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朝會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殿內羣臣山呼朝拜。

“衆卿平身!”一個女聲從御座之上傳來。

李明峰跟着羣臣謝恩完畢,站了起來。雖然低着頭,但是眼睛直往上瞟,試圖看看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模樣。

但是帝后高坐於御階之上,要想瞧到,必須要擡頭仰視。而衆臣都低着頭,李明峰也不敢冒險擡起來了。眼睛向上瞟了幾次,還是瞧不到,最後累的雙目發痛,直要留下眼淚來,李明峰才放棄了。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一個不男不女的聲音傳來。

這些日子,大小事物都由八大臣處理,衆臣哪裡還有需要啓奏的事情?即使是有事情要處理,那也是下朝之後去找端華、載垣、肅順彙報。在這朝堂之上,即使是奏報了事情,難道還能指望六歲的小皇帝定下什麼決策不成?所以,近日朝會完全成了擺設。

正當衆臣都以爲今日又該向往常一樣的無事散朝的時候,就看一人從隊列中走了出來,跪在御階之下,雙手托起奏摺,高聲到:“臣董元醇有本上奏!”

有太監走到董元醇的面前,將奏摺接了上去,遞與兩宮太后。

看到董元醇出班奏事,站在最前排的端華、肅順、載垣和奕?等人,眼皮都是一跳。這些日子,大小事務都是由輔政大臣處理,但是今日這董元醇竟然出班奏事,輔政大臣的心中都隱隱感覺到,似乎有事情要發生。

奕?更是清楚其中的關節,這董元醇曾經上過密摺,要求兩宮垂簾。這事兩宮太后通過安得海已經轉達給了奕?,但是恭親王深知時機未到,所以要求兩宮暫且將這事壓下,等到將八大臣控制住,或者是解決掉的時候,再行提出。

但是,兩宮太后由於一直無法和奕?直接對話,時日一久,心中急躁,竟然率先發難了。奕?看到董元醇跪在那裡,心中不禁暗怒,大罵小人誤事!

“先帝駕崩,新皇年幼,臣董元醇恭請兩宮太后能以社稷爲重,垂簾聽政,輔政幼帝!”董元醇跪在地上,朗聲說到。

“大膽!”肅順論智慧論能力,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但是他的性格太過暴躁,容易激動。聽到董元醇竟然請太后垂簾,肅順也忘了朝堂之上的禮儀了,直接出聲喝斥。

鄭親王端華是肅順的同父異母的哥哥,此刻看到肅順失禮,站在他身邊的端華連忙伸手拉了拉肅順的衣服。肅順也發覺自己失儀了,雖然惱怒董元醇,但是也只好閉口不言,讓董元醇將話說完。

“本宮二人畢竟是女流之輩,哪裡懂得政務?”慈禧太后在黃簾子後面悠悠的說到。

慈禧一說這話,殿內衆臣就都明白了,這董元醇必定是受了她的指使。否則,這明顯違背先帝遺詔的奏摺一上,兩宮太后必然應該暴怒。

“大清自太祖立國以來,一直定有議政王制度,但是雍正爺以後,議政王被廢,改爲軍機處辦理政務。臣竊以爲,不如重新恢復近支親王議政的制度,從諸親王中選一二有德有能之人蔘與議政。兩宮垂簾、親王議政,如此,則我大清江山萬年永固!”董元醇繼續說到。

“放屁!”肅順實在是忍不住了,出班罵到:“大清立國兩百多年,何曾有過太后垂簾之事?孝莊太后德高望重尚且未行如此之事,難道…….哼哼!”

說到這,肅順就閉口不言,但是話中的意思很明顯了,如今的慈禧和慈安,論年紀,剛二十餘歲,沒有一點從政經驗。論才能,慈安太后就是一無才女子罷了,慈禧更是連字都不認得,這樣的太后竟然也想做孝莊太后都不敢做的事情。

殿上的羣臣,看到肅順出班罵人,都噤若寒蟬,有幾個更是嚇的冷汗直冒。

鄭親王和怡親王等人都轉過頭去瞧恭親王奕?,看他是何反應。此刻的奕?是既不能反對垂簾,也不能表態支持,所以只好低着頭,裝作沒事人一般。

“肅中堂莫要發怒,朝堂之上,是講理不講力的。”慈禧太后緩緩的說到:“無論如何,起碼得讓董御史說完吧。”

肅順冷哼一聲,也不顧忌君臣禮儀了,雙目直視黃紗帳後面的慈禧太后。

得到慈禧的支持,董元醇氣勢更壯了:“雖然我朝未曾有過太后垂簾之事,但是這並不代表以後不能垂簾。兩宮太后爲聖上之母,輔佐必定盡心,大權也比不會旁落,待得聖上成年,再行歸政,豈不是正理?”

“你什麼意思?”聽了這話,連怡親王載垣都沉不住氣了:“董御史,本王聽你話中似在暗示我等會獨攬大權,欺凌聖上一般?”

董元醇似笑非笑的說到:“王爺誤會了,下官也是爲社稷着想,如今天子年幼,萬一再出現個鰲拜之類的人物,嘿嘿……”

“好!好!好!董御史果然是個忠臣!”肅順笑着說到:“但是,你是否想過,這大清朝還有一人比鰲拜還要能欺凌幼主?”

說完這話,肅順就將目光放到了奕?的身上。

滿朝文武沒有一個笨蛋,聽了這話,都知道肅順是在拿奕?比多爾袞。雖然奕?從始至終一句話都沒有說,但是肅順卻一直認爲,此事必定是得到了奕?的授意,否則,就以兩個婦道人家,豈敢向手握重權的八大臣發難?

就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如今肅順拿奕?比做多爾袞,恭親王卻也忍不住了,不禁回口到:“肅中堂做了幾日顧命大臣脾氣倒是變得更大啦,今日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咆哮朝堂。難道肅中堂真當這顧命大臣就可以視太后聖上爲無物,可以隨便欺凌嗎?”

“鬼子六,你也少裝模作樣,你那點小算盤還當我不知道嗎?”肅順冷冷的說到:“先帝遺詔,任命我等八人爲贊鑲政務大臣,此事羣臣皆知。如今梓宮還未下葬,某些人就坐不住了,竟然早早的就跳出來爭權奪利!”

董元醇既然下決心要進入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的陣營,此刻也豁出去了,大聲喝到:“肅順,你大膽!竟敢污衊恭王爺,你可知罪?!”

此刻,奕?恨不得上去給董元醇兩巴掌。熱河行在,精兵六萬,全是端華、肅順、載垣的人馬。這董元醇在人家地頭上竟敢如此放肆,真是不知死活。他不知死活倒罷了,但是肅順等人只會把董元醇的一切表現加在他奕?的腦袋上,認爲這都是奕?指使的。

“好!好!好!果然有膽識!”肅順怒極反笑:“董大人,你是御史,專管督察,那依你的意思,我這咆哮朝堂,辱罵親王的人該如何處置啊?”

“如何處置?”董元醇仍然不知死活的說到:“按律當斬!但是看在你是顧命大臣的份上,倒也可輕判,削職爲民、圈禁宗人府頗爲合適!”

話音剛落,董元醇就感覺屁股一痛,一個趔趄,跌倒在地。回過頭來一瞧,原來是一名官員在他背後踢了一腳。很明顯,這人是八大臣一黨。

這腳剛踢完,肅順也搶上前去,照着倒在地上的董元醇就是一頓亂踢。

肅順這一動手,場面頓時就亂了,有上去拉架的,有上去幫着踢董元醇的,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去拉起董元醇。這位御史大人,以爲魯莽行事,不但觸怒了八大臣,也同樣惹的奕?一黨不快。

朝堂之上,混亂不堪,一些人逐漸叫罵起來。眼看着局勢就要向更嚴重的方向演變,卻聽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竟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李明峰自然不會參與大臣之間的羣架,他正好趁機偷眼去瞧殿上的皇帝和太后,這一瞧,李明峰差點沒笑了出來。原來小皇帝竟然被嚇尿了褲子,朝服都被弄溼了。

皇帝這一哭一鬧,殿下羣臣都停了手,最後兩宮太后氣的拉起小皇帝下了殿。

皇帝和太后連聲招呼都沒打,太監也急了,連忙高唱:“退朝!”

看到董元醇被打的鼻青臉腫,羣臣也解了恨,都各自散去。奕?一黨暗中惱怒董元醇不識時務,也不理他,紛紛退去。

李明峰萬沒想到,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朝會竟然是這麼個結果。衆人都走了,李明峰返回了住地。

回到浦仁寺自己住的屋子,李明峰琢磨了一會,感覺局面十分惡劣,很可能發生大規模衝突。爲了掌握主動,李明峰喚來心腹親兵,寫了封信,叮囑了幾句之後就派了出去。

沒有人能想到,李明峰這個名聲不顯的人竟然也在做着自己的準備。

第二天,又發生了一件趣事。

按咸豐遺詔,聖旨需要用上‘御賞’與‘同道堂’兩印纔算生效,所以兩宮太后就命軍機章京擬旨,宣佈要施行太后垂簾、親王議政、八臣輔政的綜合治國方略。

八大臣畢竟是咸豐指定的顧命大臣,兩宮太后雖然憎恨他們,但是卻也不敢輕動,所以這道聖旨只是削減了他們的權勢,而並非是要將他們一次性的打倒。

按大清律,聖旨擬定之後,需由軍機處頒行天下。此時的軍機處,僅有五名軍機大臣,分別是匡源、杜翰、焦佑瀛、穆蔭、文祥五位。其中除了文祥因爲親近恭親王,所以被冷落之外,其餘的四位都是贊鑲政務八大臣中的成員。

此刻文祥還在北京,所以所謂的軍機處,實際上就是由贊鑲政務八大臣控制的機構罷了。

這些人接到兩宮太后轉過來的聖旨,他們豈肯頒佈?

於是乎,八大臣又找了其他的軍機章京擬旨。新聖旨由吳兆麟擬定,肅順口述,可是這位吳大人既不敢得罪八大臣,也不敢觸怒兩宮太后,所以最後由他擬定的聖旨是不軟不硬,淨是些沒有營養的話。

載垣、端華等人讓他修改了幾次,語氣總是不能達標,最後一怒之下,還是決定讓焦佑瀛來起草聖旨。焦佑瀛原本就是軍機章京出身,後來當了軍機大臣,最後受了顧命。這起草聖旨的活計,是焦佑瀛的老本行。

所以,片刻之後,一道措辭異常嚴厲的聖旨就擬就了。所謂聖旨,就是皇帝的命令,所以這道聖旨也理所當然的是以皇帝的角度來寫的。

垂簾聽政,首先危害的就是八大臣的權力,所以身爲輔政八大臣之一的焦佑瀛可不會給皇太后留一絲一毫的面子。開頭第一句就寫到“我朝聖聖相承,向無皇太后垂簾之理!”

隨後又寫到,“朕以沖齡,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託之重,御極之初,何敢更易祖宗舊制?”同時強調,“且皇考特派怡親王載垣等贊襄政務,一切事件,應行降旨者,經該王大臣等繕擬進呈後,必經朕鈐用圖章始行頒發。”

另外,這道聖旨還寫到“伏念皇考於七月十六日子時召載垣等八人,令其盡心輔弼,朕仰體聖心,自有深意,又何敢輕易增添?”

這道聖旨一是譴責了兩宮太后的垂簾圖謀,二是否認了咸豐皇帝賜予兩宮太后的權力。咸豐曾經遺留兩枚印章,‘御賞’和‘同道堂’,聖旨必須加蓋這兩枚印章纔有效。但是八大臣擬定的聖旨,直接否認了這兩枚印章的效用。

最後,八大臣也抨擊了恭親王奕?,認爲輔政大臣八人足夠了,完全不需要按董元醇所請的那樣,再從近支親王中簡派一二人進行議政。

這次是自己人擬定的聖旨,載垣、端華、肅順都很滿意,所以就將這道新擬定的聖旨直接宣告了出來。

這一下,承德避暑山莊的上上下下就亂了套了。這道由八大臣擬定的聖旨一出,就擺明了和兩宮太后、恭親王翻臉。

此刻,熱河有上萬王公大臣,其中只有一少部分是屬於恭親王和八大臣陣營中的成員,其餘的大部分,都是爲朝廷效力的普通官員罷了。

本來對於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之間的爭鬥,羣臣是各執己見,有的認爲八大臣太過囂張、目無君上;但是更多的人還是認爲,皇太后和恭親王違背先皇遺詔,試圖奪權。

但是這道聖旨一出,輿論頓時就變了風向。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是以孝治天下,但是這道以皇帝名義頒佈的聖旨,竟然字裡行間毫不掩飾的斥責皇太后!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六歲的小皇帝是不可能頒佈任何聖旨的,所以實際上是八大臣在明晃晃的訓斥兩宮皇太后!

尊卑有別,無論如何,八大臣都是臣子,是奴才,他們用這種囂張無比的語調發布聖旨,立刻就失去了本來還算佔優的輿論。

更何況,聖旨中還否認了‘御賞’和‘同道堂’兩章的作用,這也是違背先帝遺詔的事情。這麼做,失去了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官員和滿蒙貴族的人心。

這個聖旨一出,局勢更加惡劣了,承德避暑山莊,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是暗流洶涌。但是據李明峰觀察,目前的爭鬥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而卻基本都在政治層面。李明峰通過研究龔橙傳來的情報,判定起碼在目前,恭親王和八大臣都沒有動用武力解決的念頭。

李明峰也是受的後世教育多了,認爲只有槍桿子裡才能出政權,所以他原本以後這次肯定要動刀兵的。但是實際上兩方都沒有這個心思,尤其是八大臣,借他們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攻擊太后和皇帝!

奕?和兩宮太后也同樣因爲先帝遺詔的原因,不敢妄動八大臣。其實,就是想動他們也動不了。整個熱河都在八大臣手中掌握,一旦動武,倒黴的先是皇太后和奕?這方。

事情最終還是要用政治方式來解決,第二天,兩宮太后再度召八大臣入內討論先帝梓宮回京、新皇登基諸事。

前天一次朝堂上的爭鬥,讓兩宮太后看到了八大臣蠻橫,同時也讓她倆明白了垂簾聽政遇到的阻力到底有多大。這次爲了避免矛盾激化,兩宮太后特意召八大臣議事。

既然是一次彌合矛盾的會面,所以所議的事情就定在了幾乎沒有什麼爭議的話題上。比如,梓宮何時回京,皇帝年幼,到底該派何人當他的老師等等問題。

但是,兩宮太后還是低估了八大臣的囂張程度,更確切的說,兩宮太后都沒預料到肅順竟然如此的桀驁不遜!

在八大臣應旨進殿的時候,一場新的風波,已經在醞釀中了。

第48章 赴死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118章 朝會第229章 逃了!第177章 小村談判(下)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76章 密談第161章 弗蘭克第18章 再回林家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74章 出訪歐洲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237章 密會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155章 保定第74章 出訪歐洲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24章 票號第三百四十八章 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160章 容閎第11章 夜宴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122章 追擊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231章 全才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252章 擒獲第131章 謀劃第85章 天子上諭第294章 葉海亞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16章 林家父子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30章 意外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289章 輸血第161章 弗蘭克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180章 蘇天福第253章 洪仁玕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最終章中華帝國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88章 投誠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77章 出乎意料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98章 暫居林家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230章 意外第132章 獎賞第171章 血濺鍾粹宮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76章 密談第35章 初臨滬上第136章 困境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48章 赴死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80章 探監第33章 再會二相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129章 逃離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250章 聖庫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14章 探子秦誠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218章 廬州城下
第48章 赴死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118章 朝會第229章 逃了!第177章 小村談判(下)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76章 密談第161章 弗蘭克第18章 再回林家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74章 出訪歐洲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237章 密會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155章 保定第74章 出訪歐洲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24章 票號第三百四十八章 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160章 容閎第11章 夜宴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122章 追擊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231章 全才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252章 擒獲第131章 謀劃第85章 天子上諭第294章 葉海亞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16章 林家父子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30章 意外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289章 輸血第161章 弗蘭克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180章 蘇天福第253章 洪仁玕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最終章中華帝國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88章 投誠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77章 出乎意料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98章 暫居林家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230章 意外第132章 獎賞第171章 血濺鍾粹宮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76章 密談第35章 初臨滬上第136章 困境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48章 赴死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80章 探監第33章 再會二相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129章 逃離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250章 聖庫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14章 探子秦誠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218章 廬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