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夜送信使再立功

沙偏將接到消息,又驚訝又高興!

沙偏將驚訝的是葉經秋居然敢違背自己的命令,不待自己趕到就進攻佔盡地利的敵人,以寡擊衆;

高興的是葉經秋以五百人的兵力進攻三千人的敵寨,引蛇出洞,半個時辰不到就大獲全勝,生俘二千敵兵,並活捉敵軍將官哈爾樂!

葉經秋捷報傳到,令先鋒軍三千人士兵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士氣高漲。

沙偏將當即速擬捷報,上報元帥花慶平,並在捷報中請元帥就如何賞罰葉經秋作裁奪。

“中軍官,去問問前軍嚮導,距離榆城還有多遠?還有,你此去就便把前軍葉統領給本帥叫來。”

稍後,中軍官報稱不到一百五十里。

“嗯,傳令前軍,先頭部隊至榆城三十里下寨。嗯,葉統領來了嗎?”

葉經秋已經驟馬來到後軍,參見大元帥花慶平:“末將葉經秋,見過元帥!”

“嗯。我來問你,你怎麼敢不聽沙將軍號令,擅自出戰?說不出理由來,本帥決不輕饒!”

“回元帥!末將自從奉命統領先鋒前軍,就琢磨破敵之策。

今日此戰,我觀敵寨盡佔地形之便,易守難攻,又擋在我軍前行路上;於是末將想到一個引蛇出洞的法子——”

“嗯,怎麼個引蛇出洞之法?”

“回元帥的話,末將先於敵軍無備,安排好伏兵,既而孤身作餌,匹馬挑戰,引得那敵將哈爾樂領五百人出寨擒我。

然後末將誘敵入伏,卻不將之斬盡殺絕,以引誘敵軍來救。待到敵來援救,我斬敵一將,生擒一將。同時伏兵二百人闖寨縱火;到這時,末將逼降哈爾樂,迫使他招降殘部,故而有此小勝。”

“你僥倖獲勝,雖則可喜,只是,這樣做違背將令,重者可是要掉腦袋的!此爲其一;

若是待大軍到來,這引蛇出洞之法同樣可以實施,並且更爲安全,此爲其二;

今日你若非初戰成此首功,則難以將功折罪,此爲其三;本帥所說這三條,你可知道?”

“末將知錯了。”葉經秋說道:“元帥所說的第二點,末將尚有不同看法。”

“嗯,什麼不同看法?”

“元帥,若是大軍到來,只怕那敵將哈爾樂必不出戰,這引蛇出洞就施行不成了。”

“嗯!說得卻也是有道理!”花慶平點頭首肯,隨即喝道:

“來人!傳我命令,葉經秋違背先鋒官命令,擅自出戰,免去其副先鋒之職,革去本月月俸,以示懲罰。”

“是!”中軍傳令官應聲回答,葉經秋心頭氣沮。

“且慢!本帥還有一令:先鋒軍首戰告捷,全體嘉獎。着首功葉經秋擔任先鋒官,官升都管;另獎勵三倍月俸。行軍參軍司馬楊間隨先鋒軍行動,就任先鋒軍參軍。另着原先鋒官沙將軍回前衛營統兵;也獎勵三倍月俸!”

傳令官心說這到底是獎還是罰呀,不過沒敢說出來。

至此,葉經秋作爲都管、正先鋒官,也算是中級高級將領了,有了參與大帳議戰的資格。

第二日,也就是這一年秋八月十四日,二路援軍離榆城二十里紮下三座大營。哨探報入城中,鎮北軍平北王並一路援軍統帥都非常高興。

原來,帝國一路援軍,乃是帝國四鎮軍序列之外的帝都近衛軍,主要任務是爲守軍護送糧草器械來和穩定守軍軍心來着。

卻說二路援軍鎮東軍帥帳之內,衆將商議軍情。葉經秋因爲升任都管,領正先鋒之職,自然是得以參議軍機。

帥帳裡商議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城中聯繫,以期裡應外合。

商定的結果是:

衝陣之將,選定二人,其中主將是帳前護軍將軍呂義,作爲入城信使,由先鋒官葉經秋率先鋒軍一千人偕同護送。然後葉經秋殺回本軍,由沙偏將率前衛營接回。此事今夜就要進行。

第二件事是今夜如何防敵軍偷營,以及佯裝劫營,掩護葉經秋衝陣護送呂義。

第三件事是明日與敵軍接戰,各營各標各陣各統的佈置,出戰與守備,正奇相合等等事宜。

不說鎮東軍這邊商議軍機,且說那格陵兵,格陵帝國此次南征統帥元好古也聚將商議。

元好古行事穩重,思慮精密,曉暢兵法,格陵帝君常稱讚他是“英勇善戰之將”。

元好古能困住西丁帝國北線主力於榆城,因爲他先是頻頻調兵,暗暗集結兵力,用了瞞天過海之法;待兵力集結完畢,元好古突然襲擊,一舉奏功!

此刻,元好古對衆將說道:“各位將軍,這鎮東軍元帥平東王花某,也是個極能用兵之人。他必然料到我軍今夜劫營,然而今夜劫營,正合以逸待勞之法,各位想想看,若我是平東王,當如何防備敵軍劫營?”

“依末將看,平東王必然伏兵於外,待我劫營之際合兵攻擊我軍。”

“華虎將軍言之有理。但有一點,若是平東王分兵兩路,一路伏擊我劫營部隊,另一路卻來偷我大營,又當如何破解?”

“若如此,我軍再分一軍於外,便可掩殺其劫營軍。”

“既如此,誰敢與我去做伏兵,誰又敢與我去劫敵有備之營?”

“我願意去劫敵軍有備之營。”那華將軍奮然說道。

“末將願意去做伏兵,單待敵軍前來偷營。”另一將領說道。

“甚好!本帥再派邱青將軍和薩子模將軍各帶三千兵分頭接應你兩人。其餘衆將,跟本帥守護大營!”

這元好古安排很細緻。

卻說鎮東軍,二更時分,葉經秋護送呂義出發,在月光下見朦朧之中格陵軍影影綽綽地沿山左側向自己這邊進發!呂義輕輕地對葉經秋說道:

“元帥好識見,果然如其所料,我們只待敵軍偷營,便可衝陣。”

卻說格陵軍華虎率五千人馬,悄悄進軍,路上見西丁軍沿山左行來,便吩咐隱蔽,待敵軍過完,才率領五千人直撲敵軍大營。華虎對副將說道:依元帥之令,我們不可深入大營,只安排數十人前去放火,待敵軍放起號炮,自相掩殺之後,我軍方可進攻。到時自有接應我等之人。

卻說這邊鎮東軍的偷營之兵,將領是沙偏將,他也對副手說道:“我見方纔那林中當有伏兵,這支兵必不是埋伏我等,而是前去偷營,他是真偷營,我等卻假偷營,到時候你等只要部下大呼吶喊,引動敵軍伏擊之軍,我等即當速退!”

沙偏將領兵往前,不多時,格陵軍大營在望。沙偏將前衛營軍兵齊聲吶喊,撲向格陵軍大營,片刻之後又全軍退回。

格陵軍伏兵聽得鼓譟,當即向本營殺來,衝到近前,卻不見營中舉火,正在遲疑;元帥元好古的親衛信使到了:

“元帥有令!敵軍這支部隊是假劫營,現已經回軍,是要伏擊我們的劫營軍。諸軍當一齊向前,救援華將軍。”

卻說這邊格陵軍華虎所率五千兵,分出數十人直衝入鎮東軍大營,就放起火來,然後迅速退出——他們得過交待,知道此時鎮東軍大營是空的。

華虎見放火兵退回,即命令部隊準備戰鬥。果然,西丁帝國鎮東軍那邊放起號炮!

霎時,就聽山後喊殺聲、敵軍大營深處的喊殺聲迅速匯合到一處,於是華虎命令“殺!”就當先衝出,率軍掩殺。

華虎衝到敵營近前,卻發覺敵軍喊殺聲消失了。華虎遲疑之際,兩邊喊殺聲又響起!

華虎大驚——卻是敵人把自己這支人馬包圍了。

華虎正無從措手之際,背後喊殺聲又至,華虎不由得嘆息:“我在元帥面前逞能,不料敵人如此狡猾,我今天完蛋了!”

不料哨探報來,這一次卻是自己的元帥元好古領兵前來救援,華虎大喜,就急急趕去會合元帥。

接下來,兩軍在夜色中混殺起來。

兩軍混殺之際,葉經秋也已經護送呂義到了榆城門下,叫開城門,於是呂義進城去了。

葉經秋更不停留,率隊返回,路上正逢着元好古安排的一支接應軍,這支軍是接應元好古的大營方向的。

葉經秋領兵殺來,那接應軍統領薩子模是千想不到萬料不到有敵軍能到了這裡!薩子模正要發問,葉經秋馬到跟前,槍出如龍,一槍刺薩子模於馬下!

葉經秋領兵消滅了這支接應軍,繼續往回衝殺,卻是沿途無阻,一路只斬殺得幾個摸錯了路的敵軍散兵。

卻說元好古發現敵劫營人馬是佯動欺己,稍一思索,立即醒悟過來了,那鎮東軍花慶平乃是要吃掉自己的劫營人馬!

元好古驚道:“不好!華虎將軍有危險!”

於是元好古領兵救援華虎,看看趕到鎮東軍大營附近,就聽得前面喊殺之聲震天!

早有探馬來報:“報元帥!華虎將軍被敵軍包圍!”

元好古一聲令下,指揮部下上前接戰,要接回華虎這支人馬!

元好古接應及時,華虎一支兵這纔沒有全軍覆沒。然而兩軍卻也就此進入了混戰狀態。

天色透出微明。

兩軍自夜半混戰,各有損傷,到這時雙方都鳴金收兵。葉經秋也回到本營,一千人馬無一損失!

卻說元好古回營清點人馬,損失了四千多人,且折了將領薩子模,據敗兵的報告來看,料想敵軍是派了信使入城聯繫去了,元好古心中氣悶。

鎮東軍這邊也折了二千人馬。

看看天已大亮,元好古當即派出信使,約花慶平午時交戰。

這邊花慶平回覆:陣前相見!

第三百七十四章、你竟敢壞我規矩第一百一十九章、辛媚要做七絃桐第三百七十章、細研究五殿閻羅第二百三十五章、偈語讖印有預兆第八十七章、葉經秋逃入遼山第一百四十九章、九品千葉蓮花臺第二百一十六章、如玉龍大顯威風第一百一十二章、聯手衝出虛妖洞第二百九十六章、戰場喊話似楚歌第三百三十章、白傻蛋與兩條龍第一百九十六章、爭盟主細密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鬼王之星的主人第三十八章、葉月慧說服劉海第二百七十九章、哪堪失陷掌門人第二百二十六章、如老鄉戰葉老鄉第一百九十四章、共擔道義比鐵肩第六十二章、人心險處道情惡第四十九章、天王團邀請加盟第三百八十二章、太皇天到娑婆天第一百一十章、葉經秋洞房中計第三百六十二章、神識全息成相法第二十二章、這叫人如何證明第三十章、仙人求學最神奇第九十九章、留着明天做早餐第八十九章、印堂穴後有異物第一百五十八章、歸元堂樹大根深第三百七十三章、辦大會掙家底兒第二百二十章、龍道玄大戰隱修第一百三十章、煉器之路遇明師第四十八章、修仙也有劫道的第三百二十九章、混沌靈脈白傻蛋第二百六十五章、聖元論道得啓迪第三百五十七章、逛過作坊去賓棧第二百八十二章、總有嫌隙生矛盾第二百七十二章、五宮主也來助戰第一百二十四章、三千晶幣獻元帥第九十二章、飛仙宮青雲觀主第四十二章、外患未消內憂至第一百零九章、辛家舊事亦可悲第八十章、雞肋功法也要學第三百八十章、紛紛渡劫多聖元第四十一章、後劫更接前劫至第三百九十九章、聰明藥與搜魂術第二百五十七章、轉生魂珠的空間第四百零一章、棄嬰竟是龍靈子第一百一十四章、推算陣圖樂融融第六十二章、人心險處道情惡第三百三十七章、小人物自是可悲第三百九十七章、到底能有什麼事第四十八章、修仙也有劫道的第三百零二章、龍道玄問路出糗第二百九十五章、上兵伐謀勝有方第二百四十章、婉轉手法老臉皮第三百四十六章、閃電刀拐帶人口第二百三十六章、袁高飛赴幽冥海第二百零三章、飛雪茫茫有意境第二百四十二章、雙戰妖修熊金剛第一百一十六章、通天塔裡重重關第八十六章、黑巾蒙面大狠人第八章、收徒傳功事亦奇第一百二十章、葉經秋義父被打第七章、來了個白衣相士第三百一十四章、獨得靈脈又造劫第三百四十一章、城主府設宴聚會第三百八十九章、一路行來訪故人第一百二十三章、掙錢就要動手爭第四十五章、吃飯問題非小事第二百五十四章、巧遇得北海隱修第一百九十五章、縱橫之道有子清第一百六十五章、定計劃避實擊虛第二百零一章、有思想的修仙者第六十七章、 葉經秋莫名獲勝第二百一十七章、子清初訪如盟主第二百一十九章、祭神盟會鬧一番第二百八十四章、朱雀又定偷襲計第九十三章、無意間聽得消息第二百一十一章、北海論道批仙情第六章、 和家老祖憶奇遇第三百八十三章、世尊門十三聖元第三百七十一章、海德曼和魚鳳兒第一百四十二章、一敵二經秋遇險第二百八十九章、問仙姑情爲何物第二十章、師門居然送這個第三百八十七章、四美怒削水龍吟第五十六章、一念不明魔念生第一百一十九章、辛媚要做七絃桐第七章、來了個白衣相士第一百一十五章、時間流逝暗傷人第十四章、小試牛刀輕過關第六十七章、 葉經秋莫名獲勝第二十六章、馬格修元解疑惑第三百九十三章、百萬年苦心孤詣第二百零三章、飛雪茫茫有意境第三百三十五章、重建根基太平城第四十八章、修仙也有劫道的第一百零五章、音訊茫茫天邊來第六十七章、 葉經秋莫名獲勝第二百二十章、龍道玄大戰隱修第四十六章、五行天十尊踐位
第三百七十四章、你竟敢壞我規矩第一百一十九章、辛媚要做七絃桐第三百七十章、細研究五殿閻羅第二百三十五章、偈語讖印有預兆第八十七章、葉經秋逃入遼山第一百四十九章、九品千葉蓮花臺第二百一十六章、如玉龍大顯威風第一百一十二章、聯手衝出虛妖洞第二百九十六章、戰場喊話似楚歌第三百三十章、白傻蛋與兩條龍第一百九十六章、爭盟主細密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鬼王之星的主人第三十八章、葉月慧說服劉海第二百七十九章、哪堪失陷掌門人第二百二十六章、如老鄉戰葉老鄉第一百九十四章、共擔道義比鐵肩第六十二章、人心險處道情惡第四十九章、天王團邀請加盟第三百八十二章、太皇天到娑婆天第一百一十章、葉經秋洞房中計第三百六十二章、神識全息成相法第二十二章、這叫人如何證明第三十章、仙人求學最神奇第九十九章、留着明天做早餐第八十九章、印堂穴後有異物第一百五十八章、歸元堂樹大根深第三百七十三章、辦大會掙家底兒第二百二十章、龍道玄大戰隱修第一百三十章、煉器之路遇明師第四十八章、修仙也有劫道的第三百二十九章、混沌靈脈白傻蛋第二百六十五章、聖元論道得啓迪第三百五十七章、逛過作坊去賓棧第二百八十二章、總有嫌隙生矛盾第二百七十二章、五宮主也來助戰第一百二十四章、三千晶幣獻元帥第九十二章、飛仙宮青雲觀主第四十二章、外患未消內憂至第一百零九章、辛家舊事亦可悲第八十章、雞肋功法也要學第三百八十章、紛紛渡劫多聖元第四十一章、後劫更接前劫至第三百九十九章、聰明藥與搜魂術第二百五十七章、轉生魂珠的空間第四百零一章、棄嬰竟是龍靈子第一百一十四章、推算陣圖樂融融第六十二章、人心險處道情惡第三百三十七章、小人物自是可悲第三百九十七章、到底能有什麼事第四十八章、修仙也有劫道的第三百零二章、龍道玄問路出糗第二百九十五章、上兵伐謀勝有方第二百四十章、婉轉手法老臉皮第三百四十六章、閃電刀拐帶人口第二百三十六章、袁高飛赴幽冥海第二百零三章、飛雪茫茫有意境第二百四十二章、雙戰妖修熊金剛第一百一十六章、通天塔裡重重關第八十六章、黑巾蒙面大狠人第八章、收徒傳功事亦奇第一百二十章、葉經秋義父被打第七章、來了個白衣相士第三百一十四章、獨得靈脈又造劫第三百四十一章、城主府設宴聚會第三百八十九章、一路行來訪故人第一百二十三章、掙錢就要動手爭第四十五章、吃飯問題非小事第二百五十四章、巧遇得北海隱修第一百九十五章、縱橫之道有子清第一百六十五章、定計劃避實擊虛第二百零一章、有思想的修仙者第六十七章、 葉經秋莫名獲勝第二百一十七章、子清初訪如盟主第二百一十九章、祭神盟會鬧一番第二百八十四章、朱雀又定偷襲計第九十三章、無意間聽得消息第二百一十一章、北海論道批仙情第六章、 和家老祖憶奇遇第三百八十三章、世尊門十三聖元第三百七十一章、海德曼和魚鳳兒第一百四十二章、一敵二經秋遇險第二百八十九章、問仙姑情爲何物第二十章、師門居然送這個第三百八十七章、四美怒削水龍吟第五十六章、一念不明魔念生第一百一十九章、辛媚要做七絃桐第七章、來了個白衣相士第一百一十五章、時間流逝暗傷人第十四章、小試牛刀輕過關第六十七章、 葉經秋莫名獲勝第二十六章、馬格修元解疑惑第三百九十三章、百萬年苦心孤詣第二百零三章、飛雪茫茫有意境第三百三十五章、重建根基太平城第四十八章、修仙也有劫道的第一百零五章、音訊茫茫天邊來第六十七章、 葉經秋莫名獲勝第二百二十章、龍道玄大戰隱修第四十六章、五行天十尊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