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新敵情

郭炳勳敲了敲地圖,想了想道:“至於日軍調集僞軍一部進入山西,我想他們是想從長治方面再抽調一些兵力。並以這些僞軍,替換下更多的日軍投入到戰場上去。但是臨汾、運城地區,恐怕日軍不會將這些僞軍部署在那個方向。”

“這些僞軍部署的方向,應該還是以靠近我敵後根據地爲主。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對叛徒無任何條件的信任。運城和臨汾緊靠大後方與二戰區,要是這些僞軍在被人家拉攏回去,那日本人可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一號,至於左間支隊的實際情況,我總感覺把您設想的情況不太可能。同蒲鐵路兩翼,都是我敵後根據地的範圍所在。日軍無論通過哪一個方向,其兵力配置、駐紮地點,我們都應該有情報。”

“日軍在同蒲路兩側,無論有爲什麼樣的大行動,都無法瞞過我們的眼睛。這一點我軍清楚,日軍也一樣清楚。一號,關內部隊的敵工工作要做的比我們強很多,對根據地的控制也嚴密的多。”

“這個左間支隊幾千兵力,留守的晉綏地方武裝雖說無法拖住其行動,但是查明究竟是不是唱什麼空城計,應該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一點的把握還沒有的話,關內的兄弟部隊,也不可能在敵人眼皮子底下不僅生存下來,還能發展壯大。”

“還有,一號。現在不管岡村寧次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但我認爲陳翰章先打這個左間支隊,在決策上並沒有什麼錯誤。無論這個和他們對峙的左間支隊,究竟是人還是鬼,我想這一打就完全清楚了。”

“再說,您已經給老總與副總司令分別發了電報,已經事先提出了預警。以負責同蒲路東的副總指揮的能力,我想他們關內部隊肯定會有所準備。必定日軍的重點,還是在晉北我軍身上。即便有可能抽調兵力掃蕩我敵後根據地,也不可能抽調太多的兵力。”

“我想即便是岡村寧次,想要圍魏救趙,關內部隊未必沒有應對的能力。陳翰章所部在拿下集寧的時候,繳獲了一大批的日製彈藥,已經大部轉交給關內部隊。楊繼財在太原城內,也爲晉綏和晉察冀搞到了一大批的彈藥。有了這個底子,我想關內部隊應該堅持一段時間沒有什麼問題。”

“在大同、集寧戰役期間,繳獲的武器裝備,也完全可以轉交給他們。儘可能的在日軍動手之前,改善他們的裝備。陳翰章在大同繳獲的五門山炮、兩門野炮,十幾門步兵炮和迫擊炮都可以交給他們。”

對於陳翰章的建議,楊震擺了擺手道:“將這些火炮交給關內部隊倒是沒有問題,但關鍵是缺乏炮兵。除了晉綏軍區之外,太行和晉察冀之前我們訓練出來的炮兵,都已經編入挺進軍。剩下的在去年的反掃蕩作戰之中,傷亡也不輕。”

“這些裝備交給兄弟部隊,我倒是沒有意見,可這炮兵到哪裡去出?沒有了訓練精良的炮兵,也是空有利器也無法使用。而現在日軍行動隨時都可能展開,再想臨時抱佛腳訓練,已經來不及了。”

“這樣,關內部隊山野炮兵數量不足,但是迫擊炮的數量不少。你告訴陳翰章,讓他從自己部隊之中抽調出一批迫擊炮,尤其是八二和六零迫擊炮,連人帶炮全部移交給太行和晉察冀軍區。那幾門山野炮和步兵炮,也一併移交過去。”

“記住,讓他將野炮移交給晉綏軍區。山炮和步兵炮,移交給晉察冀。同時讓他在部隊之中,想辦法酌情抽調一批炮兵。一是作爲這批火炮的炮兵,操作這批火炮。二讓他們充當教官,以實戰的角度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給關內部隊再培養出一批合格炮兵來。”

“不過晉綏軍區那邊,就不要派人了。他們的炮兵建制目前完整,通過包頭一戰,也掌握了實戰技術。將那兩門野炮和幾門步兵炮,移交過去就可以了。還有,讓馬上他抽調一個炮兵團立即經偏關、保德,西渡黃河進駐陝北。”

“讓後勤部立即調集一批地雷,以最快的速度空運到大同和延安。數量能抽調多少,就抽調多少。尤其是反步兵地雷和定向雷,儘可能的抽調。哪怕就是暫停東北境內部隊使用,也要優先滿足關內。”

“同時告訴陳翰章,密切注視日軍動向。告訴他,他的戰場,不僅僅是在晉北的內外長城之間。他的着眼點,要在整個山西境內。多盯着點其他的戰場,不要被日軍趁機偷襲。至於兵力,現在我只能給他這麼多。短時間之內,我沒有援軍可給他。”

“尤其是二十一師團的動作,一定要死死的給我盯住。無論晉北的形勢再緊要,但他的手中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機動預備隊,必要的時候要能打一場遠程奔襲穿插作戰。但是記住,他的根本點是在晉北。”

“告訴航空兵,在無對地支援任何的時候。要選擇一批老練的飛行員,對整個山西境內進行詳細的偵察,尤其是晉東地區進出山西的各個交通要道。不僅要在地面上,在天上也要給我盯死了。”

“老郭,陳翰章那裡可不單單是看起來的明面上看起來的這些敵軍,還有一個正在向張家口星夜兼程的四十八師團。這個師團一旦抵達張家口一線,作戰對象可不單單是挺進軍。我們的側翼,也極有可能會成爲目標。”

“這個四十八師團一旦抵達張家口以西作戰地域,這種情況未必不會出現。如果這個四十八師團搶先抵達張家口一線,就在我們和挺進軍之間的打上了一顆釘子。讓我們東西兩大戰略集團,行動都要受到相當的限制。”

“告訴杜開山,就是他跑吐血了,也得必須按時給我抵達張家口至陽高、天鎮一線。還有你給挺進軍的兩位老帥發報,希望他們能加快速度。儘快的切斷平綏鐵路,截斷四十八師團與日軍縱深之間的聯繫。看情況,如果有必要先打這個四十八師團。”

“這個方向是晉北戰場我軍與察南戰場挺進軍的結合部,日軍不可能不對這個方向動心。告訴陳翰章與杜開山在眼下敵情不算明瞭的情況之下,一定對這個方向多加小心,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大意。”

郭炳勳快速的記錄完畢楊震的幾個命令之後,轉身交給機要參謀。就在這個機要參謀剛剛轉身離去,還沒有半個小時。老總與陳翰章連續兩封加急電報,送到了楊震與郭炳勳的面前。看到老總、陳翰章電報上的內容,楊震與郭炳勳不由的一愣。

老總在電報上告訴楊震,在正定經過補充已經恢復一定元氣的十五師團,配合長治、臨汾的日軍,在山東調過來的汪僞和平軍兩個師的配合之下,突然集中大批兵力,在晉東南對我太行、太嶽兩大根據地實施四面合圍掃蕩。

此次日軍實施掃蕩之前,日軍將山西本地僞軍,除了今年三月投敵的晉綏軍一個師之外,突然全部繳械。尤其是本地的僞警備隊、保安隊,全部繳械。取而代之的是從河北調過來的僞治安軍一個集團,擔任各地的守備任務。

而剛調來的僞軍,因爲原來分屬各個系統。山西境內各個根據地的敵工部門尚未來得及接觸,所以並未得到任何的有效情報。對於此次日軍突然發起的大掃蕩,兩大根據地幾乎無任何的準備。

好在之前部隊爲了配合楊繼財在太原的行動,部隊已經全部集中。在楊震提出預警之前,在敵情變化之下,太行與太嶽兩大軍區,就已經採取了一定的應對手段。各個根據地,已經進入完全警戒態勢,纔沒有被日軍此次給打一個措手不及。

目前出現敵情變化的不僅僅是山西戰場,整個日佔區的日僞軍出現了頻繁的調動。根據從山東部隊以及新四軍轉來的情報,此次日軍對所有日佔區的僞軍實施了大規模的調動。不僅徹底打亂了僞軍的建制將其重新編組,還大量的調整了僞軍的駐地。

並加快了對新進投敵的原重慶方面所屬的幾支僞軍,進行整補和調動。眼下不僅已經調到山西戰場上的這兩個僞軍師,山東境內的其他僞軍也陸續正在向豫東和山西戰場上調動。

今年年初在魯西地區投敵,此時已經擴編爲汪僞第二方面軍的重慶方面第三十九集團軍一部,也正在向山西調動。目前已經抵達臨城、邯鄲一線,正在陸續進入山西。其先頭部隊兩個團在日軍一部的督戰之下,向太行四分區所屬地區發起進攻。

該部僞軍雖系原來的雜牌軍出身,但總兵力除了事先調至山西戰場的兩個師之外,目前全軍上下還有兩萬餘人。裝備也尚屬精良,全軍上下清一色的漢陽造步槍和遼十三步槍。還有數量不少的迫擊炮,戰鬥力也不算弱。

在將這支僞軍從山東調往山西之前,日軍又從去年中條山會戰之中俘虜的國軍方面人員之中,爲其補充了三千名補充兵員,以及百餘挺輕重機槍和三十門國造八二迫擊炮。兩千餘條捷克造步槍,十一門晉造山炮。

現該部無論是裝備,還是兵力,包括戰鬥力在內,現在都爲華北僞軍之冠。而爲了讓這支軍隊死心塌地爲自己賣命,日軍利用該部各級主官,在重慶方面體系內多年雜牌軍受排擠的相當不愉快,以及沒有可靠地盤,糧餉無着落而吃盡苦頭的經歷。

日軍不僅極其罕見的爲其補充了大批的裝備和新兵,將其實力擴充了三分之一。其補充的數量和質量,還遠在給汪僞中央直屬僞軍的數量之上。還許諾,在掃蕩完畢之後,在晉東南成立晉東南綏靖公署。將晉東南的所有地盤,都交給這支軍隊。

還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只調他們打關內的十八集團軍部隊,不利用他們對重慶方面作戰。但這個前提是,該部必須要協同日軍保證對晉東南控制,徹底的剪除晉東南的抗日勢力。要麼全軍被日軍繳械、撤編,要麼就打下晉東南的地盤。所以該部僞軍,在行動之中相當的賣力。

第三百三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變老第二百八十八章終於上鉤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時局如棋第九十三章 攻堅戰術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239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五十九章 積蓄實力(2)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懾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們的手太短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孽緣第二百六十四章 意外事件第三百五十七章 苦心經營的梅津大將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月良夫的堅持第四百七十章 當着真人不說假話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戰(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血肉雙城(三)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七十章 同志們殺鬼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個女兵第八十五章 我們不挑食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震南下第256章 天大的任務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楊震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問題第二百六十三章 輿論戰的背後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二百七十五章 服從命令是第一位的第一百四十章 輝煌的開端(8)第四百一十二章 義務不等於餓肚子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二十二章 我們的力量很充足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人的意圖第七十七章 我們也不是超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八十九章 馬鳳岐的意圖第一百四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13)第八十八章 山東日軍的困境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三百五十二章 急紅了眼的美軍第二百章 楊震的送客行動第一百零七章 人才的問題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須做到的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楊震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火再起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三百三十九章遼西之戰之調整第一百七十一章 全面打響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五百二十八章 艱難的攻堅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一百二十六章 林志強的思路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煩解決、任務失敗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黴的二十五師團第一百六十四章 羅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一百一十九章 處 置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問題第三百六十章 誤解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型野戰食品第七十二章 猶豫的不僅僅是他們第二百一十四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颶風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時間不多了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六十四章 紀律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部日軍內部的紛爭第五百六十二章 就這麼散着打第三百三十三章 先做小人、後做君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二百四十一章 豐收者計劃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二百四十七章 理解不同第三十六章 龍入大海 (3)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七十九章 糜爛的戰局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穫時刻第四百四十一章 國崎登不是傻子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一百五十一章 決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259章 歷史的車轍第五百二十二章要從兩面來看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
第三百三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變老第二百八十八章終於上鉤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時局如棋第九十三章 攻堅戰術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239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五十九章 積蓄實力(2)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懾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們的手太短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孽緣第二百六十四章 意外事件第三百五十七章 苦心經營的梅津大將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月良夫的堅持第四百七十章 當着真人不說假話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戰(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血肉雙城(三)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七十章 同志們殺鬼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個女兵第八十五章 我們不挑食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震南下第256章 天大的任務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楊震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問題第二百六十三章 輿論戰的背後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二百七十五章 服從命令是第一位的第一百四十章 輝煌的開端(8)第四百一十二章 義務不等於餓肚子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二十二章 我們的力量很充足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人的意圖第七十七章 我們也不是超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八十九章 馬鳳岐的意圖第一百四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13)第八十八章 山東日軍的困境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三百五十二章 急紅了眼的美軍第二百章 楊震的送客行動第一百零七章 人才的問題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須做到的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楊震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火再起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三百三十九章遼西之戰之調整第一百七十一章 全面打響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五百二十八章 艱難的攻堅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一百二十六章 林志強的思路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煩解決、任務失敗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黴的二十五師團第一百六十四章 羅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一百一十九章 處 置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問題第三百六十章 誤解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型野戰食品第七十二章 猶豫的不僅僅是他們第二百一十四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颶風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時間不多了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六十四章 紀律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部日軍內部的紛爭第五百六十二章 就這麼散着打第三百三十三章 先做小人、後做君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二百四十一章 豐收者計劃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二百四十七章 理解不同第三十六章 龍入大海 (3)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七十九章 糜爛的戰局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穫時刻第四百四十一章 國崎登不是傻子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一百五十一章 決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259章 歷史的車轍第五百二十二章要從兩面來看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