維持友好的貿易關係,同時明裡暗裡支持縱容日本侵華。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打響之後,德國在歐洲所向無敵的表現才刺激到了美國人。美國人看得出來,現在僅英國依靠英吉利海峽頑強抵抗,其結果很可能是以失敗而告終。

這使得美國認爲自身的利益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爲了抵制法西斯國家在全球的擴張,美國參、衆兩院政治試圖尋找應對的辦法,而對中國政府示好便是其中手段之一。

這主要得益於中國人民在長達年多的戰爭中的英勇表現,在日軍剛剛入侵中國的時候,沒有那個國家看好中國,包括一部分國人,認爲中國如果不向日本臣服的話,亡國指日可待。事實上日本政府也是這樣想的,甚至於狂妄的喊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

但是結果卻是中國人撐了下來,用數以百萬人的鮮血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讓其露出了虛弱的本質,也讓中國贏得了歐美國家的認可,因此圍繞着長沙會戰,一場大變局正在形成。(。)

第203章 陷入泥潭的日軍第1097章 拯救人質行動第432章 治療瘟疫第一步第852章 美國人的請求第401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1142章 再接再厲第649章 龐然大物第773章 經濟建設第183章 劍指湖口第458章 棄卒保車第895章 勢態第1146章 反擊!第729章 不做王八蛋第834章 新牆河陣地失守第808章 奪寶計劃第960章 國府震動第1142章 再接再厲第一干一百七十一章 實力飆升第201章 情況有變第1105章 酣戰第972章 歐洲的消息第488章 名震魯西的呼延家族第531章 敗仗也是有意義的第85章 清晨訓練第47章 奇襲戰俘營第983章 要行動了第1001章 唐山大作戰第1131章 戰略目標與戰術目標第159章 窯洞夜話第746章 第一道考驗第475章 馬清的小算盤第689章 戰意昂揚第1190章 渡江作戰第375章 熟悉的配方第911章 化家嶺阻擊戰(下)第590章 撤兵山東第80章 閱兵進行時第1120章 震驚的都村大佐第131章 將官會議第61章 擴編方案第一干一百五十四章 聚焦七臺河第1145章 東北震動!第一干一百六十章 馬崢的大禮第914章 總攻開始了第1145章 東北震動!第1087章 打聊城第405章 強大的火力第245章 論持久戰第252章 道歉!第487章 一語成讖第719章 高樹勳與高樹勳運動第526章 大局已定第1011章 綏西換天津第288章 表態!第434章 大陸第38號令第546章 打邯鄲第204章 虎嘯峽伏擊戰第108章 賺了第71章 賭贏了第2章 糟糕的情況第1101章 馬到功成第1064章 轟炸青島港第1142章 再接再厲第580章 疑點第298章 馬錚的真實意第1194章 德國投降第959章 南下豫北第12章 憤怒的酒井少第731章 彈盡糧絕第37章 晉察冀危機第977章 各國的態度第141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897章 宣化—日軍的墳墓第254章 馬錚的辦法第三百三四十三章 提前出現的ak47第876章 笑到最後的纔是最幸福的第373章 興奮地消息第328章 謀劃綏西第240章 繳獲半部軍旗第50章 多大的能力坐第693章 馬錚的推斷第58章 借刀殺人第402章 大戰再起第552章 孤注一擲第650章 九七式中戰車第958章 形勢危急第930章 共襄盛舉第680章 重兵出擊第1173章 通電起義第641章 會談第959章 南下豫北第825章 烽煙四起第462章 媳婦兒走了第521章 設套第1058章 整飭軍紀第707章 烽煙四起第55章 老孔雀開屏第713章 轉機第940章 街頭見聞第378章 何秀林的想法
第203章 陷入泥潭的日軍第1097章 拯救人質行動第432章 治療瘟疫第一步第852章 美國人的請求第401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1142章 再接再厲第649章 龐然大物第773章 經濟建設第183章 劍指湖口第458章 棄卒保車第895章 勢態第1146章 反擊!第729章 不做王八蛋第834章 新牆河陣地失守第808章 奪寶計劃第960章 國府震動第1142章 再接再厲第一干一百七十一章 實力飆升第201章 情況有變第1105章 酣戰第972章 歐洲的消息第488章 名震魯西的呼延家族第531章 敗仗也是有意義的第85章 清晨訓練第47章 奇襲戰俘營第983章 要行動了第1001章 唐山大作戰第1131章 戰略目標與戰術目標第159章 窯洞夜話第746章 第一道考驗第475章 馬清的小算盤第689章 戰意昂揚第1190章 渡江作戰第375章 熟悉的配方第911章 化家嶺阻擊戰(下)第590章 撤兵山東第80章 閱兵進行時第1120章 震驚的都村大佐第131章 將官會議第61章 擴編方案第一干一百五十四章 聚焦七臺河第1145章 東北震動!第一干一百六十章 馬崢的大禮第914章 總攻開始了第1145章 東北震動!第1087章 打聊城第405章 強大的火力第245章 論持久戰第252章 道歉!第487章 一語成讖第719章 高樹勳與高樹勳運動第526章 大局已定第1011章 綏西換天津第288章 表態!第434章 大陸第38號令第546章 打邯鄲第204章 虎嘯峽伏擊戰第108章 賺了第71章 賭贏了第2章 糟糕的情況第1101章 馬到功成第1064章 轟炸青島港第1142章 再接再厲第580章 疑點第298章 馬錚的真實意第1194章 德國投降第959章 南下豫北第12章 憤怒的酒井少第731章 彈盡糧絕第37章 晉察冀危機第977章 各國的態度第141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897章 宣化—日軍的墳墓第254章 馬錚的辦法第三百三四十三章 提前出現的ak47第876章 笑到最後的纔是最幸福的第373章 興奮地消息第328章 謀劃綏西第240章 繳獲半部軍旗第50章 多大的能力坐第693章 馬錚的推斷第58章 借刀殺人第402章 大戰再起第552章 孤注一擲第650章 九七式中戰車第958章 形勢危急第930章 共襄盛舉第680章 重兵出擊第1173章 通電起義第641章 會談第959章 南下豫北第825章 烽煙四起第462章 媳婦兒走了第521章 設套第1058章 整飭軍紀第707章 烽煙四起第55章 老孔雀開屏第713章 轉機第940章 街頭見聞第378章 何秀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