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錢囊空空赴義州

送走了洪氏,一夜安眠,還是自己家住的舒服,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更何況洪大守的這是三開間的大瓦房,又敞亮,又舒服。

早晨起來,做什麼呢?

原身在家的作息還挺規律,起來先練一通槍術,練完吃早飯,洗臉刷牙,神清氣爽。

然後到九點多開始唸書,讀的全是純漢文的漢籍,有部分就是從中國進口的,也有部分是李朝自己刊印的,還有一部分是他自己手抄來的。

一般沒有什麼雜書,主要就是李朝奉爲正統的朱子學的東西。核心就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這個要從頭到尾背的滾瓜爛熟。

因爲考試要考啊!

就是各位童年最可怕的回憶之朗讀並背誦全文!

如果這玩意兒不背熟,你連考試都沒法考,什麼前後調換,掐頭去尾,砍三留四,太多人介紹過賣弄過了,也就不必要贅述。

這算是原主留給洪大守最寶貴的遺產之一,加上洪大守一口熟練的漢語,考上譯科真的是易如反掌,前提是有人帶。

上午看完書,就是吃午飯,午後會小睡一會兒,然後繼續看書,吃晚飯,睡覺。

沒有任何的家務勞動和農業生產,大部分的心思在看書學習上,少部分的心思在武藝上。當然也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交際活動也因爲鐵山郡的儒生不多,實際上限於停滯中。

說白了和寫手一樣,也是個肥宅。寫手還要去搬磚討生活,洪大守只需要在家宅着就行。反正地裡長糧食,到了季節就能收,一茬一茬不會停。

既然餓不死,實際上過的還比絕大多數此刻的李朝百姓更好,自然也就不會想着去改變。

這日子越過越窮,真不是毫無道理。

好吧!今天除了熟練一遍槍棒,就不讀書了,要準備出去討生活嘛!

洪氏照例端來早飯,今年還沒收成,家裡此前也並不寬裕,所以吃的是豆飯,就是三分豆子,七分米,淘洗乾淨一起蒸煮這樣。

吃着吃着,洪大守突然盯着碗裡的大豆。猛然想起來這玩意是個好東西,別人不說棒,起碼我們的張(屏蔽)作(屏蔽)霖大帥以及張(屏蔽)學(屏蔽)良少帥會翹大拇指。

再往北要不了一百公里,清代末年開始,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東北產大豆以及大豆的副產品都是一項年產價值過千萬銀元的龐大生意。

一度美利堅和日(屏蔽)本還爲了爭奪東北的大豆權益明爭暗鬥了好一番,張大帥的飛機大炮裡有很大一部分的功勞就是靠出口大豆及其副產品弄出來的。

可惜了,如今關外還沒成規模連片的大豆產區,只是小範圍的種植罷了。不然到是一門絕頂的好生意,幹上兩年就能移民出國養短尾矮袋鼠和無尾熊去了。

不過這招只適合東北的廣闊平原黑土地,李朝北部多山地,好不容易弄兩塊田出來,肯定種大米,回報率最高。

把筷子上粘的一粒米舔下來,洪大守放下碗筷。心裡好笑,自己一個落魄兩班,擱這想什麼富國強兵的東西呢。 也太搞笑了,這種事根本輪不到自己考慮的。

還是想想怎麼用手裡的二百兩利益最大化,身上那二十幾兩都給了洪氏,讓她扯兩身夏季衣服的麻布葛布,其他米麥之類的東西家裡到還有,暫時不用添置。

二百兩買人蔘的話本錢太小,頂多買上二斤。不過一來一回,二百也能變成一千。屬於可以考慮的東西,但明明可以帶三五百斤,卻只帶兩斤東西,總覺得哪裡不對付。

金斗吉出了這個錢,能私帶的貨物洪大守跟他大約要來一個四六開,洪大守六他四。這樣算來,籌辦二百五十斤左右大約就成。

感覺再去借一次救荒米也可以,一次性借他個八百一千兩,就算百分之八十的利息也沒問題,走一趟燕京怎麼都是賺的。

但救荒米的本錢都是金進士的,如果要去借,肯定會被他要挾,甚至颳走很大一部分的份額。這就很令人難受了,反正洪大守是一百個不樂意。

金進士覬覦洪大守家一百結水澆田這事兒洪大守可記得清清楚楚,咬了他的鉤,不把你吃幹抹盡是不會撒手的。

如果想再弄來幾百兩的本錢,現在出去偷搶騙是絕對不可能的。借金進士的也絕對不行,那隻能向更有錢的人去借了。

黃海道最有錢的人是誰啊?肯定是灣商大房洪得柱啊!

不找他借找誰借,何況人家開門借貸,利息都是講明的,該多少就是多少。絕對不會有什麼九出十三歸的砍頭息。

說幹就幹唄,和一頭霧水的洪氏辭了行,家裡的田契都不帶,光飄飄的只帶了一身換洗衣服以及散碎幾個零錢就準備出門空手套白狼去了。

既然有靠嘴掙(騙)錢的辦法,幹嘛要用別的?

洪大守先去了鐵山城,把自己的戶牌取了。衙門裡的鐵山郡守大人從來是不見蹤影的,永遠在館舍裡,和一堆妓生以及女樂廝混。反正他清清白白做官,什麼事情都不聞不問,一年兩三萬肯定淨到手。

想來做官這個生意回報率確實挺高,不過風險也挺大,剛砍了腦袋的平山郡守背了一口大鍋,死的也算是不明不白。

衙門裡的中人書吏和衙前不少,但感覺更像是金進士家的後院。按照記憶,這裡邊一多半都是金進士安排進來的人。

甚至發生了不太重大的刑獄案件,都可以直接在金進士家的院門口判,不必要進這個衙門。

金斗吉沒見着人影,不知道是往哪個村裡去繼續禍害了。這事兒洪大守管不着,也沒法兒管。倒是衙門裡的各位已經傳遍了洪大守投靠了閔廷爀,做了權門前的走狗。

但所有人流露出來的都是羨慕以及嫉妒,他們給金進士也是做狗,哪有給一位正三品堂上官做狗來的光鮮。

當晚就住在鐵山,第二天趕了個大早就往義州去,畢竟要走七十里路,不早點去,晚上還不一定能趕到義州。

外面民情也不太好,總不敢孤身在野外過夜。

7.今日一步何對錯4.偏生前月興教案35.被指惡逆非道孫21.一場謀劃似成空6.朝中有人好定案23.奉天倡義大元帥43.一力破開漢陽霧33.洪妃猶自不鬆口15.大明恩情說不完16.結親王室以緩和8.朱珪常明齊下力39.出乎意料全反對23.老父母寶城宣煙3.保舉漢陽進士科17.一步千鈞行難重35.行前天下第一關22.下官乃爲令監計1.爭相投效門下犬29.先行起復任諫臺42.一身輕鬆反家鄉44.貞純王大妃薨逝4.感慨家中有好手7.對日貿易體量豐2.天下何處不吃人2.可願文資轉武資16.五峰山別有乾坤15.鳴炮升堂理政事8.教導兵嚴陣以待40.趙萬永力排衆議4.韓家兄弟助鄉鄰14.公開對立無可救25.退而其次巡防艦43.米澤彈正可聽聞40.且隨我宮門領賞7.初議人選復着難14.滿城官吏氣洶洶4.咱們景來到東萊23.可獻韃酋於宗廟6.出發吉州尋在朝7.初議人選復着難26.常明替補升川督11.九人蒸汽機小組7.漢江口十死無生9.合則兩利與書儈38.國立仁川北學校30.前景愈發顯光明14.爲官清廉金常明12.驚聞常明褫爵祿4.何必定要服六孫4.感慨家中有好手1.揀選誰家好女兒10.訓練營至大同江9.再遭鐵拳一重擊5.訓練營倉促出兵25.閔屯村說金楓皋5.漢陽喚京亦如何11.臣有罪臣有大罪2.洪妙妊一語得中22.漢陽大人尚麻木2.先行發現多砂金7.洪母教子論時僻13.豆板倭銀新出爐15.王大妃棄卒保車32.走馬上任常平司39.金錢至此不足惜36.只聞一句大不好13.鄭進煥乾坤一擲27.羅禪國先使一步21.日本國王立嗣君(爲柳初九加更)26.主上可願決死戰8.一場造化在眼前22.僱得韃兵做好戲10.先王御真付一炬33.黃帶子欺上門來36.官授堂上副承旨30.盛京城外宗室營21.外軍入城止兵戈31.一語能得天子心26.崩潰從內部開始24.一網兜盡漢陽兵25.先擒後放通消息6.朝中有人好定案4.偏生前月興教案21.婚姻豈能同兒戲46.語激村上島之丞16.五峰山別有乾坤38.綏嬪樸氏不簡單9.並非全然真好人2.居中作成金洪合8.請老爺暫借幾個21.婚姻豈能同兒戲2.巧遇故人選吏曹19.京仁鐵道方初興29.禮曹門前衆生急21.李書久一力攪局11.不做清官做循吏31.李喜命一案情由29.先行起復任諫臺1.爭相投效門下犬50.東洋市場尚可爲
7.今日一步何對錯4.偏生前月興教案35.被指惡逆非道孫21.一場謀劃似成空6.朝中有人好定案23.奉天倡義大元帥43.一力破開漢陽霧33.洪妃猶自不鬆口15.大明恩情說不完16.結親王室以緩和8.朱珪常明齊下力39.出乎意料全反對23.老父母寶城宣煙3.保舉漢陽進士科17.一步千鈞行難重35.行前天下第一關22.下官乃爲令監計1.爭相投效門下犬29.先行起復任諫臺42.一身輕鬆反家鄉44.貞純王大妃薨逝4.感慨家中有好手7.對日貿易體量豐2.天下何處不吃人2.可願文資轉武資16.五峰山別有乾坤15.鳴炮升堂理政事8.教導兵嚴陣以待40.趙萬永力排衆議4.韓家兄弟助鄉鄰14.公開對立無可救25.退而其次巡防艦43.米澤彈正可聽聞40.且隨我宮門領賞7.初議人選復着難14.滿城官吏氣洶洶4.咱們景來到東萊23.可獻韃酋於宗廟6.出發吉州尋在朝7.初議人選復着難26.常明替補升川督11.九人蒸汽機小組7.漢江口十死無生9.合則兩利與書儈38.國立仁川北學校30.前景愈發顯光明14.爲官清廉金常明12.驚聞常明褫爵祿4.何必定要服六孫4.感慨家中有好手1.揀選誰家好女兒10.訓練營至大同江9.再遭鐵拳一重擊5.訓練營倉促出兵25.閔屯村說金楓皋5.漢陽喚京亦如何11.臣有罪臣有大罪2.洪妙妊一語得中22.漢陽大人尚麻木2.先行發現多砂金7.洪母教子論時僻13.豆板倭銀新出爐15.王大妃棄卒保車32.走馬上任常平司39.金錢至此不足惜36.只聞一句大不好13.鄭進煥乾坤一擲27.羅禪國先使一步21.日本國王立嗣君(爲柳初九加更)26.主上可願決死戰8.一場造化在眼前22.僱得韃兵做好戲10.先王御真付一炬33.黃帶子欺上門來36.官授堂上副承旨30.盛京城外宗室營21.外軍入城止兵戈31.一語能得天子心26.崩潰從內部開始24.一網兜盡漢陽兵25.先擒後放通消息6.朝中有人好定案4.偏生前月興教案21.婚姻豈能同兒戲46.語激村上島之丞16.五峰山別有乾坤38.綏嬪樸氏不簡單9.並非全然真好人2.居中作成金洪合8.請老爺暫借幾個21.婚姻豈能同兒戲2.巧遇故人選吏曹19.京仁鐵道方初興29.禮曹門前衆生急21.李書久一力攪局11.不做清官做循吏31.李喜命一案情由29.先行起復任諫臺1.爭相投效門下犬50.東洋市場尚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