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

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

1947年下半年,薊縣城裡各村轉移到山裡或者鄉下打游擊的幹部民兵們,都回到城裡繼續開展工作,這次的政權變更被薊縣城裡的老百姓稱爲“二次解放”。薊縣人民政府遷到城裡後,從47年冬到48年上半年,又在城裡開展了第二次土地改革運動,也稱爲土地複查運動。因爲當時是根據黨中央制定的《土地法大綱》來指導運動的,土改工作隊要向老百姓宣傳貫徹《土地法大綱》,也有的羣衆稱這次運動爲“法大綱”。

這時,因爲許多地主富農和大商號老闆們都逃到北京去了,有的不是地主富農的中等人家也跑了,城裡邊有許多空房子大宅院成了無主財產,許多土地也成了無主土地。這裡所說的“許多”是相對磚瓦房而言的,並非指縣城裡所有的房屋。那時期薊縣城裡只有寺廟、官宅和大街兩側的商鋪和大戶人家是磚瓦房,總的看,普通民宅中居住茅草房的人家要佔百分之六十以上。1947年6月,城裡的有錢人家都跟隨國民黨政府逃到北京去了,城裡的許多磚瓦房就人走屋空了,而大多數居住茅草房的普通百姓,並沒有西逃,還是住在自己的房屋內。

那些地主富農和店鋪老闆們舉家西逃,只能帶走一些金銀細軟,不可能象搬家一樣把家裡的箱子牆櫃、座鐘掛錶、罈罈罐罐以及被褥棉衣等都帶走,這些“浮財”也和土地、房屋一樣,成了俗稱“勝利果實”的應分配的物資。

當時平分土地的政策也不是全縣統一標準,統一覈算的。而是以村爲單位覈算,遠離縣城的大窪地區地廣人稀,人均土地數量就多些,城鎮地區人口稠密,人均土地的數量就少些。分房子的標準也不統一,原來沒房子,靠租房或借房居住的,可以分到一處房屋,原來有破草房的,也可以搬到地主家的大瓦房去住。那些傢俱、被褥衣物等浮財,也是分給貧下中農和僱農等窮困的家庭。

城裡邊一下子有了這麼多的土地改革運動的“勝利果實”,按說土改應該容易進行。但是,由於有了頭次頑軍進攻時地主富農捲土還鄉反攻倒算的教訓,大家都很害怕。因爲當時西面的三河縣、通縣、北京、天津、唐山等地還是國民黨佔領着,說不定什麼時間再回來。尤其是那些保警隊殘酷殺害土改骨幹分子和農村幹部的行爲,更使不少老百姓心有餘悸。所以,許多應該分到房子和土地的窮人家,只要自家的房子還能住,自己家裡還有一點土地,勉強維持生活的,就不敢再要政府分給的房子和土地了。

從我們西南隅來看,當時覈算人均佔有三畝土地,超出三畝的家庭要交出多餘的部分,不足三畝的分給缺少的部分。我家是貧農,1947年時有五口大人,我是1948年3月12日出生的,也不知是否趕上平分土地。那時我們家只有六七畝土地,未達到村裡的平均數,應該再分幾畝土地。由於頭次土改分的幾畝地種好麥子都給人家退回去了,二次土改中我奶奶說什麼也不敢要了。我們家幾代人住的都是茅草房,按說可以搬進大瓦房去住,可是由於害怕地主老財反攻倒算,什麼勝利果實也沒敢要。

二次土改時我父親已調到馬伸橋(二區)區政府工作,勸我奶奶要房子要地,被我奶奶罵了一頓,說“頑軍來了你們一跑了事,不管家人死活,我們還想過消停日子呢。”那時像我奶奶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當然,也有不少特別窮的人家或者膽大有見識的人家,敢要房子和土地的。如西南隅孟昭鳳,是“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僱農。他家在日僞時期就到遵化縣馬蘭峪去當佃戶,西南隅老家裡的三間茅草房早已坍塌。他在山裡受到共產黨的教育,思想先進。這次土改中回到西南隅,積極參加土改運動,帶頭要房子要地,分到了一套足五間的大瓦房和一個大宅院,還當了村幹部。孟昭鳳的族兄孟昭瑞,本來與孟昭鳳家住在塔東胡同路東的一個小院,也是三間茅草房,這次也搬進龍德號的庫房,塔東胡同路西的一層大瓦房去住了,也是一個大宅院。再如西南隅李寶珍,本來是在城裡“串房檐”(指租房居住),在大街上擺攤賣菸酒茶糖的小買賣人。1947年6月頑軍西撤時,他家也跟着跑到北京去了,在北京做買賣不掙錢,就靠討要維持生活。1948年夏天,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又聽薊縣來人說共產黨是爲窮人打天下的,解放區的窮苦人都分房子分土地翻身做主人了。他一想自己是窮人呀,怕什麼共產黨呀。於是帶着老婆孩子回到薊縣城裡,正趕上土地複查分房子分地,好多人不敢要,他敢要,在街面上要了兩三層房子,還要了幾畝地。他帶頭要“勝利果實”,還在大會上受表揚,在大會上他說:“擺了這麼多年地攤,就盼着開間門臉(指店鋪)呢,可是因爲窮,就是租不起店鋪房。現在窮人翻身了,政府白給房子白給地,爲啥不要。”於是他家開了兩處店鋪,他自己看着一個店,他老婆看着一個店。由他統一管理。幾年後他家在街上的一個門臉(店鋪)房被公家佔了,他用搬遷費把我家南院老何家的大瓦房買過來,搬到林家衚衕來住。1956年公私合營後,李寶珍轉爲商業職工,剩下的一處店鋪入股供銷社,每年吃房租(股息),大家都很羨慕。

因此,這次土地複查、平分土地,並沒有真正的“平分”,而是形成了誰敢要就給誰,要多少給多少的“占房子”“佔地”。如西北隅錢家衚衕的李四爺家,一共五六口人,自己本來有四間土坯茅草房,還是西廂房,因鄰居錢姓財主全家西逃北京去了,他家就佔了這家的前後兩層足五間的大瓦房,都是正房。加上他家自己的四間茅草房,共有十四間房屋了。只是那層沒人住的茅草房因爲不苫草,被雨水澆灌而坍塌了,但是宅院仍然是他家的。再如西北隅錢家衚衕錢甫泉家,全家五口人,本來有三間茅草房一個大宅院,見鄰居錢姓地主跑了,就佔了這家的四破五大瓦房和大宅院。住進大瓦房,草房就沒人住了,也不苫草了,也被雨水澆灌坍塌了,原來的宅院成了自家菜園子。

我們西南隅林家衚衕的南陳家(定爲中農成分)是富裕人家,住的是兩進三層(三層房組成兩個四合院的佈局)大瓦房,哥幾個分家後,後層房的主人跑北京去了,成爲無主房產。我家如果搬進這個院去住最方便了,但是我奶奶不敢要。結果南城根住茅草房的李坤膽大,就搬進去住了,要了一層五間的正房和三間西廂房。李坤家人口不多,住不了那麼多屋子,就在合作化時把西廂房拆了,賣了房的木料買了新自行車(因爲解放初期到合作化前,薊縣沒有職工家屬,沒有租房居住的,空房沒有利用價值)。

這次土改運動中,縣政府下邊的一些機關和單位,也乘機住進了那些西逃財主家的空宅院。城裡邊許多沒人敢要的富人住宅和店鋪,都變成了國家財產,成了官宅官地。

頑軍西撤北京時,也有的做小買賣的老百姓跟着跑到北京去了,北京和平解放後纔回到薊縣城裡,這時土改結束了,沒有無主的房屋了,只好花點錢從房子多的人家手裡買房子居住,那時房子也不值錢,有的是白得的勝利果實,很便宜的就賣了,有的家庭自己住不了一層大房,還賣一半給別人家,形成了一層正房東邊一家姓張,西邊一家姓李,兩家共用一個堂屋,對面鍋臺做飯的現象。

這次平分土地也是敢要的就可以多給幾畝,可以超過平均數額,因爲有的人家膽小不敢要。當然一家不能要的土地過多,以夠自己耕種爲限,因爲不允許出租和僱長工耕種,不能出現新的地主富農,土地要多了也沒用。房子雖然也可以多要,但是大家都認爲“房子多了累主人”,夠住就行,多了沒用。當時城裡的空房很多,既不能出租,也不能變賣,一般人沒人多要。所以說,這次土改運動中,房屋和土地都沒有完全按照人口平均分配。

那些逃走的地富老財家裡的箱子櫃櫥、桌椅板凳、牆櫃上擺設的陶瓷器皿膽瓶花罐、座鐘掛錶、被褥衣物等浮財,最終也被那些膽大的人家都給分走了。

全國解放以後,城裡的老人們回憶起1948年的土改運動時,都不無感慨的說,老百姓就是眼光短呀。城裡的土改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咱們膽小沒眼光的受窮也活該。

1947年6月頑軍撤退時,薊縣的國民黨縣、鄉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常備大隊和保警大隊,也隨着撤到北京去了。這些地方政府供養的人員,離開薊縣就斷絕了經濟來源。到北京後就散班子了。那些家境富裕的頭頭們,有的在北京安家置業,可以生活。也有的在北京當工人,做買賣。窮人家出身的士兵,有的成羣結夥持槍明搶,被當地國民黨政府收拾了;有的參加了國民黨的正規軍;也有的流浪到解放區,投奔了共產黨的解放軍。因爲薊縣人民政府號召跑到北京的工商業者重返薊縣,有些小店鋪老闆陸續回來,繼續經營。有些保警大隊和常備大隊的當兵的在北京混不下去了,也就回到薊縣來了。連那個被李維州任命爲國民黨薊縣城關鎮鎮長的閻楚先,大概以爲自己沒有多大罪惡,也沒有抓捕和殺害本鎮的共產黨員和農村幹部,也回到薊縣來了。

可是那些最初回到薊縣老家的爲國民黨做事的人卻倒黴了,因爲正趕上薊縣城裡開展的第二次土地改革和清算復仇運動。當時薊縣城裡邊的大財主、大老闆以及國民黨的黨政軍隊裡的當官的都逃到北京去了,縣裡正缺少鬥爭對象。閻楚先一回來,就成爲薊縣抓到的國民黨最大的官了,被縣政府逮捕入獄,公審槍斃了。其實閻楚先並沒有多大民憤,也沒有真正抓住過城裡的共產黨和村幹部,沒有欠下“血債”。他家住東南隅,家境比較富裕,但也不是財主。他是教書出身,在日僞時期做過城裡中心小學的校長,管着城裡的幾個小學校。那時的小學要學日語,進行奴化教育,小學校長雖然不是漢奸,日本投降後也沒被共產黨任用。國民黨讓他當鎮長,他自然擁護國民黨,跟着國民黨跑到北京後,國民黨沒人理他了,只好回家來,沒想到趕上運動,被槍斃了。還有幾個爲掙軍餉而在保警大隊和常備大隊當兵的城裡人,本人也沒做什麼壞事,又都是窮苦出身,以爲共產黨不會把他們怎麼樣,也從北京回到薊縣,結果正趕上清算復仇運動,也被城裡的村幹部當做鬥爭對象,發動羣衆用亂棍打死了。因爲常備大隊和保警大隊在城裡製造了“北大井慘案”,人們對常備隊保警隊的憤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問青紅皁白,對當過保警隊的人統統殺掉,無疑也是錯誤的。好在這種現象時間不長,就被上級糾正了。上級強調政策,對於沒有罪惡的國民黨軍政人員,一律寬大處理。後來從北京回來的,跟隨國民黨西逃北京的原薊縣保警大隊和常備大隊的人員,就沒再挨鬥爭。

老人們回憶起這段往事都說,如果閻楚先晚回來幾個月就死不了。按政策定成歷史反革命,也就坐幾年大牢。那幾個被羣衆打死的保警隊當兵的,更不會有什麼大事,因爲城裡的居民中,當過頑僞軍的、在日僞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當過小職員的多了,後來都沒什麼事。

這種用亂棍把鬥爭對象活活打死的現象,不僅在薊縣城裡發生過,在鄉下的土改“搬石頭”運動中也出現過,俗稱“劈柴棒子燉肉”。城裡羣衆打死的好在都是爲國民黨幹事的人,城外有的村裡,打死的不僅是那些“人緣差”的地主富農,有的村連被當做“石頭”而搬倒的共產黨員老村幹部都被羣衆給打死了,他們死的更冤枉。

“搬石頭”是土地改革運動中的一種“迴避措施”,因抗日時期共產黨的地方幹部與地主富農搞統一戰線,有的基層幹部還把地主富農家當做自己吃住的“堡壘戶”,在土改運動中對這些基層幹部對與他們熟悉的地主富農鬥爭的“不狠”,就被被上級派來的工作組打成“階級界限不清,阻礙土改運動的絆腳石”,而停止工作。有的區幹部被調往異地,村幹部只能在村裡接受“審查”,有的也被貧農團給打死了。

薊縣城裡各村的黨員幹部都是日本投降後發展的,地主富農又全跑北京去了,城裡各村的土改不存在“幹部落後於羣衆”,需要“搬石頭”的問題。城裡的村幹部是很積極的,是羣衆思想落後。如當時西南隅的黨支部書記何蘭婷,曾經帶着一部分羣衆到西大街去鬥爭開油坊和麪鋪的老麻家,她抱來一捆鎬柄,號召大家打麻老大(老闆),說老麻家是富農剝削人。有的羣衆說:我看老麻家待人挺好的,做買賣不給小分量,熟人賒賬也行,沒看他家咋剝削人呀。大家都說老麻家人緣不賴,沒人肯拿鎬柄,還都走開了,鬧得何蘭婷很尷尬。

當然,土改運動中發生的這種“左傾”過火行爲,很快被中共中央發現和糾正了。

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
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