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輿論戰的背後

楊繼財不知道,自己這一手固然遲滯了日軍可能的追擊速度,減輕了斷後掩護蘇英奇向臥虎山撤退時候的壓力。但是位於太原南城這兩座氣勢恢宏,建築精巧的城門連同城樓,也徹底的被他炸成了一堆瓦礫。

這兩座一座修建於明代初期,一座甚至修建於宋代的整個山西最壯觀的城門,此刻已經不復存在。尤其是打響了辛亥革命在山西第一槍的首義門,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見證,政治意義是很大的。結果被楊繼財將這兩座城門,直接給徹底抹平了。

楊繼財這一下子給他的親大哥,抗聯的總司令惹了無數的麻煩。連同同樣在此戰過後被打成一片廢墟的大同城牆,被日僞報紙大勢宣傳抗聯的軍事行動,對日軍爲中國苦心保存下來的古蹟嚴重破壞。

尤其是政治意義很濃,那位山西王很重視的首義門破壞,被日軍有意識的刻意無限度的放大。整個日僞的報紙、電臺,對這件事情大事宣揚。日僞的御用文人,也寫了大量的文章,辱罵此戰對首義門的破壞。足足半年的時間之內,都在首義門被破壞的事情上做文章。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軍從中國掠奪去多少文物,破壞了多少古蹟,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此時卻是跳出來,大勢宣傳抗聯破壞古蹟,即便是一場敗仗之後,想在嘴上討點便宜。或是還有引發中國人自己內訌的意思,可這臉皮之厚在全世界也無出其右者,而岡村寧次這一手,雖說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心態,但姜還真的是老的辣。日僞這麼一大勢宣傳,的確給抗聯帶來了不少的麻煩。那些在外的山西籍方方面面的大員,紛紛致電中央,表示了自己的不滿。

都認爲你打仗就打仗,在已經全軍撤離的情況之下,又何必將這兩座經典建築徹底的炸燬?幾百年的古蹟,徹底的毀於一旦。還有雙塔寺這座傳承了六百餘年的古剎被毀,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在某些方面的刻意在背後推波助瀾之下,大後方的很多學者紛紛給重慶和成都的八辦致電、致信,表示了自己的嚴重不滿。這些不通軍事,也不明白當時事件之嚴峻,又傲氣慣了的書生,讓中央承受了巨大政治上的壓力。

尤其是第二戰區的那位山西王,雖然沒有敢輕舉妄動,但這抗議的電報卻是一封接一封。首義門是這位老兄一向自豪的事情,你這一仗把人家最自豪的東西給炸成了一片瓦礫,人家自然不樂意了。

這些事情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風波,表面上看是首義門被炸引發方方面面的不滿。但實際上背後,卻含有相當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原由。抗聯強大的武力,就駐紮在晉北,讓這位老兄猶如芒刺在背。

首義門被炸,的確讓這位老兄面上有些無光。但他畢竟是軍人出身,當時的形勢他也並非看不到。但他大勢炒作這件事情,實際上還是想逼迫晉北的抗聯撤出山西。以免他所轄的,本身就是實力最弱的第二戰區,整天的提心吊膽的。

此一戰抗聯投入的裝備上的優勢,以及表現出強悍的戰鬥力,讓這位山西王心驚膽寒。天上飛的飛機,地上的坦克、重炮,讓他以及他指揮的第二戰區承擔了相當大的壓力。太原一戰,抗聯的裝甲快速突擊能力,讓第二戰區直接收住了腳步。

儘管第一軍在岡村寧次的授意之下,爲了拉攏第二戰區的晉綏軍,已經讓出一部分地盤。但這位首先不想去當漢奸的山西王,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向北推進的第二戰區一部,進至方山縣城之後,便不肯在前進一步。

而同蒲路東,更是一步不敢邁。他的進軍步伐,始終停留在當年晉西事變之後,與中央達成的範圍之內。雖說也略有越過雷池的舉動,但超過太多底線的地方卻是沒有。在很多方面,還是很剋制的。

除了不願意爲日軍充當馬前卒,去做漢奸之外,也擔心抗聯在有模有樣的給自己再來一次。自此次山西境內戰事爆發,那位山西王便始終在密切的關注着。這一戰打的不僅是日軍第一軍膽戰心驚,就連他也始終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

山西境內的十八集團軍幾大根據地,已經壓的他喘不過氣來。要是再來上這麼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共軍,那豈不是要了自己的老命?就連一向強橫的日軍,都不是他們的對手。自己現在殘破不已的那十幾萬人馬,豈不是更不是對手?

不過忌諱歸忌諱,這位少掌櫃出身的山西王心中也清楚。他如果選擇使用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軍事手段。非但不能解決山西問題,反倒還會將自己所剩不多的本錢耗光。那樣樂的可不單單是日本人,還有重慶的那位第一人,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勢力。

更何況打,自己的晉綏軍也肯定打不過。人傢什麼裝備,自己丟掉了兵工廠之後,曾經國內裝備最好的晉綏軍,已經是殘破不堪。打,自己這僅剩的十幾萬人馬還不夠給人家塞牙縫的。日本人都屢次在他們手中吃了大虧,更何況是自己?

當年在晉西事變的時候,虛弱的晉綏軍已經連只有步槍、手榴彈的土八路都打不過,更何況現在飛機、重炮、坦克齊全的抗聯?要是用軍事手段解決,自己這點本錢只能消耗的更快。

晉北在日本人手中,這並不是最重要的。美國人既然參了戰,日本人戰敗是早晚的事情。但對於這位山西王來說,落在其他人的手中就是很難接受的了。因爲他明白,日本人早晚要滾出中國的。

在日本人手中,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他們那裡而已。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早晚還會回到自己手中。但要是落在別人的手中,那可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晉北是山西的門戶,晉北要是掌握在別人手中,自己即便返回太原,重新控制山西,也絕對是睡不着覺的。

軍事手段起不到作用,只會鷸蚌相爭,讓身邊不分敵我的一羣漁翁得利。自己身邊虎視眈眈的可不單單是日本人,中央軍也一向很高興取自己而代之。自抗聯進入山西境內之後,這位就沒有睡過好覺的老兄,眼下更是愁眉不展。

就在他瞌睡找不到枕頭,面對眼下局面一籌莫展的時候。日本人卻偏偏送來一個枕頭,正好有這個機會可以充分利用,又何樂而不爲?如果採取政治手段將晉北的抗聯擠壓出去,那是最好不過了。

於似乎這位軍事上毫無辦法的老兄,在日本人掀起這一輪輿論戰之後,反倒是站在了最前沿。上串下跳的,很是歡實了一陣子。只是可惜手中軍事實力有限的他,也就動動嘴皮子,動真格的實在沒有那個膽量。

這陣子嘴皮子官司,一打就是大半年。直到四三年初,才徹底的消停下來。不過建國後,還有人不依不饒的拽着小辮子不放。再加上根據地的那兩位愛古建築成癡的夫妻,倒是讓楊震很是頭疼一陣子。這些書呆子,讓他這個威風八面的當年抗聯總司令卻是束手無策。

這一夜太原城周邊上空的飛機轟鳴聲,整整持續了一夜加上半天。抗聯夜航轟炸機,投擲下凝固汽油彈燃起的大火,整整在太原城周邊燃燒了整整一夜。白天的小半天,太原周邊的空戰整整持續了一個上午。

與地面上除了偶爾的地雷爆炸聲之外,已經重新恢復平靜的戰場相比。空中的戰鬥,非但沒有因爲太原城周邊雙方脫離接觸,反倒是越演越烈。就好像雙方在地面上的戰鬥意猶未盡,在天上還要拼一個你死我活一樣。

雙方的轟炸機,拼命的在向對方的陣地傾瀉着各種噸位的炸彈。抗聯的轟炸機羣,對東山、城南、西山的日軍陣地進行着反覆的轟炸。而日軍也投入大批的航空兵,沿着同蒲鐵路沿線,追着楊繼財撤退的列車車隊炸。

雙方的戰鬥機羣,則拼命的攔截着對方的轟炸機。雙方的上百架各種型號的飛機,在空中來回的穿梭。地面上的槍炮聲平靜了下來,但天上的槍炮聲卻依舊在持續着。戰況雖說沒有一邊倒,但隨着抗聯調集足夠的戰鬥機投入戰場,形勢上對日軍航空兵越來越不利。

在四十一師團已經入城的情況之下,才最後撤離的楊繼財在航空兵的全力掩護之下,在擔任掩護的蘇英奇不斷的戰術反擊,將周邊日軍的注意力吸引過去的掩護之下,總算順利的撤了下來。

不過在臨撤離之前,即便局勢再嚴峻,但楊繼財也沒有忘記引爆了所有事先埋設的炸藥。太原城東、北兩個方向的幾個火車站所有的設備連同鐵路線,以及周邊的大大小小几十座日軍倉庫。以及已經拆卸一乾二淨的工廠基礎,被徹底的炸成了一片廢墟。

可以說日軍奪回的太原,所有可以供軍用的東西什麼都沒有剩下。太原城堆積如山的糧食、彈藥、軍裝、被服,全部被運走。剩下的倉庫,都已經被炸的一乾二淨。而整個太原北郊的工業區各個工廠,除了一座發電廠之外,也只剩下了一片殘垣斷壁。

日軍在佔領太原之後爲了以戰養戰,不僅徹底完成尚未徹底完工,甚至還增加了一座高爐的太原西北鍊鋼廠,以及被其掠奪之後剩餘的幾個工廠,連設備帶工人全部被楊繼財拆卸一空。就連剩餘的廠房,也被楊繼財統統的全部炸掉。

楊繼財這麼一搞,日軍即便想要利用山西的煤鐵資源,以戰養戰的爲自己的侵華戰爭服務,短期之內是想都不要想了。除非他們願意在這個時候,從本土或是其他的地方調運設備,重新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從根子上再重新建設。

只要日本人捨得投入血本,像在南滿建設那樣,重新在山西建設一個工業基地。日本人還是可以利用山西的煤鐵資源,繼續他們以戰養戰的政策。但時間和戰局的發展與變化,以及越來越強大的山西各個敵後根據地,根本就不可能允許他們恢復這些工廠。

第三十一章 詭異的毒品發作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三百一十二章 爲下一場戰爭做準備第五百六十六章 沒有後退過第二百零八章 航空兵的反艦戰術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開場白第八十九章 誘餌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如主動出擊第三百四十六章 楊震的堅持第三百六十四章 幸運的於明第四百章 在中國被慣壞的日軍第二百零七章 輕敵的日本海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三百零二章 美國人會自己找來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是拿未來做賭注第231章 和鬼子玩點新花樣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時候發起總攻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三百零九章 進攻、進攻、進攻第241章 真正的基礎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後續第八十五章 王光宇的思路第二百八十三章我可以跳傘第三百四十章 第一張骨牌第五百零五章 對楊震又愛又恨的德國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震也有打怵的事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八十八章 能買到飛機的原因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三百五十八章 雪崩與落幕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一百六十一章 杜開山的不理解第六十二章 秘營(1)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就是風險第二百一十六章 難道是想一網打盡?第一百三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4)第一十四章 陳泊的推斷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楊震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麼時候能夠到位第二百二十九章 這次手槍沒有卡殼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三十六章 重點放在北平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一百四十六章 鐵幕第一百九十七章 挺進軍面臨的五無第八十七章 楊震的新對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殺氣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傾巢而出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八十章 迂迴部隊遭遇的麻煩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區別對待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一百六十章 平靜的背後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原貫治不一樣的感覺第三百四十八章 死命令第六十六章 重慶的壓力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號一零一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斷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間攔截空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關鍵在一個快字第九十一章 儘可能挑軟柿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失望的美國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認爲是不恰當的第四百零六章 轟炸目標的選擇第三百九十五章 老子當年也造過飛機第三百三十九章 失望的美國人第三百零七章 以牙還牙、以眼第四十四章 不要讓悲劇重新上演第四十三章 隱憂第六十九章 四一年的分配方案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二百六十二章 餌兒的分量第二百二十七章 韓仁和的猜測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突變第一百一十章 餘波之最後餘波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五十九章 楊震的警告第三百二十章 暫停攻擊的原因第三十七章 龍入大海(4)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彈是個寶第三百九十八章 裝甲旅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
第三十一章 詭異的毒品發作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三百一十二章 爲下一場戰爭做準備第五百六十六章 沒有後退過第二百零八章 航空兵的反艦戰術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開場白第八十九章 誘餌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如主動出擊第三百四十六章 楊震的堅持第三百六十四章 幸運的於明第四百章 在中國被慣壞的日軍第二百零七章 輕敵的日本海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三百零二章 美國人會自己找來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是拿未來做賭注第231章 和鬼子玩點新花樣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時候發起總攻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三百零九章 進攻、進攻、進攻第241章 真正的基礎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後續第八十五章 王光宇的思路第二百八十三章我可以跳傘第三百四十章 第一張骨牌第五百零五章 對楊震又愛又恨的德國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震也有打怵的事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八十八章 能買到飛機的原因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三百五十八章 雪崩與落幕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一百六十一章 杜開山的不理解第六十二章 秘營(1)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就是風險第二百一十六章 難道是想一網打盡?第一百三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4)第一十四章 陳泊的推斷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楊震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麼時候能夠到位第二百二十九章 這次手槍沒有卡殼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三十六章 重點放在北平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一百四十六章 鐵幕第一百九十七章 挺進軍面臨的五無第八十七章 楊震的新對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殺氣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傾巢而出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八十章 迂迴部隊遭遇的麻煩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區別對待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一百六十章 平靜的背後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原貫治不一樣的感覺第三百四十八章 死命令第六十六章 重慶的壓力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號一零一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斷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間攔截空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關鍵在一個快字第九十一章 儘可能挑軟柿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失望的美國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認爲是不恰當的第四百零六章 轟炸目標的選擇第三百九十五章 老子當年也造過飛機第三百三十九章 失望的美國人第三百零七章 以牙還牙、以眼第四十四章 不要讓悲劇重新上演第四十三章 隱憂第六十九章 四一年的分配方案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二百六十二章 餌兒的分量第二百二十七章 韓仁和的猜測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突變第一百一十章 餘波之最後餘波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五十九章 楊震的警告第三百二十章 暫停攻擊的原因第三十七章 龍入大海(4)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彈是個寶第三百九十八章 裝甲旅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