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蔡文治得知高飛竟然要造坦克之後,也是驚訝得目瞪口呆,蔡文治望着有些日漸消瘦的高飛,實在有些不忍打擊他,再者最高軍事委員會根據高飛的需要從蘇聯進口了大批的物資,如果真的搞不出來,想必高飛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對於高飛的執著蔡文治有些時候還真有些頭痛不已。
實際上,高飛頭痛的事情遠遠不止這些,因爲中國的國力非常有限,而且工業嚴重欠發達,不過是一個農業國家,二戰中的T-34狂潮淹沒了德國人的精工製造,高飛自然清楚是量變引發質變,質變引發量變,質變與量變之間相互轉換的道理,在實力相當,差距不大的兩者之間,數量的優勢大與質量,所謂質量優於數量是實力差距懸殊的雙方纔會出現的。
二戰中德軍的失敗就是這一證據的鐵證,後世的現代西方軍隊的重質輕量是因爲當前世界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主要是與它實力相差懸殊的小國、弱國。
所以重視的是質量,而且當技術先進到一定程度,質量可以輕易的擊潰數量,高飛想造坦克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沒能力供給大量的坦克部隊,更不可能大批次的製造裝備,於是高飛想方設法的準備自行提高坦克的質量,用質量去拼日本人的數量。
wωw•тt kán•C○ 高飛從蘇聯進口的這批滲錳加鉻的特殊合金的造價不菲,蘇聯人也沒想到要用這種玩意來製造坦克的裝甲,可以說高飛要求的這種材質的合金非常接近後世T60中型主戰坦克的裝甲,其標準厚度理論上可以抵擋鎢合金穿甲彈。
而單純的要求質量,符合這個年代的技術層面的就只有德軍列裝的黑豹了,黑豹和T-34/85都是蘇德戰場上的主力坦克,也是當年各方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
衆所周知,德國黑豹坦克的設計受到蘇聯T-34的嚴重影響,因爲T-34狂潮的陰影極大的打擊了德國坦克設計師,所以針對T-34坦克設計的黑豹在性能上以全面超越T-34爲目標。
之後出現的T-34/85則是蘇聯針對黑豹和虎式的出現,對T-34的全面改良型,修正了T-34/76的若干缺陷,並增強了火力。從火力和裝甲數據上看,黑豹的指標比T-34/85似乎更高一些。儘管黑豹使用的是七十五毫米炮,但身管長達70倍口徑,威力要超過T-34/85的八十五毫米炮,不過高飛只能搞到蘇制的六十倍口徑和五十三倍口徑的七十六毫米炮。
黑豹的車體前裝甲爲八十毫米,T-34/85則只有四十五毫米,黑豹的炮塔前部爲一百毫米,T-34/85則爲九十毫米,從裝甲防護的角度看黑豹坦克要有佔優,而且黑豹坦克的前裝甲是呈六十度法角的傾斜裝甲。
高飛需要的是能夠從前、後、側都能抵禦日軍四十五毫米戰防炮的近距離直射,因爲TB-26輕型坦克無法抵禦日軍的三十七毫米戰防炮的射擊,這也是高飛最爲頭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