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楊震的長遠規劃和目標

至於剩餘的部分法制鋼盔,除了部分作爲儲備之外,則裝備了四三年底在抗聯主力部隊大舉南下之後,留守北滿根據地的地方部隊,以及由原劃給保衛部部隊組建的,專門擔任內衛、剿匪、保護大型工廠、交通線重點部位,以及地方政府警衛的,由原各縣屬縣大隊的部分武裝中隊改編成的武裝公安部隊。

楊震採取的種種手段,交換來的這些武器裝備,尤其是坦克和大口徑榴彈炮儘管性能不是最優秀的。但足夠的數量卻保證了抗聯在因爲技術、原材料等一系列原因,以及楊震因爲一些特別的想法、安排,將主要的軍工生產,安排到了飛機和ZLS三加農炮之上,導致重型武器的產量始終不足。

以及美援裝備除了飛機與汽車之外,地面武器援助效率緩慢,甚至還趕不上英國和加拿大人之外。武器的數量和性能,始終達不到抗聯的標準的情況之下,保證了部隊裝備的升級,以及部隊的擴編,特別是大量組建裝甲部隊的需要。

最根本的保證了部隊,尤其是裝甲部隊和炮兵部隊,面對也在抗聯逐步展現出來的裝備優勢,而始終保持裝備快速更新,並開始大規模組建坦克師團的關東軍以及華北日軍時候,能夠保證質量上的優勢。

抗聯自身的軍工生產,始終未能滿足部隊擴編與換裝的要求。其實不單單是原材料和工藝、技術的原因,其中還有一些特別原因的。尤其是楊震這個東北局主管軍事和工業的第二書記的想法,也佔據了很大的原因。

楊震如此大動干戈,想盡辦法搞來的蘇制最優秀的坦克和火炮,以及美蘇作戰飛機的生產技術和圖紙。並在建設的時候抓緊一切時間,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建設大型工廠。

除了要滿足部隊部分對日作戰的需要之外,最歸根結底的原因是要建立自己的汽車、火炮、坦克和飛機制造業。但他也知道,飯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工廠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建成,但是工人的生產技術卻並非是一蹴而就的。

西方列強之所以在戰時經過動員之後,可以快速的大量生產出數量驚人的武器裝備。是因爲人家自工業革命以來,長達上百年的積累,以及自身原本就有相當程度的工業基礎。

特別是強大的工業基礎,帶來的熟練產業工人的數量相當的充足。尤其需要的技術工人數量和職業能力,也是極爲優秀的。只要有了必要的設備,完全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形成巨大的產能。

但是不僅僅是抗聯,就算是整個中國卻沒有這個條件。還處於農耕社會的中國,儘管有一些自己的輕工業,但是卻嚴重的缺乏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沒有自己可以快速轉產坦克的汽車工業,沒有航空工業,沒有機械設備製造工業。使得真正掌握現代化生產技術的工人,特別是具備一定操作水平的技術工人極度的缺乏。

你讓一個只會擺弄紡織機的紡織工人一下子成爲製造飛機和坦克的工人,那不是開一個天大的玩笑?讓一個生產火柴這樣簡易工業品的工人,卻製造汽車,他造的出來嗎?輕工業與重工業,尤其是機械工業相比完全是兩碼回事。

而機械工業,是裝備製造業,尤其是重武器裝備的根底。沒有成熟的機械工業,以及大量的相應技術工人,就算有了工廠和相對應的設備,也生產不出來需要的武器裝備。而抗聯雖說建立了大量的工廠,但是充足的技術工人卻是沒有辦法找到太多。

甚至對工人的需要,無論是質量和數量上,都遠遠的無法得到滿足。整個北滿根據地,在四二年可以進行焊接的焊工數量,還不如美國通用公司擁有的數量。其中高級焊工,甚至不如人家一個製造廠多。製造飛機和發動機所需的鉗工和鉚工的數量,更是嚴重的匱乏。

東北的確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被日本人佔領之後,日本人也在東北大量的投資,也建設了一大批的重工業體系。甚至可以說,二戰日本陸軍使用的大炮和輕武器,以及彈藥很大一部分都是東北生產和製造的。

但是這些工人,都在被關東軍嚴密控制的南滿以及關東州。北滿那點依靠建材、紡織、木材加工和食品工業,培養出來的工人七拼八湊也遠遠的無法滿足需要。而單薄的人口底子,也無法一口氣提供太多的有一定文化水平,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成型的工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在楊震表態不太參與地方工業建設之後。卻被中央明確拒絕不說,還在他這個東北局第二書記的任命上除了原來主管作戰和軍事之外,還直接加上了一條主管工業和科學技術、對外談判等分管工作。而且對外無論是地方還是軍事方面的,都是由楊震負責。

原本打算從地方工作之中抽身,沒有想到反倒是適得其反。非但沒有減輕自己的負擔,反倒是之前還屬於越權的行爲,反倒是被中央確定了下來。在再三請求卻被中央拒絕,甚至副主席親自來東北做工作情況之下,只能無奈接受中央任命的楊震。

在爲整個北滿工業的發展做規劃的時候,按照年度制定了一個詳細的,甚至有些囉嗦的長遠年度目標規劃。其中四二年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對坦克、飛機、火炮、汽車進行試生產,先掌握和熟悉生產技術,以及最大限度的培訓工人。

真正量產,他則定在了四三年不說。關於產量和質量標準,還則做出了嚴格的規定。楊震絕對不想爲了徒有虛名的產量,而影響到了武器裝備的質量。四一年生產出來的高射炮質量出現了相當問題,返修比例過高的事件,給他帶來的一個深刻的教訓和很大的影響。

他要的是真正性能和質量都達到實戰標準的武器裝備,而不是那些上了戰場無法使用,以及因爲自身質量問題頻頻返廠維修的產品。而東北根據地還相當薄弱的財力,也無法承受出現大量因爲質量不合格,出現大量報廢產品的現象。

後世的新中國,爲什麼在經濟建設初期,將主要的軍工基地放在了東北、太原、重慶,將主要的民用工業放在了上海和東北。就是因爲這些地方,原本就是在民國的時候工業基礎最強,原本就有一些相對良好的底子,產業工人的數量也最多,投產的速度相對較快。

實際上在後世新中國建設和發展自己工業的時候,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日本人在東北建設的工廠基礎上建立的。比如瀋陽飛機制造廠、航空發動機製造廠、爲數衆多的機械製造企業,撫順的石油化工和鋁冶煉,大連的機車製造和造船工業,鞍山和本溪的鋼鐵產業,就是以日本人建立的相關工業爲基礎建造的。

在關內太原和重慶,也是因爲太原在閻錫山的時期,就打下了一個相當雄厚的工業基礎。尤其是軍工產業的底子,極其的雄厚。而重慶則因爲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主要軍工生產基地,同樣擁有雄厚相關工人的底子。

即便是設備被蘇聯人或是國民政府拆走,甚至重慶的兵工廠連廠房都被撤退的國民政府給炸掉。但是那些掌握了生產技能的產業工人,你是無法帶走的,也是無法炸掉的。而設備被拆走可以再買、再造,但是如果工人都沒有了,那纔是最大的損失。

楊震後世知道的,新中國海軍以高價買來的四艘蘇聯自豪級驅逐艦,之所以被命名爲長春、撫順、鞍山和太原,就是對這些凝聚了幾乎整個中國重工業精華所在地的沉重期待和厚望。

正是因爲這些地方有着原來留下來的大量技術工人,後世的新中國纔將主要工業基地放在了這些地區。並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了量產的準備,形成了自己相應的工業製造能力。

但眼下抗聯的情況,可以利用的底子還不如後世的新中國建立之初。現在的瀋陽、長春、撫順、鞍山、本溪、上海,還有關內的太原,都在日軍的嚴密控制之下。而現在的重慶,則更是國民政府的陪都以及主要的軍火工業基地。

這些地方,尤其是南滿的工業基地,是抗聯的主要作戰目標。但是不是現在的主要作戰目標,真正能拿下來這些聚集了現在的中國幾乎大部分掌握生產技能的工人的地方,還不知道是那一年才能實現的目標。指望這些,只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抗聯現在面臨的情況是,底子比後世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更薄,鋪的攤子也更大。但是沒有辦法,允許抗聯可以利用的儘可能的減少建設成本的機會,只有從現在到四五年上半年這短短的幾年時間之內。

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過了這幾年的時間,如果想要在建設類似規模的工業,就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價來了。時不我待,稍微浪費一些時間,就根本無法達成目標。現在辛苦幾年,未來就會少付出很多的代價。

所以楊震只能儘可能的將攤子鋪的大一些,儘可能的利用這段時間之內,多上一些項目。邊上馬建設,邊培訓自己的工人。而不能按部就班,一點點的來。否則等到工人全部培訓出來,在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恐怕黃花菜都涼到底了。

用楊震的話來說,按部就班就連吃屎都趕不上趟。雖說這句話有些太糙了,但是話糙理卻不糙。他搞出來的這些,就連在中央領導人中來東北最多的副主席都嚇了一跳,批評他的攤子搞的實在是太大了,弄不好要出半拉子工程的。不是搞工業建設,而是在搞冒進。

而接替李延祿擔任東北人民政府主席,主持東北全面工業和經濟建設的那位號稱黨內經濟學家的新任主席,在視察之後也被抗聯搞的這些規模龐大的工業,給弄的有些頭大。他來東北之前雖說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卻沒有想到規模會如此的大。

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是我們的作風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國利劍第十六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二百八十章 不擇手段第一百零九章 日落冀中(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一百七十章烽火羣策山(2)第二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嗅覺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綏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二百七十章 野地支隊的覆滅第二百一十五章 完成徹底分割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手亦是輸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我相信我沒有看錯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三十五章 美國人的意圖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鮮獨立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敵情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二百八十三章我可以跳傘第二百四十一章 豐收者計劃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變老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二百三十四章 孽緣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爲止了第十八章 中央的戰略意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關東軍情報之殤第八十三章 突破第二百一十七章 這是什麼武器?第四百三十八章 這是關東軍的命令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第四百零六章 這一仗我打定了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三百六十章 回程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三百一十八章 楊震的自信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四百二十四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二百八十九章 機會到了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三十九章 就按照你的思路打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常的魯西北戰局第七十八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1)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下(7)第四百二十一章 百鍊才能成鋼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不住我要他的腦袋第三百四十七章 社會部的壓力第二百二十一章 楊靖宇的疑惑第二百零二章 關鍵的節點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三百二十六章 逆向思維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二百零七章 穩妥一些爲好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經熟悉的身形第231章 和鬼子玩點新花樣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零九章 激動與等待第八十八章 我不是土包子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了大財第五百四十二章 還要在放放血第三百四十二章 因爲我們都是軍人第二十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是我們的作風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國利劍第十六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二百八十章 不擇手段第一百零九章 日落冀中(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一百七十章烽火羣策山(2)第二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嗅覺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綏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二百七十章 野地支隊的覆滅第二百一十五章 完成徹底分割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手亦是輸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我相信我沒有看錯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三十五章 美國人的意圖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鮮獨立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敵情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二百八十三章我可以跳傘第二百四十一章 豐收者計劃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變老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二百三十四章 孽緣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爲止了第十八章 中央的戰略意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關東軍情報之殤第八十三章 突破第二百一十七章 這是什麼武器?第四百三十八章 這是關東軍的命令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第四百零六章 這一仗我打定了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三百六十章 回程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三百一十八章 楊震的自信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四百二十四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二百八十九章 機會到了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三十九章 就按照你的思路打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常的魯西北戰局第七十八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1)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下(7)第四百二十一章 百鍊才能成鋼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不住我要他的腦袋第三百四十七章 社會部的壓力第二百二十一章 楊靖宇的疑惑第二百零二章 關鍵的節點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三百二十六章 逆向思維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二百零七章 穩妥一些爲好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經熟悉的身形第231章 和鬼子玩點新花樣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零九章 激動與等待第八十八章 我不是土包子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了大財第五百四十二章 還要在放放血第三百四十二章 因爲我們都是軍人第二十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