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於寡人有何益哉

“主上過慮了!”

趙萬永知道這事情完全沒必要和滿清通消息,嘉慶本就是個保守的人,最煩的就是洋人入境,更兼入境的洋人裡還夾帶着許多傳教士,尤其令他厭惡。

這要是告訴他朝鮮仁川這邊允許洋人前來貿易,只要是人爲操作的地方,就一定有可以活動的地方,未必不夾帶幾個傳教士。而朝鮮和滿清的邊防形容虛設,柳條邊已經朽爛不堪,處處都可以越境。那嘉慶絕對是不會答應了,指不定還會下旨要求朝鮮恪守藩臣之禮。

“趙大府的意思是?”李放下上書,準備聽趙萬永的解釋。

“清國的廣東十三行主上可知道?”趙萬永也是睜眼看世界的人,要不是他能和洪景來暢聊三十年戰爭,洪景來估計都不會和他結成兄弟。

“行商?”李略帶疑惑。

既然不懂,趙萬永當然是侃侃而談,十三行不必去提了,乃是清國設置在廣州城外的專門辦理外洋貿易的行商。這種行商帶有世襲罔替的意味,同時也是清國某種意義上的對外交接窗口。通過長時間的貿易,積累了鉅額的財富。當然啦,不可避免的成爲了清政府和上下官員的錢袋子,報效和索取不斷,一旦入行,家產累賠殆盡者不在少數。

wωω_тTk Λn_CO 但是不可否認的,十三行充當了清國和絕大多數歐陸國家的中間人,代行了相當部分的外交職能,並培養了大量的外語和航海人才。

朝鮮雖然沒有十三行,但是有附帶着部分相同功能的萊商和灣商,一個是對日貿易,一個是對清貿易。兩者也培養了大量的漢語和日語人才,並奉命收集日本與清國的消息。

畢竟小小的朝鮮,對於這兩個鄰居,那都是根本惹不起的存在。隨便站一個出來,都可以逮着朝鮮暴揍。那吃得苦已經不少了,當然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派往燕京和江戶的使臣需要大量的蒐集整理市面上能看到的人文書籍,一方面還要記錄沿途的山川地理、人文風情,考察有沒有再度爆發戰爭的可能。

憂患意識這個東西,朝鮮上下到還算是有共識!

所以北學派、實學派這些個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學派能夠發展並光大起來,許多士人也憂心於朝鮮的落後,意識到了富國強兵的必要性。

“趙大府是準備以萊商和灣商充當經辦行商,與外洋荷蘭夷貿易通商,擴大關稅?”

“除此之外,還可直接與荷蘭夷人通信,搜取利國農工之技術。”趙萬永繼續說道。

“話雖不錯,但是寡人問你,此番開港,必教士人儒生擾動。且一旦清國知曉,於我國便是無益。”李這話也是很誠懇了。

“所以需要主上明發教旨,使八道皆知,此不過是通信貿易而已。乃是爲了顯示我國物華天寶,海內義安。洋夷欣慕教化,願求來同而已。”

這話就有一丟丟撩到了李的癢處,作爲一個封建統治者,當然希望自己的治下乃是太平盛世。而太平盛世的各種表現中就有蠻夷前來叩拜聖君這一條,不可否認的現在的有明朝鮮國自認爲是繼承了華夏,自稱“小中華”。

那麼作爲“小中華”,有人願意來仰求教化,不正是一樁太平盛舉嘛!

“那麼寡人可以得到什麼呢?”李突然畫風一轉,頗具一個成熟政客的氣質。

我不能給你們做了面子,你們連一點裡子都不給我啊!雖然我是被你們擁立起來的大王,可我畢竟是大王啊,大王也需要很多金錢來維持體面的呀。

就算有宮莊田,可是哪個封建君主會嫌棄自己的錢多,錢多了就意味着君主的權威能夠擴張,掌握的人與物就更多,憑啥不要。

“恩?”與李想必,趙萬永顯然沒有想到這一節,楞了一下,算是君前失儀。

“主上說的是,主上說的是。”洪景來心裡樂了,這回擁立的也算是個“大寶貝”了,要是換做別的李王,保準不會當面提這種事。

閔景爀這便拉着不食人間煙火,從來不考慮賺錢的趙萬永退殿,留下洪景來在殿中和李討價還價。這事情他們兩個就沒必要瞎摻和了,能說服李就成。

殿中只剩下幾個隨侍的宮人,洪景來大概瞧了瞧,有一位至密尚宮是自己的老相識,便示意她這殿中的人是否穩妥。人家尚宮點了點頭,確認都是自己人,洪景來這便可以和李談價碼了,不用擔心事情會外泄。

具體的內容肯定不能公諸於衆,此事就洪景來和李知道就成,頂多以後主管王室財政的洪顯周知道,反正暫時是不可能外傳的。大王親自下場做生意佔股算什麼事情,這可是“與民爭利”啊!

衆人只知道,三道水軍都統制使李禧著率先上書,然後吏曹參判、漢陽府判尹趙萬永表態支持並接着上書。隨後議政府內的幾位大佬就在稍微表達了一番自己的意見之後,交由主上李御裁了。

事情還沒有傳播開來,李的教旨就明發出來。但是比這份教旨早發出去一天的乃是朝廷將舉辦“黃柑試”的教旨,天下間的士人可以在今年再得到一次參加科舉的機會。

和預料中的一樣,但凡是有志於科舉的,尤其是那些見着上回科舉真的按照才學錄取,而不是按照家世門第錄取的士人,這時候那還有空罵街啊,全都趕緊收拾包袱往漢陽趕,不趁着洪景來科舉公平的時候去考,以後指不定就沒這機會了。

至於隨後公告的在仁川允許荷蘭夷前來通信和求取朝鮮貨物的教旨,關心的人本來就少了一多半,剩下的那些要麼是老的已經放棄了科舉,要麼是小的纔剛識字,剩下的歪瓜裂棗連科舉都不敢去參加,在當地根本沒多少名聲,號召不起輿論。

當然啦,趕到漢陽的士人儒生還是討論了此事,但是堅定的保王黨分子認爲這是宣揚“小中華”教化的機會,屁股立刻就站到了開港這邊,剩下的那些意見還不統一,爭執的再熱烈,也無濟於事。

27.唯有世兄大氣魄13.鄉班實在意難平23.再與趙氏一狀元34.拳腳交加如雨點14.還是合作免紛爭5.若問武藝有故人20.泮宮舉發大事件3.夜中有人求請來9.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20.君父神宗顯皇帝6.君恩厚重教旨到32.尚沃解來四十萬22.趙萬永察訪江原11.臣有罪臣有大罪4.偏生前月興教案28.命做夷船三十條8.曠野傳道洪先知19.也有人情留燕京22.水營戰船借商人7.有司衙門大比責32.尚沃解來四十萬19.孔尚炫圖窮匕見13.想宮中如何應對4.韓家兄弟助鄉鄰24.可會造夾板大船9.安州城不戰自潰10.彩繪天地和春圖32.小洪未加知制教7.先生教我莫輕動12.薩摩雖大卻窮困17.鍊鐵亦有萬般難12.父言神廟不可動7.僻派喪鐘已鳴響14.金昌始縱火拒捕9.昌德宮毀於一旦11.臣有罪臣有大罪27.暫且棲身大樹下19.夤夜浪戰不得脫22.甲第高門盡血沒13.韃騎一萬破慶興27.百十條只爲練手11.亂局中似有良機33.天下第一好生意23.世上從無萬全法19.雄武真有義士守16.可惜宣紙不經用15.聚田莊謀改田制26.常明替補升川督32.王上在讀海東紀6.拯天救命大神師14.公開對立無可救10.今年貢差大操辦32.一言顛倒黑白間17.天平一朝換傾倒47.無名一張大揭帖30.原來清宮有巧匠8.朱珪常明齊下力9.並非全然真好人36.只聞一句大不好9.昌德宮毀於一旦5.趙萬永不可小覷23.雙腳踏上清國土11.燕行之路不輕鬆38.一字避諱生煩惱29.先行起復任諫臺25.至親骨肉五百兩23.可獻韃酋於宗廟21.一場謀劃似成空2.滿院飄香一百兩20.金斗吉謀劃長久16.可惜宣紙不經用3.高麗沙俄恰鄰居33.沈西平舉郡來投2.居中作成金洪合38.國立仁川北學校30.廢墟中別有隱情43.米澤彈正可聽聞28.恰有文學清華缺46.語激村上島之丞26.一哭能解萬般難35.夤夜催人填溝渠42.菱刈金山可續命15.聚田莊謀改田制3.寧從山賊不爲奴16.不止懈怠還魯莽29.洪妃問我私囊豐29.此夷船非彼夷船3.李伸手圖金礦8.一場造化在眼前21.苛暴催人化做鬼18.何言火繩勝燧發54.所謂議會不當開8.曠野傳道洪先知36.只聞一句大不好26.唯獨百姓不能食6.議政府學習行走35.舍科夫的一日夜36.間宮倫宗結善緣25.揀辨飄民甚輕易14.還是合作免紛爭
27.唯有世兄大氣魄13.鄉班實在意難平23.再與趙氏一狀元34.拳腳交加如雨點14.還是合作免紛爭5.若問武藝有故人20.泮宮舉發大事件3.夜中有人求請來9.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20.君父神宗顯皇帝6.君恩厚重教旨到32.尚沃解來四十萬22.趙萬永察訪江原11.臣有罪臣有大罪4.偏生前月興教案28.命做夷船三十條8.曠野傳道洪先知19.也有人情留燕京22.水營戰船借商人7.有司衙門大比責32.尚沃解來四十萬19.孔尚炫圖窮匕見13.想宮中如何應對4.韓家兄弟助鄉鄰24.可會造夾板大船9.安州城不戰自潰10.彩繪天地和春圖32.小洪未加知制教7.先生教我莫輕動12.薩摩雖大卻窮困17.鍊鐵亦有萬般難12.父言神廟不可動7.僻派喪鐘已鳴響14.金昌始縱火拒捕9.昌德宮毀於一旦11.臣有罪臣有大罪27.暫且棲身大樹下19.夤夜浪戰不得脫22.甲第高門盡血沒13.韃騎一萬破慶興27.百十條只爲練手11.亂局中似有良機33.天下第一好生意23.世上從無萬全法19.雄武真有義士守16.可惜宣紙不經用15.聚田莊謀改田制26.常明替補升川督32.王上在讀海東紀6.拯天救命大神師14.公開對立無可救10.今年貢差大操辦32.一言顛倒黑白間17.天平一朝換傾倒47.無名一張大揭帖30.原來清宮有巧匠8.朱珪常明齊下力9.並非全然真好人36.只聞一句大不好9.昌德宮毀於一旦5.趙萬永不可小覷23.雙腳踏上清國土11.燕行之路不輕鬆38.一字避諱生煩惱29.先行起復任諫臺25.至親骨肉五百兩23.可獻韃酋於宗廟21.一場謀劃似成空2.滿院飄香一百兩20.金斗吉謀劃長久16.可惜宣紙不經用3.高麗沙俄恰鄰居33.沈西平舉郡來投2.居中作成金洪合38.國立仁川北學校30.廢墟中別有隱情43.米澤彈正可聽聞28.恰有文學清華缺46.語激村上島之丞26.一哭能解萬般難35.夤夜催人填溝渠42.菱刈金山可續命15.聚田莊謀改田制3.寧從山賊不爲奴16.不止懈怠還魯莽29.洪妃問我私囊豐29.此夷船非彼夷船3.李伸手圖金礦8.一場造化在眼前21.苛暴催人化做鬼18.何言火繩勝燧發54.所謂議會不當開8.曠野傳道洪先知36.只聞一句大不好26.唯獨百姓不能食6.議政府學習行走35.舍科夫的一日夜36.間宮倫宗結善緣25.揀辨飄民甚輕易14.還是合作免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