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真正的基礎

說到這裡,李延平不禁有些感慨:“我們可用的人手實在太少了。加上中央調撥過來的軍工專家,也不過四十多人。中央轉調過來的,百餘名前來東北參軍抗日的大學生。雖然工作熱情很高,但經驗又欠缺。”

“雖然有幾種武器,已經足足搞了大半年,你還拿出了圖紙,但是試製工作依舊不順利。簡單一些的武器和槍支試製的比較順利。但是複雜一些的武器,如五十七毫米高炮,卻是非常的困難。”

“軍工部按照你拿出的設計圖紙,已經研究了半年多了,卻始終拿不出成品來,只弄出一個半成品來。而且受限於原材料的缺乏,對火炮的試製也有些過於謹慎了。我們從江北進口的炮管鋼,數量還是太少了。”

“另外,熊大縝這兩天找我,說這種你設計的五十七毫米高炮的自動測量具,我們生產不出來。另外,那種二十三毫米高炮,也只試製出來了單裝的。雙聯型號太複雜,我們製造出來的成品,聯動裝置超重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無論是從生產設備上來說,還是技術支持。這種複雜的雙聯裝高射炮,至少目前我們還無力生產。而且這種高射炮與十四毫米高射機槍遭遇到一樣的困難,就是聯動機構太複雜了。以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實在有限。”

“我們在佔領了日軍設置在哈爾濱大量與軍工產業有關的工廠後,機器設備和工人的問題,得到了一部分相當大的緩解。但是主要的設計者與技術人員都是日本人。並未能改變我們技術人才奇缺的局面。”

“老楊,你設計的這些武器雖然已經提供了圖紙,但是圖紙還很不完善。也就是說,你提供的圖紙上只有基礎設計,至於其他的還要我們自己去摸索。老楊,武器裝備研製是需要大量人才的。不是憑藉一兩張圖紙,就能製造出來的。”

對於李延平關於軍工部目前對於幾種自己設計的先進武器試製,除了少量簡單的武器之外,其餘的全部遇到瓶頸的問題。楊震微微點了點頭道:“告訴熊大縝,除了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和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之外,其餘的我可以再給他半年的時間。”

“但半年之後,我要看到成果。尤其是五十七毫米以及二十三毫米這兩款高射炮,就算他熊大縝將命給我搭上,也要搞出來。至於八十二毫米無後坐力炮,暫時可以先放一放。按照目前日軍的戰車配置,五十七毫米的暫時夠用了。”

“八十二毫米無後坐力炮的試製,可以暫時先向後放放。集中精力,給我搞出這兩種高射炮來。自動測量儀生產不出來,就用手工的。但是雙二十三毫米高炮的聯動裝置一定要解決。有了這種高炮,我們可以大大的提高戰場上的防空火力密度。”

說到這裡,楊震看着李延平道:“政委,時不我待啊。就算蘇聯那幾百門三七高炮和八五高炮到位。但隨着我們的兵工廠規模越來越大,需要防護的目標也就越來越多。那些高射炮,在航空兵還很薄弱的情況之下,我們的這麼一點高射炮,根本就不夠使用。”

“而且我擔心在哈爾濱丟掉之後,日軍爲了摧毀我們的作戰決心,會集中優勢航空兵力對根據地內的幾個大城市進行轟炸,就像他們對待重慶那樣。而航空兵力在明年蘇聯的那幾百架高空性能優異的米格三戰鬥機抵達之前,我們的防空兵力太薄弱了。”

“而且我們目前有限的航空兵還要參與對戰區制空權的爭奪。平時還好一些,但在戰時,根本無暇分身保護後方的工業基地。而且世界各國防空作戰,一向是空地結合。只有戰鬥機,沒有地面高炮,我們的防空手段相當於少了半個胳膊。”

“在目前我們實力有限的情況之下,現在只能以地面防空火力爲主,航空兵爲輔。從蘇聯進口的兩種高射炮,三七高炮是瑞典博福斯四十毫米高炮性能抽調的產品,而且粗製濫造,性能有些勉強。雖然操作簡單,但性能比原炮下降了不少。”

“而八五高炮又太過於笨重,只適合擔任要地防空。在我軍機動能力還不高的情況之下,這些八五高炮更適合擔任城市防空任務,並不是很適合野戰部隊使用。而繳獲的日軍高炮,又彈藥奇缺。我們只能另外想辦法,依靠自己去解決。”

“加強地面高射火力的密度,同時在各分區組建防空哨部隊。對日軍飛機行跡,提前做出警報很適合我們目前的情況。所以高射炮兵必須加強,而這兩種高射炮,必須要搶在蘇聯援助的高射炮廠投產之前,完成試製。”

“至於十四點七毫米高射機槍,搞不出四聯的那就先搞雙聯的。這種依靠火力密集度,打擊日軍航空兵的武器,不用高精度。要是他熊大縝還拿不出來,我看他這個軍工部長的位置可以換人了。”

“我們在這次會戰之中,雖然重創了關東軍的航空兵。但日軍有着完善的航空工業。我們打掉他們一架,在必要的時候他們可以補充兩架。而我們的航空兵,數量有限不說,補充更加困難。是打掉一架少一架。防空,尤其是城市的防空,至少目前看還是要以高炮爲主。告訴熊大縝,要是能在年底之前搞出來,我給他們幾個記特等功”

“在我的規劃之中,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作爲團一級的空地兩用火力使用。而二十三毫米高射炮、五十七毫米高射炮,包括蘇制三十七毫米高射炮,則分別裝備旅和縱隊一級。作爲集羣防空掩護火力。同時以五十七毫米高炮,組建一批獨立高炮團,作爲軍區的預備隊。”

“至於蘇軍援助的八五高炮,則與五十七毫米高炮,以及部分三七毫米高炮組成城市、鐵路沿線防空火力網。保證軍工廠以及幾個大城市重點民生處,不在日軍飛機轟炸之下受到任何的損失。”

“原有的我們自行生產的十二點七毫米高射機槍,則全部從團級改爲營級使用。政委,我已經決定了。等王效明那邊結束,全軍進入休整、整頓階段。全力發展軍工產業,以及航空兵、裝甲兵。儲備彈藥和物資。”

“一年之內,只要日軍不主動進攻,我們就不搶先發動進攻。人才不夠,就請求中央去關內挖。航空、彈道、物理、化學,只要涉及到軍工產業的人才,能挖來的都要挖。不能挖的,想辦法也要挖。”

“做思想工作不行,就開出重金。按照他們現在的薪水標準,漲一倍全部使用美元支付。只要他們能來,在生活上一律給予最高的待遇。要房子給房子,要車給配車。另外,留學學生的數量要增加。還有請求中央,儘量在國統區,甚至淪陷區動員一批東北流亡學生。就說抗聯熱烈歡迎他們回到家鄉,參加家鄉的解放。”

“還有,今年除了夏季已經選派的一千名留學生之外,我們年底之前要在選派一批留學生去蘇聯。重點就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學院以及莫斯科航空學院留學。還是老規矩一律選擇理工科,哪怕就是學怎麼開火車也行。但是文科專業的一個不選。”

“政委你說的對,發展軍工產業,不是單一的依賴圖紙,更多的是人才的支撐。建立一批軍工企業,基本上滿足我們在軍事上的需求,已經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最急迫問題了。不惜一切代價,哪怕就是掏空了軍區的家底,損失一些眼前的利益,也要想法子建立我們自己的人才儲備。”

“政委,你去和總指揮彙報。請求他出面,去一趟莫斯科見見斯大林。請求蘇聯方面派遣一部分專家到我們這裡工作。軍區理工大學組建的速度還要加快。中國籍的教授不夠用,就用白俄的。”

“哪怕是我們在哈爾濱抓獲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日本籍教授,只要經過嚴格審查也可以使用。你讓政治部的人去找那些俘獲的日本籍教授,告訴他們如果他們願意繼續站在講臺上,只要保證教學質量,我將按照他們之前的待遇給予同樣的薪金。”

“還有讓軍區政治部在哈爾濱的猶太人中摸摸底子,看看有多少是大學教授或是技術工人。我不管他們因爲什麼來中國的,是怎麼樣來中國的,但既然來了,就要留下一些貢獻。雖然給他們頒發護照的是日本人建立的僞滿洲國。但是簽發簽證的是中國人,不是什麼滿洲帝國的外交官。而中國的土地上,從來就沒有過所謂的滿洲帝國。”

“我不管他是什麼出身,是什麼國籍。只要他們手中有知識可以爲我所用,我就敢用他們。不過這些人最好安排到大學中去做講師,真正的秘密研製工作,儘量還是不要讓他們插手。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尤其那些日本專家,他們的祖國目前還在與我們進行着一場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之戰。對於這些人既要用,但是也要防。在用的時候,軍區政治部、社會部以及情報部要對他們進行嚴密的監控。”

“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無論花費多大的代價,付出多少的努力,我們也要培養起我們自己的人才。萬丈高樓平地起,科技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產業的基礎。一個國家真正的發展,並不是靠一小撮的精英。而是靠成千上萬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者,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人才,纔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真正基礎。”

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窩孵蛋(2)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腐拒變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要將對手看的太簡單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一百一十一章 突破國境第一百零一章 總指揮 (2)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十章 幸虧有了你第一百零四章 只想做你身後的小女人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三百八十三章他們可真敢要價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範圍迂迴穿插第三百四十四章 手伸出去更合算第三百四十五章 葉超的分析第三百五十章 吉本貞一的分析第二百八十章 判斷失誤?第四十一章 發現目標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四百二十一章 百鍊才能成鋼第一百九十二章 日軍出乎楊震意料的反應第三百一十六章 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對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這就是性格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一百三十章 成交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擊戰(三)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鮮戰場的終結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四章 迷魂陣還要擺下去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第一百零五章 兇惡的叛徒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宮的意圖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四十九章 那一場絢爛的煙花(1)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吃撐到了第二百四十章 是不是應該事先通氣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七十四章 血色殘陽 (2)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二百六十三章 輿論戰的背後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法擺脫的宿命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須要下一些好餌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三百六十章 郭邴勳的建議第七十七章 血色殘陽(5)第五百七十五章 日軍傘兵第一百三十章 借窩孵蛋 (1)第五十一章 關東軍的誘餌第三百零七章 以牙還牙、以眼第三百一十六章 第四師團的整頓計劃第三百零七章 三個如果第二百八十二章 秦彥三郎的準備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恥之極第九十章 下一步戰局發展的可能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三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陳翰章眼中的機會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地觀戰團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五十四章 殺一儆百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淮戰役(二)第五十二章 遇險(1)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二百七十章飽帶乾糧、晴備傘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彈還能這麼用?第三百一十七章神似舊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陳翰章眼中的機會第二百三十二章 判斷錯誤第一百八十一章 歸綏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過是一個開頭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二十章 攻擊發起時間提前第四百七十三章 疏漏第三十三章 毀滅(4 )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九十六章 前有狼、後有虎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術呆板的蒙古軍隊
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窩孵蛋(2)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腐拒變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要將對手看的太簡單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一百一十一章 突破國境第一百零一章 總指揮 (2)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十章 幸虧有了你第一百零四章 只想做你身後的小女人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三百八十三章他們可真敢要價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範圍迂迴穿插第三百四十四章 手伸出去更合算第三百四十五章 葉超的分析第三百五十章 吉本貞一的分析第二百八十章 判斷失誤?第四十一章 發現目標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四百二十一章 百鍊才能成鋼第一百九十二章 日軍出乎楊震意料的反應第三百一十六章 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對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這就是性格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一百三十章 成交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擊戰(三)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鮮戰場的終結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四章 迷魂陣還要擺下去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第一百零五章 兇惡的叛徒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宮的意圖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四十九章 那一場絢爛的煙花(1)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吃撐到了第二百四十章 是不是應該事先通氣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七十四章 血色殘陽 (2)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二百六十三章 輿論戰的背後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法擺脫的宿命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須要下一些好餌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三百六十章 郭邴勳的建議第七十七章 血色殘陽(5)第五百七十五章 日軍傘兵第一百三十章 借窩孵蛋 (1)第五十一章 關東軍的誘餌第三百零七章 以牙還牙、以眼第三百一十六章 第四師團的整頓計劃第三百零七章 三個如果第二百八十二章 秦彥三郎的準備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恥之極第九十章 下一步戰局發展的可能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三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陳翰章眼中的機會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地觀戰團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五十四章 殺一儆百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淮戰役(二)第五十二章 遇險(1)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二百七十章飽帶乾糧、晴備傘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彈還能這麼用?第三百一十七章神似舊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陳翰章眼中的機會第二百三十二章 判斷錯誤第一百八十一章 歸綏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過是一個開頭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二十章 攻擊發起時間提前第四百七十三章 疏漏第三十三章 毀滅(4 )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九十六章 前有狼、後有虎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術呆板的蒙古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