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欽點翰林

李清照已經不是前幾年舉辦笄禮時,情竇初開的小姑娘了。她在辭賦方面的天賦已經外溢到接人待物、生活起居的各個方面。

她的睿智在擇君選郎上也超越常人。從她跟張擇端偶遇的第一面,就看出了這是個才華橫溢的才子,一個善良、耿直,責任感超強的好人。再經過幾次接觸,她對他的脾氣秉性更是心知肚明。和她一樣,他們都是性情中人,都屬文人,都具備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的特質。這些秉性、特質她李清照太熟悉了,太瞭解了,她在他身上常常看到自己。倆人的優點、缺點幾乎一一對應,這一點上, 兩人可以說是成雙成對。

但她深知,夫妻之間的秉性必須是互補的,才能相輔相成,這就是李清照的睿智所在。所以,張擇端不適合她。她本來幾次想尋找機會把這層意思委婉地、不露聲色地告訴張擇端,但每次與張擇端見面時,都在聽他滔滔不絕地說話論畫,基本沒有她插話的機

會。等有機會輪到她講話了,時機又錯過了,或再講又不合時宜了。看着張擇端一心一意、旁若無人的追求,她有點誠惶誠恐了。趙明誠的出現,給她帶來了轉機。幾次接觸,尤其是盪鞦韆時相遇的那雙眼睛,她就覺得這人應該就是她尋覓的那個他。他懦弱的、磨嘰的、內向靦腆的脾氣秉性,十分對她胃口,與她的脾氣秉性真是相輔相成。他的興趣愛好與她也是相得益彰。她知道要馬上找機會了斷與張擇端在情感方面的關係了,但絲毫不能傷害他,甚至不能讓他感到一點難堪。她還有一種渴望和奢望:就是不要爲她而傷了張擇端與趙明誠的情義。她想,他倆的脾氣秉性也是互補的。

上次李清照給張擇端一首辭賦,並留了一行小字,那行小字就是寫給趙明誠的。她覺得三人一定會同讀這首詞,並看到那行小字。此時,趙明誠肯定會道出窺探人家盪鞦韆,又唐突搭話的舉動,那麼傻子也知道“窺探者和應聲蟲”是誰了。這不,謎底不就被微妙地、不露聲色地揭開了。張擇端就會體會到她對趙明誠的意思,至少會明白他,張擇端與趙明誠在她面前是平等的。不想,趙明誠還真沒道出原委,她第一次被他靦腆、懦弱的秉性弄得沒脾氣。李清照精心設計的,對張擇端委婉、不露聲色的拒絕,就這樣被趙明誠給擱淺了。這次在孫羊正店聚會,看到趙明誠付了酒錢,李清照的心裡多少舒服了一點,不知爲什麼。

張擇端、趙明誠、張汝舟三人並不是情趣相投的知音,也不是肝膽相照的兄弟,他們的結交純屬偶然。三人結交的故事都是由張擇端引發的。

張擇端是山東諸城人,出生在一個富足的耕讀家庭。他從小天資聰明,勤奮好學,深得私塾先生垂愛,家庭也對他寄予厚望。一日, 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路過張家討水喝時,送了張擇端一卦。說他:聰

穎過人,天星相助,前途不可限量;但耿直任性,性格怪異,則有不慎易入歧途之憂。家人懇求詳情,算命先生問:“此地怎麼稱呼?” 家人答:“岔道口村是也。”算命先生說:“是也,是也。”說罷, 起身告辭,家人奉送卦資、盤纏均被婉拒,家人送出村時,還想從算命先生嘴裡套出一字半句的,但算命先生始終沒有吐口。到了村口, 他才用手杖指點着幾個路口說:“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家人看了恍然大悟。

送走了算命先生,家人這纔給他起了現在的大號:張擇端。張擇端也很在意這次占卦,給自己取字號:正道。

到了他成人的前一年,張擇端的文章、辭賦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再過一年半載,他就有資格考取功名了。先生、家人懷着忐忑的心情期待着。按照他們期待的前景,張擇端應該先考取功名,再中舉人, 然後進士及第,金榜題名,但一個大和尚的出現中斷了他們的奢望。

這年趕廟會時,張擇端巧遇了一個大和尚。

這位和尚的筆墨落在紙上形成的既不是道德文章,也不是詩歌詞賦,竟是惟妙惟肖的村舍、山水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張擇端一見大和尚畫畫,猶如吸住了他的神魄。他旁若無人地待在那裡看大和尚繪畫,不知不覺一看就到了傍晚,連同去的夥伴們離去多時,他都渾然不知。他邊看邊尋思:這比用筆墨寫文章有意思多了。山水、人物、景色,你寫我寫,寫了百年、千年的字句辭賦多有雷同,很難不落俗套。畫畫兒多好,寥寥幾筆,山就是那座山,水就是那潭水,人就是那個人,絕無雷同,簡要又直觀。不像文字描繪,搞得彎彎曲曲, 費力費神,弄不好還詞不達意。他看得如醉如癡,直看到太陽落山。大和尚作完畫兒,才與他寒暄:“小施主喜歡畫技?”張擇端把頭點得如同搗蒜。“以前學過畫技?”他又把頭搖得像撥浪鼓。大和尚仔

細打量了他一番說:“我收你爲徒,教你畫技可好?”張擇端撲通就跪在地上,嘴裡唸叨道:“師傅在上,受徒兒幾拜。”頭磕得當當作響。

自那以後,他常以遊學鄉里切磋文章爲由,去找大和尚學畫,這一學就是一年半。一天,張擇端一大早就到了大和尚那裡,大和尚也早早地準備了一套畫具正在等他。師徒見面似有千言萬語,但都難於啓齒。愣了片刻,張擇端給大和尚磕了個頭說:“師傅,父命難違, 徒弟要到汴梁去求學了。”大和尚扶起他說:“料到,料到。師父也在期待着這天,好與你道個明白,也怕誤人子弟。這一年半,你的技藝精進,是常人學畫五年八載也難以企及的。在意境、構思和獲取神韻上爲師已是自嘆不如,不勝爲師了。”張擇端聽了伏身就跪,被大和尚挽住說:“你待我說完。到了汴梁求學、考取功名都在其次, 首要的是開闊眼界,博覽衆長。功名嘛,過眼煙雲而已,有它不多, 沒它不少,關鍵是隨緣就好。這一年半,你的畫技一點就通,不點自通,而且經常有神來之筆。我有感悟,你的靈性在前世已與畫技結緣了。”張擇端聽得明白,但面露難色。待師父說完,忙急切地說: “但是,但是—”大和尚打住了他的話,頭轉動着手中的佛珠,唸叨着:“隨緣就好,隨緣就好。”說罷轉身進了佛堂。

張擇端與家人、先生、師父告辭後,奔東京汴梁求學去了。

此時大宋朝的東京汴梁,建築規整,市容整潔,興旺有序,繁花似錦,舉世無雙。

東京汴梁分內城、外城。內城,方圓二十里,有東西南北 12 座城門。城內的皇宮大內、寺院、民宅、客棧、正店、腳店、雜貨店鋪、各類集市、和相府、開封府等星羅棋佈,屬中心市區;外城,方圓四十里,東西南北帶甕城的城門有南薰門、新鄭門、舊鄭門和封丘

門。汴河、蔡河等四條河流穿城而過,外城還另有小門和水門十幾座,其中的舊宋門和東水門及城外的虹橋更是聞名遐邇。

張擇端進了汴梁城,被城裡的景象迷住了。他先在內城尋覓租房,不料房租卻貴得讓他咋舌;又問客棧,價錢也接受不了;只得又轉回外城,尋了幾家也不理想,就往外城的犄角旮旯處尋覓,在西北城根,尋到了一座小院落,問問價錢似乎可以接受,只是房東要徵詢另一租戶的意見。這是正座兩進深的跨院。院內東側有個小跨院, 有耳房兩間,房間也亮堂整潔,小院不大,也算清靜,張擇端看了滿意,就等結果了。

等了半個時辰,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才悠哉遊哉地晃進小跨院, 見了房東後一副不耐煩的樣子,牢騷道:“等等嘛,老租戶了,這麼不講情面。”房東忙說:“不是那個意思,您不是要把另一間房租出去嗎?房客來看了。”青年細細打量了一下張擇端,作了個揖問: “也是來汴梁求學的?”張擇端還禮說:“正是,正是。”青年爽快地對房東說:“好吧,那間租給他吧,我倆分擔小院的租金,看着這位與我很投緣的。”房東諾諾連聲地退了下去,張擇端搬進了小跨院。

傍晚,青年來約張擇端去吃飯。倆人出了小院,沒走幾步就到了一家腳店。張擇端感到不太稱意的樣子說:“吃飯的地兒這麼近,我以爲是挺繁華的地兒吶。”青年說:“吃飯的地兒,汴梁城閉着眼走,都能碰到。要是熱鬧嘛,內城大內旁的大相國寺,外城汴河上的虹橋,那才能稱得上繁華熱鬧。”張擇端說:“就去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我做東請你。”二人叫了車,來到了大相國寺一帶。張擇端下車一看,他眼都看花了,真是琳琅滿目,目不暇接。他揉揉眼,定神一看,有種東西勾住了他的眼神—一大溜賣畫的畫攤。他顧不得

招呼青年,就奔畫攤去了。一頓近乎發狂的翻看,但邊看邊翻邊晃頭。青年追了過來說:“這兒玩意兒多的是,西街巷裡店鋪裡的比擺在這裡好得多,精得多,都是當今大家的畫作。吃完飯我帶你轉轉。”

找了個雅緻的腳店,倆人溫酒點菜,吃喝起來。此刻倆人才互通了姓名、字號。張擇端才知道,這位眉清目秀、精明幹練的青年叫張汝舟,杭州人士,太學外舍的學生。

席間,張汝舟滔滔不絕,講訴汴梁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性。張擇端聽得兩眼發直,心想,汴梁不光城市風光如花似錦,連一般人的生活都意想不到的奢靡、安逸。結賬時倆人推搶了一番,還是張擇端付了賬。張汝舟無奈地說:“我只能在逛街時盡地主之誼了。”倆人出了腳店,張擇端哪兒也不去,讓張汝舟帶着他直奔大相國寺西街巷。他出了一家畫店,又進了另一家畫店。他看着一幅幅山水畫、一張張人物畫,還有亭臺樓閣、皇宮朝堂、寺廟館所、小橋流水等等題材的畫卷,看得他大開眼界,歎服感慨。張擇端越看眼睛越是發亮,越看越是興奮。有的畫拿過來他左看看右看看,愛不釋手,直到店小二告訴他畫要十幾兩銀子時,他纔像放棄燙手山芋般地丟還店家。張汝舟在邊上看了覺得店小二怠慢張擇端,就呵斥道:“米芾的畫幾十兩、幾百兩的畫卷看也看了,摸也摸了,你這個算什麼?十幾兩銀子?” 張擇端見狀忙拉着張汝舟走出店鋪,隨即又進了另一家畫店,張汝舟只得無奈地跟着。

回家的路上,張擇端依然琢磨着這些畫的技巧和意境,他覺得那些畫總有點不盡人意的地方。不錯,這些畫畫面絢麗多彩,景物富麗堂皇,人物嬌美豔麗,這些題材、畫技他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看了令他大開眼界,心境開闊敞亮,但這些畫作給他的印象是:除極少數精品外,多數畫卷,畫技上顯得浮華,神韻上略顯浮躁,矯揉造作

之氣甚重。他覺得用同樣的錦緞,選取同樣的題材,他能畫得更精, 更有神韻。想到這兒,他心中有了底氣,自卑甚至惶恐逐漸變爲自信和雄心勃勃了。此刻,他在繪畫這片天地間馳騁、飛翔的憧憬油然而生。走到小跨院門前時,他還沉浸在興奮的憧憬裡。張汝舟連說了幾聲:“到了,到了。正道,到家了。”並拉了張擇端一把,他才醒過夢兒來。從這天后,張擇端把早上背典籍,午後素描、寫生,晚上習寫作,變爲早上、午後素描、寫生,傍晚前後就去找地方切磋畫技, 或瀏覽畫攤和畫店。他決意,放棄考取功名的複習和籌備。

張汝舟知道他的想法後,大加讚賞,說:“正道,你是真男子也,敢想敢爲。學畫、作畫有什麼不好?翰林院畫院的畫師就是翰林的官職吶,比舉子、進士要珍貴得多吶。我要是有你這樣的畫技,也不在這條路上苦讀硬撐了。”張擇端聽了張汝舟的話,心裡更踏實了。張汝舟看看張擇端憧憬的樣子說:“但是正道,成爲翰林畫院畫師的人,可是鳳毛麟角哇,一年說不準有一兩個人選。”張擇端說: “那些都是過眼煙雲,只要隨我習性、喜好,又能生存就知足了。人生在世只求盡興就好。”張汝舟聽了拉住張擇端的手,感慨道:“認識你真是我的一大幸事。千軍萬馬都要走考取功名這座獨木橋,太殘酷、太害人了。但想歸想,誰也脫不開這個俗套,只有你正道兄說放棄就放棄了。”張擇端看着張汝舟感慨、激動的神情,聽着他發自肺腑的坦言,內心卻很平靜,說:“我倒不想脫俗不脫俗,只是對繪畫天生的喜愛。以前,家人、先生、鄰里鄉親給我的道理就是考取功名,其他的都是旁門左道,大逆不道。今天到汴梁一看,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人人生存、生活得津津有味,有聲有色,行行都有出類拔萃的技藝。原來人生有這麼多個活法,找個隨緣、隨意的何樂而不爲吶?再說,我是性情中人,脾氣秉性並不適合當官。你替

我想想,一邊筆下寫着道德文章,一邊看到世間不平,讓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人云亦云?我真做不到。你再替我想想,當官要服從、順從,還得學着阿諛奉承。我是由着性子來的性格,喜歡‘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瀟灑,這能與上下左右和諧合拍嗎?你說,我這種性格,能爲五斗米折腰嗎?”張汝舟聽了這番話,又抓住了張擇端的手,但沒說話,眼神裡卻滿是佩服。

張擇端抽回了手,問張汝舟:“你最近怎樣?看你除了早上背書,過後就出門閒逛,到傍晚纔回來。忙什麼吶?”張汝舟環顧了下四周,無奈地說:“出去是籌劃生活,正道兄。生存、生活嘛。最近家裡發生了點狀況,不能按時寄錢給我,這是當下我最發愁的。”張擇端想了片刻,說:“我的盤纏還算充裕,你先拿點去用。”說罷就要進屋取錢,被張汝舟攔住了說:“救急救不了窮,幫一時不可能幫一世,找個營生纔是根本。”聽了張汝舟的話,也引起了他的憂慮: 家人要是聽說他擅自放棄考取功名,會不會也斷了盤纏吶?

倆人相對默默無語,各想心事。

張汝舟突然又激動地抓住張擇端的手說:“有了,正道。”張擇端挺喜歡張汝舟的,就是對他動不動就拉拉扯扯的不太習慣,就再次掙脫出手問:“又怎麼了?汝舟,你別老抓我的手哇。”“有辦法了,咱有辦法了。正道,雖然我不懂畫技,但看了你的幾幅習作,感覺與畫店裡的精品比,毫不遜色。他們能賣,我們爲什麼不能賣?” 說完,張汝舟又去拉張擇端的手,張擇端閃開了,自己握着自己的手,看着張汝舟激動的眼神,心想:汝舟說得對呀,畫是可以賣的。可是,那是別人的畫,不是我張擇端的畫呀。我張擇端的畫也能賣嗎?張汝舟彷彿看出了張擇端的心思,急切地說:“別人能賣,你的就能賣!”“可是……可是—那是學問,是藝術呀。我、我怎麼要

變成商人了?”聽了張汝舟說能賣,張擇端又想到了另一層顧慮。張汝舟說:“正道,這是東京汴梁呀,光有學問、藝術,不吃飯能行嗎?我們得先吃飯再講學問和藝術吧。先做商人吃飯,吃飽了咱再做學問、談藝術,不就是個先與後的事兒嗎?正道,你先把學問和商人調個個兒。”張擇端想通了,不就是調個兒嗎?

張擇端把十幾幅自己覺得可以的寫生畫作拿出來給張汝舟看。題材大部分是家鄉的小橋流水、耕讀場景、青山綠水什麼的。還有一幅是他比較中意的,是他與和尚師父到濟南踏青時,在大明湖畔的寫生作品。再有幾幅就是最近到汴梁後的作品,他較爲滿意的就是虹橋晨景那幅,朦朧中的虹橋很有含蓄之美。張汝舟一張張仔細地看着,邊看邊嘖嘖稱讚,幾次都激動得想拉張擇端的手,都被張擇端甩開了。每次被甩開,張汝舟都意外、狐疑地看看張擇端。張擇端則示意他看畫。張汝舟看過畫兒,有點喜出望外,拉着張擇端坐了下來,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張擇端問:“行嗎?”張汝舟說:“正道,怎麼不行?我倆商量商量如何行事吧。”

倆人越談越投機,越談越具體,只是談到具體細節時偶有不同意見。張汝舟建議在大相國寺西街巷租個門店,專做達官貴人的買賣。張擇端不贊同,認爲花費大、風險大。覺得在畫攤街擺個攤位慢慢做起,比較穩當。張汝舟說相府衙門的人他熟悉,都有攀附風雅的癖好,店越大、價越貴越要買,對小攤小販是不屑一顧的。張擇端則認爲好酒不怕巷子深,家有梧桐,不怕招不來鳳凰。張汝舟只好依了張擇端。對於誰來坐攤賣畫,倆人分歧較大,爭論了半天。張擇端建議輪流看攤,一人一天或一人半天最好。張汝舟不樂意,他不願意拋頭露面。張擇端說了自己每天要練筆寫生,今後還要留有創作空間等理由,張汝舟就是不吐口、不答應。最後,達成的協議是每間隔一天出

攤半天,其餘時間張擇端寫生、創作,張汝舟跑單幫,到各家畫店去推銷畫作。

大相國寺門前的畫攤中,來了一位年輕畫匠,不久就在繪畫圈傳開了。他的畫題材淳樸、清新,神韻、意境俱佳,構思手法獨到,在汴梁畫壇獨樹一幟。擺攤才幾個月,他的攤前經常是“門庭若市” 了,但看的多買的少,人們覺得價錢偏貴。這種貴,與西街巷畫店的貴不是一回事,主要是因爲攤位針對的是普通市民,當然顯得貴。張汝舟幾次催促張擇端廉價出售,並建議他再畫不要畫得太仔細費神, 以前三五天一幅,今後一天一幅,或者一天幾幅也不是不可以。張擇端聽了幾乎惱怒起來:賣是賣,畫是畫,豈有爲賣而畫、爲賣多畫的道理,他當場把張汝舟頂了回去。張汝舟只能埋怨他:迂腐,迂腐。

這天,張擇端按時出攤,剛剛支開攤位,就有幾位早到的老相識圍攏過來,作揖寒暄一番,只埋怨他不天天出攤,隔一天來半天,經常失之交臂,很是遺憾。原來這些老相識並不是以買畫收藏爲業, 他們也是汴梁畫壇的畫匠或習畫的學生,到這來主要是跟張擇端切磋技藝,討論畫風畫派的。他們看到張擇端攤開一幅幅畫卷,馬上找到新作欣賞切磋。正當他們與張擇端攀談得興致正濃時,一聲吆喝,幾名漢子來到攤前。一名黑壯漢隨手拿起一幅畫卷,看也不看就詢問價錢。張擇端看看是“大明湖畔”的畫,邊答說:“一千五百文。”黑壯漢罵道:“什麼鳥畫,值得一兩半紋銀?在你前面幾十文、上百文也購得一幅,比你的這幅還要大。一百文予我了。”說罷,錢也不給,拿起畫來扭頭就走。張擇端跳出攤位,張開兩臂攔住黑大漢說: “光天化日之下,豈有明搶之理?”黑大漢給邊上的漢子使了個眼神,那漢子把幾十文銅錢扔在攤上。“天子腳下,大宋律法,哪有強買的道理?!”張擇端依然攔住不放。“敬酒不吃吃罰酒哇。”黑大

漢嘴裡罵,一拳打在張擇端胸上,幾條漢子隨即又是拳打腳踢。衆人忙勸阻,被幾條漢子一頓呵斥,幾下拳腳就都躲在一邊。漢子隨即要走,被一個青年相公用扇子一攔,擋住了去路。幾條漢子見狀也不答話,舉拳就打,擡腳就踢。沒等幾條漢子拳腳落在相公身上,從其身後閃出三個差役,三拳兩腳就把幾個漢子撂倒在地,並一人身上踏着一隻腳,讓漢子們躺在地上動彈不得。衆人見了紛紛叫好,張擇端一看,是來過攤位幾次的一位年輕相公。

“這位同鄉別來無恙?”相公給張擇端作揖打着招呼。張擇端忙給相公深深地鞠了一躬,並說:“感謝相公相助之恩。”相公把張擇端往邊上一拉,幫他拍打着身上的塵土,說:“何足掛齒?實屬看不下去而已。”地上的幾個漢子掙扎着叫罵,又被拳打腳踢了一頓,見黑大漢嘴裡還不依不饒,差役厲聲呵斥道:“瞎了你的狗眼,趙大公子面前也敢動粗,還不快滾!”黑大漢聽了一骨碌爬起來,跑過去把畫扔在攤上,搗蒜般地給相公作揖,連說:“有眼不識泰山,有眼不識泰山。”說罷,轉頭跑了。

衆人看了紛紛讚道:“這就是趙公子,當朝吏部侍郎的大公子, 果真是相貌堂堂。”“聽說還是金石古玩的收藏大家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蠻講義氣的。”張擇端聽了卻有些惶恐,看着相公倒不知說什麼好了。相公說:“我是湊足了錢來取畫的。”張擇端拿起黑大漢丟回的《大明湖畔》畫作,遞給相公說:“送給相公了,以謝搭救之恩。”相公把一袋銅錢放在張擇端手中說:“一千五百文, 拿好,畫我拿走。”張擇端說:“喜歡就是緣分,大明湖又是咱們家鄉的風景,就算老鄉見老鄉的見面禮,萬望相公笑納。”“情歸情, 緣歸緣,財歸財,君子財理清。”說罷,把錢袋推給了張擇端。張擇端說:“那就按你開的價,八百文。”相公無奈地笑了,說:“我的

同鄉,你可是我見過的固執第一人,當初一文不降,我就覺得你好耿直,就依你的,不過我還要還價一千文。”張擇端聽了也輕鬆地笑了。

此時張汝舟風風火火地跑了過來,抹着額頭的汗問:“怎麼了, 誰鬧事了?”看到年輕相公,仔細打量了一番問:“您可是趙大公子?趙侍郎家的趙公子?”相公說:“在下正是,這位是?”張擇端忙說:“張汝舟,太學學生,我的朋友。”張汝舟激動地抓住相公的手說:“幸會,幸會。”作了揖,又要鞠躬,相公攔住了張汝舟說: “今後都是朋友,禮數越少越好。”

張汝舟看看天色,說:“趙公子如若不棄,我們到個腳店吃酒, 慶賀我們的相識可好?”趙公子欣然接受,張擇端高興至極,拉起趙公子就走。席間,大家互報了姓名字號。這才知道,相公叫趙明誠,字德甫,山東諸城人,當朝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公子,太學上舍的學生。

大宋朝的國子監設立初期,學生基本是皇親國戚的後代和當朝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弟,或是皇上欽點的學子。到了仁宗、徽宗時期,設立太學,學生也分兩類,一類是官宦子弟,像趙明誠等;另一類就是唯纔是舉,平民百姓考取的,張汝舟就屬後一類。太學院也分年級, 叫上舍、內舍、外舍。趙明誠的年級屬於上舍學生,張汝舟屬下舍學生。

三人談得甚是投機,都有相見恨晚的意思,張汝舟見大家喝到興頭上,便提出三人結拜爲金蘭之好,但立即被趙明誠婉言拒絕了。他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張汝舟聽了有點不高興,暗想:私塾先生曾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知趙明誠是不是這個理兒?即使這樣,他們談得也很盡興。特

別是趙明誠對大明湖畔那幅畫兒的評價,讓張擇端很是受用。他知道趙明誠的眼力和品味不是一般的,“你畫兒的風格、神韻早晚在雅俗之列,獨領風騷。”趙明誠的幾個建議,包括對畫兒的題材、技法甚至如何經營字畫都令他耳目一新,受益匪淺。吃完酒,三人還到張擇端、張汝舟住的小跨院坐了一會兒,這裡以後便成了他們聚會聊天的場所。

這天,陽光燦爛。張擇端早早起來,懶得去寫生,也沒心思創作,又不是出攤的日子,一副無所事事的懶散樣兒。想想今天是四月初八,佛祖的生日,又想起了趙明誠的建議:不管是賣畫或探討畫技,大相國寺開放的日子一定要去,不能錯失與達官貴人、畫壇高手見面的機會,這樣成交的機會會比平常多很多,還能賣個好價錢。像佛祖生日等這樣盛大的節日,機會難得,一定要去。想到這兒,張擇端收拾一下畫卷、畫具,揹着布袋就去大相國寺畫攤了。

張擇端到了攤位才知道,真是意想不到的熱鬧、繁華。這是他到汴梁後,第一次參加如此盛大的節日。他的攤位今天確實看畫、選畫的絡繹不絕,可惜大多聽聽價格便離去了。望望西街巷那邊的畫店, 進進出出都是衣着考究、穿着富貴華麗衣衫的人物,許多人懷裡抱着幾軸畫卷。張擇端此時有點後悔,沒聽張汝舟租個畫店的建議。

正當他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的時候,一幫人氣勢洶洶地來到他的攤位前,其中一個管家模樣的人拿着一幅畫卷問他:“這是你的畫兒?” 張擇端看看,是那幅《虹橋晨曦》,張汝舟拿去畫店推銷的,說是寄賣吶,前兩天問他還說沒尋到買主。張擇端思謀了片刻,反問:“您是買主?”“是不是你的畫兒?”管家模樣的人厲聲再問。張擇端說:“是我的拙作,怎麼了?”“你是米芾米襄陽嫡傳大弟子?”張擇端聽了奇怪,說:“我聽不明白,米襄陽是大畫家,與我何干?”

管家得意地笑道:“好了,不打自招,你和米芾沒關係?那爲什麼冒充米芾的弟子來欺騙買家?”這邊一吵鬧,街上的人們都圍過來了。有認識的說:“這回這個畫匠要倒黴了,那是高俅高太尉府裡的三管家。”“喲,高太尉,那誰敢惹呀?聽說大臣們也要讓他三分吶。”“高太尉,他家的衙內兇得很吶。”張擇端聽着大家的議論, 看看管家兇狠的樣子,不知如何是好。

管家又把畫舉起來,但這回對着是圍觀的人羣,說:“大家看看,看看啊。‘米襄陽嫡傳張正道’,看清落款啊,嫡傳啊,這一嫡傳就要了我家衙內十五兩紋銀呀。米襄陽老先生到我家看了這畫的落款,說啦,從來沒有張姓的弟子。”張擇端聽了腦子“嗡”地一下, 細細一看落款真是讓人加上了“米襄陽嫡傳”幾個字。他暗暗叫苦道:汝舟害我,汝舟害煞我也。

原來張汝舟幾次叫張擇端在落款上做文章,都讓張擇端給回絕了。不想,張汝舟可能自作主張了。管家把畫兒一收,對張擇端說: “怎樣?兩條路:十五兩紋銀拿來,畫你收回,咱們兩清,算是我們衙內寬宏大量放你一馬;或者拿你見官,你到衙門講理去。”張擇端一聽,差點昏過去。十五兩,他一年的盤纏也就三五兩紋銀,這可如何是好,他左顧右盼,期望張汝舟出來解釋,但哪還見得到他的蹤影。管家見張擇端無動於衷,就示意手下拿人。張擇端見狀急得大喊:“那落款中,前幾個字是別人瞞着我添加的,不是我,我冤枉, 冤枉啊!”他聲嘶力竭地叫喊着。管家倒是不急不惱,囑咐家丁把張擇端架起就走。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人羣,瞬間就閃開了一條道。張擇端被架着、拖着往前走。經過一個白面書生時,書生擡手一攔說: “幾位打擾,畫兒可給我一看。”跟在後面的管家說:“看了你也不買,別在這兒礙事。”白面書生說:“看一看,不妨事的。”管家看

看這人的氣質風度,不情願地把畫遞了過去。白面書生讓隨從展開畫卷,從右至左,從上到下細細地看一遍。又往後退了兩步,又端詳了一番,說:“這畫兒我收了。”圍觀的人羣一片喊贊之聲。管家、張擇端也都愣住了。管家倒也爽快,說:“拿錢。”白面書生的隨從從衣袋裡摸出幾個金瓜子,遞到管家手裡,管家一看心裡明白,是皇家的人。大宋朝到這時也有百十年的歷史了,嫡傳的子孫不是少數,在東京汴梁也不罕見,見到金瓜子就沒人敢得罪。管家給書生作了個揖回府交差去了。

張擇端看到這一幕,用充滿感激的眼神看着書生,不知說什麼好。書生倒不見外,坐到張擇端的攤位前,鋪開那幅《虹橋晨曦》琢磨起來。片刻,他對站在一旁的張擇端說:“構圖、神韻都很到位, 朦朧中盡得自然美妙,但有點生機未嘗不可,再則,晨曦時刻怎能沒有鳥鳴吶?拿筆墨來。”隨從忙遞上筆墨。書生也不問張擇端樂意不樂意,在畫中的一棵樹上精心畫了幾隻畫眉鳥。鳥畫得展翅欲飛、啼叫有聲的樣子,活靈活現,看到的人們都情不自禁地誇道:“神來之筆,點睛之筆。”整個畫面由於幾隻鳥兒使晨曦中的虹橋平添了勃勃生機。書生伸手從隨從手中取過葫蘆形印章,扣在其中的一隻鳥兒上,轉身把畫兒遞給張擇端說:“畫兒還給你,留個紀念。有人再問你是不是米襄陽的嫡傳,你就說是,有印章爲證。”圍觀的人們又是一陣驚歎,有的說:“真是巧呀,遇到真米芾了。”“無巧不成書嘛,大家就是大家,可敬,可敬。”有的說:“不對呀,剛纔那位管家一定認識米芾,怎麼可能吶?”張擇端也迷糊了,米芾老先生一把年紀了,這位書生還很年輕的。在大家議論紛紛、張擇端目瞪口呆之際,書生已帶着隨從飄然而去了。

趙明誠和張汝舟氣喘吁吁地趕來了,問怎麼回事,張擇端支支吾

吾地說不出來。趙明誠看到攤上《虹橋晨曦》畫上的幾隻鳥兒,又看看鳥兒上的印章,驚呼道:“這是當今皇上的手跡和印章。”此話一出,一片驚呼。張擇端則一屁股坐在地上。

三人晚上在小跨院聊了很久,都爲張擇端高興,爲他謀劃下一步怎麼辦。張汝舟說:“這回好了,正道的畫升值了,趕緊多畫幾張。” 張擇端則想拿着畫兒去找米芾,拜他爲師。倆人東一句西一句的, 就是不見趙明誠開口。張擇端說:“德甫,你見多識廣,給我謀劃謀劃。”趙明誠又沉思了片刻說:“畫攤是不能去了,皇上點撥了你, 就得注意身份,否則聖上會覺得沒面子。去找米芾學畫也不現實,那老人家脾氣倔強,瘋瘋癲癲的,不大靠譜。真碰見他的倔勁兒上來, 要是不買皇上的面子,尷尬的是你。不如這樣,你明天去翰林畫院, 拿着畫兒給翰林院待詔看看。他如果無動於衷,你就回來,那就斷定皇上是一時興起所爲,咱們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如果皇上有吩咐,有什麼囑託,待詔自然知道。去的名義,就說是謝恩。”張擇端一聽謝恩,眼圈又紅了,說:“一定要去謝恩,肝腦塗地也要去謝恩。”

第二天將近晌午,張擇端從翰林院回來了,眼圈又是紅紅的,見到趙明誠和張汝舟就泣不成聲了,抹了幾把淚才平靜下來,說:“見到待詔了,他看了畫上皇上的印章後,宣旨說了八個字:見畫留人, 翰林畫師。”趙明誠高聲叫道:“這是欽點翰林。正道,你一步登天了!”仨人都哭了,張擇端哭得稀里嘩啦的。

幾年過去了,張擇端每想到這一幕,依然激動不已。

這幾年,張擇端經歷的激動場面不只這一幕。皇上的殿試當然也是令他激動的一幕,但也是他頗爲掃興的一幕。跪在徽宗皇帝的腳下,他開始時誠惶誠恐,語無倫次,但當皇上跟他聊起畫技、風格、神韻、構圖時,他就放開了,自在了,忘乎所以了。聽着他滔滔不絕

的宏論,皇上很有耐心,時而點頭首肯,時而插話點撥,倆人聊得其樂融融。張擇端突然話題一轉:“聖上,微臣深受皇恩浩蕩,深感皇恩,有幾句肺腑之言想稟奏。”得到皇上的首肯後,張擇端清了清喉嚨,響亮地奏道:“今,遼、金、夏國對大宋虎視眈眈,早晚成爲心腹大患,應調整重文輕武的國策,備戰強兵,以備不測。”“夠了, 你退下吧。”張擇端話題剛開了個頭,正想展開宏論時,聽了徽宗的這句話,且從話音中他也聽出了聖上的不悅,甚至有點申訴的語調, 他頓時暈了,暈暈乎乎地出了金鑾殿。回來後他跟趙明誠一說,氣得趙明誠張嘴就斥責他:“迂腐,書生氣,不自量力,忘乎所以。” 張擇端聽了梗着脖子不服氣。趙明誠無奈地說:“正道呀,朝廷裡的事,水深得很,渾濁得很,你皮毛都不知道,怎敢就斗膽妄言吶?” 趙明誠本想還告訴他,當今朝裡御史都沒有他這個膽,就是身爲吏部侍郎的家父也不敢如此妄言,但看看張擇端掃興又賭氣的樣子,知道他的軸勁又上來了,就沒再深說。張擇端爲此也低沉了很多日子。

再有一幕就是他衣錦還鄉之時,回鄉的幾日是他最盡興的日子。家人、私塾先生、鄰里鄉親都爲他高興,以他爲榮。在家的幾天,他是前呼後應,連當地縣令、知府都前來拜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大和尚師父,他去拜訪時,大和尚師父正好出外雲遊了。回到汴梁,又巧遇了李清照,也算是令他激動不已的又一幕了。

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八章 算計玉璧
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八章 算計玉璧