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口蘑一斤同白銀

“洪大房如此信任於我?”

洪大守也很驚訝,本來開一千兩那就是本着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來的。在商言商,毫無抵押,還不是義州本地人的情況下,洪得柱居然如此大氣。

“我做生意從來不猶豫!(因爲猶豫就會敗北!洪大守替你說了。)”

“既然如此,在下謝過了!”

“你先彆着急謝,這是我們本店的林書(屏蔽)記,他會在借給你錢的半年內跟着你,直到你連本帶利還上一千三百兩。”

哦嚯!難怪這麼放心,派了一個鐵桿兒骨幹忠心小弟跟着洪大守,等於信用卡客戶經理24小時在線催收。你還不能動他,要當寶貝一樣供着他。

心裡爲洪得柱啪啪(屏蔽)啪啪鼓了一個掌,洪大守面上表情淡淡。人家這麼做無可厚非,完全正常。一千兩拿到外面去可是一筆鉅款,折算成白銀也有二百五十兩,上好的蒙古種戰馬都能買兩匹了。

林尚沃並沒有在意洪得柱讓他做半年貼身客戶經理的事,仍舊認真的填寫着兌票,一千兩一張的兌票,說實話,他自己一年也開不了幾張。

畢竟一張最好的東北虎皮也不過一百兩而已,等閒哪裡會開到成千上萬兩的票,普通的門店也兌換不開。

細細的開好,洪得柱認真檢查了一遍,然後親筆花押。林尚沃遞給他裁紙的小刀,把桑皮紙對摺輕輕一劃,左執客戶,右執商家。

手裡握着一張新鮮出爐的鉅額匯票,洪大守掏出戶牌,在借據上龍飛鳳舞的寫下洪大守三個大字,又摁下了拇指印。

四月初一借,九月三十還,借期六個月,利息三分。到期本息合計一千三百兩正,重點是無抵押純信用借款。

洪大守感覺自己這回穿越就和借錢這檔子事兒槓上了,剛穿過來的時候就欠錢,如今生活有了點起色,居然還是在借錢欠錢。

太難了!

“在下馬上要去往燕京,洪大房是前輩,關於攜帶的資貨,不知可否告知一二。”

洪大守想到洪得柱就是靠進口中國絲綢做大的,對於中朝之間的貿易應該很有心得。可張口問出來又覺得失言,這是人家的商業利益所在,怎麼可能告訴他。

“嗯?沒想到洪小哥是這次使節團的隨員啊。不知是哪位大監的門下?”

聽到洪大守要去燕京,還能帶貨,洪得柱立刻聯想到了請安使團。 做到灣商大房的洪得柱不是不知變通的人,反正問兩句話不費什麼,也許洪大守還真是哪個大監的白手套呢。

他就算不用傍上洪大守背後的大監,但多認識一位掌權的高官,對於他們這種鉅商來說,也妙用無窮。

“是本次的請安使,閔承旨令監。”

“原來是這位!”洪得柱臉上的喜色一閃而過,甚至正在和他說話的洪大守本人都沒有察覺。

“此次使節團我們灣商有四千斤的份額,許帶紅參一千斤【注1】,皮草五百張,其餘有差。”

洪大守聽他一說就知道了,大頭果然是人蔘,但這玩意本錢真的太高,洪大守玩不轉。

“不知還有沒有其他可資貿易的特產?”

“你許帶雜役?馱馬?”

“約莫雜役二人,馱馬一匹。”

“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帶高麗紙太粗重,帶人蔘你本錢又不足。”

“你知道咸鏡道新昌嗎?”洪得柱想了想,直接就開口問了出來。

“略有耳聞,新昌如何?”

“鬆慄蘑知道嗎?

“蘑菇?”

洪大守一下問住了,松茸他知道,頂級的食材之一,完全無法人工培育,價高且貴,市場需求大,產量卻日漸稀少。

可這個鬆慄蘑又是什麼東西?

看洪大守不明白,於是洪得柱略微的介紹了一下,所謂的鬆慄蘑,就是在新昌地方羣山之上松樹林中所生長的一種栗色的蘑菇。

蘑菇現在大部分都可以人工種植,菜市場裡隨處可見,根本不是什麼值錢東西。除了極少數不可人工種植的以外,大部分都算廉價的。

可在1801年這個時代,住山裡的山民可能時不時能吃到兩口蘑菇。除此之外,縱使是燕京城裡的皇帝,想吃一個香菇炒青菜,那都要等福(屏蔽)建巡撫或者閩浙總督催人上山採摘,再以多少日爲期,星夜兼程送到燕京之後纔有得吃。

乾隆年間,地方督撫常常辦貢,進獻地方特產入京。《宰相劉羅鍋》很多人看過吧,廣(屏蔽)西要向燕京進貢荔浦芋頭,辦差的人要跑個半死才能剋期送達。

同樣的,包括香菇在內的各種山菌都在進貢的範圍內,甚至包括張家口入關的蒙古口蘑,其價值等重白銀,還不一定時刻能有。(需要我廢話口蘑多貴嗎?舌尖上的中國都看過吧,不用百科佔字數了。)

而洪得柱提到的鬆慄蘑,實際上也被稱作口蘑、松口蘑,其價值不必多說,帶多少賺多少,在燕京有的是買主。

這筆生意對洪得柱而言絕對屬於虧本買賣,他限死了只能帶四千斤份額的貨物,這是要給宣惠廳交錢才能弄來的份額。一斤人蔘能賣白銀二百兩,一斤鬆慄蘑才能賣十六兩。同等重量之下選哪個?不必多想了吧。

自然的,他可以毫無保留的告訴洪大守。鬆慄蘑生意對他而言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對於本錢不足的洪大守來說就是頂頂好的生意了,一時半會兒憑洪大守是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了。而且鬆慄蘑出禁門不檢查,屬於可以隨意私帶的東西。

還沒在手裡捂熱的一千兩兌票又回到了洪得柱的兜裡,他承諾半月之內,會交割給洪大守鬆慄蘑一百二十斤。

按他的說法這還是團購價,他是爲了和洪大守交個朋友,別人來的話,他頂多給人家八九十斤,甚至更少一點。

行行行,你說的對!

【注1】:紅參只是一種人工培植的人蔘,他之所以被稱爲紅參是由於在採集以後,對他進行蒸包處理。人蔘會呈現出一種喜人的紅色,與高麗時代的白參做區別。

15.聚田莊謀改田制11.此人真一筆好字37.沈煥改判敦寧府31.漢陽一朝傾倒盡15.設法偷換是與非22.行前淘換京銀錢24.戶牌雖失事卻濟5.恢復鄉校選儒官14.大災之年豐收年53.另闢途徑樹望聲30.前景愈發顯光明29.洪妃問我私囊豐18.雲裳未嫁閔紫英21.只需請來今帝師13.鄭進煥乾坤一擲6.曹允大告老還鄉19.巧遇故人有眉目42.一身輕鬆反家鄉27.財政還需再整頓17.盤算時日業已近25.慶興大捷奏凱功7.今日一步何對錯19.林尚沃居中斡旋15.竟敢甩鍋給乾隆9.合則兩利與書儈9.得手白銀一千九23.竟有神仙來助我16.李禧著揚帆漢水2.巧遇故人選吏曹35.大赦八道官奴婢12.御門前臣有本奏28.心中暗籌借洋兵5.恢復鄉校選儒官31.日本招待頗豐盛7.不意前三之人選11.燕行之路不輕鬆11.此人真一筆好字25.先擒後放通消息13.左右風向忽不定18.三足鼎立最安穩26.驟然發難夜混戰37.登用實學諸子弟39.金錢至此不足惜13.威水廠兩案併發27.漢陽喪鐘已敲響23.半推半就入廂房22.漢陽大人尚麻木26.小趙明眼洞時局35.規劃仁川大都市29.五峰山火併六孫39.平山之事行跡露29.南川店廢墟一片8.東闕不幸遭祝融27.唯有世兄大氣魄43.米澤彈正可聽聞28.大監可識蒸汽機27.唯有世兄大氣魄24.萬永愛我西洋學23.漢陽已然有佈置49.不意狂徒來自首28.大監可識蒸汽機27.特命使日製述官8.教導兵嚴陣以待18.抄家八道得暴富30.難得一見李書久6.洪大守再回漢陽1.登壇誓師出兵去1.我今穿越入朝鮮12.發展眼光看問題43.一力破開漢陽霧33.天下第一好生意26.唯獨百姓不能食13.黃海苦旱民難存4.辛酉大獄牽連廣5.江原被災亂事起9.合則兩利與書儈2.天下何處不吃人2.金進士頗有盤算36.不意峰迴又路轉41.金在昌用力一擊9.再遭鐵拳一重擊10.辛酉大戲波折多22.沉迷自我做明君14.訓練營進退搖擺31.楓皋對我換顏色10.華陽萬人疏驚世47.下臣萬不敢受書31.一語能得天子心6.朝中有人好定案4.何必定要服六孫21.苛暴催人化做鬼10.李朝漂民來坊津27.暫且棲身大樹下10.所謂繼統不繼嗣19.華夷變態赫赫名3.一因一果總難逃11.臣有罪臣有大罪31.修羅場裡有活人1.行前先舉韓三石7.官民率次投軍前
15.聚田莊謀改田制11.此人真一筆好字37.沈煥改判敦寧府31.漢陽一朝傾倒盡15.設法偷換是與非22.行前淘換京銀錢24.戶牌雖失事卻濟5.恢復鄉校選儒官14.大災之年豐收年53.另闢途徑樹望聲30.前景愈發顯光明29.洪妃問我私囊豐18.雲裳未嫁閔紫英21.只需請來今帝師13.鄭進煥乾坤一擲6.曹允大告老還鄉19.巧遇故人有眉目42.一身輕鬆反家鄉27.財政還需再整頓17.盤算時日業已近25.慶興大捷奏凱功7.今日一步何對錯19.林尚沃居中斡旋15.竟敢甩鍋給乾隆9.合則兩利與書儈9.得手白銀一千九23.竟有神仙來助我16.李禧著揚帆漢水2.巧遇故人選吏曹35.大赦八道官奴婢12.御門前臣有本奏28.心中暗籌借洋兵5.恢復鄉校選儒官31.日本招待頗豐盛7.不意前三之人選11.燕行之路不輕鬆11.此人真一筆好字25.先擒後放通消息13.左右風向忽不定18.三足鼎立最安穩26.驟然發難夜混戰37.登用實學諸子弟39.金錢至此不足惜13.威水廠兩案併發27.漢陽喪鐘已敲響23.半推半就入廂房22.漢陽大人尚麻木26.小趙明眼洞時局35.規劃仁川大都市29.五峰山火併六孫39.平山之事行跡露29.南川店廢墟一片8.東闕不幸遭祝融27.唯有世兄大氣魄43.米澤彈正可聽聞28.大監可識蒸汽機27.唯有世兄大氣魄24.萬永愛我西洋學23.漢陽已然有佈置49.不意狂徒來自首28.大監可識蒸汽機27.特命使日製述官8.教導兵嚴陣以待18.抄家八道得暴富30.難得一見李書久6.洪大守再回漢陽1.登壇誓師出兵去1.我今穿越入朝鮮12.發展眼光看問題43.一力破開漢陽霧33.天下第一好生意26.唯獨百姓不能食13.黃海苦旱民難存4.辛酉大獄牽連廣5.江原被災亂事起9.合則兩利與書儈2.天下何處不吃人2.金進士頗有盤算36.不意峰迴又路轉41.金在昌用力一擊9.再遭鐵拳一重擊10.辛酉大戲波折多22.沉迷自我做明君14.訓練營進退搖擺31.楓皋對我換顏色10.華陽萬人疏驚世47.下臣萬不敢受書31.一語能得天子心6.朝中有人好定案4.何必定要服六孫21.苛暴催人化做鬼10.李朝漂民來坊津27.暫且棲身大樹下10.所謂繼統不繼嗣19.華夷變態赫赫名3.一因一果總難逃11.臣有罪臣有大罪31.修羅場裡有活人1.行前先舉韓三石7.官民率次投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