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

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

過去的農業生產主要是依賴自然條件,河道排水、灌溉稻田都要利用“水往低處流”的自然地勢。除少數園田的蔬菜屬人工取水澆灌外,其他地裡的莊稼都是靠天降雨雪來澆灌。因爲過去的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所以糧食產量也很低。在薊縣的農村,正常年景,平均一畝地也就產二、三百斤(1956年國家制定的《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中,把畝產四百斤、六百斤、八百斤,分別作爲“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奮鬥目標)。

過去的天災主要有三種,水災、旱災和蟲災。風災和雹災雖然也有,但是影響的面積較小,危害相對要小一些。

聽老輩人說,過去的氣候與現在不同,那年代冬天比現在要冷得多,冬天下雪天也比現在要多。夏天的雨水要比現在多,但是春天也是雨水較少,經常出現春旱夏澇的現象。大旱的年頭,冬季雪少,春天無透雨,小麥即使不是顆粒無收,也長不了多少麥粒,有時連種子都收不回來(過去一畝地要撒20多斤種子),夏季收成基本無有。春播的玉米、高粱、穀子無法下種,即使撒進土裡僥倖“等雨”,也可能白扔種子,秋季的收成難以指望。薊縣北部山區,土地乾涸,泉水斷流,人們吃水都要趕着牲畜,走幾十裡地,到山外來馱水。俗話說“大旱不過五月(農曆)十三”,麥收過後,進入雨季,這時地裡纔可能種一些“晚莊稼”,一年的收穫只相當於正常年景的三、四分之一。

每到農曆六月,又是陰雨連綿,經常下大雨、暴雨。薊縣的南部年年發小水,青甸窪和太和窪的土地年年被淹。每隔幾年發一次大水,山區裡山洪暴發,泥石流(俗稱“起水鼓”)常見,山坡梯田被沖毀。平原地區溝滿壕平,許多村莊的土地都被水淹沒,顆粒無收。據說地裡的莊稼中,只有高粱和稻子不怕水淹(因爲幾天之後多數地裡的水都流走了),春播的玉米、穀子都淹死了。大水過後,地裡只能“補種”些蕎麥、麥茬白薯,蘿蔔等作物。等到秋後再種小麥。那年代種植方法與現在不同,都是大壟間作,麥子壟裡可以種玉米、高粱、或穀子。晚熟的玉米壟裡可以種冬小麥。

有些風調雨順的年頭,還可能發生“蟲災”。說來也怪,平常在地裡雖然也有各種各樣的蟲子,但是很少氾濫成災。也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就出現大量的飛蝗。主要是大小“蝗蟲”,俗稱“過螞蚱”。數十萬只螞蚱飛過來,天上漆黑一片,落在莊稼地裡或者草地裡大吃大嚼,咔咔咔的一片聲響。莊稼葉子和青草被啃吃淨光,只剩下秸稈和葉子的主莖。吃完後“雌螞蚱”就地產卵,螞蚱羣飛走了。不幾天幼蟲孵化出來,爬滿了莊稼和草葉上。那年頭沒有農藥,農民們對螞蚱束手無策,用掃帚、樹枝撲打也打消滅不多,因爲螞蚱既會蹦又會飛。用手“捻”死幼蟲是很容易,可蟲子太多,也消滅不絕。有些迷信的農民只好到藥王廟裡燒香許願,祈求“老天爺”幫忙。也可能是食物減少,使成羣的蝗蟲失去生存的機會,反正有時不等天氣變冷,鋪天蓋地的飛蝗就不見了。又不知再過多少年纔再鬧一次。可是鬧一次蟲災,就使秋天的收穫受到巨大損失。不過總的說發生蟲災的面積還是比較小一些,不像水災旱災那樣大的面積。但是對每戶農家來說,不論水、旱、蟲災,只要遇上了,打下的糧食就難以維持生活。於是,沒到冬天農閒季節,遭災的農民們就離鄉背井,外出逃荒討飯。

據薊縣城裡的老輩人講,每遇河北、山東一帶發大水的年頭,一入冬逃荒要飯的災民們成羣結隊,經過薊縣向關外(東北三省)奔去,開春時又成羣結隊的原路返回。因此,不時地有一撥撥的災民涌進縣城。來薊縣討飯的災民,不僅是薊縣南部大窪地區的,還有山東的、滄州的,及天津郊區和寶坻縣等地的。

災民們許多都是攜家帶口,老人孩子全在一起。他們少數推着“挎車子”,多數挑着擔子,帶着被褥,瓦罐子和碗筷等餐具。災民們白天一路討要,給糧食、零錢、熟食剩飯都可以。該吃飯時就在路邊找個避風的角落,拾些柴草,架起瓦罐子熱溫討來的飯菜,幾口人分開吃。夜裡,就在大街的“雨搭子”底下,或者牆根角落處露營,身底下鋪墊些柴草,披着被子或褥子,或坐或躺的睡覺。天亮後,討要些吃的,再向關外出發。

據說清代薊縣的地方財政收入也不多,只能維持日常開支。對於涌進城裡的大量災民束手無策,官府拿不出錢糧來賑濟災民,只能號召富豪財主等大戶人家捐糧捐款,救濟災民。於是,“南王家”每逢遇到遭災的年景,就在自家門外搭棚“舍粥”。

“南王家”的前大門在南大街上,爲了不影響交通,就在自家的後門口,也就是西南隅林家衚衕內,開設“舍粥”場地。首先在後門口搭蓆棚,蓆棚裡搭建幾個大鍋竈。每天起大早僕人們開始熬小米粥,據說每頓要用一石(200斤)小米。到上午九點,開始第一次“放粥”。家丁們負責維持秩序,要求災民們在每口鍋前一字排開站好隊,幾口大鍋同時“放粥”,鍋裡的粥發放完爲止。小米粥熬的比較“醬”(粘稠),每人每次只給“一馬勺”(可以盛兩升水的大鐵勺),領粥(俗稱“打粥”)的人用瓦罐或者瓦盆作爲盛粥的餐具,打完粥就走。家裡人多的輪番排隊也可以。下午三點,開始第二次放粥。每天兩次,傍晚放粥結束,等到第二天在繼續舍粥。

那些逃荒來到縣城裡的災民,聽說“南王家”搭棚舍粥,就在林家衚衕停頓下來。他們就在衚衕裡邊靠牆根的地方,或躺或坐,等待着“打粥”。到“粥棚”“開門”時,大家一擁而上,年輕力壯些的擠在裡面,老弱者在外圍。家丁們維持秩序,要求大家排隊時,自然是年輕力壯者排在前面,老弱病殘者排在後面。

因爲來薊縣的災民多是路過,遇到“舍粥”時有的休息一天就走,有的停留兩三天就走,所以人數不固定。“南王家”每天都是熬這幾鍋粥,因爲“放粥”時是每人“一馬勺”,如果全家人都來排隊“打粥”,打回去的粥多,一頓吃不了,還可吃下頓。如果家裡有不能來排隊的老人或小孩子,光靠一個或兩個人來排隊打粥,就不夠吃。但是他們可以把粥給老小放下,拿着“空盆”繼續來排隊。如果災民人少的話,排隊二次、三次都可以。沒人排隊時,只要鍋裡還有粥,放粥的人就不撤,再來“打粥”還給你。災民們也可以再“打”回來留下頓吃。

但是,有時因爲災民人多,排在隊後面的人就可能“打”不到粥,全家就要餓肚子。那些家裡有不能排隊“打粥”的老人小孩的家庭,即使有一兩個人排隊打來一勺或兩勺粥,也不夠全家吃。還來不及第二次排隊,鍋裡的粥就光了。這種情況下,也要餓肚子。災民如果打不到粥,只能到別的人家去乞討。那年代城裡的普通老百姓很少有種糧大戶,多數小市民都是做小買賣或打工掙錢買糧食吃,家裡不會有很多存糧。雖不至於“有今天吃的沒明天吃的”,可也沒有多少富裕,也無力賑濟災民。所以,逃荒討飯的人也可能白轉一天,討要不到吃的,只好忍飢挨餓。再加上冬天寒冷,災民們露宿街頭,身體好的還可以堅持,體弱多病的就等不到第二天,就在夜裡凍餓而死了。

每次舍粥都要經十幾天的時間,大批災民過完了,“粥棚”就撤了。第二年春天,災民們返回原籍時成羣結隊的就少了。因爲有的老弱病殘的災民已經客死他鄉,有的災民留在關外開荒種地,不再返回原籍。返回家鄉種地的災民,雖然還是一路討要,但此時已春暖花開,夜間露宿街頭也不那麼“受罪”了。

我家先祖就住在林家衚衕,家裡雖然不是災民,但也屬貧寒之家。“南王家”舍粥時,我家大門外的兩側牆根,就擠滿了災民。有時“打粥”的災民人少,只要見到沒人排隊了,鍋裡還有粥,我家裡的婦女們(男人們外出打工)也拿盆去“粥棚”“打粥”,“端”回家來吃。當然,如果災民人多排長隊,我家的人也不會去和災民“爭食”的。

最後趕上“南王家”“舍粥”的,是我的曾祖母賈氏(1882——1955),她也到“粥棚”打過粥。她老人家經歷過“南王家”搭棚“舍粥”的過程,目睹了災民們在北風呼嘯,或雪花紛飛的嚴冬中,裹着棉被萎縮在衚衕裡等待“打粥”的慘狀。據她老人家講,南王家在冬季舍粥時,林家衚衕裡,每天早晨都要擡出去七八具凍餓而死的災民的屍體,多的時候一夜凍死十幾口。開始發現凍死的災民時,“南王家”施捨給每個死者一個“薄斗子”,也就是薄皮棺材。後來死的太多了,城裡的棺材鋪都空了,就用葦蓆一裹下葬。這些災民的屍體都埋在城外的亂葬崗子裡。有人知道姓名的,就在墳前插個木牌,寫上死者姓名,以備日後家屬來“遷墳移墓”。

同時,我曾祖母也見過“南王家”的少爺王大寶,把災民中長相漂亮的女人“拉進”家中的行爲,聽過這些被害女人事後的哭訴。據她老人家講,“南王家”就是這麼一個既做“善事”,也做“壞事”的大戶人家。

到了民國年間和日僞期間,每逢災荒年頭,還是有不少逃荒要飯的災民,從山東、滄州一帶流浪過來,經過薊縣到關外去。但這時已經不“時興”由大戶人家“搭棚舍粥”了,那些災民也是分散乞討了,夜裡雖然還是露宿街頭,路上還是有凍餓而死的流浪者屍體(俗稱“死倒兒”),但是已沒有衆多災民集中在一起,一夜之間凍死十幾口的現象了。

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
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四節 薊縣城初次解放與頑軍進攻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八節 有關“新張家”的故事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一節 關於獨樂寺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五節 “過皇差”與鬧“義和團”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第六節 城裡“南王家”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九節 關於飛賊金三的傳說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三節 關於竇家墓的傳說第四節 老縣城沒有北門的傳說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十三節 日僞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薊州城老城軼事序言第十二節 日本人恐怖統治下的薊縣城第十一節 長城抗戰與抗日大暴動片段第十節 關於山賊王三禿子的傳說第二節 關於白塔寺的傳說第十五節 薊縣城的二次解放和清算復仇運動第七節 遭災百姓與“南王家”舍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