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經過秦陽鎮政|府辦公大院的時候,並不沒有停留,而是直接通過秦龍大橋,往青河北岸的一片高新農業示範田區開了過去。
秦陽鎮黨委書記李家才站在田埂上等着考察團的到來,他對楊烈這樣的安排很滿意。
人家那些身價動輒過百億的大富豪,千里迢迢的跑到這邊來,不是爲了吃喝玩樂,而是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你想讓人家心甘情願的從腰包裡面掏錢出來,你就得有那個條件。
一大羣人從鄉間道路上走過來,楊烈向郭秉祥介紹李家才:“這是我們秦陽鎮的當家人李書記,你看他臉上的顏色和皺紋就知道他有奪門辛苦和勞累!”
大家被楊烈這種輕鬆自如的介紹逗的哈哈大笑。馮局長這時候根本就插不上話,人家沒人在意他要說什麼。
李家纔跟幾位投資商握手寒暄,然後帶着大家在田地中間隨意的走動和觀看。
若論對這片給秦陽鎮帶來了活力和希望的農田示範區的熟悉程度,李家纔可是比楊烈還有發言權。當初李家才還是鎮長的時候,楊烈幫他做的整體方案,但具體抓落實,跑村組的人,卻是李家才。
李家纔沒有準備什麼發言稿之類的東西,他就是一邊走一邊向客人們介紹秦陽鎮這幾年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情況,以及對未來的發展有着怎麼的憧憬打算。
參觀完高新農業技術示範區,車隊向着龍嶺村進發,在穿過了幾十公里的隧道羣后,伴着西邊山頭最後一片晚霞,考察團走進了古樸清幽的龍嶺村。
村子裡安靜祥和,可以看見婦女在忙碌着做晚飯,孩子們三五成羣的站在院子裡,伸着脖子往院外張望,已經回到雞欄中的土雞咕咕的叫着。
楊烈一邊向考察團的成員介紹這處村落形成的時期和歷史原因,一邊引着衆人走到了村子東邊新建成的招待所。
招待所門口,龍嶺村的幾個村幹部列隊歡迎客人們的到來。
考察團三名重要成員的住處已經安排妥當,每人一個小院子,三個院子比
鄰而居。其餘的成員都是這三人帶來的工作和服務人員,正好住進各自服務對象所在的院子,彷佛就像一家人。
楊烈陪着郭秉祥進了中間的院子,郭秉祥看看院子裡的翠竹和青松,再看看古樸雅緻的窗棱、長廊、落雨檐,心情無比的輕鬆舒暢。
“果然是塊藏龍臥虎的好地方!”老郭對着楊烈感慨。
楊烈笑着說:“我也覺得這裡不錯,不是自吹自誇,村裡的老人普遍長壽,你們明天可以隨意的到處轉,跟人隨便的聊天,安保這塊我已經安排好了,不會有外面的人進來打擾你們。”
“好,這樣的安排最好不過。我們這些上了年齡的老傢伙,喜歡清靜,最煩各種吃喝和應酬。”
晚上的接風洗塵宴比較樸素簡單,只有六樣菜餚,都是山裡土生土長的東西,但卻讓考察團的成員吃的很開心自在。
第二天,楊烈有事回鎮上了,考察團就待在村裡自由活動。
招商局的馮局長看楊烈這麼不負責任,也就放心了,他也帶着人回了縣裡,少不得要跟某些領導反映一下某些年輕同志作風不紮實的情況。
郭秉祥第一個“流竄”到楊烈家的院子裡來,見到了聲如洪鐘、腰背挺直的楊貴勇。
“楊老先生,冒昧打擾您啦!”
“哎呀,歡迎啊,你是楊烈的老朋友,到了這裡別客氣,當成自己的家!”
楊貴勇招呼着郭秉祥進了楊烈的書房,楊明和馮福保很懂事的端來了茶水。
郭秉祥仔細欣賞了一番楊烈書房中的陳設,心中暗自點頭。只從這書房內的陳設就能看出,書房主人的品味格調。
高懸的長劍,平擺的古箏,充實的書櫥,懸垂的狼毫……
這與楊烈剛柔並濟、文武兼顧,劍膽琴心的性格是多麼的貼合。
郭秉祥這次來青河,說是考察,其實真正的打算是進一步的認識楊烈。生意合作的事情,選對夥伴纔是最關鍵的,其他的因素都容易解決。知人知面不知心,只有真正的至誠君
子,才讓人可以放心的將全部身家都託付出來。
楊貴勇陪着郭秉祥在書房內聊了很長一段時間,兩人都是見識過人的年長之人,雖然郭秉祥要比楊貴勇年輕二十幾歲,但也是知天命向着花甲去的,他們的話題涉及面很廣泛,從歷史到文化,再到人生。
郭秉祥告辭出來,楊明毛遂自薦要陪他上老龍嶺看風景,郭秉祥欣然答應,一老一少便順着村後的山間道路去了老龍嶺。
郭秉祥問楊明:“你們楊家是不是世代都崇文習武?”
楊明點頭說:“嗯,好像是這樣的。我們村是明末清初成形的,當時的祖宗就是個能文善武的大人物,他老人家留下了祖訓,就是要後人不能忘了學文和習武,靜待時機來臨時,再出山爲國爲民幹一番大事。”
“聽起來很厲害啊!那你會不會武功?”
“我呀?會一點皮毛吧。反正每次跟小叔交手,都會被他揍的鼻青臉腫。”
郭秉祥看看楊明,心想這少年的身手肯定不差,能在楊烈手下只是鼻青臉腫,也算是半個高手了。郭秉祥可是親眼見識過帶着黑貓面具的楊烈如何炮製悍匪章自強和他那些手下的。當時的楊烈跟章自強相比,就是猛虎與野狗的差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登上老龍嶺的郭秉祥,俯瞰羣山環抱中的龍嶺村,又有別樣的一番感受。
楊明用手指着左邊一道山澗說:“那邊就是虎跳澗,據說當年有猛虎被村裡的獵戶追的急眼了,就從山崖的這邊跳到了另一邊,終於逃出了生天。”
“那邊一片奇峰拔地突起,便是我們這一帶山勢最爲險峻的鷹愁崖,崖上常年有風,膽小的人根本不敢上去。”
“在咱們對面那一大片陰面的山坡,就是好漢坡了。以前山裡沒通隧道,村裡人出山就要從好漢坡經過,翻山越嶺的往南面走,一直過了雷嘴口,纔算是出山。”
楊明的口才也很了得,做起嚮導來,簡直是出口成章,文縐縐的,還不帶一個重複的字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