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日”落南昌(八)

崗村寧次中將千思萬慮,最終還是落了個掛萬漏一。

讓崗村中將萬萬想不到的是,在日軍預定用於攻擊南昌的各個部隊,還沒有向戰役發起位置運動的情況下,中國軍隊竟然“膽大包天”的搶先動手了。

十二月二十四日,第九戰區的那位綽號“老虎仔”的代司令長官在經過一個多月運籌後,向早已準備停當的他指揮下的七個軍下達了全線向當面日軍攻擊的命令。

同日,中國軍隊七十軍、七十二軍攻擊德安,七十四、七十八、十八、二十、七十三軍兵鋒直指九江,在長不過二三百華里的戰線上中國軍隊僅在第一線就展開的五個軍十六個師十萬清兵。

中國軍隊的攻勢甚猛,打得措手不及的日軍第十一軍前線各部叫苦連天,駐守德安的日軍一一六師團一部約三千人,被困德安城內。單看這股被圍日軍在三萬多中國軍隊圍攻下,一天之內連發了二封請求師團給予作戰指導的電報,就可知這支日軍處境是何等的朝不保夕。

九江方面,日軍中向稱勁旅的熊本兵團即第六師團,在田家鎮一役中被傷的元氣,還遠沒來及恢復。面對第九戰區擺出的五個主力軍一擁而上的圍毆架勢,從來都是主張攻擊、攻擊、再攻擊的日軍第六師團師團谷壽夫中將,這回也熊了。谷壽夫在命令前哨據點上所有還能撤得下來的部隊都龜縮回九江城同時,向武漢、向南京、向東京,發去雪片似的告急電報。發電密度之頻,破了日軍第六師團要求作戰指導的歷史記錄,以致於谷壽夫在發出這些求援電後,自嘲自己成了第六師團歷史上最膽小的師團長。

一時間,設在武昌的日軍第十一軍本部成了衆矢之的。下面的部隊一個個十萬火急的要援兵、要空中支援、請求空投彈彈,東京大本營及南京的華中派遣軍司令部一面要求第十一軍司令部拿出辦法迅速穩定戰局,一面也已經在叫嚷着要是接要來要是再作戰不利,就要追究十一軍的有關人員的責任了。

在這樣下擠上壓下,崗村雖明知中國軍隊的攻擊意圖未必是拿下德安、九江,而更有可能只是在爲南昌的防禦作戰爭取調動部隊、加固工事的時間,可也不得不從各個部隊抽調兵力向九江、德安開撥。崗村明知上當,也要向這兩個地方增兵的原因,除了他頂不住日軍內部從上到下向他和第十一軍司令部源源不斷的涌過來的巨大壓力外,也是因爲九江及德安這兩個日軍第十一軍長江南岸的前哨陣地對於下一步的作戰具有極爲重要的戰略意義,這兩個地方日軍實在是丟不起。

十二月二十六日,日軍第九師團全部從原駐地向九江進發,日軍第一零六師團主力、二十七師團、一零一師團各一部也奉命緊急開往德安。在這約兩個師團的日軍後面,日軍第十一軍師的其它所屬部隊也在蠢蠢欲動。一時間,中日兩軍在長江中段南岸的土地上,圍繞着九江、德安兩個焦點,儼然象是要打一場決定江西命運的大會戰了。

十二月二十七日,南昌。

“浩然,你看代司令長官的下一步棋如何走?”今天黃中將的心情不錯。這也難怪,誰都明白中國軍隊在南昌外圍支持的越久,南昌的防禦工事就能修得堅固些,更不用現在的局面是本戰區的七個軍在向日軍大舉反攻了。

“培民兄,我說的話,可是要讓你失望的。我估計我軍的攻勢頂多再打二天。代司令長官就會趁日軍趕到前線的部隊還不多,下令現在在攻擊線上的這七個軍全部後撤回武寧、永修、吳城一線,依靠那一帶的地形做好打一場場大規模的陣地防禦戰的準備。

“你的意思是代司令長官這次只是想拖一拖崗村發起攻擊腳步。那他就不怕日軍順勢直下南昌?”黃中將也是聰明人,先前只因太激動了纔沒有轉過彎來。畢竟正在打得熱火朝天的這一戰是“七、七”中日開戰以來,中方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反擊,由不得黃中將不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現在經程家驥這麼一點,黃中將也就馬上明白過來了。不過黃中將心中對程家驥的判斷還是有點疑問的,說到底,陣前退兵也是兵家大忌,代司令長官會不明白這個?

“日軍才攻下武昌,大戰過後,軍隊需要有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加以修整,這是兵家常理。我軍在自己的國土作戰,兵員補充遠比日軍要方便,到現在都沒有完全緩過來,何況日軍兵員要從國內遠過來。再說日軍的技術兵器和彈藥也在武漢會戰中消耗很大,若是沒有再過得個個把月根本就來不及補齊。在不具備這些條件的當前,崗村寧次中將要是昏了頭倉促發起攻擊,已趕到前線的七八萬日軍,未必有一舉擊破我軍有重兵防守的經營了一兩月的武寧、永修、吳城一線的防線的力量。要是打成僵持,或是逐次增兵,對佔地已是太廣,兵力不足的日軍第十一軍來說,可就不大妙了。真要出現這種情況,我第三、第五戰區就可兵出兩翼威脅武漢三鎮,逼他退兵。到時我第九戰區的參戰部隊再趁勢追擊日軍,在我軍三管齊下崗村雖不一定會守不住武漢,可至少是非打一個大敗仗不可。我想崗村這個精明人,必不會行此下策的。”程家驥說這一席的時候,全身上下都洋溢着一股自信。這種自信源於他對歷史上那個日軍“悍將”的生平作戰風格的瞭解。在二十一世紀也算是半個軍事愛好者的程家驥知道崗村在具體指揮作戰時每每有出奇之處,但在戰術指導上這位日本陸軍中數一數二的用兵家卻一個不折不扣的保守派,在每次大的戰略行動前崗村總是盡其所能的追求穩妥,象倉促間以來佔優勢的兵力攻擊有重兵防守的中國軍隊既設陣地,這種太沒把握的事崗村是絕不去做的。更不用說,中國軍隊的這九個軍(四十九軍、三十二軍一直擔任武寧、永修、吳城一線的防守任務。)也不是泥捏的。就是崗村想冒險一博,成功機會也是渺茫的很,打到後來,反倒是程家驥預猜的那種三個戰區合擊日軍第十一軍的可能性很大。

事實證明程家驥對於戰局將如何發展的判斷是準確的。在日軍幾支援軍到達之前,中國軍隊的七個軍的出擊部隊全部都接到了上峰向武寧、永修、吳城一線撤退的命令。

日軍在德安、九江的兵力得到大大加強後,也沒有做趁勢掩殺一鼓下南昌的打算,而將援軍之一部留駐這兩地,以加強德安、九江的防禦力量,免得再讓中國軍隊演一出兵逼江北。而徒勞無功的日軍主力則灰溜溜的回原駐防地去了

出乎所有大小軍事觀察家們的預料,這場來勢洶洶的長江大決戰,就這麼雷聲大雨小的結束了。中日雙方此次動用的總兵力達到三十萬多人,而兩軍的傷亡合起來竟不足萬人。這一戰與其說這是一場會戰,還不如說是中日雙方武漢會戰後的一次相互試探,只是這次試探的主動方不是一路高歌猛進的日軍,而是才棄守武昌三鎮被國際“友人”們傳爲已失去戰鬥力的中國軍隊罷了。

此戰後,近二個月的時間裡,中日兩軍都在積極備戰。日軍第十一軍不但完成了所屬部隊的整補工作,還從東京大本營要來了一個多師團的援軍,使得日第十一軍的當前的兵力比之武漢戰役開始前還要多出

百分十左右。

而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自是不會在大戰在即之時乾等着。相反,那位代司令長官的備戰力度遠比崗村寧次要大得多,他還指着這一仗把頭上的代字給去掉了。

代司令長官從十二月底起,就一天最少一個電報的,向重慶要成軍成軍的野戰部隊、要飛機大炮、要糧彈補給,要工兵,要水面艦艇,但凡是在下面會戰中用得着的,他沒一樣不要的。且這位新晉上將胃口奇大,光是部隊他一張口就要五個軍,還有附帶條件,武漢會後才入伍沒見過大仗的新兵超過三成的部隊,他一律不要。別的還好說些,只是這個部隊和飛機大炮眼下是那裡都缺,這可是給“老頭子”出了難題了。給嗎?先不說軍委會手裡也沒有多少飛機大炮了,那五個以老兵爲主的軍,就眼下這個時局,他上那裡給這個虎裡虎氣的廣東人弄去。

不給又不行,南昌那裡可是決定整個戰局下一步走向的關鍵戰場,要是南昌會戰跨了下來,影響太大。在坐蠟了兩天之後,最高統帥找來的陳上將把第九戰區的請兵報告往陳上將臉上一扔了事。

精幹老練的陳上將當然清楚“老頭子”這樣做的潛臺詞,這就是要讓自己先去各個戰區瞭解情況,然後他老人家再來權衡定奪。這個差事不好辦,當將軍的那個不喜歡手下的兵越多越好,要去撬人家手底下部隊有那麼容易?那個戰區的司令長官是沒來頭的。但陳上將心裡明白,這個差事就是再難辦自己必須辦下來。一來這是最高當局親自交辦的事情,二來南昌要是真得垮了,他自己本錢損失也是很大很大的。

陳上將也不是吃素的,他很聰明的用了一招迂迴戰術,讓人打着政治部旗號到各個戰區摸了一下底,然後一份由陳上將炮製的可抽調部隊名單就出爐了。(這下子,那些在政治部的來人面前作足了表面功夫的小軍閥出身的部隊長可就傻了眼了,他們的部隊那來的百分之七八十的老兵啊,但先前誇了口又不敢明說,也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最後還是“老頭子”親自出面軟硬兼施的與各個戰區的“老大們交涉,這才按名單挖到了四個整軍和一些沒什麼戰鬥力的搭頭部隊,至於是不是符合九戰區的條件那就見仁見智了。反正到了這個時候。在十幾萬日軍的步步緊逼下,九戰區的代司令長官早就沒那麼挑食了,別說是正規軍了,就是他都保安團都要了。在經過這一番折騰後,到三九年二月中旬,九戰區在預計作爲南昌會戰的地域的總兵力達到了十五個軍又二師四旅,總兵力爲三十四萬的部隊,比之一個多月前足足多出了近十萬人。而南昌等地的防禦能力,也在這一段時間的連續施工中得到了極大提高。

最讓程家驥感到哭笑不得的是,一直駐紮洛陽附近充當守備,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廣煙土事業上的暫十六軍,因爲老兵多,(基本上沒有參加什麼大的戰鬥,別人都打光了,相比之下他的老兵能不多嗎!)被一戰區做爲種子部隊保送到了南附近。

“老子在洛陽不知多快活,商洛山裡產“黑金”啊,!你小子也沒少得好處不是!原本好好的,你非要標新立異,弄出個大會戰計劃來,這下子好的,咱們一家子這點本錢全讓人家綁到南潯線上了……。”

自從暫十六軍被調到了南昌附近的向城,爲了暫十六軍的補給,夏維民隔三差五就往南昌城裡跑,他老人家一進城最好的落腳處就是獨立一百師師部了,程家驥自然也少不了被這位痛失財路的大姐夫埋怨好一頓。這位對自己有提攜大恩的大姐夫說自己兩句,程家驥也就只洗耳恭聽的份了。

“師座。軍部讓你去一趟。”正當程家驥暗歎自己又要被荼毒上半個小時以上時,黃中將打來的一個電話把他從夏維民口下搶救了出來。

“浩然,你看一下這個。”黃中將滿面肅然的把一份電報遞給程家驥。

這份電報的內容,果不出早有預感的程家驥所料,日軍向以南昌爲中心的中國軍隊集結地區大舉攻來。

三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南昌戰役正式爆發。

第56章 印度風雲(三)第9章 大漢魂與“大和魂”的碰撞(下)第37章 “日”落南昌第16章 最長的一個下午(上)第38章 血火籠城(八)第27章 齊人之“福”(中)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八)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八)第43章 五十五聯隊的末日(四)第35章 千里大回還(二)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十三)第41章 吳城鏊兵(一)第34章 浴血富金山(六)第46章 風起雲動奈何天(三)第8章 抗戰版的“生死時速”(中)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十一)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十)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十)第64章 難忘的延別島(一)第54章 碧血染紅土(六)第38章 血火籠城(十四)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十一)第37章 “日”落南昌(五)第28章 家事 軍事 天下事(中)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十二)第46章 風起雲動奈何天(六)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二)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二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十)第48章 人間五月天(三)第36章 信陽保衛戰(五)第37章 “日”落南昌(六)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二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十三)第68章 嗚呼!琉球!(二)第63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召喚(二)第26章 大捷(上)第49章 狂潮東來(七)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一)第60章 鄂西會戰(四)第44章 欽州攻防戰(二)第47章 雙雄初會(四)第39章 霧都緣(一)第31章 喋血蕭濉河(五)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六)第4章 幸福的忙碌(上)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七)第34章 浴血富金山(一)第8章 抗戰版的“生死時速”(下)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八)第68章 嗚呼!琉球!(七)第62章 岳陽記事(四)第31章 喋血蕭濉河(三)第1章 初到貴地(下)第68章 嗚呼!琉球!(一)第43章 五十五聯隊的末日(五)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九)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十一)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十)第37章 “日”落南昌(六)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四)第20章 第十騎兵聯隊的輓歌(下)第39章 霧都緣(三)第31章 喋血蕭濉河(五)第8章 抗戰版的“生死時速”(上)第35章 千里大回還(一)第37章 “日”落南昌(八)第36章 信陽保衛戰(三)第45章 新紮軍座(四)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六)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十一)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七)第59章 歸來、歸來兮(四)第38章 血火籠城(五)第38章 血火籠城(二)第61章 魂牽武昌(三)六十七章 燃燒的疲墟一第12章 無限風光在徐州(上)第7章 死亡“圓舞曲”(下)第38章 血火籠城(十三)第64章 難忘的延別島(三)第6章 與戰爭的第一次約會(中)第36章 信陽保衛戰(九)三十三章 暫編第十八軍七第17章 雷霆萬鈞(下)第49章 狂潮東來(三)第50章 巍巍崑崙關(一)第14章 臺兒莊“三日遊”的門票(中)第26章 大捷(下)第56章 印度風雲(二)第68章 嗚呼!琉球!(七)第6章 與戰爭的第一次約會(下)第17章 雷霆萬鈞(下)第65章 挑戰“絕對國防圈”(一)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六)第51章 風起青萍(一)第22章 賈汪一日(上)第45章 新紮軍座(二)第42章 近鄉情怯(一)
第56章 印度風雲(三)第9章 大漢魂與“大和魂”的碰撞(下)第37章 “日”落南昌第16章 最長的一個下午(上)第38章 血火籠城(八)第27章 齊人之“福”(中)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八)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八)第43章 五十五聯隊的末日(四)第35章 千里大回還(二)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十三)第41章 吳城鏊兵(一)第34章 浴血富金山(六)第46章 風起雲動奈何天(三)第8章 抗戰版的“生死時速”(中)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十一)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十)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十)第64章 難忘的延別島(一)第54章 碧血染紅土(六)第38章 血火籠城(十四)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十一)第37章 “日”落南昌(五)第28章 家事 軍事 天下事(中)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十二)第46章 風起雲動奈何天(六)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二)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二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十)第48章 人間五月天(三)第36章 信陽保衛戰(五)第37章 “日”落南昌(六)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二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十三)第68章 嗚呼!琉球!(二)第63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召喚(二)第26章 大捷(上)第49章 狂潮東來(七)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一)第60章 鄂西會戰(四)第44章 欽州攻防戰(二)第47章 雙雄初會(四)第39章 霧都緣(一)第31章 喋血蕭濉河(五)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六)第4章 幸福的忙碌(上)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七)第34章 浴血富金山(一)第8章 抗戰版的“生死時速”(下)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八)第68章 嗚呼!琉球!(七)第62章 岳陽記事(四)第31章 喋血蕭濉河(三)第1章 初到貴地(下)第68章 嗚呼!琉球!(一)第43章 五十五聯隊的末日(五)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九)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十一)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十)第37章 “日”落南昌(六)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四)第20章 第十騎兵聯隊的輓歌(下)第39章 霧都緣(三)第31章 喋血蕭濉河(五)第8章 抗戰版的“生死時速”(上)第35章 千里大回還(一)第37章 “日”落南昌(八)第36章 信陽保衛戰(三)第45章 新紮軍座(四)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六)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十一)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七)第59章 歸來、歸來兮(四)第38章 血火籠城(五)第38章 血火籠城(二)第61章 魂牽武昌(三)六十七章 燃燒的疲墟一第12章 無限風光在徐州(上)第7章 死亡“圓舞曲”(下)第38章 血火籠城(十三)第64章 難忘的延別島(三)第6章 與戰爭的第一次約會(中)第36章 信陽保衛戰(九)三十三章 暫編第十八軍七第17章 雷霆萬鈞(下)第49章 狂潮東來(三)第50章 巍巍崑崙關(一)第14章 臺兒莊“三日遊”的門票(中)第26章 大捷(下)第56章 印度風雲(二)第68章 嗚呼!琉球!(七)第6章 與戰爭的第一次約會(下)第17章 雷霆萬鈞(下)第65章 挑戰“絕對國防圈”(一)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六)第51章 風起青萍(一)第22章 賈汪一日(上)第45章 新紮軍座(二)第42章 近鄉情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