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虹橋巧遇

清明時節的東京汴梁,剛剛沐浴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春雨。城郊的街上被車馬、人流踏起的黃土、浮塵,都已塵埃落地,一股溼潤的泥土和草木混合的清香味道沁人肺腑。

避雨的人們從商鋪、茶室、腳店、門洞或某一個犄角旮旯,一下子又冒了出來,剛剛安靜了一會兒的虹橋街面,又喧鬧起來。

翰林畫院的畫師張擇端和書童栓兒,此時也走出汴梁城的門洞,向汴河、虹橋方向走來。倆人走到虹橋下,張擇端回頭望望城門方向,又觀察了一下虹橋這邊的景緻,思謀了一下,示意栓兒上橋、過橋。

過了虹橋,又往前走了一段路,上了個不小的緩坡,他們來到一棵大垂柳下。張擇端再駐足觀望:遠處的城門,近處的虹橋,坡下的汴河及兩岸的景緻盡收眼底。但見虹橋上,熙熙攘攘,人流如潮 ; 虹橋下,大小船隻穿梭如織,一派繁忙;河兩岸,狹窄的街面上各類店鋪,招牌林立;再遠眺,還能隱隱綽綽地看到城門樓下懶散的兵丁和等待繳稅入城的挑夫們。張擇端看罷,捋了捋三縷美髯道: “此地甚好,甚好。”

栓兒看看緩坡後面,往下是百十個石階,石階的末端是個渡船小碼頭,便提醒道:“先生,這是一條道哇,很嘈雜的。”張擇端看了看後面的石階和碼頭,說道:“不妨事,不妨事的。”栓兒便手腳伶俐地支起了畫架,攤開了筆墨紙硯,然後就到大垂柳那邊一組石桌凳前坐着觀景了。

張擇端拿着畫筆,撩了撩寬大的衣袖,仔細端詳着面前的景緻, 他尋思,從城內街景到城門是幅畫面,從城門到虹橋又是另一派景緻。虹橋與汴河兩岸的景色最爲別緻,畫面也最繁華;從虹橋兩岸到遠處的郊野又是另一種景色,摘取哪幅畫面最好吶?

以虹橋與汴河岸邊的街巷、店鋪爲核心構圖,倒是重點景物突出,橋與河成爲一個自然整體,加上熙熙攘攘的人羣,畫面不但完整,畫卷也不失爲繁華和宏大。但這樣構圖,城門樓就得捨棄,那樣的話,畫的大背景—東京汴梁城就體現不出來了。

或以城門樓與虹橋爲主線構圖,就得捨棄汴河兩岸邊的街道、店鋪。整體畫卷又顯得侷促和不流暢,雖也算得上宏大,畫面的繁榮景象卻遜色不少,體現不出東京汴梁乃至大宋朝都市的繁榮昌盛。

若以城門樓、虹橋、汴河兩岸三點一線構圖,城門內的街巷又顯得很累贅,在整個畫面中它與虹橋、汴河景觀連貫性顯得很牽強。另外,有城門樓了,從中透視過去,就是汴梁城裡的樓臺、街景,這部分也要構圖於畫中,否則,不但城門樓顯得單薄,畫的背景—汴梁城也難見雄姿了。

突然如同靈光一現,他假設自己的畫卷要是能無限延長,這該是多麼宏大、壯觀、富麗、繁華的場面呀!想到這兒,他振奮得眼睛發亮,激動得有點失態。但誰來串聯虹橋、汴河,串聯城門樓及城裡的亭臺樓閣呢?總得有個勾連的主線吧,不然,整個畫卷還是牛蹄子兩半子。

正當張擇端拿捏不準一籌莫展的時候,栓兒突然指着城門那邊喊道:“先生、先生,城門那兒,駱駝、駱駝隊,西域的駱駝隊!”張擇端瞟了一眼城門方向,仍舊揣摩着。猛然,他又看了一眼城門方向,目光當即被駱駝隊深深地吸引住,隨後,他用畫筆迅速在畫面上比劃了一個位置,然後幾筆勾勒出城門樓,接着幾筆,一隊恰巧出城的駱駝隊被他素描在畫面的上端。張擇端邊畫邊叮囑栓兒:“研墨, 栓兒,研墨。”只見他幾筆緊接着幾筆,潑墨如水般的一陣揮毫。

在張擇端筆下,七八峰駱駝或昂頭或低頭匆忙趕路的姿態,牽駱駝人一手牽着駱駝一手招呼路人避讓的神態,已經躍然紙上。駱駝隊出了城門,正向虹橋走來。

張擇端在駱駝隊的路徑沿邊又勾勒了幾筆,城門裡的市井街景和城外的虹橋、汴河的郊景、街巷就通過駱駝隊出城的小路勾連上了。畫卷上,城裡的市井、城門樓、虹橋、汴河、店鋪、人流,和諧地融合在一幅畫裡。一幅清明時節東京汴梁的一隅和其郊外的景色、輪廓,已被勾勒在畫上。

張擇端捋着三綹美髯暗想:遇到駱駝隊並不稀罕,稀罕的是駱駝隊今天走的位置、形狀、神態,太絕妙了—彷彿駱駝隊就應該出現在這個位置纔有勾連城裡、城外的靈動效果,才能帶動它要行進道路周邊的景緻,讓其生動、鮮活起來,真是神助我也!

他暗自慶幸自己選擇的觀察和構思角度。在整幅畫的構圖中,張擇端知道,一幅畫的視角和開局,第一個透視點是否鮮活、靈動,直接關乎各個散點的佈局和效果。第一個點效果一出,創作就有了心情、激情,就來了憧憬和靈感。想到這兒他不禁喜上眉梢,剛想感嘆一番,栓兒又喊道:“先生、先生,快看那條大船,那條橋洞下的大船,快要撞上虹橋了!”

張擇端順着栓兒指的方向看去,虹橋上下的人羣正騷動着,並對着橋洞指指點點,大呼小叫。張擇端再看虹橋下,一條桅杆還沒有放平的大船,正在靠近橋洞,且在靠近橋洞之時,竟然橫了過來,眼見就要撞到虹橋了。張擇端情不自禁地連聲叫道:“不好、不好。”大船上的人們此時也是忙亂成一團。虹橋上下,看到這個場景,騷動中夾雜着驚慌的人們紛紛跑向橋的護欄和橋的兩頭。

“各位客官都待在客艙裡!莫要亂動!”“小廝們!桅杆放到家!舵打死!撐住橋墩!單側划槳!劃呀!快給我劃呀!”站在船艙頂篷上的船老大,一連串聲嘶力竭地吆喝。在他的吆喝下,船工們放桅杆的放桅杆,轉舵的轉舵,划槳的划槳,撐橋墩的撐橋墩。大船在進入橋洞的瞬間,桅杆放平了,船頭調順了,大船悠然地過了虹橋。虹橋上下一片嘖嘖的讚許之聲。

“過橋了,過橋了,先生,你看大船過橋了。”此時的張擇端並沒有理會栓兒的指點、喊叫,而是專注地在畫虹橋上下的場面,一筆緊似一筆地揮毫,旁若無人。

坡後的碼頭上有點喧鬧,一條小船停靠下來。一行人下了船沿着石階爬上來。“到了,終於上來了,累煞我也。”栓兒聽到下面的話音,走過去往下一看,是兩位貌美的小姐和她們的兩位丫鬟,正氣喘吁吁地上來了。

小姐們看看大垂柳下的石桌、石凳,便蜂擁而至,毫不客氣地落座歇腳。栓兒見狀心裡很不舒服,心想,也不講個先來後到的,先生一會兒坐哪兒歇息?但看了幾眼後,栓兒就不吱聲了。他發現其中的一位美貌、優雅的小姐溫柔地多看了他幾眼,令他感到有點神不守舍,縱使心裡有點不願意,也沒有說出來的勇氣了。栓兒又多看了小姐幾眼,不但說不出不願意,心裡還怕她們坐一會兒就走吶。片刻, 那位美貌、優雅、高挑個的小姐對她的姐妹們說:“看來我們是擠佔了人家的位置了,看他一眼一眼地瞟咱們,像是不樂意了。香兒、朵兒你倆擠坐一個凳,給人家留個位置。”說罷,她向栓兒招招手。看到栓兒猶猶豫豫的勁兒,香兒高聲叫道:“叫你過來就過來啦,扭扭捏捏的,過來呀!”高挑個的小姐撲哧地笑了說:“香兒,有話好說啦,粗聲大氣的像個癡漢,你再嚇到他。”她說罷,自己竟笑出聲來。

栓兒看到她們招呼自己,過後又大聲喧囂,心想,我過去坐不坐無關緊要,關鍵是別吵鬧到先生。想罷,他對她們擺手,擠眼,又指指她們背後大垂柳那邊作畫的張擇端,嘴裡悄聲說道:“別吵到畫畫的相公。”說完,栓兒又用手指了指嘴,示意大家悄聲一點。小姐們回頭看看不遠處聚精會神作畫的張擇端,不約而同地用手遮了一下嘴巴,又吐了吐舌頭。

靜了片刻,高挑個的小姐小心翼翼地站起身來,躡手躡腳地向張擇端走去。栓兒起身想去阻攔,已經來不及了。從栓兒發現她要站起來,到栓兒站起來去攔阻的當口,高挑個的小姐已經站在了張擇端的背後,開始欣賞畫卷了。

小姐看看實景,看看畫卷,再看看實景,又看看畫卷,循環往復,看得津津有味。看了好一會兒,她情不自禁地嘟囔了一句:“好長的一幅畫卷呦。”張擇端聽到背後有人點評,也聽出悅耳的音調出自一位女子,但他沒理會,也不介意。他在宮裡爲皇親國戚和樓臺亭閣、鳥語花香作畫時,圍觀點評的多是才子佳人,他早已習以爲常了。此刻,張擇端剛勾畫完虹橋那大船過洞時橋上橋下的情景部分, 正在勾畫汴河岸邊街面上錯落有致的商鋪和過往的行人。高挑個的小姐對照實景看了看,又嘟囔道:“佈局精巧,格局勻稱,盡顯富貴之美,但細節上卻缺少精雕細琢,場面也顯得擁擠。”張擇端聽到了, 還是不答話。

高挑個的小姐並不在乎他答與不答、理與不理,仍是自說自話: “你看香飲子店門前站着吆喝的小廝,明顯的是個店小二。他前面的,街中過往的那個小廝卻是別家的夥計,給他家送外賣的,倆人姿態,神情明顯不同,怎麼在您筆下都一樣吶。城門樓下懶散坐着的是守門兵士,那個指手畫腳爭辯的很顯然是入城的賣貨人在發泄不滿, 怎麼在您的畫上的神態區分不大,看不大明顯吶?”

張擇端有點不耐煩了,心想:點評就點評罷了,怎麼連說帶比劃地開始質問了吶?!皇親國戚、才子佳人們點評也有個尺度的,也不會當場質問,這不是向人發飆嗎?

他慢慢地轉過身來,眼皮也不擡地調侃道:“場面要是不顯得擁擠,畫卷還要向外展,整個畫卷會更顯得冗長。至於都要工筆,都講精雕細琢,講‘精工’二字,光是城門、虹橋、店面也罷了,但你也睜眼看看。”說着,張擇端揮手一指城門方向,隨後手指往虹橋、汴河兩岸的方位一劃拉,接着說道:“這上邊有近千人吶,還不包括牲畜。工筆畫?有神情?那得多大功夫,耗費多大的精力,幾年的時間不一定能工筆出來,你可知曉?”說到這兒,張擇端才睜開眼睛,看看身後點評的人,才發現點評人並沒有看他,她的臉幾乎貼到畫上, 正聚精會神地在畫卷的另一端看畫吶。

張擇端細看了一眼高挑個小姐,才見她姿態優雅、神態端莊,從姿態、神態上看讓人感覺到一種氣質,一種氣場。他又偷眼看了看小姐臉頰,正巧趕上小姐轉過身看他,倆人目光一碰,張擇端有點吃驚,張了張嘴,但沒找到適當的詞語,心裡卻感慨道:這位女子不凡。

張擇端的專業和見識決定了他的品位,他要是覺得脫俗,自然是非同尋常。在太學院裡,不論是畫師或其他學員,有時非常無聊,消遣和排解的方式除了喝酒、賭博、逛街外就是閒聊,閒聊的話題自然離不開對女子的點評。從宮裡的嬪妃佳麗到王公貴胄府中的公主小姐,都妄評無忌。只要有人提個話頭兒,大家就會七嘴八舌地捧場兒,專注、熱情、關注的程度絕不低於學業和專業,也不亞於一場學術討論,其程序也相似:點評—辨析—爭論—結論。

有時爭辯得面紅耳赤還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得不到結果時還有個辦法,就是找張擇端給個評判,或是讓張擇端說說誰的眼力更勝一籌。此時的張擇端就會手捋着三縷美髯,沉思片刻,有理有據地評鑑一番,直說得雙方頻頻點頭稱是、歎服爲止。

張擇端看到高挑個小姐時,第一感覺就是強烈地刺激了他的審美意識。他的腦子裡瞬間閃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大美女的神態印象和讚歎她們的詞句,但他覺得用這些詞句還無法囊括和描述這位小姐的神態。他甚至覺得用這些詞句只能描述嬌滴美豔,而這位小姐用嬌滴美豔來描繪多少有點缺憾,甚至有點俗。

在他的潛意識裡,她不是那種一般的、約定俗成的美,而是一種……怎麼說吶,這種美的奇特之處就是溫潤裡透出的優良質地,那種從內在向外溢出的、滋潤的、鮮活的豔麗,一種讓人覺得很舒服, 又沁人心田、賞心悅目的美。

從她看畫的那種姿態、神情,那種對畫、對畫技的直言不諱和旁若無人的口吻,張擇端看到了她對藝術技法真摯、純真的追求和挑剔。這種追求是忘我的,甚至到了嗔癡的境地。她的挑剔,就如同對她那寬闊、飽滿、溫潤的前額上容不得一絲輕皺,細長且微彎的眉間容不得一點瑕疵一樣的苛求。這也是張擇端覺得這位小姐美的獨特之處。

張擇端作爲翰林畫院的畫師,有點矜持、講究體面是他應具備的素養。一個姿態,一種神情,幾句點評就讓他亂了分寸?甚至失態或啞口無言?是他審美意識太過敏感,潛意識太過豐富嗎?都不盡然。讓張擇端真正折服的除了她看畫的姿態、神情,對藝術的真摯、坦蕩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她的眼神,使他心悅誠服的是她的眼神。

張擇端本來是用一種淡定裡夾雜點不屑的眼神與小姐的眼神相遇的。但與他眼神相遇的,是一種更淡定的不含一點雜質的眼神。淡定眼神的背後彷彿還有一種非常有積澱感的、極爲厚重的東西支撐着這種淡定。這種淡定和純粹,彷彿有種穿透俗塵的威力。

她的眼神讓張擇端不淡定了,甚至有那麼點膽怯。正當他下意識地要躲閃這種眼神的瞬間,他又敏銳地感覺到那是一種真摯的、單純的,富含溫潤和藹的,透着生性友善的目光。

友善的眼神讓張擇端沉穩下來,此時,他想趕緊說兩句得體的話,解脫自己尷尬的處境。但是,真不知說什麼更合適一些。他回想剛纔的一席話,從態度到言辭都很不得體,甚至很冒失。善於辭令的他,今天有點當啞巴的感覺。當張擇端張口結舌的時候,高挑個的小姐微微向他施了一禮道:“在下多有打擾,先生的畫卷讓人很是喜歡。”張擇端馬上拱手還禮說:“讓小姐見笑、見笑。承蒙讚許,心中甚喜、甚喜。”聽到小姐又說:“冒昧直言,還望海涵,不當之言,敬請見諒。”張擇端覺得觸到了疼處,話也湊不成句子,只是應酬道:“不妨,不妨。領教,領教。幸會,幸會。”張擇端似乎多少有點不好意思,他敏銳地感到應該儘快跳出這個尷尬的話題。他又看了一眼小姐,她的目光是單純、友善的。張擇端馬上淡定下來,也恢復了常態,試着調侃道:“這樣說話甚是累人!”說完趕緊看看小姐。小姐微微一笑,答道:“同感,同感!這般說話,比看了半天畫都累人,真是累煞我倆。”說罷倆人相對哈哈地笑了。

“兩位莫不是熟人老友?只顧攀談熱議,樂此失彼的,全然忘了表妹在此。”同來的另一位小姐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湊到了兩人面前。高挑個的小姐抿嘴一笑說:“表妹真會打諢兒,喜歡先生的畫卷, 多看了幾眼,哪來的熟人老友?”表妹說:“多看了幾眼?你倆眉來眼去,有問有答的聊得熱烈,還盡情盡致的,哪個沒有看在眼裡?” 說罷轉身看着身後的香兒、朵兒和栓兒,問道:“哪個沒看到?當我們眼瞎不是?”高挑個的小姐笑罵道:“妹妹越發瘋了,刁蠻得竟胡言亂語,引人笑話。”香兒在旁邊幫腔道:“我家小姐見到書呀、畫兒的就喜歡得不得了,癡迷起來,忘乎所以是經常的事。”表妹說: “香兒越發的會說話了,不僅臉蛋長得甜,小嘴也甜。跟你家小姐再學學填詞唱和,今後不愁嫁個好人家。”香兒窘了,低頭說:“俺誰也不嫁,就陪着我家小姐。”朵兒搭茬道:“香兒可是心裡話?賭個誓如何?”高挑個兒的小姐圓場說:“香兒有這個心就讓人可心啦, 賭哪家子誓?”說罷,轉身甩着寬大的衣袖,向大垂柳旁走去,邊走邊哼唱道:“看這天色不早,爾等隨我回家可好?”朵兒對着香兒悄聲道:“你家小姐性子甚是可愛,一天到晚哼哼唱唱的,連我都稀罕吶。”這話被走在前面的張擇端聽了去,不覺看着走在前面的小姐背影若有所思。與高挑個兒小姐並排走在前面的表妹嘟囔道:“你是聊也聊了, 喝也喝了,盡興後回家,豈不是太自我了?”高挑個兒的小姐悠然地問道:“那你欲如何?”表妹答道:“我也不要如何,也要盡興就好!”走在她倆後邊的張擇端忙搭話道:“這位表妹言之有理,出來玩,唯有盡興最爲重要。”張擇端看大家沉默不語,忙接着說:“我想大家不如在大垂柳下歇息一下。在下帶有一些點心,都是宮裡的賞賜,大家隨便用一點,只是沒有茶飲,只有酒水而已。不過,不妨, 讓栓兒下去,到汴河邊的香飲子店買些過來。”表妹爽快地應道: “隨便吃點就好,點心、酒水我們也帶些,不必勞神另買。”張擇端聽了高興地連聲稱好。

大垂柳下一個石桌四個石凳。兩位小姐和張擇端各坐一個,香兒、朵兒兩個丫鬟擠坐一個石凳,栓兒沒座兒,站在張擇端身後。大家落座後,栓兒便拿出點心、堅果和酒。點心和堅果分給大家,酒則單給張擇端斟了一盅。兩位小姐對視了一下,就示意香兒、朵兒也把東西拿上來。倆人也端上了點心和酒,香兒給小姐斟了一盅。表妹看着說:“我的吶?我也要吃酒。”小姐說:“你只能飲半杯,權當解渴。”張擇端看了一驚,脫口問道:“二位……二位小姐也……也吃酒嗎?”表妹笑道:“當然吃酒,豈有不吃的道理?”高挑個兒的小姐顧不得言辭,見酒斟滿了,抿了一下嘴脣,端起杯就幹了。張擇端看了有點發愣。高挑個的小姐見狀示意張擇端吃酒,張擇端也是一口乾了。表妹則抿了一口,說:“沒有香飲子好喝解渴。”張擇端聽了,從衣袋裡掏出了十幾文銅錢,對栓兒說:“你帶這位表妹和兩位妹妹到正陽鋪子旁的香飲子店去吃香飲,那裡的香飲子是虹橋邊最好的。”不等栓兒應話,表妹馬上說:“我不去,汴河那邊要走多少時辰?路上就把我渴死了。”栓兒說:“也好,小姐們小腳、小步的,扭到那裡真得一個時辰,我可以飛也似地買回來。”說罷,揣了銅子兒,下了坡,一溜煙向虹橋邊上跑去。

表妹看着栓兒下了坡,抿了一口酒說:“剛纔說得男歡女笑的, 人一多怎就無話了?該不是我們礙事不成?”高挑個的小姐看看錶妹一笑,沒搭理她。張擇端說:“方纔,我與小姐只是切磋畫技,大家聽聽不妨事的,小姐剛纔的見解,我不敢苟同,還要繼續討教吶。” 表妹說:“先生無須解釋,但我表姐說話向來直爽,指教你會不留情面,你可有此雅量?”張擇端心想:與小姐只要多聊一會兒,多待一會兒就好,說什麼無關緊要,豈止有雅量,還很有雅興吶。想到這兒便說:“有話儘管說,不妨事的。在下洗耳恭聽,但求多多益善。” 表妹說:“哈,當真?現在態度蠻謙恭的,剛纔我看你轉身與表姐搭話時,態度很是不屑,眼睛都懶得睜開。”高挑個的小姐看到張擇端窘了,便解圍道:“表妹童言無忌,剛出來見世面,先生不要在意。”張擇端忙說:“但說無妨,但說無妨,我最喜歡她的直爽。” 表妹說:“人家過幾年就要行成年禮了,總是童言、童言的,這般小看人,表姐來的路上還誇我最近長進很多吶。”高挑個的小姐和張擇端聽了都笑了。表妹看倆人笑,把嘴一撅說:“哼,若今後姐姐嫁人時,我也童言、童言稱謂你,看你如何?”高挑個的小姐聽罷,用手遮着嘴笑道:“表妹近來長進不少,只是學得嘴不饒人,要與刻薄爲伍了。”表妹想了一下說:“對了,表姐,最近你不是還教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這方面我長進沒有哇?” 小姐說:“這方面你也長進了,臉皮似乎也見厚了。”說罷,起身就跑,表妹惱羞地站起來追打過去。

“來啦,來啦。正宗的香飲子,還有乾鮮果品。”栓兒滿頭是汗地跑了上來。張擇端看着擺上石桌的香飲和果品,對栓兒說:“辦得不錯,不錯。”表妹追了一圈沒追到,端起一杯香飲子,一飲而盡, 連說:“解渴、解渴。”隨即大家也吃喝起來。吃喝了一陣兒,表妹看着張擇端說:“這會兒你不趕我們走了吧?”看着張擇端裝出不解的樣子,表妹還想說什麼,坐回原位的高挑個小姐阻止道:“不要瞎說,猜疑。我與先生論畫,甚是投機,妹妹聽話,待會兒我們再閒話逗趣好嗎?”表妹知趣,無奈地到一邊去了。張擇端聽着姐倆的對話,再細細觀察高挑個的小姐,發覺她竟是如此的青春年少,服飾、舉止表露她還是閨中待嫁,心中不禁又激動起來。

香兒見狀,忙拉着表妹對朵兒說:“姐姐、朵兒,待在這裡多無聊!不如我們到那邊去鬥花、鬥草。”栓兒忙問:“帶我玩嗎?”表妹招呼道:“走走,大家一起去,一起玩。”說罷帶着一行人往坡下小碼頭邊的草地去了。

石桌前剩下的倆人,張擇端略顯尷尬,一時想不出話題,不知從何聊起。高挑個的小姐倒是平靜,見張擇端略有窘態,便打破僵局問道:“先生的畫卷不是純粹的宮廷技法,畫中裝飾造景,雖然華麗細膩,宮廷畫技風格顯而易見,但以形寫神、氣韻生動的民俗畫技也暗含其中,譬如畫裡的人物。不知我猜測得對不對?”說罷,看看張擇端。張擇端聽到小姐談起了畫技,心中暗喜,心想:小姐懂得畫技, 喜歡畫兒,真是求之不得的。正愁不知怎樣博得這位不凡姑娘的芳心。想到這兒,他自信了許多—豈止是自信,不免還有點得意和自負。此時,他特想給小姐答疑解惑,以展示自己的內涵和底蘊。但小姐從畫卷中看出了兩種畫技的特點,令張擇端一震。他本想以皇家畫師的身份,講講自己宮廷畫技的精妙所在和他吸收民俗技法的巧妙之處。他想,小姐聽了,一定會對這幅畫卷褒獎有加,甚至讚歎折服。但聽了小姐的問話,他覺得不講出兩種技法的優劣,很難讓小姐瞭解這幅畫的奇妙和真諦。他又認真地思索了片刻,捋了捋鬍鬚說:“小姐眼光敏銳,深懂畫技,拙作的技法確實屬於宮廷和民俗相融合的技法。”

他看看小姐一副認真傾聽的樣子,又抑揚頓挫地講道:“宮廷技法的精髓確實華美細膩,但萎靡柔媚又是它的弊端。所以,畫卷中除宮廷樓閣、虹橋、店鋪和個別人物外,大部分人物及景色借鑑了民間以神寫形的技法,這也是處理人物繁雜衆多的一種巧技。這是其一……”張擇端繼續滔滔不絕地說着。高挑個的小姐邊聽邊仔細打量着他的形態:年紀比自己略大一點;留了三髯須,讓人初見時,顯得老成許多;他相貌端莊,身材中等,瘦弱單薄,身上的書生勁兒十足,但眉宇間有一股凜然正氣。小姐暗想:這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君子貌相。“其二嘛,”張擇端說,“就是這幅畫的畫面宏大,街景繁華,因此要展示的物、景、人海量無邊,若都要精雕細琢,會不會使得整幅畫萎靡柔媚?猴年馬月才能成就?其三,如若一生只精工這一幅畫,精雕細琢尚可爲之,然而宮廷畫師又豈可爲所欲爲吶?”

說罷,張擇端看着小姐,手輕捋着髯須。小姐收回了觀察他的目光,微微沉思了一下說道:“先生說得在理。但我的疑惑是:畫中樓閣、城池、虹橋、店面的構圖基點顯然精於雕飾,色氣、色韻都很濃郁,這點顯而易見。誰都認出是宮廷畫技法,但人物吶?有幾個人物的神態還屬逼真,但多數人物確實如您所說,像以神寫形,但不敢恭維的是很不傳神,千篇一律,沒有表情,像是在畫裡湊數的‘木樁’。”張擇端聽了,又發窘了,顯得有點不耐煩,但沒言語。小姐似乎沒有察覺出張擇端的表情,照舊滔滔不絕:“這與整幅畫的構圖和技法格格不入。”張擇端感覺到這位姑娘不僅直率,還很倔強。他說的其二、其三她沒聽明白嗎?張擇端終於忍不住了,他想再換個說法,再解釋一番,於是說:“古人說,‘遠望之取其勢,近看之取其質。’勢,質,虛,實,要相融纔是畫的精妙之處嘛。”張擇端還要接着解釋,小姐插話反駁說:“古人還曰:好的畫卷還要‘可遊、可居’吶。再則,近觀質,人物不要近觀嘛?”張擇端心中感慨:她剛纔還平靜如水,柔弱可親,但一說到技法、藝術,就如醉如癡,親疏不論,此女可非同一般,天賜的知音吶。不等張擇端表態,小姐接着說:“這幅畫只要精雕細琢,必成曠世之作。功利、偷巧或您的萬般說辭,都不是辜負這個天賜題材的理由,辜負這樣的題材,猶如暴殄天物一般的罪過!”張擇端聽到這兒被震撼了,不想“解釋”了,也不想“解惑”了,就剩無語了。

他與小姐開始論畫時,曾竊喜過:聽得出,小姐對畫技略知一二,但張擇端是誰?大宋朝翰林畫院的畫師!只要他隨便甩出幾點畫畫的理論、技法,就夠小娘子學習一陣子的。他還想通過論畫,轉變從一見面就處於劣勢甚至尷尬的局面。怎麼沒過幾招,自己倒先無語了吶,甚至心裡還有了臣服的心態?

張擇端沉思了片刻,猛然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翰林畫院沒講過的道理:技法、理論的高超和精深比不過一種心態,一種純淨唯美的心態,一種嗔、癡般追求意境、藝術的心態。他似乎被小姐說動了。誠然,在小姐沒說之前,他也敏銳地感覺到,這幅畫卷的題材真屬璞玉渾金,根本不能用雅俗或超塵脫俗來評判。它是自己夢寐以求、但又苦苦尋覓不到的那種題材,但用什麼情感和精力去完成它,說實話,張擇端自己還沒來得及琢磨和安排靠譜的打算。經小姐一點撥, 他開始考慮了,考慮畫技的調整了。他想,這幅畫卷應該是一種全新的技法,要精工中有傳神,精雕細琢中有氣韻,即使讓他傾注畢生的心血,也值得嘗試一下,因爲題材值得!高挑個的小姐說罷,並沒有在乎張擇端的表情,斟滿了酒杯,舉杯說:“先生,爲您的曠世之作,飲了此杯。”張擇端答道:“先乾爲敬。”倆人杯一碰,張擇端先幹了。

表妹帶着人嘻嘻哈哈地趕了回來,正看到這個場面,便高聲喊道:“哇,要是我們再不回來,倆人恐怕要喝交杯酒了。”張擇端聽了表妹的喊叫,下意識地看看小姐,發現她面帶紅暈,顧自沉思,全然沒有反應。張擇端想:小姐臉上的紅暈是吃酒吃的吶,還是聽到表妹的喊叫羞紅的吶?他猜想了片刻,拿捏不準。

“姐姐一發癡,定是在構思填詞。今兒填個情思的詞最妙,最是應景。”表妹坐到石凳上,嘴裡不饒人地叨嘮着。張擇端聽了又是一驚,忙問道:“小姐還懂得詞賦?”表妹小嘴一撇正待張嘴,小姐搶白道:“什麼填詞詩賦的?你等一頓瘋玩,全然不顧我們,拿花、拿草來,我們一起文鬥或武鬥見個輸贏。”表妹、香兒、朵兒笑着從身後各自拿出一把小野花說:“善哉、善哉,我們豈能忘了小姐?”說罷便把花遞給了小姐。表妹說:“不跟姐姐鬥一鬥,哪算長見識,長本事?來來來,姐姐,我們先文鬥可否?”小姐看着眼前一把把被攥得蔫蔫的野花,憐惜地說:“嗚呼哀哉,我可憐的瓊枝,被你等蹂躪成這般,如何分辨良莠?”大家看了面面相覷。栓兒說:“她們採花時,我就叮囑過,少採一些,要分根拿好,她們哪裡聽,每人恐怕採得少,一把一把地攥在手裡。回來的路上又追跑打鬧,還用花兒互相抽打,怎能不蔫了?”表妹、香兒、朵兒都瞥眼看着栓兒,不說話。小姐說:“罷了,罷了,文鬥不成我們改武鬥。看栓兒手裡這麼多草根、葉根的,足夠我們見輸贏的。”說罷,小姐仔細選了葉根,與表妹先鬥起來,隨後香兒與朵兒,朵兒與栓兒,表妹與張擇端,小姐與張擇端分別鬥了起來。大垂柳下一片歡快的喊叫聲。

鬥了片刻,小姐說:“光鬥輸贏多無趣,博弈要有彩頭纔好,我們輸者罰酒好不好?”大家齊聲叫好。張擇端說:“好自然好,只是有失公平。”小姐問:“此話怎講?”張擇端說:“論酒量,論博弈,男子天生強悍,計勝一籌,我該不會有倚強凌弱之嫌吧?”小姐驕傲地一笑說:“先生自負了,沒有博弈,怎見輸贏?很公平的,來吧。”張擇端又說:“罰酒量儘量少一點,每杯斟個杯底即可,是個意思就好。”張擇端很是厚道,真怕把小姐等灌多了。小姐說:“就依先生。來,鬥。”

倆人先鬥了三局,小姐兩贏一負。又鬥了兩局,張擇端兩負。張擇端喝罷了罰酒,臉面有點抹不開說:“鬥花、鬥草是女人家的遊戲,且博弈沒有技巧性,不像男人們玩打馬、擲骰子,博弈是技巧。” 香兒聽罷咯咯地笑起來。張擇端問香兒:“打馬、擲骰子的博弈你們也懂?”香兒看看小姐,見小姐也在暗笑,就說:“我們帶着骰子吶。先生要不要也見識見識?”小姐說:“不要與先生客氣,但拿無妨。”張擇端見到骰子,預感不妙。果不其然,博弈了五局,他喝了五杯。又補了三局,張擇端又喝了三杯。張擇端兩眼朦朧了。

小姐玩得興起,叫香兒:“筆墨伺候。”香兒在石桌上放好紙、筆、硯臺,並趕緊研磨。

小姐右手拿筆,左手撩起袖口,揮毫潑墨,一首詞躍然紙上:

《浣溪沙》 小院閒窗春色深, 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遠岫出雲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小姐放下筆,神情卻凝重起來。

張擇端探頭看看詞,默唸一遍,又吟誦一遍,手捋髯須,嘖嘖稱讚,暗想:今天遇到奇女子了。他見小姐沉默不語,便覺得所作之詞必有寓意,或有心結。便想了想說:“小姐的詞奇好,可與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媲美。”說罷張擇端吟誦道:

細雨夢迴雞塞遠, 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 倚欄干。

小姐聽了感慨道:“在下是凡夫俗子的感傷,如何能與開‘花間詞派’風氣之先的南唐中主相比?二者不能同日而語的。”說罷,小姐看了張擇端一眼,內含感謝之意。

張擇端正想再聊一會兒,以探小姐詞中寓意,不想香兒搶白道: “小姐,您看天色,黃昏將過,我們已經誤了回家的時辰,回去肯定要被責罰的。都怪香兒只顧玩耍,忘了提醒小姐,香兒在此知罪了。” 小姐看了看天色,也有些慌亂,嘴裡卻安慰香兒說:“不打緊,不打緊的,我們速歸就好。”說罷,與張擇端匆匆道了個別,一行人匆匆下坡向小碼頭奔去。

張擇端愣了一下,催促栓兒說:“趕快收拾畫具筆墨,我們也從水路回城。”當栓兒收拾停當,兩人匆忙趕到小碼頭時,載着小姐一行人的小船已經駛出了很遠。張擇端忙招呼岸邊的小船,倆人上了小船,張擇端指着前面的小船對船老闆說:“跟着前面的船進城。” 跟了一段水路,船老闆疑惑地說:“前面的船像是走錯了水路,奔荷塘和蘆葦蕩那邊下去了。”張擇端問:“她們船上沒有船老大嗎?

船老闆說:“那是條官宦家自用的船,自己劃的。”張擇端問:“那她們會不會迷路回不了城吶?”船老闆說:“那倒不會,只是繞道而已。我們行進的是大水道,與她們走的小水道只隔着一道蘆葦蕩,你喊話她們應該能聽見的。”船老闆話音未落,“噗嚕嚕”一行白鷺從蘆葦蕩那邊騰空而起,隨即傳來一陣歡笑聲。

張擇端真有喊話的慾望,但一是身份不妥,二是真不知喊什麼好。栓兒側耳聽聽說:“您聽她們好像在吟誦什麼?”張擇端仔細聽着斷斷續續的:爭渡,爭渡……鷗鷺,鷗鷺……栓兒說:“她們像說

‘沉醉不知歸路’吶。”張擇端問船老闆:“可不可以繞進蘆葦蕩, 追到她們?”船老闆說:“客官,使不得的,裡邊的小水路,阡陌縱橫,雖然都通往城內,但要在其中找一條船,卻是太難了。”張擇端嘆了口氣,只能靜下心來,聽她們在吟誦什麼。

聽了好一會兒,終於聽全了: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四章 李府窺視
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四章 李府窺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